灕江業餘大學
灕江業餘大學
1981年9月,黃現璠領導組織民間師資力量創辦的灕江業餘大學以“成人教育”形式開學,相繼開設了歷史、語文、工業會計管理、商業管理、中醫、土木建設、新聞、法律等大專培訓班以及英語、地方志短期學習班,前後入學的學生達千餘人,他們當中90%以上的學生經過國家考試,成績合格,領到畢業證書,成為大專畢業生,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不少人還成為了各條戰線的局長、廠長、經理、科長,發揮著骨幹帶頭作用。
原灕江業辦公室主任凌漢民(右二)
同時,正如識者評曰:“黃現璠教授在教育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教學、科研事業奮鬥了大半生,直到生命最後一息。其精神十分感人,堪為人師。在他的熏陶下,其家庭半數成員都在從事教師工作,成了‘教育世家’。”有了這種熱心教育的思想和辦學願望的背景,注重實踐的社會活動家黃現璠必然會將心中願望付之實踐,於是從1980年便開始倡設灕江業餘大學和積極進行籌建工作。
1980年,為了給國家培養建設有用之才,黃現璠開始籌辦灕江業餘大學。“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於私人辦學的認識依然十分保守,造成私人辦教育的困難和阻力很大,困難重重”。為爭取業餘大學儘快得到備案,1980年8月黃現璠到北京出席全國政協第五屆第三次會議時,曾向有關方面和人員請求幫助,並得到舊友、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劉瀾濤親筆寫的字條,那字條大意是:黃現璠教授籌辦灕江業餘大學,是件好事,希望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回桂后,黃現璠又找了老友、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覃應機,請求支持。後來籌辦人員就是憑劉瀾濤副主席的字條以及覃應機主席的關照而與自治區教委和文教辦打交道並順利得到解決的,黃現璠的學生、時任中共桂林市委書記的梁成業亦給予了大力支持。
辦學,師資是首要條件。為此,黃現璠向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領導請求給予大力支持,得到了學院領導的支持,同意黃現璠聘請在校部分教授和講師兼職任教於灕江業餘大學,從而使得灕江業大的教學質量有了保證。
私人合作辦學,解決校舍問題同樣重要。辦此,黃現璠又找了自己的學生、時任中共桂林市委書記的梁成業。在梁書記的關心下,“市委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校捨得以順利解決。
為了獲得辦學資金,黃現璠又聘請桂林市工商聯代表、曾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張香圃出任灕江業餘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以謀求市工商聯的支持。
經過黃現璠以及他的學生、籌委會成員凌漢民(桂林市一中校長)和張一民(廣西師院教授)等人1年多的共同努力爭取,灕江業餘大學的成立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批准,於1981年9月正式開學。
灕江業大部分學員畢業時與教師合影
開學初期,黃現璠校長善於領導和組織同事發揮集體力量,做好各項工作。他經常到校找教師和學員談話、聽課,有時還親自授課,不辭辛勞。以致“灕江業大開辦后一年多他因操勞過度逝世”。
主要依靠已經離休退休的老教授、老講師、老教師,集體舉辦桂林灕江業餘大學,培養社會青年及在職工人和幹部,使之經過幾年的業餘學習,有系統地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的專業人材。本校接受當地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爭取兄弟院校和有關企業的支持,實行民主辦學。
本校由下列人員組成校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香圃
付主任委員:黃現璠、孫明魁
委員:周成慧、黃鏡銘、李植彝、唐禧。
由黃現璠兼任校長,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的教務和總務工作。
廣西師大張一民教授
廣西師大黃紹清教授
3.張家璠,1936年7月生,廣西桂林人,廣西師範大學社會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廣西師大社科聯常務副主席、校科協副主席。1961年7月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今廣西師大)歷史系本科,留系任教至今,曾兼任廣西師大科研處處長多年。長期致力於高校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歷史文選、中國史學史、方誌學、桂林地方史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並以中國歷史文獻學及桂林地方史作為主要研究方向。曾主編高校合編教材五種,其中《中國歷史文選》獲廣西首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及國家教委第三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中國史學史簡明教程》獲廣西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歷史文獻學》獲桂林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社會科學文獻檢索與利用》獲桂林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任副主編)獲廣西師大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教學研究成果《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獲廣西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參與占點校的清代謝啟昆主修的《廣西通志》一書,獲廣西高校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另外,還主編、合著及合作譯註出版有《毛澤東思想研究論集》、《鄧小平理論研究論集》、《中國古代文獻學家研究》、《桂林史話》等論著十餘部,發表論文30餘篇。曾被評為桂林市勞動模範、教育先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4.周作秋,壯族,1958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歷任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助教、講師,廣西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他除與歐陽若修等教授合作編寫了《壯族文學史》、《壯族文學發展史》外,還編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周民震 韋其麟 莎紅研究合集》(灕江出版社,1984年11月)等書,對當代壯族文學家周民震、韋其麟、莎紅深有研究。他對壯學發展的革命性貢獻,在於1958年秋季便在廣西師院開設了“壯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學”課,成為將壯學研究課題列為大學教育課程的第一位學者。
桂林市委統戰部長視察灕江業大時興奮地說:“你們看!不用國家花一分錢,不用國家派一個幹部,教室 里晚上燈光輝煌,教師認真講課,學員努力學習,多好啊!”
“原桂林市委書記粱成業當時曾就此事(指灕江業大開辦一事)向自治區黨委作了彙報,自治區黨委領導同志聽后表示十分支持並給予了黃老(黃現璠)高度評價。”
灕江業大在八年辦學過程中,不花國家一分錢,不用國家派幹部、教師,依靠退休老幹部、老專家、老教授,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近五百名畢業生。現在這些學生有任廠長、經理、科長、局長的,更多的是在生產、經營和工作中發揮了骨幹作用,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