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陶
專業雕塑材料之一
軟陶又叫塑泥,源於歐洲,80年代台灣引進翻譯是軟陶,90年代大陸引進翻譯是塑泥,意為塑料的泥。它並不是陶土類,是一種PVC人工低溫聚合材料,看似橡皮泥,實質接近塑料,有比較生動的造型能力,是專業雕塑材料之一。
軟陶的興起緣於二戰以後,從那時起,歐洲人就開始玩這種低溫聚合粘土了,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大約在1980年代,最初流行是在台灣地區。“軟陶”這個稱謂就是沿襲了台灣的叫法。20世紀30年代,當德國雕塑家創造這種材料時,由於它是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圖樣像千萬種花一樣繽紛燦爛,軟陶的多變特性,又成為啟發創造思考、培養文化氣質的教材,可充分滿足人類的創造慾望,很快便風靡了整個歐洲地區後來傳進美、日。直到今天,軟陶仍是手藝界DIY的最愛。不同顏色的土可以聚合、塑造成各種千變萬化的圖樣和形狀,有人預測,軟陶將是21世紀最迷人的工藝材料。
軟陶
軟陶的英文名字也有很多,最常見到的字是"modeling clay"、"oven-bake clay"、 "polymer clay"等,翻譯過來,指的不外就是"雕塑土"、"烤箱烘烤土"、"高分子聚合土"。基本上,它是一種"土";是一種"可以雕塑成形的土";是一種"必須放進烤箱烘烤成形的土"不同顏色的土。
軟陶的技法,是源於古老的琉璃工藝,早在公元前3世紀,美索不達亞平原(即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就有琉璃作品的出現,古埃及時代,琉璃工藝一度成為尼羅河岸亞歷山大城中最迷人的藝術。直到15世紀義大利人發現美麗的琉璃工藝,才將這種工藝技巧傳入歐洲。16、17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可說是琉璃工藝的巔峰期,當時,這種工藝品被稱為“Millefiori”,意思是“圖樣象千萬種花一樣繽紛燦爛”。如今的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仍有“琉璃之鄉”之稱。
後來有人研究,琉璃工藝之所以歷久不衰,主要還是玻璃在作祟。原來玻璃受熱后,即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再加入不同的礦物質,琉璃作品就會產生變化萬千的光芒和色彩。隨著科技的進步,“軟陶”延展性和可塑性卻已非玻璃能及,它散發的魅力,甚至創造了“另類”的工藝文明。
軟陶的發明者是德國一名叫Fifi Rehbinder的婦女,初期也只是一些個人在使用,真正出現商業的品牌是在1964年,她將配方出售給就是現在知名的Eberhard Faber公司,從此FIMO這個世界最早的軟陶品牌就誕生了。同時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一家美國公司也在開發它們自己的粘土。一種被稱之為Polyform的產品開發出來用於商業用途,初期並不順利,白色的Polyform/Sculpey從1967年被小批量的出售,直到1984年,當時的藝術家才將顏色增加到泥土裡。提到顏色,另一個重要的人物Marie Segal不得不提,因為她不經意地開發和促進了一個新的聚合體泥土產品商標Premo。在 1994 年,Marie Segal接觸Polyform/Sculpey 后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高質量的美國人製作的泥土? Sculpey 需要有一些改變,它需要更多的顏色和類型。Polyform/Sculpey喜歡這個主意,並進行了大量測試,從此Sculpey聚合體家庭里多出了多彩的Premo的系列。Sculpey也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國軟陶品牌。
隨著聚合體粘土在世界範圍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其中。發展至今出現了一些知名公司和品牌。FIMO是德國Eberhard Faber的品牌,Cernit是德國Dreieich 的T+F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還有Modello是由德國Nueremberg的Rudolf Reiser生產。而Sculpey III 和 Premo來自美國的Polyform Products Company。亞洲地區正光CK.CLAY和卡蜜兒是台灣的品牌。在後面的介紹中,我們會對其中最知名的FIMO和Sculpey的產品系列進行詳細的介紹。上面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軟陶的起源和發展,近一百年裡這種材料經歷了太多的變化,無數人對它進行了測試和改良。中國的軟陶材料雖然還趕不上歐美,但是經過這幾十年的摸索,也逐步成為一個性價比高的選擇!相信中國人的智慧,會越來越好!
軟陶(polymerclay)是一個新的專有名詞。但我們把它拆開:“軟”、“陶”、“polymer(聚合物)” 、“clay(陶土,粘土)”,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東西。
其實,軟陶是聚合物(聚氯乙烯PVC)和無機填料混合而成的一種複合物,因其性能(烘烤前柔軟,烘烤后堅硬)和陶土相似,故命名為polymerclay(聚合物陶土),也有叫polymerclay soft (陶泥)的。
當然,軟陶的組成還包括軟化劑(化學名“增塑劑plastifier”)、穩定劑stabliser(或抗氧劑antioxidant)、潤滑劑lubricator及著色劑dyestuff和固色劑dye-fixing agent等等。
聚氯乙烯和無機填料是軟陶的主要組成。
聚氯乙烯無論是進口料還是國產料,只要相應的牌號(包括聚合度或粘度、粒徑大小)一樣,性能一樣。
無機填料的牌號和種類繁多。傳統的無機填料由於粒子粗,孔容大(顆粒內的微孔數量多),具有慢性吸收軟化劑的毛病,隨著軟陶存放時間的延長,軟陶變得越來越硬。當然,還有存放環境溫度偏高(如炎熱夏天)造成緩慢塑化及軟化劑揮發而導致軟陶變硬的次要因素。(建議:在陰涼地方密封存放軟陶)卡勒富系列軟陶是採用納米nanometer新科技,選用納米材料(粒徑為30~40納米)作為無機填料而研製開發的新一代軟陶產品。它具有細膩、柔韌特點,尤其是具有軟硬度穩定的特徵。為用戶的軟陶存放解除了後顧之憂。
揉土是軟陶製作的必要工序,其目的是把未經加工的軟陶材料揉制均勻,使材料的內部密度加大,減少裂痕與氣泡的存在。揉制“成熟”的軟陶材料在整個製作過程中都會得心應手。
軟陶製作的重要過程是造型。作品的成功與否有一大半是看製作者是否會創造出美麗的想象。簡單的軟陶製作不外乎以下幾種造型,如球形、鼓形、方形、水滴形、柱形、彎柱形等等。
軟陶的配色是一個關鍵問題。有些作品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色彩的調配。你如果想創造出更加豐富或獨特的色彩,都需要利用現有的不同色彩的軟陶材料調配。最主要的首先要了解三原色之間的關係。紅、黃、藍這三色是色彩的基本,由這三色可以混合出其他許多色彩。混合出的色彩加入其他的色彩還可以混合出更加豐富的顏色。
為了使軟陶作品更加生動活潑,可以利用其他的物體為工具,將軟陶製作出完全不同的質感。如利用各種粗細不等的針、管、紗窗布、樹葉、牙刷、梳子等等,盡您所想象,開發出各種不同的質感,使您的作品更加豐富。
一般市售的軟陶,就已經有數十種顏色,但是在製作軟陶作品時,若能將原有的顏色加以調合,可以使作品的顏色看起來更鮮活。
軟陶的調色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把握幾個基本的原則,就可以調出自己想要的顏色。
三色圖
依照上圖三原色混合法則,就可以掌握調色的大方向。
實際調色的比例,淺色比深色的比例要大很多。例如:黑+白=灰,則黑色只要很少量,就可以使很大一塊的白色軟陶土調成灰色;若是紅+白=粉紅色,以1∶4 的比例來調合,而用暗紅色取代紅色來調相同的色彩,暗紅色可能只需原本紅色1/4的份量。
除了三原色之外,加入適量的黑或白色,可使原本鮮艷的色彩變得沉穩或粉嫩。其實第一次調色時,不一定能馬上調出自己想要的色彩,但是只要多多嘗試累積經驗,更甚而每次調色都把顏色和比例做簡單的筆記記錄下來,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短時間內,馬上就能成為軟陶調色的高手。
註:咖啡色調色方法為紅+黃+黑,其中調色量為:黃色>紅色>黑色。具體偏色如何可以自己嘗試,通常我們要調出想要的顏色,越淺的泥需要得越多,越深的越少。
軟陶作品在造型完成之後,都必須經過烘烤箱烘烤,此過程對於軟陶作品有直接的影響。
一、水煮定型法:(適用於沒有烤箱的初學者)
將軟陶作品放入冷水(最好使用純凈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碳酸鈣,會使作品表面“結垢”影響美觀)中,溫火加熱直至開鍋,並保持此狀態10-20分鐘(視作品大小而定),關火后,帶水撈出或等水溫自然冷卻后,再將作品撈出(註:定型全過程一定要使用文火,一定要讓陶泥有一個緩慢升溫或降溫的過程,大火會導致物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裂開喲)。若一次定型硬度不理想,可再重複一次或幾次,直到達到滿意效果為止,(但要注意要等完全冷卻后再投入冷水中二次定型喲!)
二、烘烤定型法:(屬最適合軟陶的定型方法之一,省時省力效果佳!)
將要定型的軟陶作品放入烤箱中,設置烘烤溫度為110-150攝氏度,烘烤5-10分鐘(視作品大小而定)(溫度不宜超過170度),烘烤后,不要立即打開爐門,等爐溫自然降至室溫時再將作品取出(中途可隨時間推移慢慢開小縫散熱)。(註:如烘烤后立刻打開爐門,冷空氣迅速進入爐內,會造成作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開裂,所以一定要遵循“緩慢升溫或降溫”的原則。)
此外,烘烤軟陶的兩個要素:⑴時間 ⑵溫度,兩個要素都必須控制在理想的狀態下,才能烘烤出完美的軟陶作品。
烘烤軟陶作品要有足夠的烘烤時間,否則作品無法烘烤完全,導致表面易破裂變形。原則上1/4英寸(約6.4mm)的厚度需烘烤15分鐘, 1/2英口寸(約12.7mm)的厚度需烘烤30分鐘。一般來說,較硬的土需較長的烘烤時間;較軟的土需較短的烘烤時間。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烘烤時間是指從烤箱達到預定溫度之後到烘烤結束的這段時間。若未事先將烤箱預熱,則烘烤時間要再加上預熱時間才是正確的烘烤時間。(一般烤箱預熱需十分鐘)。建議讀者將不同大小厚薄的作品分類,把相同厚薄的作品放在一起烤;製作大形軟陶作品時,最好能將內胚先以鋁箔作好,以減薄作品的真正厚度,縮短烘烤時間。
烘烤軟陶作品要有適當的烘烤溫度,若溫度太低作品無法達到理想的硬度及彈性,容易破損;溫度太高會導致作品表面焦黑或甚至融化變形。所有的軟陶作品烘烤溫度都是130 ℃/275℉,不能超過145 ℃。建議讀者在烘烤軟陶作品時,墊一塊磁磚或玻璃片(不能鋪鋁箔),在快烘烤好之前5分鐘,將溫度稍微調高,利用此短時間稍高溫的烘烤方式,可使軟陶作品表面微泛起油亮光澤。若以此方式重複烘烤,效果會更好。
注意:可能是由於台灣的烤箱及陶土和國內的有一些差別,經過我們的實驗,一般2CM厚的軟陶作品將溫度控制在100 ℃左右,烘烤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成型。冷卻后拿出,如果感覺手感較軟,可以繼續加烤幾分鐘。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將軟陶烤焦、烤裂。
初學者可先暫訂在5分鐘,而分成兩段時間烘烤。烤箱不能設定溫度時,則以3-5分鐘為原則,分成2-3次烘烤,但每次烘烤時須等到作品冷卻,才能重覆烘烤。在烘烤過程中不慎將作品烤裂時,可在作品冷卻后,填補上同色系的軟陶土,並加以輕壓、撫平,再加入烤箱中略微烘烤即可。
1. 在操作軟陶製作前,要用肥皂洗凈雙手,並凈工作檯面,以免塵土或污物粘附到軟陶材料上。
2. 如果軟陶材料不佳,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粘手或粘檯面現象。此時可以使用日常的護膚乳清洗手和檯面,達到防止粘連的目的。
3. 製作中如使用模具,可以在模具中撒些爽身粉,以免材料與模具粘連。
4. 在操作不同色彩的軟陶材料時,需要重新清洗雙手及工作檯面,以免不同色彩相混,影響美觀。
5. 軟陶材料在未經烤制前,無論是未揉制的或是已揉塑制好的,都要用保鮮膜包裹保存,以免粘上灰塵或乾燥。
6. 冬天天冷時,軟陶材料會變硬,揉制時較費力,可以人為的對其加溫,如用溫水浸泡或用手心加熱。
7. 夏天溫度太高時,軟陶材料容易變軟,捏制時不易成型。此時可用冷水或冷毛巾降低手心溫度,或將軟陶材料放置一段時間,等其變硬再使用。
8. 烘烤軟陶時,烤箱溫度切勿超過150攝氏度,以免發生烤焦現象。爐溫最好控制在100~120攝氏度為宜。
9. 烤制時間設定要視其作品的大小、薄厚而定。對於過大過厚的作品,一次烤制不滿意,仍可以烤制兩次、三次,直至滿意為止。但對於又薄又又小的作品,烤制焦煳后則不可以挽回。因此,針對不同的作品放置的位置要特別注意烤箱的溫度與時間的設定。
10. 烤制時作品放置的位置要四面無礙,切勿將作品碰觸到烤箱的壁面,同時也要注意作品與作品之間的距離。
11. 不要在烤制剛剛完成後立即開箱取物,應有幾分鐘的散熱時間,以防作品突然遇冷爆裂。
12. 軟陶工藝操作完成以後,要認真清洗雙手,以免殘留物留在手上。以為軟陶材料畢竟是化學物質,請您注意飲食安全。
軟陶,主要由樹脂(聚氯乙烯PVC)組成,與其它樹脂一樣,其毒性主要來自於添加劑(助劑),如抗氧劑、穩定劑及著色劑。
軟陶,應嚴格適合<玩具安全>檢測標準如BG6675-1986,EN7.1,嚴禁使用重金屬鹽類穩定劑,應選用有機類如硬脂酸類和環氧類穩定劑。
軟陶的顏色越深,著色劑的含量越高,其毒性越大。解決這一矛盾,對著色劑的質量要有較高的要求:
1.著色劑的高分散性。著色劑粒子越細,分散性越好。
2.著色劑的高相容性。著色劑與軟陶的組分PVC及軟化劑(DOP)具有較好的相容性。
3.著色劑的高著色性。著色劑的著色性越高越好。
只有達到以上性能要求的著色劑才能適合用於軟陶的生產(著色劑還有熱穩定性的要求),用最少量的著色劑來達到顏色的要求。將軟陶的重金屬含量降到最低值,真正做到“無毒”。
1.軟陶有沒有毒性?
軟陶材質本身,就是食品包裝級原料(PVC),再加上一些無毒的染料、軟化劑及有機溶劑。只要是合格的軟陶,都是一種對人體無毒、無害、無刺激性的安全材料,可以放心使用。
關於軟陶毒性的說明
2.軟陶在烘烤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毒氣?
軟陶在正常的烘烤溫度下烘烤(120 ℃~150℃ ),並不會產生有毒或刺激性氣體。但是若溫度超過200℃時,不但會使成品燒焦、融化,甚至可能引起燃燒,造成氯的刺激性煙霧。所以,正確烘烤是絕對安全的。正常烘烤時,會聞到些塑料味,此為正常現象,不會對人體有影響。
3.烘烤過軟陶的烤箱,可不可以用來烘烤食品?
剛烘烤過軟陶的烤箱,會殘留一些塑料味,只要將烤箱的門打開通風,味道散發后,即可再烘烤食物。但烘烤軟陶時,最好放在玻璃或陶瓷的平盤上,並且不要和烘烤食物的烤盤混合使用,因為烤盤容易粘住一些軟陶的碎屑,若再拿來烘烤食物,很容易使碎屑粘附在食物上。當然不要把食物和軟陶一起烘烤,否則不僅影響食物的風味,也會影響軟陶的烘烤效果。
4.軟陶可以做成一般餐具使用嗎?
由於軟陶是一種低溫熱固的塑膠材質,並不耐熱,且本身的可塑性及彈性高,硬度低,若直接盛裝熱的食物,會造成成品變形。但是,如果不直接接觸食物的食器,都可以用軟陶來做,或是用軟陶來裝飾、美化。
5.用剩的軟陶材料及未烘烤的半成品如何保存?
軟陶本身不含水份,所以不會粘上。可以用鋁箔、蠟紙或保鮮膜包好,放在陰涼的地方。存放時,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或高熱的場所,以免軟陶受紫外線及高熱產生變質。完成的作品可用清水清洗擦拭,不會退色或破裂,清洗之後再上一次亮光蠟或少許的油可使表面光滑。軟陶在常溫下是不會變質的,製作時利用掌溫先將陶土置放在掌心搓揉。使其柔軟。倘若陶太過於柔軟,請將它置放在冰箱中,稍後取出,即可改善,更利於操作使用。
6.軟陶工作時的清潔。
最好選擇一個表面平滑,堅硬耐割,面積廣大的工作檯面,如玻璃、大理石、陶瓷或美耐米桌面。這些都是非常理想的工作檯面,不但不粘、耐割,而且易清洗,如果是塑膠、木頭桌面,則最好再鋪一塊上述材質的工作板。
在搓土之前,將雙手洗凈、擦乾,再抹上一點乳液或護手霜(不要抹太多),待乳液被子皮膚吸收稍為干一些時。手上就形成了一層類似保護膜的油層,在搓土或製作時就不會過於粘手。此外,在搓土時最好先搓淺色,再搓深色,就不會把淺色土弄髒。最後手部清潔,也是抹上一點乳液或護手霜,用力搓揉手心,將染料搓融至乳液后,再用肥皂洗凈即可。
7.軟陶適合小朋友玩嗎?
軟陶適合12歲以上小朋友使用,但是3歲以下小朋友必須要有家人或老師陪同或指導,尤其是使用尖銳工具及烘烤時要特別注意。在選材料方面,兒童最好選用較軟的陶土,或請家人、老師先行將陶土搓軟。
軟陶髒了可以用小棉簽沾中性的清潔液清洗,但是不能長時間泡在水裡。
不應放在太陽下暴晒,長時間曝晒會讓它的顏色變談。在清洗以後,最好是先吸掉水讓它自然陰乾,不要拿去曬太陽。
不應放在有灰塵、粉塵及油污的地方,它容易積累灰塵和吸附污漬,清洗比較麻煩。
1、髒了怎麼辦?
看是哪一種臟,是自然的灰塵臟,還是其他物體(包括液體)碰到的臟。如果是一般灰塵,用水沖洗即可,如果灰塵久了粘得緊,那麼就用手蓋住水龍頭三分之二的出水口,這樣的目的是讓水壓大些,衝擊力大些自然洗得乾淨些,但要注意,在公仔有些脆弱的地方不宜用太大的水壓沖洗,否則會導致公仔損壞。
2、斷了、裂了怎麼辦?
一般出現的情況是頭部和身體鬆動,或者直接和身體脫離,像這種情況用502粘住就行了。
如果是裂紋的話,也要分是什麼樣的裂紋,因為有的可以用502粘,但要非常小心,因為本來裂紋就小,如果你一下子不小心把502倒多了,弄得周圍都是就影響了美觀,有的裂紋則是無法靠個人修復的,這種情況建議你反回廠家來修復,畢竟人家的專業一點,但要注意,在返回廠家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按照自己打開包裝時的樣子認真包裝好,否則會因為你的大意包裝快遞把公仔毀了,你也知道現在的快遞都是“高空作業”的多,也就是拋。
軟陶當然有好壞之分,所謂好壞是一個統稱,從質量,安全性,保質期等各方面都可以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軟陶”這個名詞,這個叫法是從中國台灣傳入中國大陸,在介紹國外材料時我們很少提到軟陶這個詞,因為軟陶其實是一個中國化的辭彙,而國外品牌基本把它定位為是一種塑型材料,針對不同使用者需求進行研發生產。就象顏料會分水粉、水彩、油畫、國畫等,材料的選擇都是根據需求來定的。所有高質量材料應該具備幾個基本特點比如超級細膩,油性很小,顏色柔和,保質期三到五年,安全無毒等,好材料會給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與簡便性,也就是創作空間。
目前軟陶流行的品牌有以下幾種:
台灣正光、德國FIMO 、美國Premo、美國 sculpeyⅢ
台灣正光:稍軟,顆粒較細膩,較粘手,揉合度極佳,塑形效果一般,塑形后穩定度較差,價格適中,適合製作對造型要求不是特別高的作品。
德國FIMO:稍硬,顆粒非常細膩,完全不粘手,揉合度一般,塑形效果較好,塑形后穩定度很好,價格較貴,可用於製作高檔飾品和人偶配件。
美國Premo:稍硬,顆粒非常細膩,完全不粘手,揉合度一般,塑形效果較好,塑形后穩定性較好,價格稍貴,
美國sculpeyⅢ:最軟,完全不粘手,揉合度一般,塑形效果非常好,塑形后穩定性非常好,價格很貴,主要用於高檔人偶的製作。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講究個性化和差異化。面對各種傳統節日和洋節日,人們表達感情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是表達的媒介卻越來越貧乏,什麼樣的禮物能夠體現個性、時尚、新穎、能夠博得愛人芳心,朋友滿意,領導器重?卡通雕塑正是順應市場需求而推出的絕美禮品。
如今寫真集、大頭貼已毫無新意,個人主義風潮已悄然漫延。送禮要送創意!送禮要送驚喜!陶禮藝術雕塑真人卡通塑像一經推出,立即成為一股送禮時尚潮流。尤其是在年輕一族中相互追捧,成為新穎個性化商品的新代號,並與韓日,港台流行文化同步邁進。
隨著個性化時代的到來,年輕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敢於嘗試已經不是曾經年代所能比擬的,消費在娛樂裝飾上的費用也是越來越多,只要能吸引住大家的眼球,只要是新鮮的事物,那就是新的市場所在。
真人塑像,是繼大頭貼后又一輪個人新時尚。傳統的藝術寫真、數碼轉印等所謂的個性禮品始終是停留在平面印刷上的延伸,而真人卡通塑像是真正第一次從平面到立體的創新。不信可以問問你周圍的人,看他們感興趣嗎?他們還沒有吧?如果是的話,那麼你還不趕緊加入這個別人尚未涉足的行業?難道要等到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的時候再感慨錯失了進入市場的最佳良機?
(概述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