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和
陳運和
陳運和,字用和,號螺洲人,系福建福州人氏。作家、詩人,書法家,曾用筆名陳實、白虹。畢業於九江大學文史專業。上饒地區(市)作協主席、名譽主席。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作品多次獲省級以上創作獎。
陳運和,出身於福建福州市郊螺洲鎮店前村福州科甲第一家——著名的陳若霖(清道光年間湖廣總督、刑部尚書)---陳寶琛(太傅、清宣統末代帝師、教育家、詩人、書法家、收藏家)家族,生於福州市倉前山雲應境1號2樓(今倉山區嶺後街一帶)。大學文化,中共黨員,高級職稱(副研究館員、一級創作員、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與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生院聘為客座文學教授。
陳運和在北京賀敬之家。
陳運和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四、五屆江西省作家協會理事,上饒地區(市)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上饒地區(市)詩歌學會會長。2001年9月退休。2005年1月號《詩刊》欄目“當代詩人群像”專門推介陳運和。二十一世紀初,先後被推選擔任中國藝術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增補擔任中國藝術家交流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及中國現代文藝學會常務理事。2012年8月,被聘為中國國際藝術網終身藝術顧問。
學生時代陳運和
1961年11月19日,時任《詩刊》、《劇本》編委的賀敬之在北京回給陌生的20歲年輕人白虹(即陳運和)的信上對其詩稿《祖國之歌》評價說:“‥‥‥我覺得作者有政治熱情,寫得很奔放。有些句子也很新鮮,有些好的比喻和聯想。後半較寫得好些,因為較為切實,有些具體的描寫深入的感受。但整個看來,我覺得是寫得比較空泛,概念多於形象,在寫法上,甚至在語言上比較一般‥‥‥我希望你能避免它‥‥‥(此長詩多次修改發表后已收入詩集《學步集》)”1964年6月16日,賀敬之回信中再次評價陳運和的一些短詩:“‥‥‥語言文字流暢,一般的都寫得簡練,不拖沓。八行一首的這類短詩能傳達出一定的情緒內容。國際題材的折行散排形式的詩,也明快易讀,講究押韻,語言流利。如寫比塞大的一首似乎更完整些,有的手法如最後的‘簽名’,很新鮮,能把作者的政治熱情表現出來。關於阿爾巴尼亞的一首,最後‘瞳仁’的形象也很好,雖然也曾有人用過。但整個詩稿的弱點是‥‥‥比較一般化一些‥‥‥”1965年6月12日,賀敬之信上仍對《十月頌歌》(《祖國之歌》的一度更名)肯定:“較前的同類體裁的東西寫得熱練了些”。
時任上海作協書記處書記、副秘書長、《上海文學》《收穫》編委蘆芒回信談對《祖國之歌》評價:“基本上是寫得好的,如基調昂揚,政治熱情飽滿,音節鏗鏘,有許多形象運用得很聰明,這些都令人讀了很高興。但也存在非常的不足之處,如有些拉雜拖長,有些空泛‥‥‥”“現特將你好的地方,在稿本上圈了圈,有的是二圈,有的三圈,這些詩句寫得閃亮形象突出十分可貴,繼續發揚。有許多地方非解,不易理解,劃了個‘?’,供你參考‥‥‥”“望努力!你一定能寫出好的詩篇來的。”
彭荊風在陳運和家看賀敬之贈送的親題條幅
文化大革命后,公劉、彭荊風等老師復出,文藝界再顯繁榮。通信、認識、交談,促使創作更加活躍、更加深刻全面反映社會。賀敬之進入領導高層,任副部長、部長不便打擾。蘆芒不幸去世,過早走了使人失去求敎機會。
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長、全國文聯副主席的李瑛在接著贈書《我是蒲公英的子孫》後於1986年7月14日回信稱讚:“‥‥‥很高興,我們祖國又升起這麼多耀眼的星星!”《我是蒲公英的子孫》屬陳運和正式出版的處女詩集,詩集中《秋,你去多久》《山之戀》《夜色》《山情》《留》《春歸》《根﹒芽》《小鎮﹒小街﹒小店》《我是蒲公英的子孫》《夜,他和一道習題》《關於曲線》等詩作得到好評。
陳運和的第二本詩集《情感﹒詩及多味豆》仍以短小見長、含蓄深刻為主。尤其是《汗呵,我的汗》《皺紋——密紋》《向下歌》《他不是文物》《她的名字叫今天》《菜場拾語》《果攤一瞥》《詠物六題》《對於愛,我不好說》《成熟的笑》《美》《冬夜.我在寫》《一分錢的信任》《關於燒餅博士的軼聞》等篇耐讀。
陳運和在李瑛家與主人交談
二十世紀70年代 中後期,詩人熱衷寫革命歷史題材短詩。組詩《燎原之火》《上井岡》和詩作《窗口,你這歷史的鏡頭》等在各地省級刊物《福建文藝》《延河》《安徽文藝》《廣東文藝》《江西文藝》上連續發表,有的篇幅多達3個頁碼,引起詩壇注意。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出版詩集《紅土情》。詩內容從一大會址、南湖紅船,直至南昌起義、秋收暴動,直至井崗、瑞金,直至遵義、延安,直至詩筆跋涉進入西柏坡。
又一詩集《詩,在腳下延伸》進入廣大作者、讀者視野。《大江,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長篇小說》《藝術作品》《古陶器》《潛台詞》《小家庭:袖珍詩集》《生命的註解是春天》《女人是一杯酒》《男人,由於有了女人才顯得平凡而偉大》《穿鞋的詩》《共性》等篇引人注意。
代表詩集之一《南方南方,北方北方》分“情滿南方”、“心繫北方”兩輯,110首短詩。《南昌八一大道》《贛江》《瀏陽河》《湖南第一師範》《寫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向警予烈士墓前,我想得很久》《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偶得》《虎門炮台》《溪口》《蔣母之墓》《葯》《超越時空的對話》《孫中山故居》《宋慶齡陵園》《上海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中共一大會址》《京杭運河》《玄武湖》《秦淮河》《胯下橋》《故宮》《天壇》《頣和園》《王府井》等屬名篇。
中國作協名譽委員、任過安徽文學院長的公劉著文《幾句大實話》在1992年《隨筆》發表、《新華文摘》轉載,評《柳絮,飄飄洒洒》:“‥‥‥統觀運和輯入的78首詩,我姑且談一個總體印象,我覺得,除去《根》、《跑》、《歷史,我熟悉他》、《不足為怪》、《出院時的詩,不再那樣蒼白》、《感觸,在黎明時醒了》、《煙》、《寄託》等篇,其餘大多是‘璞’,必得假以時日,切之磋之,琢之磨之,方能現出美玉的本相,煥發逼人的光采‥‥‥人性的弱點是喜歡讚揚,那怕明知是假。我在這裡公開評論一位詩人的作品是璞,是不是輕慢,是不是侮辱?不!我不這樣理解,我倒以為是一種本質的肯定,一種誠摯的期待。聽話固然要聽音,但尤其要聽心‥‥‥”
陳運和在書房休息
陳運和在上饒步行橋頭
《山山水水盡詩味》跟《南方南方,北方北方》同為旅遊詩集,但某些短詩有所超越舊作,還增加了小吃詩。如《站在五星旗下的誓詩》《北京烤鴨》《保定直隸總督府》《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吃“頭腦”想起》《滿洲里》《鴨綠江與丹東》《偽滿洲國》《一曼街》《五百里井崗》《孔子及子孫三代之墓》《江北水城》《殷墟》《題在八七會議舊址的續詩》《老通城豆皮》《為夫妻肺片揚名》、《豐都鬼城》《一切,都在走》《茅台》《六盤複姓兩兄妹》《謁聶耳墓》《格爾木》《或許,有一百零八個遐想》《吐魯番》《我和哈密王會談》等篇更好。
陳運和跟公劉在一起
在偉人之間,在山水之間,在一些歷史事件之間,詩需要一定的思想高度。《毛澤東之歌》是寫偉大領袖一生功績的敘事長詩,約4000行左右。全詩分為:序詩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正文有韶山走出的農民兒子、締造共產黨的引路人、點燃燎原之火的革命者、歷史的選擇終在長征路、巍巍寶塔聳立延河畔、雄才大略毅然赴重慶、一尊豐碑邁向天安門、北京城升起新曙光、七十多歲暢遊驚世界、狂潮洶湧中的擎天柱等十個章節,尾聲大救星之歌代代唱。長詩從出生一直寫到逝世,史上與詩里自有公正評價。
《走近孫中山》寫了革命先行者的偉大一生,敘事長詩3000多行。全詩分為:引子,前傳有橫空出世、先驅抱負、初露鋒芒、倫敦蒙難、一舉成名、結盟反清、炮轟專制、武昌起義等九段,後傳有南北和談、二次革命、任重道遠、天下為公、護國戰爭、指導潮流、解讀歷史、國共合作、壯志未酬等九段。
《陳運和山水短詩一百二十首》由“詩出東方紅”與“西部盛產詩”組成。得到好評的有《南京中華門》《一位世紀老人在浦東》《烏鎮剪影》《艾青與金華》《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焦裕祿與蘭考》《關林》《白馬馱經》《袁世凱墓前》《白求恩和石家莊》《我與張家界》《鳳凰》《芙蓉鎮》《走進火宮殿》《西安城牆》《黃帝陵的深思》《大寧河小三峽》《都江堰》、《瀘定橋》《鹹味的城市》《騰衝的詩》《我進遵義會議舊址》《友誼關》《一代天驕》《訪西夏王陵》《登嘉峪關眺望》《酒泉》《過唐古拉山口》等篇。
中國作協名譽委員、成都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彭荊風多年前曾勸過陳運和:“像公劉一祥寫些散文。”在2008年10月22日來信中稱讚《陳運和散文》一書:“‥‥‥很喜歡。詩人寫散文,又是花甲之後,心地澄明,也就真誠感人。你寫贛西北、茅盾家鄉、上饒城牆、街巷以及對人事回憶的散文都是上品,比之如今那些常在散文領域活動的‘專業’散文家強多了。寫我的那篇,很真實、樸實。我女兒鴿子、孫女楹文也都看了,都很喜歡。”
陳運和
2009年6月出版的《賀敬之的歌》屬於一詩人寫另一詩人一生的敘事長詩。問世前,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原代部長的賀敬之一直非常低調,並以信形式再三勸說:“我不贊成你這樣做,特別是反對你要用大篇幅寫我一生的經歷,其中恐不免有對我過譽和張揚之處‥‥‥”“你旺盛的創作力和高漲的詩的激情令我羨慕和敬佩。建議你將詩筆從這裡移開,轉到為時代亟需並為你所掌握的重要題材和主題上來。”不過,此難得題材已引起了詩壇及一些作者、讀者的興趣,有的在網上還寫了詩評。
陳運和5歲左右
又一散文集領詩人出門能《與散文同行》,《敦煌,在中國文明上蘇醒》《車過星星峽》《旅遊腳步讀一讀泛黃的史頁》《在賀敬之、李瑛家做客》等20張跋涉彩照,44篇散文就是44段征程,直通情感,直通未來‥‥‥
《中國國學名家﹒當代中國國學名家系列叢書出版工程推介名家陳運和》有“人物生平”、“主要作品”、“創作之路”、“採風足跡”、“成果收穫”、“個人榮譽”等六部分,和代表作品組詩《西部盛產詩》、長詩《走近毛澤東》與《走近鄧小平》片段。
書中56篇散文組成詩人的《散文跟著詩歌走》,這第三本散文集都是寫人生征途中的一些見聞,《我屬陳寶琛家族之後》《追尋倉前山舊居》《皮庫衚衕進出的烽火歲月》《我愛祖母,我愛馬尾》《母親講瀋陽、習慣說奉天》《陳體誠跟滇緬公路》《天亮前後話上饒》《又回修水》《深圳,中國改革的窗口》《鄧小平﹒百色及百姓本色》《我寫過一首1214公里的長詩》等尤為有味。
《陳運和詩選》為作者50多年抒情短詩創作的小結,共202首。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構思各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手法上以中國傳統為主,兼顧其他。讀此詩就是讀作者自己,讀作者的個人悠悠歷史。尤以《月夜船泊》《皮鞭與毒蛇》《舵》《他不是文物》《落葉的遺囑》《我是蒲公英的子孫》《秋,你去多久》《根》《關於曲線》《哦,西柏坡》《男人,由於有了女人才顯得平凡而偉大》《潛台詞》《盧溝橋》《瀏陽河》《鼓山》《詩,留在於山嚴復讀書處》《贛江》《登泰山》《巨蟒出山》《都江堰》《瀘定橋》《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鳳凰》《謁聶耳墓》《憶白嶺中學》《天水地詩》《過武威》等為各時期的代表篇目。
《詩寫陳寶琛》為作者又一部專寫末代帝師坎坷愛國人生的長詩,除序與尾聲外,分“勤讀書、考功名、為清官、揚正氣、創新業、返京城、當帝師、愛國詩”八章。
《我的散文不會老》,寫採風,寫各地,寫人生,寫見聞,寫名家,寫懷舊……全書有《自貢,曾出了位不朽的英烈盧德銘》《安順場、大渡河跟定橋定橋》《詩在萬里長征,文也四渡赤水》《重慶重複游,重慶重讀情》《一首詩最終鑽入九寨溝探秘》《詩,的確陶醉在酒都》《宜賓生下趙一曼、李庄與蜀南竹海》《樂山大佛坐在我心上,夠沉》《登峨眉就像登詩》等55篇散文,均泛綠生輝。
陳運和在海拔5231米高的唐古拉山口
陳運和在創作
二十一世紀初,又先後出版《山山水水盡詩味》(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版,賀敬之題寫書名)《陳運和政治抒情詩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版)《三清旅遊詩》(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版,作家帥經芝代序《詩在自然美景中》)《陳運和山水短詩一百二十首》(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6年版)《陳運和影詩存稿》(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陳運和詩選》(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年版,賀敬之題寫書名)中英對照《陳運和短詩選》(銀河出版社,2014年版,臧克家題籤: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方塊漢字中國詩》(中國人民文化出版社,2017年版)與長詩《毛澤東之歌》(遠方出版社,2004年版)《走近孫中山》(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版)《中國三代偉人長詩集》﹙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賀敬之的歌》(中國國際文藝出版社,2009年)《詩寫陳寶琛》(中國人民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及散文集《陳運和散文》(中國言實出版社,2007年版)《與散文同行》(中國人民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散文跟著詩歌走》(中國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我的散文不會老》(團結出版社,2013年版)《陳運和散文近作》(團結出版社,2015年)《散文出自我足跡》(白山出版社,2016年)跟《中囯國學名家﹒當代中國國學名家系列叢書出版工程推介名家陳運和》(華夏國學出版社,2011年版)等21部詩文專著。詩作《關於曲線》《蘆溝橋》和組詩《西都盛產詩》《故人情》《我與張家界》《向西,向西》《三清旅遊詩》《詩綠大江南》《山山水水盡詩味》《故居軼事》《詩染祖國東南角》《巴鄂山水巴鄂情》及散文《哭公劉老師》《悠悠同學情》《我的姑姑》等,分別編入與人合著的《九州作家》《文壇黑馬》《中國作家精品文庫》(第一卷)《當代詩潮2003》《新世紀作家2003年鑒》《中華作家》《中國實力作家一千家》(卷一)《中華作家九人卷》《當代作家詩人群雕》《中國作家名篇欣賞》(上下卷)《老一輩革命家頌詩大典》《柏坡詩情》《江西六十年文學精選》(1949—2009)(新詩﹒散文詩)等書出版。
中國現代文學館、國家圖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社科院)圖書館、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數百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均有專著收藏,網上可查。中國現代文學館與上饒市檔案館有全部專著、藝術檔案(手稿、照片、書信、獎狀、證書等)收藏。
陳運和敬仰金華艾青墓。
詩集《南方南方,北方北方》獲1997年第二屆江西省文學藝術成果獎(省政府獎)。
1997年長詩《鄧小平頌》被江西省作家協會推薦參加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活動。
2003年8月,組詩《詩綠大江南》在山東獲2001---2003年度全國十佳優秀獎。
2008年1月,被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第一屆(亞太地區)民間藝術家最高獎:“金飛鷹”終身成就榮譽稱號。
2008年11月,詩作《一切,都在走》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特等獎。
2009年12月25日,獲首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獎——特別成就獎金獎。
2010年12月,被中國國學研究會與辛亥百年中國藝術選集編委會授予“辛亥百年﹒百位中國藝術大家”榮譽稱號。
2011年1月,被中國國學研究會、華夏國學出版社列入當代《中國國學名家冊頁系列》叢書出版工程,為該叢書出版工程推介的60位當代藝術名家之一,同時授予中國當代國學名家榮譽稱號。
2011年4月,在本屆國學專家成就展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獲“百年中華國學傑出貢獻獎”。
2013年,詩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孫》被世界華人文化協會等4家在第三屆“世界華人優秀成果”評選為“國際金獎”。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全國和省級創作獎。
簡介、著作已編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著名編輯記者傳集》(第一部)、《中國文藝家傳集》(一)、《中國當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大辭典》、《中國國學專家人物誌》等幾十種名人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