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陵寺鎮新農村的結果 展開

金陵寺鎮新農村

陝西省商洛市下轄村

金陵寺鎮位於商州區西南山區,距縣城20公里。全鎮共18個自然村,除上竹園村房店子村楊口村、鐵溝村、劉村的個別小組位於交通較為方便的公路沿線外,大部分群眾都分散的居住在出入不方便、偏僻遙遠的大山深處。有公交3路直通市區,每天有往來於西安和金陵寺兩地客車(早上兩班5:30發車、下午一班11:00發車,早上11:20、15:20從西安紡織城客運站發車)從該村經過,交通便利。

建設概況


傳說金陵寺名稱源於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在該鎮建立寺廟,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找到了叔父所在的寺廟,便御賜寺廟名稱為金陵寺,自此之後,該鎮便叫金陵寺鎮,該鎮母親河也命名為金陵寺河。金陵寺鎮交通便利,商熊公路橫穿而過,距離203省道10km、藍商高速13km,2004年已全面修通柏油路,有通村公交線路(3路)貫通全鎮,每天有兩班去往省城西安的長途車經過,交通便捷;有完全中學金陵寺中學(含高中部、職教部、初中部)一所,師生1900餘人;文化芬圍濃厚,有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還有商州“八景十觀”之一的“熊耳晚霞”;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有35KV變電站一座;能滿足全鎮人民的物質文化精神文明需要,也能滿足外來客商投資興業的需求。
金陵寺鎮新農村位於上竹園村芋園窪:
鎮上有一集會位於楊口村,兩天開一集,由於金陵寺距其他鄉鎮較遙遠,所以物品、貨幣的交流只能在小範圍中流通。還不足以帶動整個金陵寺鎮的商業發展。
鎮上有水泥廠一家,屬區辦企業,由於員工人數少,生產效率一般,只能為全鎮的石頭銷售尋找一些銷路。有區辦煤礦一家由於規模有限,礦工也沒有多少流通,對於剩餘勞動力的解決也是微乎其乎。
面對這種缺乏帶動性的情況,就應該立足自身尋找可挖掘的行業,結合實際發展農業,以農帶工,工農結合,脫離依靠,走上自力,金陵寺鎮的發展才會越走越遠。
金陵寺鎮要放眼未來,如果要讓經濟發展走上一條具有戰略性、可持續性、前瞻性的道路,就必須找准突破口,集中解決影響突破發展的突出問題。

產業規模


零、散、小:
所謂的零,指無論是種植業、養殖業、還是生產業都沒有形成規模。
金陵寺鎮也能種植核桃板栗柿子商洛特產,但所有的這些都停留在一種自然生產狀態中,以前山上零散的幾顆樹都屬於生產隊後來都分到個人頭上,只是認定這棵樹是李家的或是張家的就行,一年到頭,只在收穫的季節將果子收回家就行,留一部分自己吃,其餘的以不合理的價格低廉的賣給小商、小販換一些油、鹽、醬、醋的小錢。大家都這樣,只看到了手中的幾張小線,便已心滿意足,沒有人進一步去思考,一顆樹能掙這麼多,那十顆、一百顆樹能掙多少,所以就將種植業停滯子隨遇而安的狀態,浪費了這片土地的獨特性能,固守著習慣了的貧窮。
金陵寺另外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蘊藏著較為豐富的石灰石,帶動採石業及石灰生產業的發展。從楊口村沿公路方向一直向東一座座私人石灰窯幾乎孔孔相連延伸到鐵溝、劉村範圍內,共有六十餘孔窯,現今仍在燒灰的有四十餘座。
白灰生產行業在金陵寺鎮算得上傳統行業,有將近百餘年的歷史,曾在七八十年一位支書就在村民大會上這樣講過:漂亮媳婦哪來?大屋明房哪裡來?腰纏萬貫哪裡來;石灰窯里燒出來。足以見得白灰生產在農民收入中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令人憒憾的是,成百年過去了,他們仍然採用的是百年前的灰窯設計,燒灰技術。仍然屬於農庭作坊式加工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範圍內購原材料在價格上得不到優惠,長年累月這樣下去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因僅燒一窯灰就需要120噸石頭,一年燒5窯灰,一年需石量為600噸。
石灰石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零散生產肯定比大規模生產浪費的多,一年一個窯少算可節省50噸石頭,40個窯節省出200噸石頭。面對不可再生資源,要科學的利用,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養殖業大部分仍舊是小鬧小打沒有形成一定的氣候與規模,即使一個村有一兩戶養殖專業戶也因為受利不多,起不到帶動作用。這裡所提到的散 主要指居民居住的較為分散。
金陵寺鎮東西綿延20多公里,南北橫跨5公里。面積廣闊導致群眾多,有人口2萬餘人,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川道地帶。有些人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居集鎮十幾公里的山裡。有時一個溝里只有幾戶人家,如崔巷村的土地溝里如今僅有四五戶人家。
人口不集中,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的代價就會升高很多,然而如果為節省基礎設施的投資,讓他們停留在被現代遺忘的角落,既不人道也不合理。
所提到的小,則是零與散的不良產品,主要是指規模小帶來浪費大最終的有效資源利用小,有效利潤小;同時也指居住分散使國家、政府投資大、浪費大,但實用價值小,利用範圍小。

交通產業


交通業發展緩慢,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發展: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有4/5的人都住在大山深處,或是高山頂部。大部分耕地也分散在山坡上,山坳中。
當山外已經實現全機械化的,金陵寺的群眾仍然一撅頭,一鐵鍬的修地球,還要用背簍將莊稼一背簍一背簍的從山上踏著一尺見寬的小路背回來。
有些村裡的路是經年累月踩出的,如果碰到下雨更是泥濘不堪,全部是陡峭的坡路,泥土在水雨的攪拌下尤其的潤滑,一不小心就會與大地有次親密接觸。
筆者曾到上竹園的北嶺二組下鄉,因為那是第一次下鄉,對那個地方的感覺除了驚嘆外就是;山高皇帝遠。離村支部可能約有十多里路途。有很長一段路都在玉米地中間的界畔上穿行其實就像在玉米地中穿行,因為路窄的都不像路,玉米葉子鋒利的棱邊劃過裸露在外的胳膊、手、臉,當時顧不上疼,只聽到拔動的玉米葉嘩嘩作響,很恐怖,只想快點走出去。路過一片早已無人看管的梨園,此時本應是掛滿金燦燦果子的季節,偶然瞅見幾顆雞蛋大的果子形影相弔吹著山風。當時覺得很正常,這麼遙遠的路,梨園也不大,在這種果樹實在得不償失。當山谷到了盡頭又開始上山,經過一條陡坡被稱作是路,其實是雨水衝擊留下的渠道,裸露著奇形怪狀的樹根。到了目的地,三間土坯房,年代久遠,房頂的椽木熏得吊著長長的塵絮,不見一塊磚頭、水泥的痕迹。據房主說蓋房要用磚、水泥都得一塊塊、一袋袋的往上背。家裡的老人說有五六年都沒下過山了。
像這樣居住環境在金陵寺鎮不算少數,他們吃菜基本是自給自足,除過菜種外基本不太參與菜市交流。偶然需換些零錢,無經濟來源的老太太提著小籠,裡面裝有幾個小小的菜果,一把蔥蒜,以期換上一斤鹽,一斤醋。
他們因為交通不便,生活幾乎都遊離在這個日新月異發展的社會之外,怎麼又有心思與精力去奢望更加富足的現代化生活。
筆者也曾問過一些交通相對便利地方的人,為什麼要死守著種莊稼,怎麼不搞一些經濟作物呢?他們都認為如果種植果林就必須在山上種,得修路、得打井,一一算下來成本太大,不是幾戶私人能夠承受得了的。因為物品的輸運與銷售與生產同樣重要。
養殖業同樣也面對無法便利運輸問題,各村都有些養殖能手,但都不敢放手大幹。
嚴重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要素,交通是首當其衝。

務工狀況


2005年金陵寺鎮勞務輸出人數達3900人,創造經濟收入1170萬元,金陵寺自我發展力較弱,勞務輸出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重要一項。
勞務輸出成為一項增加農民經濟收入重要項目,但它自身存在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家庭貧寒

大部分勞務輸出人員都是家庭貧寒,沒有讀多少書就必須扛起生活的重擔,所以對於發展經濟的新技術,新方法接受慢,沒有能力在現有條件上看到來錢的門路,最終不得不背起行襄流落他鄉,憑藉體力找份活,一天掙十幾、二十幾元維持生計。要不然就在建築工地上做小工,一天到晚起早貪黑的幹活,然而勞動價值大都被老闆所佔取,拿到的只是太微不足道的零頭,還不知能否按時付發;要不然就在流水線上做一名普通工人,做著永遠重複的動作,白白消耗青春,到時什麼技能都沒有。很多女工結婚後,又回到大山裡做了一名普通的村姑,曾經的打工經歷只帶給他們一段關於城市的回憶。

常識缺乏

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在打工者中間非常普遍。打工者一進入城市就急於找到一份工作,只要有人雇傭對他們來說就是恩賜。因此常常會將自己陷入一種被動的困境,因沒有事前了解合同,一年的辛苦幾乎是白白浪費,或人身受到侵犯卻舉足失措,這樣的情況報刊、媒體時常曝光,說明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打工者太多,一不小心就會失足成為千古恨。
金陵寺鎮面臨的以上問題,對經濟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阻力,然而挑戰的側面便是機遇。因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經濟增長點都在廣闊的農村,關心、處理建設好新鄉鎮、新農村為國家的穩步,快速發展創建平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在今後,國家對農村的政策只會是越來越傾斜,緊接;三農之後,在即將出台的十一五規劃中都明確涉及到這一點,省十一五規劃編製領導成員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會忙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空間發展不協調和空間失衡的問題越來載嚴重。因此,必須將保持空間協調和空間均衡作為發展規劃的原則和內容,將人口的分佈和經劉的分佈結合起來,將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等要求落到各個空間。
李會忙的這一段話明確的為農村、鄉鎮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信息,陝西省在今後的發展中,面對近乎飽和的城市,必然會將眼光投向農村這個廣襄的大空間大舞台,必然著重於農村的各項建設,為農村、鄉鎮的發展帶來大好的契機。所以鄉鎮要在機遇來臨之時,迎頭而上,讓鄉鎮的發展勢如破竹,快速穩健的發展。
鑒於這種局面,鄉鎮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即要結合自身特點,快速修正現有發展中的種種問題,以最佳的狀態與條件迎接挑戰。通過分析與研究,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步驟走好金陵寺鎮的發展之路。

發展規劃


交通建設

首先要打開金陵寺鎮死胡同的這種格局,有效利用天然條件,金陵寺鎮的西嶺與鄰近國道的五星相接,從五星到西嶺走路需要三十分鐘,而從金陵寺鎮到西嶺則需要兩個小時,如果能從西嶺至武星開通一條可以通車的道路,不僅方便西嶺的群眾,更是讓全鎮東西暢通,更方便讓山裡的人走出去,讓山外的人更方便的走進來。
加快建設通村組公路,2013年在上級部門與鎮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使雞山村的公路得以修建,很大程度為群眾解決了行路難的問題,在今後的建設中力爭將公路通到每家每戶的門口。
要徹底的解決交通問題,就必須鼓勵在大山深入的人家進行移民搬遷,政府也可協助群眾尋找更適應的地方。

增加收入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人口較多,耕地面積少,本地工企業少,不能完全消化剩餘勞動力,勞務輸出是金陵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點。勞務輸出也是商洛市的一個重點,與市區加強聯合,所面臨的問題就容易解決。
首先,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法律知識學習。
在勞工外出之前就組織強化班,讓他們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條件允許向勞務工員傳發法律小冊,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得到解決。
同時也可利用春節、農忙趁務工人員回家之際,鎮勞保所可以將宣傳送到家中。
目的是讓勞務人員對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塑造勞務人員正確的工作態度,依法合理的解決遇到的問題,懂得用法律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其次,要鼓勵務工人員加強自身素養,包括技術素養和人格素養,有利於找到更加合適的工作同時煅造人格。
再次,在市裡有關部門的組織下按照就近原則,在外地組建商洛打工者之家。開設多種社會需要的技能專業課,為在他鄉那些因技術欠缺等原因突然失去工作的人或者外出找不到工作的進行低價的再學習、再培養,使重新走上崗位。也可以聘請法律顧問,在需要的時侯讓他鄉的遊子們輕鬆、正確的解決問題。
最後,勞務輸出要從未畢業的學生做起。金陵寺鎮有一所職業高中,稍帶上一些專業課,主要仍以文化課為主。做為職業高中的學生高中畢業后更多的是直接走向社會,筆者認為職業高中應走向半高校狀態,根據社會的需求去培養人才,在充實學生的文化課基礎上開設多種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讓學生對各種工作先有理論性的認識。
學校可以積極招攬其他鄉鎮的學生,用低於其他技術學校的收費優惠吸引學生,同時帶動鎮上,各種行業的發展,也為金陵寺鎮創造了活潑的氣候。
大多數務工人員都走出了商洛,走出了陝西,走向全國各地,他們良好的品質、優秀的技能往往會形成很多外地人對商洛的印象。所以務必要培訓出一批批有素養的外出勞工人員。

積極開創

以家庭為單位的零散經營在集約型,密集型經濟的衝擊下已瀕臨死亡之態。
所以金陵寺鎮應對已有的產業的加緊改革,對未建成的積極引導。借鑒市裡提出的支部十協會模式,開創自己的行業十協會模式,以行業為單位,創建協會制定有關本行業可行,有效發展的規章制度,技術一次性引進,受惠的是每一個生產戶,協調產銷關係,監督資源的用法防止浪費。
如果協會制建成受益首先是金陵寺鎮的石灰生產業,由協會引進先進的燒灰技術,協調好灰窯改造,從外地統一購買所需鋼炭,統一購買所需原材料。個人根據能力建設灰窯,協會按照窯數分賣煤炭。灰窯改造節省原材料,走上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統一購煤,既節省人力又降低成本價格,又有利於形成金陵寺鎮節約形社會的大氛圍。
對於還沒有開發的行業,如種植業,養殖業更是需要協會制。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新技術、新品種要比白灰生產更複雜,更是變化多端,日新月異,所以協會的作用就是及時的了解新的信息以用於我們的生產中。
對於種植業來說,應先聘請專家對本地區的土壤做以全方位的測評,根據氣候選擇最合適也最有前景的物種,大規模種植,協會提供統一的技術、統一的銷售;使產品在最佳時期得以銷售,創辦農產品加工業,形成產銷一體化,使原產品能夠經過加工之後,獲取更大的利潤。形成以農帶工,以工帶農的互動的新局面,剩餘勞動力也可以就地得以消化。
對於養殖業來說,要積極向丹風支部十協會模式借鑒先進經驗,丹風縣武關鎮通過協會制讓養殖產品成功的推向全國各地。

開發旅遊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新農村[部分區域]
金陵寺鎮位於商州區20公里處,從距離上為說是不遠不近,感覺已經遠離了城市,卻也不十分遙遠,且有便利的班車。
金陵寺鎮在炎炎盛夏的傍晚,四面吹來的山風令人神清氣爽,依傍橋邊看熊耳晚照不失愜意。
鎮內很多座山勢也頗為怪異,如邊山境內有一山峰陡起,狀如圓錐,咋看上去並無什麼特別,可爬上去之後,哪怕是半山坡就有凌空的感覺,別樣的一種體驗。
鎮內有山有谷,雲霧纏綿,站在山上看山谷,透過輕紗般的霧依稀見一戶民房悄然座落,門前幾串金燦燦的玉米,火紅的辣椒讓疲憊與頹廢喪盡。
金陵寺鎮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式的風味是很多都市人嚮往安然與靜謚,讓厭倦都市勞頓的人,找一間平凈舒適的房子在這裡過幾天男耕女織的農民生活,體驗農業生產的新奇,尋找農家的樂趣。經濟種植園有也很多觀賞性,開發桃園村、梨園坊。要積極尋找旅遊可開發點,為金陵寺鎮農民增收帶來更多的亮點。

品牌效應

打造獨特於金陵寺的品牌,不僅要讓商洛人知道金陵寺,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金陵寺,渴望金陵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