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

清初著名詩人,代表作《洛陽行》

吳偉業(1609一1672年),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

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清順治十年(1653)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秘書院侍講,后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

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詩人病逝,葬於蘇州玄墓山之北。

大事件

1609-06-21

出生

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出生於江蘇太倉。

1631

中進士

明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

1653

被迫出仕

清順治十年(1653年)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秘書院侍講,后升國子監祭酒。著有《綏寇紀略》。

被迫出仕
1656

乞假南歸后不復出仕

順治十三年(1656年)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

乞假南歸后不復出仕
1672-01-23

病逝

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詩人病逝,葬於蘇州玄墓山之北。

病逝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出生於江蘇太倉的一個讀書人家中。
七歲開始讀家塾。
十四歲能屬文。
著名學者張溥見到偉業的文章,感嘆地說:“文章正印在此子矣!”於是收留吳偉業在門下受業,傳授通今博古之學。從那裡吳偉業不僅學到了廣博的知識,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且使他後來也成為復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處和麻煩。

出仕為官

吳偉業畫像
吳偉業畫像
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秀才。
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
崇禎四年(1631)23歲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著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裡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物議平息。這使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崇禎皇帝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吳偉業假歸娶親,十分榮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編修,繼典湖廣鄉試,
崇禎十年(1637)充東宮講讀官。
崇禎十三年(1640)又遷南京國子監司業,晉左中允、左諭德,轉左庶子。其間雖然因為朝內當局紛爭而受到一些牽累,但其官階卻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時,東林、復社與閹黨爭鬥不斷,吳偉業在仕途上頗不順利。他見明王朝風雨飄搖,日薄西山,遂辭左中允、左諭德、左庶子等官,拒絕赴職。弘光朝時,他被召任少詹事,發現控制朝政的馬士英阮大鋮實為腐敗國賊,僅兩月便憤然辭歸。

被迫出仕

順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應詔北上。在將抵京師之際,曾經數次向當事要人上書投詩,祈求寬假放歸,可是仍未獲允,終於在到京次年被授為秘書院侍講,後來又升國子監祭酒。但他並沒能像陳之遴所期望的那樣進入內閣,相反,陳之遴本人卻在激烈的黨爭中失敗,被發配到東北。
順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憂南還,從此不復出仕。

晚年生活

清·禹之鼎《為梅村祭酒老先生寫照》
清·禹之鼎《為梅村祭酒老先生寫照》
此後十餘年間,東南時興大獄,每每驚恐不安,深怕罹難。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熱,“舊疾大作,痰聲如鋸,胸動若杵”(《致冒辟疆書》),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為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蓑,葬吾於鄧尉靈岩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偉業之墓”。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詩人病逝,葬於蘇州玄墓山之北。

主要成就


文學成就

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詩歌百花園中的佳作。
由於吳偉業發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體裁,形成了獨特的詩歌藝術風格,時人稱之為“梅村體”,影響了有清一代詩壇的詩風。清代很多詩人的作品中,幾乎都有“梅村體”的影子。因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梅村詩集》列為“國朝別集之冠”。

藝術特點

吳偉業書法
吳偉業書法
對中國古典長篇敘事詩傳統的創作方法進行了全面的繼承,如常用的起興手法、連鎖手法(也叫聯珠法、蟬聯法、頂真格)、問答手法等,使之逐漸形成了一種既注重詩意,更偏重於通俗、流暢易懂、風趣的藝術風格。上所述的中國古典長篇敘事詩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在吳偉業的長篇敘事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敘事與抒情的完美結合、巧於剪裁、簡繁得當、高度精鍊,以及民間文學中各種手法嫻熟運用的例子,在吳偉業數量眾多的長篇敘事詩中俯拾皆是。

梅村體

李商隱色澤濃麗的筆法與元白敘事詩善於鋪張的特點結合起來。常以工麗的語言,多變的章法,貼切的典故,來敘寫新的題材,表現新主題,世稱“梅村體”。

個人作品


《石公山》《歸雲洞》《縹緲峰》《礬清湖》《臨江參軍》《吳門遇劉雪舫》《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洛陽行》《永和宮詞》《琵琶行》《鴛湖曲》《蕭史青門曲》《風月寶鑒》《圓圓曲》《遇舊友》《琴河感舊四首》、《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備註
父母吳琨1663年卒
朱氏1661年卒
兄弟姐妹吳偉節1613年生
吳偉光1619年生
伴侶郁氏1631年迎娶
子女吳璟1662年生
吳暽1663年生
吳暄1664年生
(以上參考此料來源於:)

軼事典故


吳偉業像
吳偉業像
明崇禎十六年(1643),吳偉業與卞玉京相見,當時,他已是名滿天下的詩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艷”之一,詩詞書畫都很好,吳偉業曾讚美她“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徹”。兩人一見,相互傾情,卞玉京更是手撫几案,脈脈相問“亦有意乎·”其中託付終身的信息是很明顯的。這一次,吳偉業的選擇頗為曖昧,他迴避了婚娶。時局的惡化之快出人意料。他們分別的第二年,李自成就佔領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禎煤山自縊。一個多月後,被吳偉業定義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橫掃中原。吳偉業與卞玉京在此後的多年裡失去了聯繫。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偉業通過老朋友錢謙益打聽到了卞玉京的下落,並終於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轆轆聲,結果卻是——卞玉京著道袍與他相見。這段戀情,影響了吳偉業一生。直到臨死前還念念不忘。

後世紀念


陵寢墓地

清吳偉業墓:在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鄉潭東高家前村邊,墓約16平方米,墓廊殘址可見。墓前吳蔭培所題“詩人吳梅村墓”碑。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其少作大抵才華艷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綿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
《題〈吳偉業集〉》:“梅村一卷足風流,往複搜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對吳偉業詩歌給予恰當中肯的高度評價,肯定了吳偉業詩歌地位。

歷代評價

陳廷焯:"吳梅村詞,雖非專長,然其高處,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說:"梅村高者,有與老坡神似處。"(《白雨齋詞話》)
鄧漢儀:亦認為梅村詩“其敘戰事始末,則系一代興亡實跡,非雕蟲家所可擬也。”
王振羽:“吳偉業不是一個完人。我們不能僅因為吳偉業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這裡牽涉到對於某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問題。作為一個詩人,文化人,吳偉業的成就足垂千古;在明清易代之際的文化傳承中,他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雖然進入官場,但並不是一個政治家,面對改朝換代的激烈政治動蕩,他困惑、猶豫、畏縮,惠得患失直至失足失節,卻又以此後數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誠的自省與懺悔。”
(以上參考此料來源於:)

人物爭議


作者爭議

《紅樓夢》
《紅樓夢》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是否為曹雪芹,至今爭議不斷。如果根據現在的紅學研究,還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曹雪芹,那就荒唐可笑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曹寅的家譜中,根本找不到曹雪芹或曹沾這個人,能證明曹雪芹是曹寅後代的證據卻寥寥無幾,紅學界到現在連曹雪芹的親生父親都搞不清楚,傳統紅學家硬說曹雪芹是曹寅的後代,那可笑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來,撫順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傅波和撫順市地方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鍾長山歷經6年研究,拋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紅樓夢》的真正(原創)作者叫吳梅村,曹雪芹只是《紅樓夢》前80回的重要增刪、編修者。傅波和鍾長山認為,《紅樓夢》中,“悼紅軒”、“怡紅院”、“紅樓夢”等一些名詞不是憑空而來。只有清初的明朝遺老才能寫得出來,事實上明朝遺老在清初也寫過大量的反清復明詩詞文章。曹雪芹身處文綱森嚴的雍乾王朝,不會有如此氣魄。通過仔細研究《紅樓夢》發現,較早版本的《紅樓夢》中記載:“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風月寶鑒》一書,乃其弟棠村序也”,把上述幾個人名進行了一番組合,結果出現了“吳梅村”3個字。更為重要的是,相對於曹雪芹難以維持生活的窘境來看,曾經隱居10年的吳梅村具有寫作這樣一部鴻篇巨著的時間。
在他們之前,紅學界早有人提出《紅樓夢》的作者另有其人,但是一直沒有定論。而傅波告訴記者,就算不追究真實的作者,曹雪芹只是《紅樓夢》的整理者這是毋庸置疑的。傅波表示,從他們目前研究的結果來看,《紅樓夢》從開始流傳時起,都不曾說曹雪芹為《紅樓夢》作者。直到近代,專家們的一番考證,才最終形成《紅樓夢》作者就是曹雪芹。
對於曹雪芹不是《紅樓夢》真正作者的依據,傅波和鍾長山找了很多:曹雪芹如果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不會通過焦大、柳湘蓮之口,當面辱罵曹家列祖列宗,也不會通過尤三姐託夢來詆毀他的列祖列宗。並且,清代到了曹雪芹生活的雍正乾隆時期,文字獄嚴酷,這一部反朝廷的小說,曹雪芹怎敢輕易署自己的真名?
傅波和鍾長山觀點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到曹雪芹時,曹家早已敗落,憑他的生活經歷,不可能寫出宛如帝王的生活場景,大量的細節如果不是生活在其中,是很難靠想像描寫出來的。
為什麼是吳梅村
傅波和鍾長山解釋,可能是後人擔心作者因寫作《紅樓夢》而落入殘酷的文字獄,因此採用了如此隱諱的方式把作者的姓名隱含其中。這種做法在當時相當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紅樓夢》中許多人物、場景的生活原型都能在吳梅村詩中找到。如《清涼山贊佛詩》描寫順治皇帝和董小婉的愛情傳說,與《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極其相似。
《紅樓夢》有著較高的文學造詣,而吳梅村恰好也具有高超的寫作技巧。同時,吳梅村的政治觀點同《紅樓夢》創作主題相吻合——傅波尤其強調這一點。從吳梅村簡歷可知,他一生坎坷,經歷了明清兩朝的政治鬥爭,使他本人吊明之亡的感情加以升華,對清產生了憤恨之情,卻因有所避忌只能用“不能補天”的頑石來做喻托,通過閨友閨情披露自己一段極不尋常的情感史話和政治主張。吳梅村曾有詩“我是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就是格格不入的政治思想的寫照。並且吳梅村“死後殮以僧裝”,“墳前立一圓石”作墓碑,也暗含了《紅樓夢》中石頭的寓意。
還有一點,吳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法家、畫家。《紅樓夢》中有關繪畫和書法的情節描寫對吳梅村來說是輕車熟路。而且相對於曹雪芹的生活窘境,曾經隱居十年的吳梅村具有寫作這樣一部鴻篇巨著的時間。
曹雪芹做了什麼
如果說作者真的是吳梅村,那麼曹雪芹都幹了些什麼呢?傅波和鍾長山表示,曹雪芹是《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增刪、編修者,而後四十回曹雪芹尚未來得及修改就去世了。
曹雪芹做了大量的增刪《紅樓夢》的工作,如其刪去了(或丟失)“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獄神廟茜雪慰寶玉”、“花襲人有始有終”、“衛若蘭射圃”、“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等至今不見於各種《紅樓夢》版本,而只有提綱見於脂批的有關文字,揉進了曹雪芹自己和若干好友的經歷和社會上的一些傳說。所以使同時期的批書人看到了活脫脫的身邊人物形象。
還有很多細節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刪改原著的痕迹。傅波引用紅學家趙岡的研究:從庚辰本脂評《石頭記》可以發現原著曾寫鳳姐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巧姐兒”,小的叫“大姐兒”,這明顯可以看出鳳姐有一大一小兩個女兒。曹雪芹要增添發生自己身邊的故事情節,故在四十二回中為了鳳姐的女兒與劉姥姥拉上聯繫,改寫成鳳姐只有一個女兒,原名叫大姐,後來按劉姥姥的意見改名為“巧姐兒”。當時曹雪芹在增刪中忘記照應前面,所以在庚辰本中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的文字未改,直到戚本時代才被改掉。
可是吳梅村和曹雪芹畢竟相隔幾十年,為什麼到曹雪芹才廣泛傳播,導致大家都認為他是作者呢?傅波說,他猜想《紅樓夢》完成的最初七十餘年中,只流傳在極小的圈子內,主要原因是其中確有“礙語”,這些“礙語”牽涉到當時的政治禁忌,直到曹雪芹做了增刪,潤色剔去礙語之後,才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