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交通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大連交通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大連交通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始建於1987年,前身為應用化學系。隨著專業和學科的飛速發展,2000年組建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6年更名為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學院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環境工程領域在職工程碩士授予權。目前共設置環境工程、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和化工與製藥專業4個本科專業。
學院下設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生物技術4個專業教研室和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環境與生物實驗中心、化學化工實驗中心。擁有遼寧省高校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和遼寧省新能源電池重點實驗室,還擁有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環境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研究3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以及環境工程研究所。
環境工程(四年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水污染防治和給水排水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環境評價與管理等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從事環境工程研究、開發設計、運行管理、環境監測和規劃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主要學習化學、電工學、水力學、工程製圖、化工原理、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知識,受到外語、計算機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及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設有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和污染土壤及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兩個專業方向。滿足政府環保部門、政府規劃部門、環保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工礦企業等單位對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土壤污染修復等人才的需求。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分析化學、無機化學、化工原理、水力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學、廢水治理設備與工程設計、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的深度處理及資源化、環境工程CAD、環境化學、污泥處理工程技術、污染土壤治理工程、環境土壤學、水廠運行與管理等。
應用化學(四年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習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結構化學、現代儀器分析等基礎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實踐技能的全面訓練,具有紮實的基礎力量知識,又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本專業設置化學功能材料和車輛化學兩個專業方向。
化學工程(四年制)
培養要求:本專業以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主要學習化學工程學、化學工藝學及化工與製藥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四大化學及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傳遞、化工與製藥等為主體構建學科基礎體系,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本專業設有精細化工、電化學工程、化工與製藥、鐵路工業分析與檢驗等四個專業方向,供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志向選擇。其中化工與製藥方向特色是培養學生紮實的化工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突出化學合成製藥、現代中藥、生化藥物及海洋藥物的生產研發能力和知識技能的培養。本專業實行二年半基礎學習,一年半專業方向培養。同時本專業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面向市場需求,突出化工專業方向,突出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傳遞、化工熱力學、化工工藝與設備、化工與製藥等。
學院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並具有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7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28人。另有兼職特聘教授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1人、千層次人選6人,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人,遼寧省教學名師1人,校教學名師5人。教師系列中71%具有博士學位,其餘全部擁有碩士學位。
學院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教學和科研成果,《大學化學》被評為遼寧省精品課程,大學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遼寧省教學團隊,《物理化學》課程為遼寧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獲得遼寧省教學成果獎2項,正式出版教材6部。近5年在國內著名刊物、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被SCI、EI和ISTP收錄近200篇;獲得省、市級科技獎7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1項。承擔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863計劃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項、遼寧省和大連市等各級科研課題50餘項,企業環境保護工程等橫向課題100餘項,各類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在環境電化學、水污染治理工程及設備、環境生態學、環境污染化學、海洋活性天然產物以及環境友好材料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較強的研發能力,多項成果已應用於生產。2000餘平方米的實驗中心擁有各類光譜、色譜和鐵譜等分析檢測儀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