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江安的結果 展開

江安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轄鎮

江安鎮是如皋市西南大門的中心重點鎮,是蘇中的革命老區,有“長壽之鄉之典”之稱,是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級衛生鎮、江蘇省水美鄉鎮。以汽車零部件、特色食品、紡織服裝為主導產業。

2013年,江安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63億元,實現全部工業應稅銷售20.42億元,其中服務業應稅銷售完成6.31億元。

江安鎮總面積118.36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13個社區、18個行政村,總人口104042人(2017年)。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江安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設江安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江安鄉為如皋縣第十五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新四軍抗日挺進縱隊進入如皋西鄉盧港、江安地區,改稱江安區。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設有江安區,區公所駐地周庄頭,江安區初時含民國時期的周丁、陸橋、百新、北園、鄂西、龍潭、西柴等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鄂西鄉拆出西黃鄉(原屬高明鎮)。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周丁鄉劃為擁愛、新民二鄉;陸橋鄉拆出團結鄉;鄂西鄉再拆出勝利鄉(原屬高明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擁愛、新民二鄉劃出為周庄、張庄、戈堡三鄉。1948年3月,周庄鄉更名為鄧白鄉,以紀念鄧白烈士。
1950年6月,鄂西鄉分為周嚴(原屬高明鎮)、鄂埭二鄉;西柴鎮改名柴圩鄉;百新鄉劃分為佘圩、新建二鄉;團結鄉併入陸橋鄉;嚴黃鄉劃分為黃市、生建二鄉。
1951年,龍潭鄉拆出朗廟。
1956年2月,朗廟、佘圩鄉併入新建鄉;柴圩東部併入新建,西部併入黃市;北園鄉併入鄧白鄉;戈堡鄉併入張庄鄉;陸橋鄉併入鄂埭鄉;生建鄉併入黃市鄉;馬曹鄉北部併入燕橋鄉。
1957年10月,張庄、鄂埭二鄉併入鄧白鄉;原柴圩西部從黃市劃出,原北園鄉從鄧白鄉劃出,一起併入新建鄉;原馬曹鄉北從燕橋鄉劃出與陳堡鄉一起併入黃市鄉。
1958年,由張庄、團結、六橋、鄂埭4鄉及鄧白、戈堡兩鄉的部分農業合作社合併為鄧白人民公社,划設鄧白、戈堡、團結、鄂埭、申埭、柴圩、北園、黃市、生建、陳堡、馬曹等11個工區。
1959年3月,按一鄉一社調整為鄧白、新建、黃市人民公社。
1965年9月8日,根據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有關規定,鄧白人民公社更名為江安人民公社。
1981年9月22日,新建人民公社更名為葛市人民公社。
1983年,農村實行政治體制改革,8月10日改設江安鄉,9月18日改設黃市鄉,9月22日改設葛市鄉。
1996年1月31日,江安鄉撤鄉建鎮,改為江安鎮。
2000年4月22日,葛市鄉併入江安鎮。
2001年10月30日,黃市鄉撤鄉設立黃市鎮。
2005年1月18日,黃市鎮併入江安鎮。
2013年3月20日,如皋市委、市政府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江安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陳庄、黃庄、西庄3個村委會以及勝利、周庄、章庄3個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江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安鎮是江蘇省如皋市下轄鎮,地處如皋市西南,系如皋市、靖江市、泰興市交界之處,東境與如皋市石庄鎮、常青鎮二鎮隔焦港相望,西界與泰興市珊瑚鎮接壤,南境以如靖河為界與靖江市西來鎮相隔,北邊與如皋市高明鎮毗鄰。鎮區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2°10″,東經120°24″。截至2012年末,江安鎮總面積118.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安鎮位於揚子准地台的下揚子台褶帶上,為蘇中—蘇北拗陷中的蘇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對隆起區,境內為平原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

地質

江安鎮區域被稱為“赤岸”,因其“土高色赤”而得名,地表物質系粒徑較大的沙質土,通稱高沙平原。地質構造的主要特徵為:北東向切割呈帶狀,北西向切割成塊。

氣候特徵

江安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200小時,年平均氣溫14.6度。

水文

江安鎮內河水域直通長江,身居“四水繞城”的獨特親水環境。東側有連申線三級航道,南側有小龍河航道,西側有拉馬河航道,北側有立新河省五級航道。
江安鎮鎮域內有焦港河、立新河、如靖界河、拉馬河、紅旗河、勝利河等6條通航河道,焦港河、拉馬河縱貫鎮域南北,向南至長江;紅旗河、立新河、勝利河、如靖界河貫穿鎮域東西。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15年,江安鎮境內有野生植物671種,分屬2門、2綱、139科。有動物資源387種,分屬4門、15綱、58目;有藥用植物363種、動物73種。

礦產資源

江安鎮內地熱豐富,2000米以下砂岩、灰岩為儲熱層,2306米深處地溫83℃,3814米處地溫137℃。

行政區劃


據2016年4月江安鎮人民政府官網顯示,江安鎮下轄13個社區、18個行政村、1個工業集中園區、3個產業園區。政府駐於江安鎮府前街166號。
社區:鎮中社區、寧通社區、徐葛社區、周群社區、徐黃社區、戈堡社區、環池社區、黃市新村社區、中心社區、聯絡新村社區、勝利社區、周庄社區、章庄社區。
行政村:朗廟村、新建村、百新村、佘圩村、葛市村、北園村、六團村、申九村、鄂埭村、徐柴村、黃建村、曹杜村、陳嚴村、合作村、馬堡村、陳庄村、西庄村、黃庄村。
一區三園:江安鎮工業集中園區、江安鎮汽車船舶配套產業園、江安鎮新興產業園、江安鎮特色食品工業。
寧通社區徐柴村
徐葛社區黃市新村社區
周群社區申九村
徐黃社區中心社區
戈堡社區北元村
環池社區葛市村
聯絡新村社區佘圩村
六團村百新村
合作村新建村
陳嚴村馬堡村
曹杜村鄂埭村
黃建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江安鎮總戶數28463戶,其中非農業數3853戶,總人口104042人(2017年),非農業人口0.97萬人,90歲以上230人,其中百歲老人6人。
截至2012年末,江安鎮總戶數28463戶,其中非農業數3853戶,總人口10.23萬人,常住人口3.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97萬人,90歲以上230人,其中百歲老人6人。

民族

江安鎮境內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他還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壯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水族景頗族土族仡佬族等16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3年,江安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63億元,比2012年增長19.72%,實現全部工業應稅銷售20.42億元,其中服務業應稅銷售完成6.31億元,比2012年增長61.47%。完成全部工業實繳稅金7677萬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4491.26萬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515.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37元。

第一產業

2013年,江安鎮發展項目農業28個,總投資2.276億元,其中規模項目8個,投資1.06億元。一般項目20個,投資額1.216億元。已在12個村(社區)發展培育花卉苗木基地2680畝。全鎮已在4個村發展有機稻米、有機蔬菜等,擁有有機農業面積1580畝。全鎮已發展家庭農場16個,培育全託管典型3個,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1個。培育稻麥萬畝示範片1個;申報如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個;南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申報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1個;申報無公害農產品13個、有機轉換期認證2個;申報省級設施農業園區項目1個;申報省級財政項目1個;申報南通市畜牧轉型升級項目1個。

第二產業

如皋市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園
如皋市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園
2013年,江安鎮共有5個千萬元以上的項目落戶,其中億元項目4個。工商註冊外資完成1870萬美元,占年計劃的103.8%;到賬外資完成494萬美元;市外民資完成27000萬元,占年計劃的103.85%。建設項目共34個,已完成規模工業投入10.3億元,比2012年增長14.4%。新增裝機容量14548萬千伏安,比2012年增長24.46%,全鎮工業用電量10151.36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12.2%。完成固定資產設備抵扣稅673.33萬元。新增規模企業5家,完成年計劃的166.7%,全鎮銷售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累計達55家。

第三產業

2013年,江安鎮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完成6.31億元,比2012年增長61.47%。服務業投入2億元,服務業稅收4400萬元,服務業新開工規模以上項目1個,新增重點服務業企業2個,新增限上企業8個,服務業應稅銷售4.5億元。

文化


地名由來

江安[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轄鎮]
江安[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轄鎮]
江安原名“江岸”,即古代長江北岸所在一段地,史載: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岸線在今石庄、江安之間,《如皋縣誌》載:“正供田外,有岸亘於東西,橫逾四十餘里,曰老岸,即古之‘江安也’”。時江堤經常倒塌,江水泛濫,百姓深受其害,歷經1700餘年的江水改道,1860年咸豐十年江岸線形成一大彎曲,至1920年民國十年,如皋江岸線由“S”型坍成半月型,此後再不受坍蝕,方始平安,故定名為江安。
“江安”名稱的另一傳說:江安地處長江北岸,由江寧鄉(今江安鎮黃市社區黃氏族譜有江寧鄉之記載)、安寧鄉兩鄉,分別各取前“江”“安”兩字合併為“江安”,寓意:此處為長江岸邊平安之地。

方言

江安鎮方言屬於江淮官話-泰如片-如皋話,有的與如皋市其它鄉鎮相同,亦有的說法各異。在方言歷史演變中,這一小片相對保守,積澱豐厚。與吳語有一定相似度但差異顯著。但近幾年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很多江安特有方言辭彙也在逐漸消失,音變情況也時常發生。

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傳統
江安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山歌、號子等。民間舞蹈主要有龍燈舞、秧歌舞打蓮湘等形式。
民俗
撣塵,從臘月中旬開始,就有人家著手撣塵,打掃屋內外衛生,洗擦傢具等。大多數人家在臘月二十四進行。去除這一年的穢氣,同時也便於划糕、做饅頭、購置年貨。
剃頭、洗澡,春節前人人必須理髮、洗澡,以除穢迎新。舊時,二十四夜以後,剃頭者要付雙工資。

特色美食

江安鎮的特產有:江安土豬、江安野雞、油菜、江安小龍蝦、江安牛蛙、花生、銀杏、花椰菜等。

交通


江安鎮區點陣圖
江安鎮區點陣圖
江安鎮距離如皋市區約30公里,距離如皋火車站約36公里,距離如皋汽車客運站月30.7公里,距離南通(如皋)機場約30.7公里,距離如皋港僅10公里車程。寧通高速公路東西穿境而過,江曲線南北交匯,葛市收費站屹立在立交橋上,距離江陰長江大橋20分鐘車程。
江安鎮鎮區已形成“六橫四縱”的交通格局。(六橫:環鎮北路、立新河北路、迎春路、府前路、東躍路、環鎮南路;四縱:新江曲路、環鎮東路、人民路、環鎮西路。)

旅遊


綜述

江安鎮的旅遊景點有:紅十四軍紀念館、寶慶寺、河北庄寺廟、將軍樹等。

景點簡介

紅十四軍紀念館
紅十四軍紀念館
紅十四軍紀念館
紅十四軍紀念館位於江安鎮鎮區,於2009年4月正式動工,2010年5月紀念館落成。紅十四軍紀念館大門上方鑲嵌一個龐大的紅五星,館名由張愛萍將軍題寫。館內陳列了紅十四軍1000多位戰士的英名。紀念館佔地6.3畝、建築面積786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6350平方米,分為江海曙光、風生水涌、大義興師、軍旗如畫、革故鼎新、金戈鐵馬、碧血丹心、野火春風等8個主展廳及尾廳,共展出圖片1300餘幅、說明文字近4萬字、實物資料600餘件。
寶慶寺
寶慶寺
寶慶寺
寶慶寺相傳建於唐朝初期,位於尤行村西北、黃庄村東首,佔地9.8畝,四周環有小溝。面南,寺前有東西大路,四合廂:門堂五間、東西廂各五間,后大殿五間供佛像。據傳唐代尉遲恭大將生二子,長子尉遲寶林(又說“寶印”)在山西省陳家橋建有“寶林寺”,次子寶慶東征路過此處,將戰馬栓於寺內北殿朝南的柱子上,故名寶慶寺。世代相傳先有寶慶寺,後有如皋城。
將軍樹位於江安鎮葛市小學南側。相傳唐代薛仁貴跨海征東路過這裡,曾將坐騎栓於此樹,故得名。

社會


教育

2013年,江安中心幼兒園二期工程和葛市小學教學樓先後建成並交付使用。江安、葛市、黃岱、東燕等四所小學塑膠操場成功建成,黃岱小學舊教學樓加固工程竣工並交付使用。4所幼兒園中有3所通過省級優質園的驗收,1所通過南通市級園驗收。四星級普通高中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本一、本二上線率達到80%以上,連續八年榮獲如皋市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
截至2013年末,江安鎮擁有4所幼兒園,4所小學,3所初中,1所高中。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江安鎮中心幼兒園如皋市江安小學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級中學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
江安鎮葛市幼兒園江安鎮黃岱小學江安鎮黃市初級中學----------------------------
江安鎮黃市幼兒園江安鎮葛市小學江安鎮葛市初級中學----------------------------
江安鎮東燕幼兒園江安鎮東燕小學--------------------------------------------------------

醫療衛生

2013年,江安鎮35個村衛生室有27個服務站榮獲省級示範站稱號。全鎮共有95814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在參合農民中,共有7806人次享受住院補償,補償總額2434.35萬元。免費檢查適齡婦女28411人,普查率90.55%。對全鎮16246名65歲以上的老人全部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免費體檢13415人,體檢率83%,計劃生育率達99%。
如皋市葛市醫院如皋市江安醫院葛市莊稼醫院

文化事業

2013年,江安鎮舉辦了“樂一天”農民文化藝術節,全鎮31個村(社區)均落實了一名兼職文體管理員。章庄、徐黃等村(社區)舉辦了農家書屋的活動。

科技

2013年,江安鎮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產學研項目4個,項目申報21項,申請專利185個,新增有效發明專利25個,新增高新技術產業企業2家。
2013年,江安鎮引進本科生65名,碩士以上人才10名,4名教授博士柔性進駐企業,申報省雙創人才2名,如皋“雉水英才”2名,南通市級科技企業家2名,國家專家1人成功落戶。

社會保障

江安[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轄鎮]
江安[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轄鎮]
2013年,江安鎮對全鎮106戶困難住房進行了全面改造,新增12家居家養老服務站,全鎮累計已有22個村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為70戶空巢老人家庭安裝了呼救服務系統。全鎮低保戶、五保戶全部實行應保盡保,1272人享受重殘補助,全鎮已有33479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代表人物


徐芳德(1901年~1929年),又名徐芳,字澤生,革命烈士。1901年生於如皋江安六甲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4年,參加晨光社,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如皋縣委書記,1929年犧牲。
徐相國(1954年-1979年),如皋江安六甲人,1970至1976年就讀於江安中學,1976年高中畢業后應徵入伍,服役於浙江某工程兵部隊,1977年加入共青團,1979年7月成為中共預備黨員。同年十一月六日,在震驚全國的杭州《11·6》特大反革命兇殺案中,徒手與兇犯搏鬥,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五歲。
許華清(1927~1947),別名許秀清,如皋西鄉九龍口人,(現如皋市江安鎮陳庄村人)。革命烈士,參加過的蘇中七戰七捷。該部后被編為華東野戰軍四縱十師二十八團,許華清仍任團偵察。
孫爾倬(1927~1947),勝利鄉東燕村人(今如皋市江安鎮勝利社區),革命烈士,先後參加過李堡、伍佑、卞倉河、劉庄等戰鬥。

獲得榮譽


江安鎮是如皋市西南大門的中心重點鎮,是蘇中的革命老區,是如皋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是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級衛生鎮、江蘇省水美鄉鎮、如皋市城鎮建設紅旗單位、如皋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先進集體、如皋市和諧社區創建先進單位。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江安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