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謠集雜曲子

唐朝三隴一帶的民間曲子詞

《雲謠集雜曲子》,敦煌曲子辭總集。編者不詳。載於斯一四四一、伯二八三八等敦煌寫本。原本今藏英國倫敦博物館和法國巴黎圖書館。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國學者從倫敦抄回十八首、從巴黎抄回十四首,經整理,恢復此書三十首的原貌。全書共使用十三種曲調,除《內家嬌》外,其餘十二曲均見《教坊記》。

概述


唐代敦煌曲子詞集。敦煌石室藏唐人寫本,共30首,不分卷。清末被英國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盜去,分藏英國倫敦博物館和法國巴黎圖書館。後來董康從倫敦抄回18首,劉復從巴黎抄回14首,去其重複,恰好30首。朱孝臧據抄本刻入《彊村遺書》中,使中國這部最早的民間詞集得以繼續流傳。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任二北《敦煌曲校錄》《敦煌歌辭總編》及台北石門圖書公司出版的潘重規《敦煌雲謠集新書》,都收入此集。由於原抄本誤字較多,雖經許多學者校勘,但仍有待進一步整理研究。

內容特色


《雲謠集雜曲子》所收都是無名氏的作品,多為當時流行於三隴一帶的民間曲子詞。形式方面,長調很多,如《傾杯樂》《內家嬌》長100多字,《拜新月》《鳳歸雲》長80餘字。在唐代詞人作品中,除據傳為杜牧所作的《八六子》外,皆所未見。說明這些長調也是在民間先出現的。
其曲子詞風格拙樸可喜,被稱為“洵倚聲椎輪大輅”。
作品內容包括閨怨、相思、征戍、征夫厭戰、紈絝追歡、貴妃入道等題材,多與盛唐詩歌相合,主要是寫相思離別,也有少數是歌頌太平、宣揚封建道德的。作品語言質樸,感情真摰,形象生動,宛轉而富於女性情調。其寫本上並標有“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等題記性質的字樣,約為盛唐教坊解散后流落於民間的歌妓所使用的唱本;部分作品產生在盛唐,全書編成於晚唐。后蜀歐陽炯《花間集序》云:“是以唱《雲謠》則金母詞清,挹霞醴則穆王心醉。”說明《雲謠集》得名於西王母會穆天子的神仙故事,同盛唐以來把歌妓擬於仙人的風俗一致。這部中國最早的曲子辭集於詞史研究和唐代文學研究有重要意義,故一經發現,便受到學術界充分重視,先後有羅振玉、朱孝臧、劉復、龍沐勛作了整理工作;冒廣生、王重民、任二北對它的各方面特點作了理論總結;而潘重規《雲謠集新書》據寫本原件對《雲謠集》作了重新校訂和考釋。

作品選錄


選錄

○鳳歸雲(閨怨)
征夫數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換星霜。月下愁聽砧杵,擬塞雁行。孤眠鶯帳里,枉勞魂夢,夜夜飛揚。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表妾衷腸。倚牖無言垂血淚,闍祝三光。萬般無那處,一爐香盡,又更添香。
○又(閨怨)
雲謠集雜曲子
雲謠集雜曲子
淥窗獨坐,修得為君書。征衣裁縫了,遠寄邊隅。想得為君貪苦戰,不憚崎嶇。終朝沙磧里,止憑三尺,勇戰奸愚。
豈知紅臉,淚滴如珠。枉把金釵卜,卦卦皆虛。魂夢天涯無暫歇,枕上長噓。待公卿回故日,容顏憔悴,彼此何如。
○又
幸因今日,得睹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朱含碎玉,雲髻婆娑。
東鄰有女,相料實難過。羅衣掩袂,行步逶迤。逢人問語羞無力,態嬌多。錦衣公子見,垂鞭立馬,腸斷知么。
○又
兒家本是,累代簪纓。父兄皆是,佐國良臣。幼年生於閨閣,洞房深。訓習禮儀足,三從四德,針指分明。
娉得良人,為國遠長征。爭名定難,未有歸程。徒勞公子肝腸斷,謾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強過,魯女堅貞。
○天仙子
燕語啼時三月半。煙蘸柳條金線亂。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漫。留祝九華雲一片。
犀玉滿頭花滿面。負妾一雙偷淚眼。淚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應百萬。
○又
燕語鶯啼驚教夢。羞見鸞台雙舞鳳。天仙別後信難通,無人問,桃花洞。休把同心千遍弄。
叵耐不知何處去。正時花開誰是主。滿樓明月夜三更,無人語。淚如雨。便是思君腸斷處。
○竹枝子
羅幌塵生,帡幃悄悄,笙簧無緒理,恨小郎遊盪經年。不施紅粉鏡台前。只是焚香禱祝天。
垂珠淚滴,點點滴成班。待伊來敬共伊言。須改往來段卻顛。
○又
高卷朱簾垂玉牖。公子王孫女。顏容二八小娘。滿頭珠翠影爭光。百步惟聞蘭麝香。
口含紅豆相思語。幾度遙相許。修書傳與蕭娘。倘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爭斷腸。
○洞仙歌
華燭光輝。深下帡幃。恨徵人久鎮邊夷。酒醒后多風醋。少年夫婿。向淥窗下左偎右倚。擬鋪鴛被。把人尤泥
須索琵琶重理。曲中彈到,想夫憐處。轉相愛幾多恩意。卻再敘衷鴛衾枕,願長與今宵相似。
○又
悲雁隨陽。解引秋光。寒蛩響夜夜堪傷。淚珠串滴,旋流枕上。無計恨徵人,爭向金風漂蕩。搗衣嘹亮。
懶寄迴文先往。戰袍待戰,絮重更薰香。殷憋憑驛使追訪。願四塞來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破陣子
蓮臉柳眉休韻,青絲罷攏雲。暖日和風花戴媚,畫ト凋梁燕語新。捲簾恨去人。
寂寞長垂珠淚,焚香禱盡靈神。應是瀟湘紅粉繼,不念當初羅帳恩。拋兒虛度春。
○又
日暖風輕佳景,流鶯似問人。正時越溪花捧艷,獨隔千山與萬津。單於迷虜塵。
雪落亭梅愁地,香檀枉注訁哥唇。蘭徑萋萋芳草綠,紅臉可知珠淚頻。魚箋豈易呈。
○又
風送征軒迢遞,參差千里餘。目斷妝樓相憶苦,魚雁百水鱗跡疏。和愁封去書。
春色可堪孤枕,心焦夢斷□初。早晚三邊無事了,香被重眠比目魚。雙眉應自舒。
○又
年少征夫堪恨,從軍千里餘。為愛功名千里去,攜劍彎弓沙磧邊。拋人如斷弦。
迢遞可知閨閣,吞聲忍淚孤眠。春去春來庭樹老,早晚王師歸卻還。免交心怨天。
○浣溪沙
孋麗景紅顏越眾希。素胸蓮臉柳眉低。擬笑千花羞不坼,懶芳菲。偏引五陵思懇切,要君知。
○又
髻綰湘雲淡淡妝。早春花向臉邊芳。玉腕慢從羅袖出,捧杯觴。
縴手令行勻翠柳,素咽謌發繞雕梁。但是五陵爭忍得,不疏狂。
○柳青娘
青絲髻綰臉邊芳。淡紅衫子掩素胸。出門斜捻同心弄,意恛惶。故使橫波認玉郎。
叵耐不知何處去,交人幾度掛羅裳。待得歸來須共語,情轉傷。斷卻妝樓伴小娘。
○又
碧羅冠子結初成。肉紅衫子石榴裙。故著胭脂輕輕染,淡施檀色注謌唇。含情喚小鶯。
只問玉郎何處去,才言不覺到朱門。扶入錦,殷慰。因何辜負少年人。(以上十八首斯一四四一卷)
○傾杯樂
憶昔笄年。未省離ト,生長深閨苑。閑憑著綉床,時拈金針,擬貌舞鳳飛鸞。對妝台重整嬌姿面。知身貌算料,豈交人見。又被良媒,苦出言詞相誘詃。
每道說水際鴦鸞,惟指梁間雙燕。被父母將兒疋配,便認多生宿姻眷。一旦娉得狂夫,攻書業拋妾求名宦。縱然選得,一時朝要,榮華爭穩便。
○又
窈窕逶迤,貌超傾國應難比。渾身掛綺羅裝束,未省從天得知。臉如花自然多嬌媚。翠柳畫娥眉,橫波如同秋水。裙生石榴,血染羅衫子。
觀艷{女質}語軟言輕,玉釵墜素綰烏雲髻。年二八久鎮香閨,愛引猧兒鸚鵡戲。十指如玉如蔥,銀蘇體雪透羅裳里。堪娉與公子王孫,五陵年少風流婿。
○內家嬌
絲碧羅冠,搔頭墜髻鬢,寶裝玉鳳金蟬。輕輕傅粉,深深長畫眉淥,雪散胸前。嫩臉紅唇,眼如刀割,口似朱丹。渾身掛異種羅裳,更薰龍腦香煙。
屐子齒高,慵移步兩足恐行難。天然有靈性,不娉凡間。交招事無不會,解烹水銀,煉玉燒金,別盡歌篇。除非卻應奉君王,時人未可趨顏。
○又(御制林鐘商內家嬌)
兩眼如刀,渾身似玉,風流第一佳人。及時衣著,梳頭京樣。素{女質}艷孋情春。善別宮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任從說洛浦陽台,謾將比並無因。
半含嬌態,逶迤緩步出閏門。搔頭重慵憽不插,只把同心,千遍捻弄,來往中庭。應是降王母仙宮,凡間略現容真。
○拜新月
盪子他州去,已經新歲未還歸。堪恨情如水,到處輒狂迷。不思家國,花下遙指祝神明。直至於今,拋妾獨守空閨。
上有穹蒼在,三光也合遙知。倚帡幃坐,淚流點滴,金粟羅衣。自嗟薄命,緣業至於斯。乞求待見面,誓不辜伊。
○又
國泰時清晏,咸賀朝列多賢士。播得群臣美。卿感同如魚水。況當秋景,蓂葉初敷卉。向登新樓上,仰望蟾色光翅。
回顧遇玉兔影媚。明鏡匣參差斜墜。澄波美。猶怯怕銜半鉤耳。萬家向月下,祝告深深跪。願皇壽千千,歲登寶位。
○拋球樂
珠淚紛紛濕綺羅。少年公子負恩多。當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過與他。子細思量著,淡薄知聞解好么。
○又
寶髻釵橫墜鬢斜。殊容絕勝上陽家。蛾眉不掃天生淥,蟬臉能勻似朝霞。無端略入後園看,羞煞庭中數樹花。
○魚歌子
睹顏多,思夢俁。花枝一見恨無門路。心哽噎,淚如雨。見便不能移步。
五陵兒,戀嬌態女。莫阻來情從過與。暢平生,兩風醋。若得丘山不負。
○又
洞房深,空悄悄。虛把身心生寂寞,待來時,須祈禱。休戀狂花年少。
淡勻妝,固施妙。只為五陵正渺渺。胸上雪,從君咬。恐犯千金買笑。
○喜秋天
潘郎妄語多,夜夜道來過。賺妾更深獨弄琴,彈盡相思破。
寂寂更深坐,淚滴濃煙翠。何處貪歡醉不歸,羞向鴛衾睡。

考辨

以上三十首,前十八首原載斯一四四一卷,其中《鳳歸雲》前二首並載伯二八三八卷;后十二首原載伯二八三八卷,其中《內家嬌》第二首又載伯三二五一卷。原卷於開篇並題“雲謠集雜曲子共三十首”。既稱“集”,且以“雲謠”為名,又標示“雜曲子”性質,且達“共三十首”之數量,其為曲子詞之選集,用為歌唱之腳本,已昭然可見。伯二八三八卷所載十四首,抄寫於唐僖宗中和四年(八八四)《破除歷》背後,其同面之上文所寫者,為金山天子之《雜齋文式》。金山天子與朱梁一代相始終,故諸家訂該集寫卷時代在朱梁末季,約公元九二二年前後,已比《花間集》之結集早十八年左右。至於編集時代,自然略早於寫卷時代,或推測在唐末,不無可能。至於作辭時代,諸家考訂或盛唐,或晚唐五代,各有偏欹。考集中所用十三調名,除《內家嬌》外,皆見諸《教坊記》“曲名”表,則其依調作詞,在開元天寶以來至編集之前,均有可能,當非一時一地所作。至於集名,原卷並題“雲謠”,董康校“雲”為“雲”字之省,諸校本並從。任二北考“雲謠”之取義,乃用《列子》所載王母瑤池宴上為穆王謠之事典,后借指歌曲或歌唱。惟林編考斯、伯二卷三十首中“雲”宇皆不省寫,謂無獨省“雲謠”一字之理,主從原卷作“雲謠”。至於“共三十首”之數,諸家皆為信守,惟任二北訂為三十三首,乃將《天仙子》次首破為二首,將《喜秋天》二首分作四首,皆因雙疊體換韻之故,且以此指認原卷“共三十首”之題記不實。按民間製作,於雙疊體換韻,非無可能,以上二調三首既皆如此,知非偶然,亦難指認皆為書手抄寫所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