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鎮海中學

公辦高中

浙江省鎮海中學(Zhejiang Zhenhai High School)是一所由寧波市鎮海區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級中學,在1978年成為浙江省十三所重點中學之一,1981年被評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十八所重點中學之一,1995年被評為首批“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2014年被授予首批“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稱號。

寧波市鎮海中學創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原名“鎮海中學堂”;1912年,改名“鎮海中學校”;1915年,改製為“乙種商業職業學校”;1926年,改名為“鎮海縣立初級中學”;1952年,更名為“鎮海縣第一初級中學”;1956年,與私立辛成中學合併成立“浙江省鎮海中學”,1959年3月,更名為“浙江省寧波鎮海中學”;1985年,改名為“寧波市鎮海中學”。

據2019年7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寧波市鎮海中學佔地面積90畝,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共有29個教學班,1300餘名學生,140餘名教職工。

歷史沿革


辦學背景
浙江省鎮海中學
浙江省鎮海中學
兩百多年前,鎮海城關梓蔭山麓曾辦蛟川書院(后改名鯤池書院),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停辦。當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前後政府興學堂、廢科舉時,鎮海縣內有識之士察時度勢,認識到了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原清翰林院編修、曾督四川、江西兩省學政的盛炳緯,倡議建立鎮海縣中學堂,他一面向上海、漢口等地同鄉籌募辦學資金數萬元,一面通過鎮海縣知事,選擇縣內優秀青年曹位康等6人,官費派赴日本留學,以備學成回來充作中學師資。
發展演變
浙江省鎮海中學
浙江省鎮海中學
清宣統三年(1911年),盛炳緯等將募集的經費銀元三萬餘元作基金,在梓蔭山南麓總持寺舊址(今學校田徑場)新建校舍,名鎮海縣中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鎮海中學堂正式招生,第一屆招收2個班,學生約五六十人,留學日本帝國大學的曹位康(馥山)為第一任校長。同時根據全國統一規定,改中學堂改為中學校,並附設鎮海縣立高等小學校。
民國2年(1913年),再附設師範講習班。
民國4年(1915年),學校因資金不足,中學改製為乙種商業職業學校,鎮海縣立高等小學校分出獨立開辦。
民國6年(1917年),因學生不多,“乙商”停辦。
民國15年(1926年)秋,恢復中學建制,並改名為鎮海縣立初級中學。
民國16年(1927年),學校成立童子軍團部,團號為“中國童子軍260團”。
民國21年(1932年)秋,學校再改製為鎮海縣立初級商科職業學校,校內同時設職業科與初中科。
民國22年(1933年),依照教育部頒發規程,改名為鎮海縣立初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初級商校)
民國26年(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日機轟炸鎮海,學校遷至西門外渡駕橋迴向寺。當年,一年級為普通初中,二、三年級為商科,學生百餘人。
民國28年(1939年)8月,因戰火威脅,又遷校於柴橋瑞岩寺,改收普通初中新生,計三個學期。
民國30年(1941年)初,為便於鎮海縣政府接應,學校遷至庄市湯家廟上課。4月19日凌晨,聞知鎮海縣城已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學校倉卒解散,校具簿冊散失無存。
民國31年(1942年)秋,借霞浦小學址復校,為避日偽注目,對外稱“私立蛟川中學”,設3個班。
民國32年(1943年)春,添設簡師班。
民國33年(1944年)春,私立蛟川中學改為鎮海縣立中學,正式由鎮海縣政府接辦。鎮海縣政府接辦中學后,遷校至瑞岩寺。是年底,浙江省教育廳正式核准並頒發鈐記,正校名為鎮海縣立初級中學。
民國34年(1945年),時因環境需要,增設戰時高中班一班,同時創立鎮海縣立簡易師範,初設址在柴橋河頭伴雲居,10月遷入瑞岩寺,併入鎮海縣立中學,為師範科。同年8月,日本投降,9月學校接收縣城日偽辦的縣中,作為城區分部。
民國35年(1946年)2月,學校全部遷返鎮海城區。由於樣蔭山麓的原校舍在1940年前後被日本侵略軍炮擊彈炸,以及佔領期間恣意焚拆,已全部毀損。經鎮海縣政府決定,縣中遷入孔廟複課,戰時高中班則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規定撤銷,高中學生分別轉入寧波各中學。同月,簡師科從縣中分出,單獨設校,校址設在鎮海城西白家浦漁市場舊址。
民國36年(1947年),簡師春秋兩期招生,全校設3個班,不久校址及遷至招寶山下海雲寺淵德觀內。同年,旅滬同鄉黃聲遠、俞佐庭等鑒於鎮海縣小學生畢業后很多都無力升學,他們熱心奔走,慷慨輸囊,組織校董會,集資2億元,創建私立辛成中學。學校選址大校場北側公益布廠舊址,建造新校舍,並於次年夏落成。
1949年9月,簡師再次併入縣中,為縣中簡師科,縣中與辛中各自組成校務委員會。因當時定海尚未解放,國民黨飛機不時騷擾轟炸,兩校推遲至10月份開學,並暫時遷校上課。縣中遷至在市王家祠堂,辛中先後遷至總持寺、石塘下和五里牌等地。
1950年4月,根據寧波專署決定,縣中簡師科併入慈溪錦堂師範。同年5月下旬,定海解放,兩校遷回縣城。
1952年12月,縣中更名為鎮海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6年,鎮海縣第一初級中學和私立辛成中學合併,建立鎮海縣第一所完全中學,學校命名為浙江省鎮海中學,學校分東、西兩部,原縣中為東部,辛中為西部。
1958年,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儉學活動、下鄉勞動宣傳活動、興修水庫活動、春耕勞動活動和掃盲活動。在“大躍進”運動中,全校師生參加“大鍊鋼鐵”和“大辦三場”活動。同時學校開展教學改革,試辦初中二年制,學校又附設師範專科兩班(次年併入寧波師院)、速成師範和幼兒師範各一班(第一期畢業后即停辦)。
1959年3月,學校更名為浙江省寧波鎮海中學。
1960年,學校被列為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1961年春,郭沫若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
1963年1月,鎮海恢復建制縣,再改校名為浙江省鎮海縣鎮海中學。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學生搞“串聯”,掃“四舊”,大批判,師生成立“戰鬥隊”,學校黨政組織癱瘓,教學秩序被破壞,校舍設備嚴重損毀,幾萬冊圖書被盜失,學校大批珍貴歷史資料散失殆盡。
1967年秋,學校複課,學制改為初、高中二二制。
1968年,學校“複課鬧革命”,工宣隊進駐學校。10月,學校成立鎮海中學革命委員會,學校當時18名教師“下伸”農村,東部校舍被占,西門外學生勞動基地被割划;初中學制改為二年,班級實行軍事連排編製,政治大批判始終未曾停止過。
1969年,學校一度與城關三校合併,命名為東方紅學校,試辦小學中學九年一貫制,不久后取消。
1971年3月,在新路嶴國營林場划山地250畝,建立學農基地,由學校師生共同墾荒耕種學農。
1973年11月初,“批林批孔”開始,學校又曾一度陷入混亂。
1976年後,撥亂反正,學校秩序逐步恢復。
1978年3月,被確定為浙江省十三所重點中學之一。同月,鎮海縣教師進修學校在鎮中建立掛牌。6月,撤銷革委會。
1979年2月,鎮海縣教師進修學校分出。
1981年4月,學校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同年,高中恢復三年制;歷時10年的新路農場撤銷。
1983年9月,附設二年制幹部高中班。
浙江省鎮海中學
浙江省鎮海中學
1985年10月,鎮海再次撤縣設區併入寧波市,學校更名為寧波市鎮海中學。
1986年,根據上級規定取消重點初中,秋起停招初中新生。
1987年1月,東部校舍收回,並開始全面重建工程。
1990年6月,學校重建東部校舍第一階段工程全面完工;秋,學校調整布局,學校本部遷東部,設高中21個班;原西部為分部,設初中12個班及一個高中職業班。
1995年7月,被認定為浙江省第一所一級重點中學。
1998年5月,鎮海中學校辦企業大成實業公司舉辦“蛟川書院”(初中部)辦學許可證下達,鎮中不再招收初中生。
2014年,入選浙江省首批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浙江省鎮海中學佔地面積90畝,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校園內建有教學樓、實驗樓、體藝館、圖書電教館、學生公寓、餐廳、400米塑膠跑道田徑場、室內冷暖游泳池及屋頂網球場等高標準教育教學設施。圖書館藏書(包括《四庫全書》等)達十萬餘冊,千兆校園網和多媒體系統覆蓋了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場所。

辦學規模

截至2019年7月,浙江省鎮海中學有29個普通高中教學班,1300餘名學生,140餘名在編教職工。

師資力量

浙江省鎮海中學有在140餘名在編的教職員工中,中高級職稱佔了82%以上,包括獲全國和省市級勞動模範、先進教師等榮譽稱號在內的名優教師達30多人。

獲得榮譽


學生成績

鎮海中學
鎮海中學
2015年高考,浙江省鎮海中學理科700分以上153人,第一批上線率96.6%,文科700分以上15人,第一批上線率100%,第一批上線率合計97.3%;兩位學生分獲浙江省文、理科狀元;浙江省理科前十名4人,前100名24人,文科前十名2人,前100名10人。
2014年高考,浙江省鎮海中學、蛟川書院的龍麒伊和沈劍豪同學分別以745分、759分的成績獲得全省文、理科第一名,邱昕瑤、肖曉、余泓燁同學分別以758分、757分和756分的成績列全省理科第二、三、四名。
理科全省前十名5人,前100名27人(分別為第1、2、3、4、10、15、17、20、21、22、23、25、32、39、42、43、51、55、58、60、61、67、69、73、80、81、83名),文科全省前十名1人,前100名12人(分別為第1、11、15、31、35、43、51、56、59、60、61、90名)。
鎮海中學理科700分以上124人,一本上線率96.3%,文科700分以上23人,一本上線率93.4%,合計95.5%;

教師榮譽

序號獲獎年份姓名榮譽稱號授獎單位
12014陳曉燕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22014付剛優秀指導教師中央電教館
32014郭天彪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42014華利平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一等獎中國化學會
52014李建第31屆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教師中國計算機學會
62014潘國良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72014潘俊燕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國化學會
82014王靜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92014吳京谷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一等獎中國化學會
102014吳京谷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國化學會
112014楊金鳳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國化學會
122014應常偉優秀指導教師《高校招生》雜誌社
132014陳永益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142014程亮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152014程亮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162014戴忠良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172014顧松挺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182014華利平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192014黃薇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202014江灶貴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浙江省教育廳
212014陳慧霞2014年寧波市生物學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22014陳永益2014年寧波市生物學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32014徐平珍2014年寧波市生物學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42014金凌儉寧波市網路教研論文案例評比三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52014王雍斌2014年度浙江省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262014臧衍傑寧波市高中政治學科教師論文評比三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72014丁向華寧波市高中政治學科教師論文評比二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82014金凌儉寧波市高中政治學科教師論文評比一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292014王德華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02014王德華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12014潘俊燕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22014潘俊燕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32014孫曉清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42014戴忠良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52014程亮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62014吳京谷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72014華利平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82014程亮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392014顧松挺2014年省中學化學論文評比二等獎浙江省教研室
402014楊金鳳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國化學會
412014潘俊燕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國化學會
422014吳京谷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國化學會
432014吳京谷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一等獎中國化學會
442014華利平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一等獎中國化學會
452014周泉勝2013、2014年寧波市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錄像評比二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462014沈興偉2013、2014年寧波市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錄像評比二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472014沈興偉寧波市高中歷史優質課評比第一名寧波市教研室
482014李毅2014年寧波市高中生物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492014王梁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02014張麗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12014黃薇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22014王雍斌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32014周泉勝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42014陳永益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52014徐平珍浙江省2014年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教育報刊總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562014臧燕紅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572014戎亥亥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582014李建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592014劉明觀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02014胡斌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12014沈興偉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22014陳慧霞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32014應俊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42014應常偉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52014朱寒傑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62014高培聖2013學年第十二屆中學“教壇新秀”鎮海區教研室
672014陳煥獲鎮海區高中物理優質課評比二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682014許佳其鎮海區高中物理優質課評比二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692014朱莉鎮海區高中物理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02014盛琪鎮海區高中物理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12014李戈鎮海區2014年度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22014高培聖鎮海區2014年度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32014朱黎俊鎮海區2014年度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42014李冬冬鎮海區2014年度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52014陳曉燕鎮海區2014年度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二等獎鎮海區教研室
762014周金中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浙江省教育廳
772014江灶貴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浙江省教育廳
782014周海軍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浙江省教育廳
792014陳曉燕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802014郭天彪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812014潘國良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822014王靜第二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二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832014劉明觀2014年寧波市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優質課)評比活動二等獎寧波市教研室
842014程亮鎮海區高中化學實驗創新能力評比一等獎鎮海區教育局
852014夏賽傑浙江省第二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浙江省教育學會
本表只顯示2014年,部分教師榮譽,具體參考及來源資料於浙江省鎮海中學網: 

學校榮譽

年份榮譽名稱頒獎部門
2017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教育部
2011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中華全國總工會
2011“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學校(推薦上限人數列全國第四)北京大學
2010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實踐基地教育部等
2010“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學校北京大學
2009全國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項目校中央教科所、全國教育規劃領導小組
2009中國百強中學中學名校長論壇組委會等
2008全國文明單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07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人事部、教育部
2006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教育部
2006全國綠化模範學校全國綠化委員會
2005全國文明單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03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中國科協
2002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01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共青團中央
2000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部
本表參考資料來源於浙江省鎮海中學網: 

文化傳統


浙江省鎮海中學
浙江省鎮海中學
校訓:勵志、進取、勤奮、健美
精神:敬業奉獻博雅沉靜創新卓越和諧自主開放合作
社團:浙江省鎮海中學成立學生社團、興趣小組近50個,分為學科類、文學類、實踐類、體藝類、公益類等五大類,湧現出了梓蔭文學社、海天藝術團、“愛的”慈善工作站、義工自主管理委員會等。
“愛的”(IDEAL)慈善工作站兌門書社風雲體藝俱樂部
廣播站海天藝術團話劇社
環保社和地震測報站九章學社和加速度俱樂部獵狐俱樂部和航模隊
模擬聯合國視覺藝術工作室和光闌攝影社義工自主管理委員會
英語社梓蔭文學社
本表格參考資料來源於浙江省鎮海中學網: 
活動:紀念“一二·九”運動活動、新春晚會、集體舞大賽、藝術節器樂大賽、迎新晚會、校園十佳歌手、周末嘉年華活動、原創詩歌朗誦比賽、辯論大賽、主題班會等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校長:吳國平
浙江省鎮海中學領導
浙江省鎮海中學領導
黨委書記:張詠梅
黨委副書記:王琳軍
副校長:姚仁漢
副校長:黃國龍
副校長:姚宏敏
副校長:王青玲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
盛炳緯縣中創始人1911
黃聲遠鎮海私產辛成初級中學創辦人1945
曹位康首任校長1911-1913
朱叔高校長1933-1934
王元斌校長1934-1940
沃繼唐校長1949-1949
梅汀蓀代校長1945-1946
李價民校長
1946-19481949-1955(辛中)
1956-19581963-1964(鎮中)
鄭芳華校長1949-1960
張定璋校長1947-1948(鎮師)1949(辛中)
烏崖琴校長1948-1949(辛中)
高冀程校長1948-1949(鎮師)
張士傑
校長
書記
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60-1963
1963-1968
1970-1973
朱一靖黨支部書記1956-1958
陳幼明黨支部書記1959-1962
王師榮
書記兼校長
書記
1978-1982
1982-1983
何性善校長1982-1999
季芳校長1999-2000
倪文奎支部書記1986-1988
黨總支書記1988-2000
黨委書記2000-2003
本表格參考資料來源:浙江省鎮海中學網 

知名校友


沈自尹,43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原所長,是中國採用現代科學方法對中醫理論進行研究的開拓者。獲國家、部、市級科技成果獎二十餘項。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李志堅,44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微電子研究所原所長,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微電子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開發研究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賀賢土,54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在國防尖端科學研究、特別在重大國家任務的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
孫建國,67屆,中將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沈何,68屆,原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曦,63屆,原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原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校園環境


浙江省鎮海中學蒼松如蓋,綠草如茵,池魚唼喋,石橋卧波,樓閣古樸典雅,亭台飛檐斗拱,環境優美別緻。更為吸引人的是,校園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這裡彙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遺跡,共有17處之多,其中三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與鎮海海防遺址一起被列為全國36個共青團中央命名的“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和中宣部公布的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泮池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泮池,始浚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建泮水橋於其上,1990年由鎮海中學重建。
1841年10月10日,中英鴉片戰爭鎮海口之役,鎮海失陷,兩江總督、欽差大臣裕謙(1793-1841,蒙古鑲黃旗人),投泮池盡節。為中英鴉片戰爭期間清朝封疆大吏中唯一親臨戰場以身殉國者。
吳公紀功碑亭
吳公紀功碑亭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系鎮海士民紀念吳傑誕辰百周年集資建造,四柱歇山頂,亭中建碑。
俞大猷生祠碑——都督俞公亭
俞大猷(1504-1580)明代抗倭名將,福建晉江人,歷任參將、總兵等職。當年轉戰東南諸省沿海,戰功卓著,與戚繼光齊名。
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浙江,鎮海深受其害。俞大猷調防寧波、紹興、台州、溫州四府,常駐鎮海。1553年,俞率水師追搗鎮海口外瀝港(今舟山市金塘島)賊巢,用火藥噴敵寨,倭賊落荒而逃。經四天奮擊,倭巢盡毀,又乘勝追擊,連敗賊於普陀、昌國、觀海等地。斬殺生擒四千餘人,還有許多落海溺死。從此倭賊不敢再犯鎮海。第二年,俞大猷升調直隸副總兵,鎮海百姓請留不成,就在城東鎮遠門內建立都督俞公祠,並立碑四方,記其功績。1994年學校擴建田徑場拆遷周圍民宅時,發現俞公祠遺址及碑。碑遷梓蔭山東南麓,旁又建亭以紀念。
盧鏜字跡碑
盧鏜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熟知兵法,智勇雙全。在浙江、江蘇沿海奮戰50多年,身經數百戰,俘斬倭寇萬餘人。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他以都督銜守御鎮海,時年近七旬。根據他抗倭經驗,力主在招寶山上建築城堡。請示上級后親自經辦,軍民努力半年,1562年城堡竣工,名叫“威遠城”,在裡面屯兵設火器守衛,從此倭寇不敢接近。不久,一股倭賊從海路過鎮海口,盧鏜率軍從這裡殺出,斬殺倭賊數百名。這座威遠城後來在鴉片戰爭和抗法戰爭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盧鏜駐鎮海時,他書寫“流芳”兩個凝重大字,刻石立碑在當時學宮內的泮池旁邊,激勵自己和將士們抗倭衛國的意志。
林則徐紀念堂林
林則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任湖廣總督時,禁止鴉片,成效卓著。次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與總督鄧廷楨協辦將英美煙販237萬斤鴉片在虎門銷毀。1840年任兩廣總督,英國挑起鴉片戰爭,林嚴密設防,使英軍無法得逞。后受投降派誣害,被革職。1841年5月,派赴浙江,協辦海防。
林則徐從廣州日夜兼程,1841年6月10日直抵鎮海,下榻梓蔭山麓蛟川書院。當時他無正式任命,但他不顧個人榮辱,在官員陪同下,四上招寶山、數出鎮海口,不避艱險,察看形勢,對炮位安設、海防加固提出許多具體意見,加強了鎮海的防務。
1841年7月13日,裕謙風塵僕僕趕到鎮海。正當他倆共商抗英大策時,林則徐流放伊犁的諭旨傳到軍營。次田,他強抑悲憤,悄然離去。三個月後,鎮海陷於英軍之手。
1994年,就在當年林公住過的地方,林則徐紀念堂落成,作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永恆紀念。
古炮群
在梓蔭山上,有六尊古炮圍護在吳公紀功碑亭的周圍。這些面向東海、昂首屹立的古鐵炮,是鎮海軍民不畏強暴、勇斗外敵的見證。
碑亭前是二尊短筒炮,在一尊的背部,鑄著“道光二十一年九月,重一千六百斤,身長五尺八寸,受葯八十四兩、彈子一百三十六兩,浙江局造”等字樣。另一尊同一規格,因炮身鐵鏽嚴重,原有的字被完全腐蝕脫落了。它告訴我們,這炮是在鴉片戰爭最激烈的時候,由浙江炮局趕製出來,運到鎮海投入反帝戰場的。
碑亭左右有四尊大炮,二尊炮身粗圓,比前面的大一倍以上,估算重量在四千斤左右。另二尊是當年進口的大炮,炮身細長、光滑,重約約在四、五千斤之間。在一尊背部有一“僧帽”加洋義的圖案和“1842”字樣。說明它在1885年的中法戰爭中曾揍法艦,發揮過威力。
大成殿
原名孔廟大殿,始建於北宋雍熙二年(985年)。1130年毀於兵,1195年縣令韓永德再建大成殿於今址。後設講堂,數經修茸。至清光緒五年間,邑人盛炳緯等集捐修此殿,又浚殿前泮池,繚以石砌,跨三橋曰泮水橋,鎮海縣學設於內,里人稱為文廟。1911年,盛等再集資興建鎮海縣中學堂於殿東側,規模頗宏,然毀於戰火,1945年抗戰勝利,鎮海縣中復學於文廟。大成殿曾為歷代抗擊外侮時將領會晤之地。
梓蔭閣
梓蔭閣,原名文昌祠,始建於北宋,為歷代名人以文會友的地方。南宋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講學。
清初,祠內設火攻局。鴉片戰爭時,局內技師們在此研製火炮。
林則徐來到鎮海,他懂得要對付英軍必須要有自己的堅船利炮,對鎮海研製火炮表示極大的興趣。他五次來到文昌祠內的火攻局,拿出從廣州帶來的焦氏《炮書》,與精通西洋演演算法、巧於設計的龔振麟、汪仲洋等悉心研究。在工匠們通力合作下,創造出鐵模鑄炮的新技術。不久,一批銅炮和大鐵炮誕生了。經過試驗,火力效果很好。後來,又在這裡,龔振麟發明了能使笨重的炮身轉動自如的“磨盤架四輪地車”,還設計出土洋結合的車輪驅動船。后祠毀,1911年重建,並改今名。
蛟川書院古牌樓
蛟川書院原座落於梓蔭山下鯤池畔。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羅漢堂改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邑令楊玉生題額建牌樓,乾隆十一年二月(1746年)正式落成開課。數十年後,浙江巡撫常安改其名為鯤池書院。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曾在書院下榻一月余,籌劃抗英大計。時移世易,書院建築已毀,唯牌樓遺物尚存。
摩崖石刻、三石將
勒於梓蔭山東面石壁上的“懲忿窒慾”四大字,每字四尺見方,蒼勁有力,近觀遠望,蔚為壯觀。左旁小字,嘉定庚辰山西馮枋書。下面一批小字,據《縣誌》記載,為別駕(周瑚)於明嘉靖甲辰〔1544年〕所書,學博曹一和刻。梓蔭山西麓石璧上,有清嘉慶九年(1804年)陳士駿等一批文人學士於迎秀亭玩月銜杯題名紀勝石刻。
建於宋皇祐初(1049年)的鐵觀音寺殿後的四石將相傳自海漂流而得,興建體藝館時,三石將出土,另一不知所終。
柔石亭
柔石(1902-1931),“左聯五烈士”之一,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趙平復,浙江寧海縣人。由於家境困難,十歲才上學。1918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參加新文學活動。
1926年春,他來鎮海縣立中學為國語和音樂教師,後來又任教務主任。小說《二月》的創作同這段生活有密切的關係。1931年2月,被反動派槍殺於上海龍華。
1992年,柔石亭落成。其長子趙蒂江題亭名。
朱楓(1905-1950),女,原名朱諶之,字彌明,浙江鎮海人。1927年畢業於寧波女子師範學校,1938年至1944年,先後在黨領導的桂林、重慶、金華、上海“新知”書店辦事處工作。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底受命由香港赴台,執行秘密使命。1950年初由於叛徒出賣,被敵人逮捕,同年6月10日被害於台北。
1995年,在烈士故居,朱楓烈士紀念樓落成。
困齋亭
張困齋烈士,鎮海縣中29屆。1934年在上海加入左翼社聯,1935年參加革命,加入抗日武裝自衛會,1936年和其他同志發起成立上海銀錢業聯誼會,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2月到江南遊擊區參加江南抗日義勇軍,曾主編機關刊物《江南》。不久返回上海從事地下秘密工作。
抗戰勝利后,張困齋負責中共上海市委機關的掩護工作,任上海地下黨電台負責人,1949年5月7日在上海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