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作者杜甫,是唐朝的一部詩詞。

詩詞正文


絕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飄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雄劍鳴開匣,群書滿系船。亂離心不展,衰謝日蕭然。
筋力妻孥問,菁華歲月遷。登臨多物色,陶冶賴詩篇。
峽束滄江起,岩排石樹圓。拂雲霾楚氣,朝海蹴吳天。
煮井為鹽速,燒畬度地偏。有時驚疊嶂,何處覓平川。
鸂鶒雙雙舞,獼猿壘壘懸。碧蘿長似帶,錦石小如錢。
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憐。獵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
喚起搔頭急,扶行幾屐穿。兩京猶薄產,四海絕隨肩。
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備員。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
藥餌虛狼藉,秋風灑靜便。開襟驅瘴癘,明目掃雲煙。
高宴諸侯禮,佳人上客前。哀箏傷老大,華屋艷神仙。
南內開元曲,常時弟子傳。法歌聲變轉,滿座涕潺湲。
弔影夔州僻,迴腸杜曲煎。即今龍廄水,莫帶犬戎膻。
耿賈扶王室,蕭曹拱御筵。乘威滅蜂蠆,戮力效鷹鸇。
舊物森猶在,兇徒惡未悛。國須行戰伐,人憶止戈鋋。
奴僕何知禮,恩榮錯與權。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攣。
哀痛絲綸切,煩苛法令蠲。業成陳始王,兆喜出於畋。
宮禁經綸密,台階翊戴全。熊羆呂望,鴻雁美周宣。
側聽中興主,長吟不世賢。音徽一柱數,道里下牢千。
鄭李光時論,文章並我先。陰何尚清省,沈宋欻聯翩。
律比崑崙竹,音知燥濕弦。風流俱善價,愜當久忘筌。
置驛常如此,登龍蓋有焉。雖雲隔禮數,不敢墜周旋。
高視收人表,虛心味道玄。馬來皆汗血,鶴唳必青田。
羽翼商山起,蓬萊漢閣連。管寧紗帽凈,江令錦袍鮮。
東郡時題壁,南湖日扣舷。遠遊凌絕境,佳句染華箋。
每欲孤飛去,徒為百慮牽。生涯已寥落,國步乃迍邅。
衾枕成蕪沒,池塘作棄捐。別離憂怛怛,伏臘涕漣漣。
露菊班豐鎬,秋蔬影澗瀍。共誰論昔事,幾處有新阡。
富貴空回首,喧爭懶著鞭。兵戈塵漠漠,江漢月娟娟。
局促看秋燕,蕭疏聽晚蟬。雕蟲蒙記憶,烹鯉問沈綿。
卜羨君平杖,偷存子敬氈。囊虛把釵釧,米盡坼花鈿。
甘子陰涼葉,茅齋八九椽。陣圖沙北岸,市暨瀼西巔。
羈絆心常折,棲遲病即痊。紫收岷嶺芋,白種陸池蓮。
色好梨勝頰,穰多栗過拳。敕廚唯一味,求飽或三鱣。
兒去看魚笱,人來坐馬韉。縛柴門窄窄,通竹溜涓涓。
塹抵公畦棱,村依野廟壖。缺籬將棘拒,倒石賴藤纏。
借問頻朝謁,何如穩醉眠。誰雲行不逮,自覺坐能堅。
霧雨銀章澀,馨香粉署妍。紫鸞無近遠,黃雀任翩翾。
困學違從眾,明公各勉旃。聲華夾宸極,早晚到星躔。
懇諫留匡鼎,諸儒引服虔。不逢輸鯁直,會是正陶甄。
宵旰憂虞軫,黎元疾苦駢。雲台終日畫,青簡為誰編。
行路難何有,招尋興已專。由來具飛楫,暫擬控鳴弦。
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
安石名高晉,昭王客赴燕。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張騫
披拂雲寧在,淹留景不延。風期終破浪,水怪莫飛涎。
他日辭神女,傷春怯杜鵑。淡交隨聚散,澤國繞迴旋。
本自依迦葉,何曾藉偓佺。爐峰生轉盼,橘井尚高褰。
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晚聞多妙教,卒踐塞前愆。
顧凱丹青列,頭陀琬琰鐫。眾香深黯黯,幾地肅芊芊。
勇猛為心極,清羸任體孱。金篦空刮眼,鏡象未離銓。

作品註釋


① 一作所向皆窮轍,餘生日系船。
② 楚俗燒榛種田曰畲。
③ 原註:都督柏中丞筵聞梨園弟子李仙奴歌。
④ 原註:西京龍廄門,苑馬門也,渭水流苑馬門內。
⑤ 原註:鄭在江陵,李在夷陵
⑥ 江總有山水衲袍賦。
⑦ 原註:平生多病,卜築遣懷。
⑧ 嚴君平掛百錢杖頭事,與阮孚同,岑參《卜肆詩》亦云:“至今杖頭錢,時時地下有。”。
⑨ 原註:峽人目市井處曰市暨。
⑩ 原註:京師農人指田遠近,多雲幾棱,棱音去聲。
⑾ 蘄州雙峰山有東山寺,曹溪寶林寺后亦有雙峰。
⑿ 禪門南能、北秀,分列二宗,弟子各立其師為六祖。北宗逐立秀之弟子普寂為七祖。能后無聞焉,甫歸心南宗,故曰身許雙峰,欲求七祖也。
⒀ 原註:鄭高簡得謝太傅之風。
⒁ 原註:李宗親有燕昭之美。燕,周之裔。
⒂ 天竺二十五祖之首。
⒃ 偓佺食松實,體生毛數寸,能飛行逐馬。
⒄ 馬援曰:“我在浪泊西里,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
⒅ 王屮頭陀寺碑,為世所重。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在夔州的第二年頭(大曆二年)立秋日,告訴兩位朋友自己在夔州的情況,一個是鄭審,當時是為秘書少監,住在江陵(今荊州市江陵縣)一個是李之芳,為太子賓客,住在夷陵(今宜昌市夷陵區),杜甫在這封長信中說明了自己在夔州的情況,通通聲氣,也為自己以後去江陵生活做準備。大曆三年春,杜甫就放船出峽,前往江陵討生活了。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鍊,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