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庵

原國民黨第三方面軍總司令

李默庵(1904年10月17日-2001年10月27日),生於湖南長沙北山村,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后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學校,隨即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東征、北伐,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1946年,任國民黨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等職,參與醞釀和籌商湖南和平起義,后長期居住於阿根廷和美國,1984年,與侯鏡如、宋希濂等發起成立“旅美黃埔軍校同學及其親屬促進中國統一籌備委員會”,同年6月回國參加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大會,任副會長;1990年回國定居,1995年6月,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2001年在北京去世。

人物簡介


李默庵(1904—2001),著名愛國人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七、八屆常委、第九屆委員,原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李默庵是湖南長沙人,於1925年1月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后,留校任政治部幹事;后曾任國民黨軍第10師師長,第14軍軍長,第33軍團長;1941年後,歷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第3方面軍司令官,第1綏靖區司令官,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7綏靖區司令官;1950年出走香港,在香港又同其他國民黨軍政人員一起通電起義。
李默庵此後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國,1990年回國定居後任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1993年12月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顧問,1995年6月起任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2001年在北京去世。

軍校資料


姓名:李默庵
學籍:黃埔軍校一期第六隊
黨派:先入中國共產黨,后入中國國民黨
籍貫:湖南省長沙市
軍銜: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生卒:1904-2001
軍職(最高):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7綏靖區司令官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默庵(1904年—2001年),字霖生,湖南省長沙縣北山鄉北山村人,1904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初九)出生;少年時雖求學艱苦,但學業優異,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他的同學有蔣先雲、徐向前、陳賡、關麟征胡宗南、宋希濂、賀衷寒、左權等人。
在黃埔期間,他和共產黨人關係密切,甚至一度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山艦事件”發生后,李默庵第一個發表退出中國共產黨的聲明。
1926年,國民革命軍東征時,他在第1軍60團當過黨代表,該團團長是共產黨人葉劍英;黃埔軍校畢業后,參加國民革命軍和北伐戰爭,任六十團黨代表、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經歷了攻佔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戰役。

服兵役經歷

鄧小平會見李默庵
鄧小平會見李默庵
1928年以後,任第一軍六十五團團長、第十一師三十一旅少將旅長、,參加國民黨中央軍同地方軍之間多年的新軍閥混戰,
1930年在中原大戰中負重傷,立下戰功;1932年以後長期擔任衛立煌的副手。參加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紅軍的“圍剿"和對福建事變的鎮壓;1935年任駐閩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第十師中將師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任陸軍第十四軍軍長,在山西忻口會戰中任左翼兵團指揮官,指揮5個師與日本侵略軍激戰兩周,後轉戰中條山游擊根據地,與日本侵略軍長期作戰。
1938年與直接頂頭上司衛立煌爭奪軍隊實際控制權失敗,轉任有名無實的第三十三軍團軍團長。由於在華北長期與共產黨合作,熟悉游擊戰術,1940年任湘鄂贛邊區總指揮,兼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教育長,與八路軍教官共同培養抗日游擊戰指揮員。
1941年底,奉命與英軍軍事代表團合作訓練突擊部隊,任陸軍突擊總隊司令,後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奉命主持浙東地區日軍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軍司令官、徐州綏署第一綏靖區司令官,坐在小飛機上遙控指揮所部10萬進攻蘇中解放區,與粟裕大戰,極短的時間就被消滅5個旅,(新四軍七戰七捷),從此退出指揮第一線。
1948年春,程潛保薦他出任湖南省主席,雖得到蔣介石同意,但他考慮到蔣介石嫡系、李宗仁桂系、湘系之間的複雜關係,力辭不就,蔣介石派他任長沙綏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綏靖區司令官。
1948年秋從南通移軍常德,在長沙居住,利用掌握的軍權,積極參與湖南和平解放事業,隨程潛做了一些長沙起義的籌備工作,中共中央軍委和周恩來就爭取李默庵與中共合作反蔣、反桂,曾給有關方面發出了指示。
1949年夏,他退出軍政生涯,移居香港,堅決拒絕國民黨要他去台灣的安排;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起義通電中將他列為領銜者之一。
1949年8月,他在香港參加原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44人聯名的起義通電,表明自己對時事和政治的認識和主張,受到國民黨政府的通緝。
終歸故土
李默庵(左)晚年與黃埔同學留影
李默庵(左)晚年與黃埔同學留影
1951年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國,在國外仍心向祖國,在當地中文報刊上發表了一些讚譽祖國的文章。他和黃埔一期同學宋希濂、侯鏡如等在華盛頓發表宣言,呼籲軍校同學發揚黃埔精神,為促進中國統一而奮鬥。
1981年,他偕夫人應邀回國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到北京、武昌參觀,1990年回祖國定居,致力於祖國統一事業,任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常委。
1993年12月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顧問;1994年為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紀念題詞:“七十春秋彪炳史,和平統一在今朝。”表達了90歲高齡的黃埔同學對祖國統一的殷切之情。
1995年6月起任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199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20周年時,李默庵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化冰霜為甘露》的紀念文章,指出“人民要團聚,祖國要統一,這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並呼籲海內外黃埔校友“努力發展海峽兩岸關係,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2001年10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7歲。
人物故事
黃埔往事
李默庵雖然加入黃埔一期較晚,但軍事訓練成績突出,政治表現積極,於是引起周恩來的注意。
他對陳賡說:“你那個小老鄉李默庵很有幹勁,軍事很突出。
要注意李默庵這樣的優秀學生的動向,發展他們加入共產黨。”
葉劍英是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在第二次東征時兼任第60團團長,李默庵任該團黨代表,兩人搭檔。當時葉劍英還不是共產黨員。
1926年3月,李默庵與他的戀人之間情意正濃。
每逢星期天,是黨小組開會的日子,李默庵為了與女友約會,總是找借口請假,許繼慎當面大聲指責:“李默庵,你是不是太浪漫了?兩派鬥爭如此激烈,你卻躲在這裡搞不健康的活動!”李默庵失了面子,被激怒了,大叫起來:“共產黨黨章上也沒有明文規定不能找老婆!你是小組長,你說我浪漫我就浪漫!”見兩人吵得不亦樂乎,女學生站起來,頭也不回地走了。
李默庵見狀,拔腿就追,上前去拉姑娘的手,被那姑娘甩開,就這樣,一對戀人分手了。
中山艦事件發生之後,李默庵公開聲明:退出共產黨;周恩來得知后拍案而起,怒斥道:“李默庵,你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參加共產黨的,也是第一個退出共產黨的,開好頭的是你,幹壞事的也是你!你太讓我失望了。”
退黨風波
李默庵退黨最初起因於談戀愛。他與女生隊一學生相好,經常借故不參加黨組織會議。其實這是李默庵找的借口。
共產黨動輒強調流血犧牲,李默庵更感興趣的還是光宗耀祖。黃埔一期中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他自己則添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
1926年爆發中山艦事件。蔣介石要求第一軍中的共產黨員要麼退出國民黨和第一軍,要麼退出共產黨。當時已經公開身份的共產黨員250餘人退出了國民黨和第一軍,只有39人退出共產黨;第一個發表退黨聲明的,就是李默庵。
宋希濂參加共產黨時,在黨內的活動還不像李默庵那麼活躍;退出共產黨時,也不像李默庵那樣絕情。他在中山艦事件后說:“我可以保證,決不會做有損於國共合作的事!”
李默庵不做這樣的空頭保證。在和紅軍的作戰中,他基本上沒有吃過大虧。
還是老同學陳賡給了他一個深刻教訓:1932年6月對鄂豫皖蘇區“圍剿”期間,李默庵的第十師作為中路軍第六縱隊的前鋒,向紅軍根據地核心黃安進擊。8月13日在紅秀驛附近,突然遭到陳賡、王宏坤、倪志亮三個師夾擊,其前衛三十旅陷入紅軍包圍。李默庵師死傷1500人以上,而且與衛立煌險些當了紅軍的俘虜。
那位發誓不做有損國共合作的宋希濂,拖到1933年8月,才參加了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一旦參加,就作戰兇猛。
他率部駐紮撫州,三個月後,與奔襲敵後的彭德懷紅三軍團和紅七軍團在滸灣相遇。當時蔣介石正在撫州。宋希濂率三十六師與其他幾個師拚死作戰,給紅三軍團和紅七軍團造成很大傷害。
之後宋希濂參加平定“閩變”。第一次戰鬥便一舉攻克天險九峰山,使駐守延平的十九路軍部隊不得不開城投降。當晚蔣介石通電全軍,表揚宋希濂的三十六師“於討伐叛亂戰鬥中首建奇功”。
國軍悍將
李默庵一生參加過許多戰鬥,東征時他隨共產黨員包惠僧,參加了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戰鬥;北伐時,隨軍攻克武昌、轉戰南昌,在南京龍潭車站指揮部隊與軍閥孫傳芳的部隊激戰,直到攻克濟南。
在戰鬥中,他從當戰士到當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系”的重要將領。當旅長時與軍閥部隊作戰,身先士卒,幾度負傷,差一點命喪疆場。
1937年10月,他作為第十四軍軍長,擔任左翼兵團指揮官,在忻中戰役中與八路軍密切配合,共同指揮了與日軍的激烈交戰。
在23天的防禦作戰中,擊斃了日軍的旅團長,傷敵、斃敵3.6萬餘人,挫敗了日軍精銳部隊的猖狂氣焰,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激情。
以後,他又與葉劍英老師(葉帥是黃埔軍校教官)密切合作,在“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培養抗日游擊骨幹;1942年調任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浙江,繼續開展抗日游擊鬥爭。
1945年9月,他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浙江境內日軍投降。在保家衛國的神聖鬥爭中,他和許多國民黨人、共產黨人,以及其它黨派和無黨派的人士一道,為了民族自尊與人類正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去留之間
李默庵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以敗將身份向共產黨投誠。
他追隨程潛先生在湖南組織、策劃了和平起義活動,后因故出走香港。在香港他與黃紹竑等44名原國民黨高級軍政官員發表了《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和主張》,表示要“遵照中山先生的遺教,與中國共產黨徹底合作,為革命的三民主義而繼續奮鬥,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共同努力。”
這個通電一發表,國民黨政府極為震動,馬上下令開除了他們44人的黨籍,併發布了通緝令。當時,積極組織反蔣活動的楊傑先生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由於李默庵的黃埔“資歷”與聲望,蔣介石總是對他進行拉攏。
一天,一位老朋友拿著“校座電令”,讓他到台灣去,要他放棄反蔣立場,他堅定地說,我已決定退出軍界,不想去台灣,請代我婉言陳復。
還有一次,有美國背景的朋友,要他參加反蔣、反共的第三勢力,他也表示堅決拒絕。他不為“名”和“利”動心,寧願變賣家產到阿根廷去,過清苦的平民生活。
在這裡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辭,沒有驚心動魄,沒有硝煙,只有無聲的抗爭。李默庵就是以這種“不合作”的態度,表明了他與舊勢力徹底決裂的立場。
1950年11月,他舉家移居阿根廷,1964年秋,他又移居美國。
抗日戰場
李默庵當年在抗戰戰場上叱吒風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李默庵作為國民黨軍隊第10師師長正在廬山參加軍工訓練。
7月12日,蔣介石親自任命李默庵為第14軍軍長,率第83師、第10師即刻下山,北上抗日。在八年抗戰中,李默庵參與指揮的主要戰役就是忻口會戰
忻口會戰與淞滬會戰、台兒庄會戰並稱抗戰初期的三大戰役。
1937年8月、9月間,日軍6、7萬人在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的率領下,兵分三路,向山西進軍,很快就突破了晉綏軍第61軍在天鎮的防線。
為此,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槍斃了61軍軍長李服膺,並親自督戰,反擊日軍的進攻,但仍未阻擋住日軍南進的步伐。
閻錫山和當時已趕赴晉北的八路軍研究,決定在忻口組織一場大規模的阻擊戰,並請求蔣介石調中央軍支援。
接到命令以後,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緊急行動趕到山西,李默庵的第14軍就屬於14集團軍。忻口防線寬50華里,分左中右三個地區,由衛立煌任前敵指揮部總指揮。
中央地區的指揮官是第9軍軍長郝夢齡,左翼指揮官就是李默庵。
戰鬥在10月11號打響,日軍集中二、三十架飛機、50多輛坦克、上百門大炮以及步、騎兵,向守軍陣地發動了多次進攻,戰鬥打得相當殘酷。
中央陣地你爭我奪,反覆易手,每一仗下來雙方都有一、二千人戰死。而左翼戰場是開闊地區,易攻難守。
據李默庵的秘書高建中介紹,左翼戰場的地形特別適合日軍的坦克作戰。日軍的坦克非常兇猛,衝到前沿陣地都是平原地區,橫衝直撞,在陣地上碾來碾去,第10師第57團的一些營連,整連整排的就迎著坦克,被碾得屍骨粉碎,但是無一人退縮。為了對付敵人的坦克,當時的李默庵在指揮部非常著急,在關鍵時候他想出了一個很好的打法。用瓶子裝上汽油裝上煤油,然後站在房頂上扔到攻到村裡來的坦克上,然後再用手榴彈引著,然後把敵人坦克燒了多輛。高建中協助李默庵撰寫有關抗戰的回憶錄。他說,第10師57團的一個營打得沒有剩下幾個人,戰士們個個衣衫襤褸,篷頭垢面。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李默庵親自到前線慰問,稱讚這個團是鐵軍,並且號召全體官兵向他們學習。就在國軍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的同時,八路軍在敵後切斷交通,襲擊敵人據點,伏擊增援部隊,與正面戰場配合,形成了腹背扼咽的圍擊態勢。
李默庵應朱德的要求,配合八路軍129師769團陳錫聯部,奇襲陽明堡機場的行動,阻擊了日軍派出的增援部隊。
當時為了保證奇襲敵人機場的成功,朱總司令就打電話給李默庵將軍,說請部隊正面出擊,以掩護八路軍火燒敵人的機場。火燒機場的戰鬥進行得非常順利,幾十分鐘,這個團一下燒掉了日軍的24架飛機。
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炸了飛機場以後,日軍湘岳師團當即自陽明堡殺奔過來,在李默庵將軍的部隊全力阻擊,才使得他領導的部隊順利撤退。中國報紙曾經援引陳錫聯的話說,“那時可真是同仇敵愾啊。”
李默庵將軍也有相同的感受。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當時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日本侵略者。李默庵說:“當時我感受意義最重大的一點就是,只要是中國人,無論是軍民都是一致對敵的,只有一個敵人。這是我從軍幾十年來唯一感受到的最難得的一點。”
忻口會戰
李默庵回憶忻口會戰:不久前,國共兩軍還在互相作戰,卻突然成了同一戰場上的袍澤,捐棄前嫌,聯手抗日,很令人感慨。
忻口戰役堅持了23天,後來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可能受敵前後夾擊的危機局面,中國軍隊主動退出了戰場。在這次戰役中,日軍被打死打傷3萬6千人,中國軍隊也死傷5萬多人,其中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等人壯烈殉國。
郝夢齡是中國抗戰中陣亡的第一位正職軍長,蔣介石和毛澤東都發表祭文對他的犧牲表示沉痛的哀悼。
忻口戰役以後,第14集團軍和八路軍總部同駐晉南,關係一直很好。1938年春節,衛立煌、李默庵等人還去洪洞縣的八路軍總部拜年,受到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接待。李默庵的秘書高建中說,李默庵當時的發言稿保存至今。他在發言中除了表示抗戰必勝的決心以外還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
再一個就是強調聯合國共兩軍作戰,互相學習,交流戰略戰術,共同把抗日戰爭進行到底。同時特別提出,以團結求生存,以團結求勝利。
國共合作
忻口戰役后,李默庵升任第33軍團長,指揮兩個軍進入中條山敵人後方,在國民黨軍隊中首創了游擊戰術。那時,蔣介石對游擊戰非常重視,他強調,在二期抗戰中,游擊戰重於正規戰。李默庵的部隊對敵人的鐵路線進行了上百次攻擊。土嶺一戰就燒毀日軍100多輛汽車,還兩度攻佔了侯馬站,給南同蒲路以重大破壞。
由於李默庵在游擊戰中打出了成績,所以國共合辦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的時候,蔣介石調李默庵出任教育長,跟中共代表葉劍英合作。訓練班先後辦了三期,培訓了近4000名國軍的敵後作戰人才以及一些英國軍人。訓練班期間,李默庵還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參加了崑崙關作戰,擔任第38集團軍副司令。1940年李默庵被調任浙江第32集團軍總司令,他是抗戰勝利以後在浙江境內接受日軍投降的最高長官。
李默庵跟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相當熟識,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時候曾經調李默庵到政治部當幹事。抗戰初期,李默庵到達太原后還特地拜訪了當時在那裡的周恩來,就戰役的實施和抗戰的前途交換了意見。
人生遺憾
生老病死,本為自然規律,誰也抗拒不了,況且李默庵已近百歲,也是壽終正寢。但他尚未了卻的一樁心愿,感到無限的悲痛和惋惜。
李默庵晚年從美國回歸祖國定居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葉落歸根,將來入土故鄉;第二、聯繫在台黃埔同學和袍澤,推動第三次國共合作,為祖國統一大業作些貢獻;第三、把自己投身激蕩的民主革命經歷和對新舊中國的體會記敘下來,以教後人。
李默庵曾經說:“鑒史知今,每當我回想到忻口作戰國共合作的經歷,便對至今海峽兩岸尚天各一方,遙相對峙的分裂局面感到痛心,油然而生推動祖國早日和平統一、共建強大中華民族的深切渴望心情。沒有團結統一,便沒有強大的中華民族。當此世界各國均奮力振興經濟,相互激烈競爭的年代,海峽兩岸骨肉同胞,確當消除成見,攜手共進,早日實現統一才是。我相信我會看到這一天的!”

個人作品


書籍名稱
《國防講話》
《治軍作戰一貫論》
《軍隊教育與青年訓練》
《軍官團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