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修

狼牙修

狼牙修(馬來文:Langkasuka)是古代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之一,其領土包括今馬來半島東岸北大年以東和東北地區,約位於東經101°18',北緯6°48',及今馬來西亞的吉打州。狼牙修建國年代約於公元1世紀末至2世紀。

歷代稱法


狼牙修在宋代稱為“凌牙斯加”、元代稱為“龍牙犀角”、明代稱為“狼西加”。“Langkasuka”一詞首見於,印度尼西亞11世紀泰米爾文碑銘作 Ilangasongam,14世紀《爪哇史頌》(Nagarakrtagama),作Langkasuka,16世紀出版的阿拉伯文《吉打紀年》(Kitab al-Minhaj al-fakhir fi-ilm al-bahr al-zakhir)作Langashuka。“Langkasuka”的得名或來自印度文化,依照印度的佛經《枵伽經》里的記載,Lanka是傳說中一個在馬來亞峰(英文:Mount Malaya)上面的山城;而在梵文中Sukha乃是“快樂世界─Sukhavati”一詞中的前半截。因此Langkasuka或取義於“快樂的馬來半島山城”。

居民及宗教


狼牙修的居民以吉蔑人為主,而統治階級是印度人。狼牙修開始是盛行佛教,使用南印度的文字。但至元代稱“龍牙犀角”時期,已不見佛教盛況,那時期伊斯蘭教已傳入東南亞多時。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狼牙修是當時世界的重要航站。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史料記載


狼牙修建國於1世紀。515年狼牙修國王婆加達多遣使中國,其後523年, 531年,568年多次朝貢。12世紀時狼牙修為三佛齊屬國。15世紀狼牙修國被北大年國取代。
中國古籍中的狼牙修
中國古籍文獻中對於同一個國家,常有多個音譯,狼牙修也不例外:
1、《梁書》、《南史》、《通典》、《舊唐書》、《新唐書》中作“狼牙修”;
2、《續高僧傳·拘那羅陀》作“稷伽修”
3、《隋書》中的《赤土傳》及《北史·赤土傳》 中作“狼牙須”;
4、玄奘《大唐西域記·三摩呾吒國》作“迦摩浪迦”;
5、《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作“郎伽戍”、“郎伽”;
6、《南海寄歸內法傳》中作“郎伽戍”;
7、宋《諸蕃志》中作“凌牙斯加”;
8、元《島夷志略》作“龍牙犀角”;
9、明《鄭和航海圖·第十四圖》中作“狼西加”。

地理位置


歷史上學者們對狼牙修的地理位置一度並不十分確定。
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粱書》有著世界上最早的狼牙修地理位置記載:“其界東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廣州二萬四千里。”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為不少學者如鄒代鈞、桑田六郎、柔克義、伯希和等曾對狼牙修的地理位置,做出各種推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以下是當時各種不同說法:
1、荷蘭人葛路耐(英文:W.P Groeneveldt)憑其所知將中國各種有關南洋的文獻收集,翻譯成英文,並於1876年出版英文版《南洋群島文獻錄》,這書首批在巴達維亞發行,但書中誤認為“狼牙修”為錫蘭古都楞伽(英文:Langka)的對音;
2、美國漢學家柔克義,則認為為狼牙修就是《島夷志略》的“龍牙犀角”,誤認為就是《鄭和航海圖》的龍牙交椅(Langkawi)。
3、英國學者祈利亞(英文:Gerinl)考證它是暹羅灣內的“狼卡修” (英文:Kah Langkaciu),但未被多數人所接受;
4、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指狼牙修在今日的日萊峰(馬來文:Gunung Jerai);當時伯希和還不知道《爪哇史頌》的Lengkasuka,而是根據《諸蕃志》中漢語“凌牙斯加”,還原出Lankasuka。
5、晚清的中國學者丁謙斷指在北大年、及馬來半島的吉蘭丹及下加奴等地;
6、馮承鈞稱主要在馬來半島之中;
7、中國清末地理學家鄒代鈞則指在婆羅洲;
8、日本的桑田六郎則指在巨港;
9、新加坡文史學家許雲樵教授指出是在泰國春蓬府附近;
10、鮑威里(英文:Paul Wheatley)所作的圖示,相當於北大年及古蘭丹;
直到日本學者藤田豐八著《狼牙修國考》一書,考證《島夷志略》中“龍牙犀角”,指出龍牙犀角就是《梁書》的“狼牙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及《南海寄歸內法傳》中“郎伽戍”,《諸蕃志》的“凌牙斯加”,《鄭和航海圖》的“狼西加”,第一次指出這些不同的名字都是《爪哇史頌》的LAngkasuka的對音,位於暹羅南綞的北大年。至此,龍牙犀角、狼牙修、凌牙斯加、狼西加等均是Langasuka,已為中外學界普遍接受,殆成定論:
1、蘇繼庼根據《大唐西求高僧傳》、《諸蕃志》的記載,考證狼牙修的地理位置,認為伯希和、柔克義均誤,以藤田豐八的北大年說為正確。
2、中國科學院院士向達考證出《鄭和航海圖》五百餘地名。向達: “狼西加 ……應作狼牙西加,為Langkasuka 對音,即大泥地方”。(大泥是北大年的別名)。
3、楊博文註釋《諸蕃志》凌牙斯加國條:“《梁書》之狼牙修、《隋書》之狼牙須、《續高僧傳·拘那羅陀傳》之棱伽修,《事林廣記》作凌牙蘇家,《島夷志略》作龍牙犀角,皆系《爪哇史頌》所舉之Lengkasuka對音,也即印尼古代碑銘中Ilangasogam,地當今北大年(Patani)”。
4、英國學者米爾斯(J.V.Mills)對於狼西加的定位,迄今最為精確:“狼西加(Langkasuka,在北大年以東和東北一帶,東經101°18' ”
5、米爾斯:“龍牙犀角即Langkasuka”
6、米爾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恢復《鄭和航海圖》上七百多個地名,並且畫成地圖《1433年的中國和南亞》。據圖狼西加(Langkasuka)約在東經101°18',北緯6°48'。
雖然歷史學界定論狼牙修是位於北大年,但狼牙修發源地及領土變化還是有爭議。
以下是二種對狼牙修發源地及領土變化的推論:
1、狼牙修建國於現代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內,然後發展到泰國的北大年地區。
2、狼牙修建國於現代泰國的六坤(英文:Ligor),由吉蔑人所建立,后并吞古代的赤土國領土南至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內,馬來人後來遷居狼牙修,領土最後發展到北大年。
歷史學界的歸結
歷史學界歸納各種不同的文獻及理論,多少整理出狼牙修的歷史面貌如下:
1世紀以後,印度人在吉打一帶進行殖民活動時建立狼牙修。在中國的蕭粱至隋朝時代,即6世紀,狼牙修的疆域,地跨馬來半島北部,包括今日馬來西亞的玻璃市、吉蘭丹、吉打及泰國的宋卡、北大年及一帶的地方;其政治中心,則有知名的固羅、赤土、羯荼、羯陀、基拉、吉陀等,都是以都城聞名於世。它的勢力,在6、7世紀期間達到了最高峰,7世紀以後其在吉打的領土就漸漸被建立在同一地點的‘羯荼’國(英文:Kedah)所取代。”
而8世紀以來,狼牙修國各都城,先後被室利佛逝及南印度的注輦,以及後來的暹羅及滿者伯夷控制。當中國進入宋元時代,由於中國航運的發達,馬來半島東海岸的經濟有所提升,於是狼牙修興隆起來。狼牙修國至明代還存在,領土似乎局限於北大年一隅,這就是《鄭和航海圖》中的“郎西加”。

中國的交流


狼牙修及粱武帝的交往
中國南北朝時代,梁武帝蕭衍極力提倡佛法,其聲望因而遠播於東南亞許多崇奉佛教的國家,狼牙修亦是其中之一,依照《梁書》卷五十四的《狼牙修國傳》中記載,在公元515年(天監14年),當時狼牙修國的國王“婆加達多”,派使者阿撤多出使南京,拜見梁武帝。並交給梁武帝國書。狼牙修的使者阿撤多交給梁武帝國書全文記載在《粱書》。
義凈可能到過狼牙修
唐朝名僧義凈大師曾經由海路到印度取經,依照《宋高僧傳》卷一,義凈在公元671年出國,公元695年回國,期間極可能曾在同樣信奉佛教的狼牙修停留。
而義凈大師在其著作《大唐西域求法記》中提起了三位曾到狼牙修的法師,可見有當時有中國僧人到過狼牙修,而狼牙修或是要到印度取經的中國僧人停留之處。且唐代的狼牙修顯然善待中國僧人。
以下是節錄自《大唐西域求法記》的文字:
“義朗律師者,益州成都人也……與同州僧智岸並第一人名義玄……既至烏雷同附商船,掛百丈陵萬波,越舸扶南,綴纜“郎迦戌”,蒙郎迦戌國王待以上賓之禮,智岸遇疾於此而亡,郎公既懷死別之恨,與附舶向師子洲,披求異典,頂禮佛牙,漸之西國。傳聞如此而今不知在何所,獅子州既不見,中印度復不聞,多是魂歸異代矣。年四十餘耳。”
“義輝法師,落陽人也。……欲思觀梵文,親聽微言,遂指掌中天,還望東夏。惜哉!苗而不實,壯志先秋。至“郎迦戌國”嬰疾而亡,年三十矣。”
“道琳法師者,荊州江凌人也。梵名屍羅缽頗(註:唐名戒光)欲尋流討源,遠遊西國。乃杖錫遐逝,鼓舶南溟。越銅柱而屆“郎迦”,歷訶陵而經裸國。所在國王禮待,極至殷厚。經乎數載,到東印度耽摩立底國。……自爾之後,不悉何托凈(自印度)回至南海羯荼國,有北方胡至,雲有兩僧,胡國逢見,說其狀跡,應是其人。與智弘相隋,擬歸故國,聞為途賊所擁還,乃覆向北天,年應五十餘矣。”

史籍記載


梁書
狼牙修國,在南海中。其界東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廣州二萬四千里。土氣物產與扶南略同,偏多祼沉婆律香等。其俗男女皆袒而被發,以吉貝為干縵。其王及貴臣乃加雲霞布覆胛,以金繩為絡帶,金鐶貫耳。女子則被布,以瓔珞繞身。其國累磚為城,重門樓閣。王出乘象,有幡毦旗鼓,罩白蓋,兵衛甚設。國人說,立國以來四百餘年,後嗣衰弱,王族有賢者,國人歸之。王聞知,乃加囚執,其鏁無故自斷,王以為神,因不敢害,乃斥逐出境,遂奔天竺,天竺妻以長女。俄而狼牙王死,大臣迎還為王。二十餘年死,子婆伽達多立。天監十四年,遣使阿撤多奉表曰:“大吉天子足下:離淫怒痴,哀愍眾生,慈心無量。端嚴相好,身光明朗,如水中月,普照十方。眉間白毫,其白如雪,其色照曜,亦如月光。諸天善神之所供養,以垂正法寶,梵行眾增,莊嚴都邑。城閣高峻,如乾山。樓觀羅列,道途平正。人民熾盛,快樂安穩。著種種衣,猶如天服。於一切國,為極尊勝。天王愍念群生,民人安樂,慈心深廣,律儀清凈,正法化治,供養三寶,名稱宣揚,布滿世界,百姓樂見,如月初生。譬如梵王,世界之主,人天一切,莫不歸依。敬禮大吉天子足下,猶如現前,忝承先業,慶嘉無量。今遣使問訊大意。欲自往,復畏大海風波不達。今奉薄獻,願大家曲垂領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