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吉木倫河

內蒙古境內河流

烏力吉木倫河,也作“烏力吉沐倫”,系蒙古語,意為“吉祥河”。古稱長狼河。屬遼河西源西遼河水系支流新開河的支流。發源於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烏蘭達壩北側的巴顏烏蘭峰。彙集橫河、烏蘭達壩河、干支嘎河、浩爾吐郭勒河、沙里河等,經阿魯科爾沁旗和通遼市扎魯特旗,注入新開河。水質良好。總長度250公里。

烏力吉木倫古代是科爾沁草原的河流,新中國建立後上中游建設了沙那、他拉干、巴彥花等水庫,建有紅星、二龍、前進、雙勝、黑哈爾、白音花等灌區,為主要引水工程。是重要的農牧業灌溉水源。

烏力吉木倫河流域是“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自古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棲息地,是遼金時期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代都城臨潢府在上游巴林左旗科爾沁左翼中旗,是清代國母孝庄文皇后故里,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鄉。是嘎達梅林起義的發生地。

名稱演變


烏力吉木倫河
烏力吉木倫河
烏力吉木倫(河),“烏力吉沐倫”,系蒙古語,意為“吉祥河”。《遼史地理志》上京道載有狼河之名即指此河。《蒙古游牧記》記“烏爾圖淖農河”,意為“長狼河”,金代稱金栗河,元朝稱火兒赤納河(青狼河),清朝稱烏爾圖綽農河。至民國初年文獻始有“二赤木倫,源於巴顏烏蘭峰”之記載。相傳清代時,小巴林人丁不旺,牲畜倒斃,百業不能繁興。清光緒年間,西藏來了一位佛爺喇嘛到貝子廟(即今林東街),謂此河名不利於人畜,乃改為“二赤木倫”。系藏語,蒙古語譯為“烏力吉木倫",漢意為吉祥之河。后演變為“烏爾吉木倫”、“烏力吉沐倫”、“烏力吉木仁河”,開魯縣北部居民稱為清河。

幹流概況


烏力吉木倫河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於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境內與自西流來的新開河匯入西遼河。河流長598公里,流域面積約3.34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烏蘭大壩河、浩爾吐河(浩爾吐郭勒)、沙里河、歐木倫河、黑木倫等,以及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扎魯特旗匯入的白音巨流河(廣興堡河)、勝利河、烏魯格奇河(烏努格奇河,亦稱前進河)、都其營子河等支流組成。

河道走向

烏力吉木倫河
烏力吉木倫河
在赤峰市境內,流經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旗。烏力吉木倫河發源於巴林左旗北部大興安嶺南麓烏蘭達壩北側的巴顏烏蘭峰(巴彥烏蘭峰)(赤岑),上游彙集了橫河子、烏蘭達壩河、干支嘎河、浩爾吐郭勒,中游又有巴林左旗第二大河流沙里河匯入,由北向南貫穿巴林左旗全境,流經浩爾吐、楊家營子、豐水山、十三敖包,林東,福山地,自音溝、自音敖包、隆昌九個鄉鎮,進入阿魯科爾沁旗。在巴林左旗境內流長達124公里,流域面積4209平方公里。
在阿魯科爾沁旗,該河流經雙勝鎮、巴拉奇如德蘇木,轉向東北流,在道德鎮以西接納歐木倫河(大歐木倫,以下河段也有稱“清河”),過扎嘎斯台鎮、寶力召蘇木,阿魯科爾沁旗東部天合隆處接納黑哈爾河(海黑林河)后,出境入通遼市。在赤峰市境內河長274.4公里,總落差1150.0米,平均比降4.2‰。
烏力吉木仁河,在扎魯特旗烏力吉木仁蘇木哈日毛都嘎查西南入通遼市境。平時在扎魯特旗的烏力吉木仁蘇木梅林廟以下無明顯河槽,水流逐漸漫散於沙沼甸子中,致使查布嘎圖、道老杜、前德門等蘇木溪流縱橫,湖泊眾多,到處蒲葦蕩漾,野生鯉、鯽及眾多鳥類棲居。在扎魯特旗境內穿通霍鐵路、通扎公路進入興安盟科右中旗及吉林省通榆縣境后,重進入通遼境,於科左中旗的努日木鎮(原烏蘭花蘇木)英窩村東南注入新開河,全長458.7公里(其中通遼境內長209公里(其中科左中旗境內流長70公里),累年平均徑流量為1.98億立方米,本旗可得的水量為0.788億立方米,引洪淤灌可利用水量為0.39億立方米。),河源至科左中旗六棵樹水庫流域面積為3.56萬平方公里(其中梅林廟以下為1.72萬平方公里)。

河道特徵

從源頭到巴林左旗福山地為烏力吉木仁河上游段,河段長106.7公里,平均比降為9.0‰,幹流走向是從北向南,流域地貌除部分河川平地外,大部分為海拔800.0~1500.0m的山地。
從福山地到阿魯科爾沁旗巴奇樓子(巴拉奇如德蘇木)為烏力吉木仁河中游段,河段長77.5公里,平均比降為1.4‰,該河段幹流走向是由西北流向東南,流域地貌大部分為丘陵區。巴奇樓子以上與歐木倫河、黑木倫河等主要支流的上游、中游,大部分處于山區、丘陵區內,溝谷密布,產涇流條件好,是烏力吉木倫河流域的主要產流區。
從巴奇樓子到通遼市邊界為烏力吉木仁河下游段,河段長90.2公里,平均比降為0.9‰,該河段幹流走向是從西南折向東北,兩岸地貌為平原。巴奇樓子以下,河流流向成直角由南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流入沙質主體的平原,河床變淺,河谷變寬,落差減小,基本無支流匯入。

河道變遷

烏力吉木倫河幹流在通遼市扎魯特旗,流經烏力吉木仁蘇木,梅林廟以下,1985年洪水沖寬水渠形成了一條新的東北向的新河道,被稱為北河、新開河,北河長約260公里,是一條弧形河流,成為梅林廟以下烏力吉木倫河的主河道,而這一段的舊河道(向東南注入新開河)已基本不過流。

水文特徵


赤峰市水文記錄:烏力吉木倫河平均流量13.45立方/秒,汛期最大流量302立方米/秒。上遊河段水質良好。結冰期120天。烏力吉木倫河沿岸可灌溉面積達30萬畝。通遼市境內,梅林廟站年均徑流量2.08億立方米。

主要支流


烏蘭壩河,發源於巴林左旗富河鎮境內的老禿頂山,高程1425.0米,流域面積433.6平方公里,在巴林左旗富河鎮烏爾吉村匯入烏力吉木仁河。該河總長度29.0公里,總落差685.0米,平均比降23.8‰,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
橫河子河,發源於巴林左旗富河鎮境內的老禿頂山,高程1400.0米,流域面積160.6平方公里,在巴林左旗富河鎮中段村匯入烏蘭壩河。該河總長度33.0公里,總落差610.0米,平均比降18.5‰,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
干支嘎河,發源於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鎮境內的呼魯吐壩,高程1600.0米,流域面積370.8平方公里,在巴林左旗富河鎮烏爾吉村匯入烏力吉木仁河。該河總長度34.0公里,總落差860.0米,平均比降25.0‰,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
浩爾吐河,發源於阿魯科爾沁旗巴彥溫都爾蘇木境內的伊河哈馬爾達壩,高程1100.0米,流域面積801平方公里,在巴林左旗沙那水庫匯入烏力吉木仁河。該河總長度51.0公里,總落差440.0米,平均比降8.6‰,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
花加拉嘎河,發源於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鎮境內的大鄭家段溝,高程1020.0米,流域面積344.5平方公里,在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鎮八里罕村匯入烏力吉木仁河。該河總長度37.0公里,總落差505.0米,平均比降13.7‰,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
沙里河,遼稱“南河水",清代稱之為“希日嘎河”,系蒙古語,意為黃色的河。因此河發源於巴林左旗沙日塔拉(黃色的甸子)(一說查干哈達蘇木境內的三道溝,高程900.0米),加之兩岸土質呈黃色而得名。音轉為沙里河。《蒙古游牧紀》載:“布亞乃河”,即“白音高洛”,意為:富饒的河,發源於僧機吐山。沙里河由查干哈達河,德布吐河匯合形成,流經查干哈達蘇木,哈達英格鄉、福山地鄉(林東鎮福山村),注入烏力吉木倫河。全長29公里(一說50.0公里),流域面積59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8.6‰,寬約50-150米,總落差430.0米,常年流水,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可灌溉農田。
海哈爾河,位於阿魯科爾沁旗東北部,發源於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沙布楞山東麓。因該河流水急,故取名海哈爾河。海哈爾系蒙古語,意為急流。境內全長255.2公里。流經巴彥溫都爾,罕蘇木,賽罕塔拉、扎嘎斯台,東匯入烏力吉木倫河。屬常年性河,流域面積845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240,多年平均徑流量1,594.8億立方米。平均河床寬100米,水質為淡性,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結冰期,年平均含沙量0.52公斤/立方米。
歐木倫河,位子阿魯科爾沁旗中部,發源於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拜欽達巴東南腳下。是旗內較大的河流之一。對阿魯科爾沁旗經濟、文化,歷史發展有較大的影響,這一帶牧民稱為歐木倫河。“歐木倫”一系蒙古語,正音正字為歐嘎木倫,其意為大江。河的上游有黑德、哈日烏蘇,浩吉爾等三條支流匯合,在倉音艾勒以東又有一條敖包罕廟小河匯入。境內全長1045公里,流經阿旗坤都鎮,巴彥花鄉,新民鄉,天山鎮,平安地鄉、道德蘇木匯入烏力吉木仁河。屬常年性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結冰期。平均河床寬60米,落差43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2499億立方米。
達拉爾河,位於阿魯科爾沁旗東北部。發源於高格蘇台罕烏拉東北腳下。因該地有很多水泉子,故取名達拉爾河。“達拉爾”系蒙古語,正音正字為“達蘭包勒格”,其意為有很多水泉之地。該河是阿旗與通遼市扎魯特旗的界河,流經巴彥包勒格蘇木,罕蘇木蘇木東界,至敖勒吉爾村與海哈爾河匯流。全長87公里,平均河床寬10米,集雨面積1842.4平方公里,平均含沙量0.52公斤/立方米。屬常年性淡水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結冰期。河水清澈,洪水少,沿河兩岸,植被較好,河上建有兩處滾水壩,對草牧場建設及兩岸畜牧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查干白其河(查干白旗河),發源於巴林左旗石棚溝里查千自其而得名。“查干白其”系蒙古語,意為白色岩石山。發源於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鎮境內的白音烏拉,高程1080.0米,流域面積537.7平方公里,流經自音烏拉蘇木,碧流台鎮,在巴林左旗碧流台鎮中段村匯入烏蘭白旗河。該河總長度36.0公里,總落差470.0米,平均比降13.0‰,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常年流水河,可灌溉農畝和草牧場。
烏蘭白其河(烏蘭白旗河),發源於巴林左旗自音罕山南側烏蘭白其(白音諾爾鎮境內的哈拉根台,高程1540.0米)而得名。烏蘭白其,系蒙古語,意為紅色岩石山;流經自音烏拉蘇木、碧流台鎮、楊家營子鎮和鎮的西側上段村與查干白其河匯合。此段長33公里,寬約16米,常年流水。又在巴林左旗碧流台鎮七家村(一說楊家營子鎮和鎮西南的大梁溝村)匯入烏力吉木仁河。該河總長度49.0公里,流域面積1264平方公里,總落差970.0米,平均比降19.6‰,流域地貌以山地為主。
黑木倫河,屬烏力吉木倫河一級支流,全長255.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436萬立方米。發源於阿旗北部大興安嶺山脈東南側,自西北向東南流至罕廟附近有左岸支流達勒林河匯入、至塔布陶勒蓋嘎查左岸又有巴彥塔拉河匯入、最後在扎斯台鎮努右斯台嘎查南匯入烏力吉木倫河后出境流入通遼市。黑木倫河河道平均比降4‰左右,流域面積78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42億立方米。
扎嘎斯台諾爾,位於阿魯科爾沁旗扎嘎斯台蘇木東南1.5公里處,座落在平原上,長4公里,寬1.2公里,總面積5平方公里。與烏力吉木倫河連通,水質鹼性,含鹼量不大。水面浩淼平靜,清澈。很適合各種魚類繁殖生棲。現有鯽魚、鯉魚、自鰱等魚種。“扎嘎斯台諾爾”系蒙古語,意為有魚的湖。扎嘎斯台漁場設在湖的北岸。
烏力吉木仁河在扎魯特旗境內納入3條支流:
勝利河,發源於扎魯特旗罕山南坡。由雙土台及溫都爾哈達河在烏力根他拉處匯合而成。流經毛都、魯北鎮、紅旗、道老都等蘇木,在道老都蘇木境內匯入烏力吉木仁河,全長97公里,流域面積1631平方公里,河水常年不涸。
魯北河,蒙古語稱騰格里郭勒,意為“天河”。遼代稱“撻魯河”,今稱魯北河、達魯河、扎魯河雙龍河。內蒙古扎魯特旗海日罕林場以上河段習慣稱為;雙龍河即撻魯河,海日罕以南至毛都段叫登嶺河即騰格里河(天河),毛都至魯北鎮以下稱為:魯北河。發源於扎魯特旗格日朝魯蘇木呼濱剛金昂山南麓,至道老杜蘇木西熱吐嘎查南(科左中旗西北珠日河牧場北)匯入烏力吉木仁河,海撥740米,全長142公里,流域面積1691平方公里。
烏努格奇河,亦稱前進河,烏努格奇蒙古語意為“狐狸”,傳說過去烏努格奇山內狐狸多故名。發源於扎魯特旗巴雅爾吐胡碩鎮東南罕山南坡,海拔高800米,上游叫嘎亥圖河(野豬多的河),流經吉卜圖、尼瑪拉吉、烏努格奇等,至前德門蘇木吉力花嘎查入烏力吉木仁河,全長130公里(一說長142公里),流域面積2033平方公里。
白音巨流河,亦稱廣興堡河,發源於扎魯特旗格日朝魯蘇木巴彥寶力皋嘎查的桃兒山(海拔高573米)(一說石柱子山東南坡),由白音保力稿河(長25公里)與巨里河(長30公里)於加拉嘎南匯合而成,流經格日朝魯蘇木的巴彥寶力皋嘎查、忙哈圖嘎查、魯北鎮的中村堡村、香山農場,在烏力吉木仁蘇木查布圖嘎查南(查布嘎圖蘇木保安村東,一說陶家堡附近)匯入烏力吉木仁河。白音巨流河在香山鎮小河西村建有小河西水庫,小河西以上為山丘,河谷寬1公里,河床寬僅5—15米。局部河段出現較大的跌水,有明顯的河槽,岸高1—1.5米。小河西以下河寬20—30米。全河流均為沙質河床植被較好。流域面積1648.7(一說1873)平方公里,河長100公里(一說120公里),流域面積1664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25%。它有一較大支流老道北溝,發源於巨日合鎮勝利村西,在巨日合鎮中心村匯入白音巨流河。該河沒有水文站。

水利工程


水庫工程

沙那水庫,位於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東鎮北53公里的地方,始建於1972年,壩址建在西遼河流域新開河水系烏力吉沐淪河上游。水庫總庫容717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旅遊的中型水庫。沙那水庫景觀資源豐富,自然景色秀美。自1993年開辦沙那水庫風景區以來,先後投資200餘萬元,修建了仿古大門樓、涼亭,開闢了北灘浴場、釣魚場、泄洪觀瀑、紅亭望碧、水上觀光、森林野趣等10餘處景觀。以其獨具特色自然景觀和文化底蘊成為遠近聞名的集休閑、娛樂、康體、健身、療養、購物、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內陸海濱消夏度假區。
巴彥花(白音花)水庫,位於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花鎮,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鎮36.3公里,1958年10月開始動工修建,歷經三年的時間,於1961年末竣工,是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魚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它是截歐木淪河水依山攔壩而成的人工湖。1958年在歐木倫河上游,巴彥花鄉境內修建了巴彥花水庫,能灌溉4萬至5萬畝地。從1962年在歐木倫河沿岸修建大小灌渠15條,修建各種水利設施286座,千渠總長265.7公里,其中主幹渠長183.2公里,為阿旗農牧業生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小河西水庫,位於扎魯特旗香山鎮境內西遼河流域的一級支流烏力吉木仁河的支流白音巨流河上,距扎魯特旗政府所在地魯北鎮25公里,距省際大通道5公里,佔地面積5000畝,緣於下游600米處的小河西村得名。小河西水庫大壩長1220米,壩頂寬5米。水庫總庫容1270萬立方米,正常年份水域面積為1500畝。
敖干朝魯水庫,該水庫1958年興建,位於扎魯特旗前德門蘇木烏額格其河下游,通過修築主副壩攔蓄河水引入坨沼中,屬於旁側水庫。引水口上游集雨面積1740平方公里,原設計總庫容655.2萬立方米,而實有蓄水300萬立方米,最高年份蓄水400萬立方米。主壩長500米,最大壩高5米,副壩長520米,最大壩高2米。1972年修建了一座2孔進水閘,1976年,修築4孔泄洪閘一座,泄水流量20立方米/秒。養魚水面達2 000餘畝。可灌溉農田0.7萬畝左右。水庫上游和庫區內每年可產蒲草1.5-2萬公斤,蘆葦2一2.5萬公斤。
南烏呼錦水庫,該水庫位於扎魯特旗南烏呼錦〔今南烏嘎拉吉)嘎查南山口處,攔蓄廣興堡河下遊河水。1958年始建。水庫上游流域面積15 25平方公里;從小河西水庫至南烏呼錦水庫,區間流域面積869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77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97萬立方米;防洪庫容223萬立方米,死庫容60萬立方米。主壩長100米,壩高平均6米,副壩長450米,壩高平均3米。水庫最大蓄水量500萬立方米,有效蓄水量320萬立方米。每年可澆地2000餘畝。
吉布圖水庫,該庫位於扎魯特旗嘎亥圖鎮吉布圖嘎查西南,攔蓄烏額格其河的支流雙金河河水。控制流域面積57.6平方公里。該水庫1979年由當地群眾自行修建,後由旗水利局撥款建設的小(二)型水庫。1985年10月開始蓄水。設計總庫容為117.0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34萬立方米。
巨日合水庫,該水庫位於扎魯特旗巨日合鎮南0.5公里處。攔截河流為白一音巨流河上游的支流。水庫上游集雨面積179平方公里。1958年始建。水庫總庫容52.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2萬立方米,防洪庫容29.1萬立方米,死庫容5萬立方米。大壩長455米,壩高6米。每年可灌溉農田0.7萬畝。
愛護屯水庫,位於扎魯特旗香山農場愛護屯村東南1.5公里處。攔截河流為廣興堡河,1958年由當地群眾自行始建。大壩利用兩端高台地的有利地形經逐年加高培厚而成。大壩長350米,平均壩高2米,可蓄水40萬立方米,死水10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千餘畝。
八一水庫,該水庫1959年始建,位於扎魯特旗巨日合鎮三合屯村北6公里,攔截魯北河是游的水。水庫上游集雨面積162.4平方公里。總庫容49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4萬立方米。大壩長450米,壩高5.7米,每年引水灌溉農田3000餘畝。
魯北水庫,該庫始建於1957年,位於扎魯特旗魯北鎮西炮台山腳下,引水源為登嶺河,引水乾渠長9公里。水庫土壩長350米,副壩長40米,壩高6米。1959年在此水庫上建魯北水電站,兩年後,因水源不足,改用機械發電。后因水面逐年縮小,乾涸而廢棄。
寶力格水庫,位於阿旗巴拉奇如德蘇木境內,面積5000多畝,小(一)型水庫。
都西廟水庫,位於通遼市科爾旗境內新開河中游,為旁側水庫。工程由土壩、進水渠、泄水閘及泄水渠組成,總庫容7000萬立方米。屬中型水庫,三等工程,主要建築物為III級。其防洪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他拉干水庫,位於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北部的坤都嶺鄉境內,距縣政府所在地開魯鎮23公里,屬於西拉木倫河分洪河道新開河上的一座大(II)型旁側型平原水庫。他拉干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為大(II)型工程,水庫工程等級為二等,主要建築物級別為2級,次要建築物級別為3級;大壩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地震裂度為6度。他拉干水庫從新開河他干樞紐引水,原設計總庫容為0.135億立方米,除險加固後為0.157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為0.1056億立方米,淤積庫容為0.5106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及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

灌溉工程

二隆灌渠,1964年改建,左旗將原有五條無壩自流引水渠合併建成永久性樞紐工程,渠首在福山地公社福山地村,分左右兩干,全長40公里。支渠20條,長40公里。引水流量9立方米/每秒。林東、白音溝、白音敖包3個公社的5萬畝農田受益,保證灌溉面積1.24萬畝,1965年6月竣工通水。
巴林左旗紅星灌區,1953年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在烏力吉木倫河右岸十三敖包鄉修建,於1957年建成。后經1964年改建,配套,直到1990年這條灌區基本完備。乾渠長30公里,支渠25條,長30公里,建築物134座,可澆地3.5萬畝。
引海入巴工程,解放后大搞水利建設,建有引水千渠長84.4公里,跨流域將海哈爾河水引進歐木倫河上游的巴彥花水庫,解決巴彥花水庫水源不足,沿渠修建各種水利設施77座,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澆灌草牧場7萬畝,飼料基地和耕地3萬畝。
雙勝聯合灌區,位於烏力吉木倫河中游,涉及阿魯科爾沁旗五個鄉鎮,包括雙勝鎮、巴彥包特鄉、巴拉奇如德蘇木、天山口鎮、崗台鄉。原設計灌溉面積1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37萬畝。建於20世紀70年代,后經陸續改擴建、五好修復。引水渠道長85.2公里。
黑哈爾河灌區,位於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是阿旗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灌區總土地面積1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4萬畝。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末。引水乾渠,渠首位於罕蘇木瑪尼吐嘎查東2公里處,引水水源為沙壩水庫。灌區涉及罕蘇木、坤都鎮、白音花鎮和坤都經濟林場。1970年為充分開發利用海哈爾河水利資源,在沿河兩岸的巴彥溫都爾、巴彥包勒格,罕蘇木,賽罕塔拉、呼和格日等5個蘇木境內修建攔河閘壩9處,乾渠總長82.3公里,其中主幹渠長55公里,設計灌溉草牧場10.3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78萬畝,修建各種水利設施48座。對牧、林,農業生產建設和牲畜飲水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白音花聯合灌區,位於阿魯科爾沁旗中部,涉及巴彥花鎮、新民鄉、天山鎮、天山口鎮。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設計灌溉面積12.28萬畝,有哈拉哈達、紅旗攔河閘等建築物。
前進灌區,位於內蒙古東部通遼市扎魯特旗境內,灌區為烏努格其河中游狹長河谷盆地,最寬處達3公里,最狹處為1公里,灌區長達33公里。前進灌區主要興建三座無壩取水渠首工程和57座渠系閘、橋、涵等建築物,開挖渠道55公里及田間工程等配套工程。灌區由三座渠首工程供水,前進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為9.06萬畝,屬中型灌區。其工程等級為四等,主要建築物為4級。流域面積為203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710萬立方米,實測最大流量448立方米每秒,實測最小流量為0立方米。正常運用洪水標準為二十年一遇洪水。設計年引水量為0.265億立方米,進水閘最大引水流量4.6立方米。本工程於2000年8月開工,2001年8月完工。
保安灌區,扎魯特旗建於1958年,引世日合水庫水源,千渠總長1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5700畝,有效灌溉面積4 700畝,實灌面積3 000畝。
三合屯灌區,扎魯特旗建於1959年。引用魯北河上游水,渠道上游有八一水庫。干支渠道總長10公里,設計灌溉面積0.7萬畝,有效灌溉0.5萬畝,實際灌溉面積0.3萬畝。該乾渠經過岩石段漏水較嚴重。
烏力吉木仁草原灌區,位於扎魯特旗梅林廟西南12.5公里,引用河流為烏力吉木仁河。1974年秋始建乾渠,1977年建樞紐工程,經逐年建設到1980年,共完成總乾渠長53.3公里,渠道樞紐工程I座,分水閘1座,農橋4座,公路橋2座。設計灌溉面積39萬畝,1976年實灌面積3萬畝。1977-1984年包括道老杜蘇木在內,實灌面積5-10萬畝,1979年最高實灌16萬畝。灌溉飼料田歷年實灌2萬畝。
巴彥塔拉灌區,位於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北9公里。1956年秋始建,建渡槽3座,農橋5座。乾渠長30公里,支渠長10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1萬畝,實際灌溉面積4 900畝。引用水源為愛國水庫,引水量1.5立方米/秒。
前德門灌區,是扎魯特旗前德門蘇木境內烏額其河下游的一個有壩引水灌區,1958年與敖干朝魯水庫同時興建。有乾渠1條,長15公里;支渠11條,總長36公里,設閘門3座。引敖干朝魯水庫水源,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最大實灌面積0.8萬畝。
芒哈圖灌區,始建於1958年,引水河流為扎魯特旗廣興堡河上游的一個支流。渠道總長10公里,攔河工程為條石料滾水壩。有2孔溢流堰1座,引水閘門1座,石橋2座,干支渠分水閘門5座。設計灌溉面積5 500畝,有效灌溉而積5000畝,實灌面積3000畝。

流域概況


烏力吉木倫河流域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旗,及通遼市的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

地貌氣候

巴林左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大興安嶺山脈向西南延伸處,西遼河支流烏爾吉倫河中上游地段,內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上。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溫差大,夏季多雨氣溫高,秋季風大霜來早,冬季嚴寒北風多。
阿魯科爾沁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赤峰市東北部,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端東麓。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所平均氣溫5.5℃,無霜期95—140天,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地勢西北高,南東低,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丘陵區,南部為科爾沁草原沙土波狀平原。平均海拔430米,最高1540米,最低266米。
扎魯特旗全旗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太陽輻射較強,日照時間長。年均氣溫6.6℃,年均日照時數2882.7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65%。無霜期年均139天,其中中南部較長、約130~147天,北部較短、約92~124天。春旱多風,年均降雨量382.5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發量1957毫米,年均相對濕度49%。年均風速由南向北增大,絕大部分地區10米測風高度年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10℃的年均有效積溫3192℃。扎魯特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北部,大興安嶺南段,科爾沁草原西北端。
科爾沁左翼中旗,全境雖屬平原,但地表波狀起伏,草甸、沙坨、湖沼遍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多風沙;夏季雨熱同步,雨量集中;秋季短促,降溫快;冬季乾冷漫長。

歷史文化

烏力吉木倫河
烏力吉木倫河
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的發祥地,大約五千餘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十世紀,契丹建立遼,在此建都-上京臨湟府,城南即遼代都城臨潢府遺址。一時成為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清順治五年(1648年)建旗,隸屬昭烏達盟。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區,解放后復屬昭烏達盟,曾為昭烏達盟所在地,1983年撤盟改市制,改屬赤峰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大興安嶺山脈向西南延伸處,西遼河支流烏爾吉倫河中上游地段,內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上。上京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遼王朝皇都博物館,是自治區旗縣級最好的博物館,博物館藏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15000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近百件。巴林左旗現存沉眠博大的遼上京遺址,交相輝映的南北二塔,氣勢恢宏的召廟石窟,峰巒迭嶂、環境幽雅的祖州、祖陵,全國獨—無二的遼代石屋等名勝古迹。
魯科爾沁旗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早在新時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奴隸社會時期,這裡是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繁衍生息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代孫昆都倫岱青率阿魯科爾沁部遷居今阿魯科爾沁之地,始名阿魯科爾沁,意即北方弓箭手。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禎三年(1546-1630年),隸屬於“北元”察哈爾部天聰八年(1634年),阿魯科爾沁部設前後兩旗,前旗由哈布圖哈薩爾第十六代後裔達賚領,后旗由達賚之子穆彰領。崇德元年(1636年)並為一旗,稱阿魯科爾沁旗,由穆彰專理旗務,授札薩克,至清末世襲13代札薩克。1945年8月16日解放,1945年10月成立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政府。全旗境內發現古遺址242處,古窯址7處,古墓群109處,還有大量的歷史珍貴文物。1992年,在罕蘇木古日本霍哨嘎查發現了遼代大契丹國左丞相耶律羽之家族墓地,1994年,在東沙布台鄉寶山村發現了遼代早期壁畫墓群,分別被考古界評為“1992年和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我旗境內有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寶山壁畫墓群、巴拉奇如德廟、查干浩特古城址和金界壕國保級單位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
扎魯特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扎魯特旗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是“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自古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棲息地,是遼金時期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烏力格爾和好來寶的發祥地,是世界聞名的“中國烏力格爾之鄉”、“民族版畫之鄉”和“民族曲藝之鄉”。境內有山地草原、罕山天然次生林與荷葉花濕地保護區、金界壕、金門山、吳剛山、岩畫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區20多處。
科爾沁左翼中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端,科爾沁草原腹地,隸屬通遼市。是清代國母孝庄文皇后故里,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鄉,國際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也出生在這裡。是全國縣級區域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縣。科左中旗歷史悠久,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裡生活。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是一個以農耕為主,兼營畜牧和狩獵的的人群。早在元朝建立之前,科左中旗這一帶就屬於成吉思汗開國勛臣兼貴戚亦乞列思氏的封地。亦乞列思氏首領孛禿先為成吉思汗妹夫,後為駙馬,封昌王。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努爾哈赤遣巴克什、希福、庫爾禪至科爾沁,在伊克唐噶哩坡(今科左中旗花吐古拉一帶)雙主刑白馬烏牛盟誓,結成同盟。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確定本旗為科爾沁左翼中旗。1945年10月成立東科中旗自治政府,1949年9月,時恢復科爾沁左翼中旗稱謂。

社會經濟

烏力吉木倫河
烏力吉木倫河
巴林左旗礦產資源豐富。發現各類礦產地130多處,其中工業礦床5個,礦點80多個,礦化點50多個,集中分佈在岩漿活動頻繁的北部基岩出露區。礦業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採礦業已成為我旗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白音諾爾鉛鋅礦、紅嶺鉛鋅礦規模化、科學化開採,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巴林左旗林農牧業是主要經濟支柱。大蔥、大蒜、雜糧、雜豆、笤帚苗、線麻、土豆在毗鄰地區有很高的聲譽。其中,笤帚苗種植是巴林左旗的特色種植業,十三敖包鎮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全旗有林地面積305萬畝,森林覆被率達30.7%,人工栽植的2萬畝落葉松是自治區最大的人工落葉松林。全旗山杏林面積132萬畝,其中結實面積80萬畝,年產山杏核500萬公斤以上,是全國重點山杏核產區之一。全旗草牧場面積484萬畝,全旗年產優質綿羊毛230噸、山羊絨100多噸,是東北地區較大的絨毛、皮張集散地。馬鹿資源豐富,擁有東北最大的養鹿場——烏蘭壩林場鹿場和石棚溝林場鹿場,馬鹿養殖及鹿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旗的特色產業之一,鹿產品深加工和馬鹿飼養繁殖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阿魯科爾沁旗,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燃料等礦床、礦點128處,金、銀、銅、錫、鐵、鉛、煤、石油、天然氣、石灰、大理石等礦38種,形成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以牧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濟兼營的蒙古民族聚居的農牧業地區。全旗有效灌溉面積41.5萬畝,主要農作物以糧豆為主,玉米播種面積41萬畝,穀子37萬畝,綠豆106萬畝,全旗大小畜存欄179萬頭(只)。
扎魯特旗,是蒙東地區和東北工業基地對接的紐帶,農畜產品資源豐富。全旗有林面積844萬畝,森林覆蓋率33.5%;林地中山杏林370多萬畝,居全國旗縣之首,年產山杏核280多萬公斤。野生動物150餘種,中草藥材200多種。全旗耕地面積220多萬畝,常年糧食產量17億斤;草牧場1700萬畝,正常牧業年度以牛、羊為主的大小畜存欄500多萬頭只。“扎魯特葵花籽”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扎魯特旗綠豆”名揚海內外,是全國聞名的“雜豆之鄉”。扎魯特旗被自治區確定為絨山羊、山杏核、中草藥材、農畜副產品基地。全旗已發現各類礦床(點)120餘處,其中煤炭普查儲量120億噸、“801”稀有金屬礦儲量2.14億噸、葉臘石儲量2億噸、石墨儲量1.2億噸。
科爾沁左翼中旗,為農業縣市區,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物流通暢。林地面積3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4%,是全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突出貢獻單位。風能資源豐富,有600萬千瓦的優良風場。風電項目已開工168萬千瓦,實現併網發電118萬千瓦,累計發電45億度。風電開工規模就達到168萬千瓦,併網投產118萬千瓦,成為蒙古自治區第二個、內蒙古東部地區第一個併網超百萬千瓦的旗縣。旗內盛產玉米、大豆、葵花、小麥、高粱、水稻、花生等農產品,年糧食總產量在30億斤以上,是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商品糧基地,2004—2008年連續5年被評為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12年第5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06年、2008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有機葵花出口遠銷至西歐地區,素有“葵花之鄉”的美譽;有“黑珍珠”之稱的蓖麻籽產量佔全國蓖麻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被譽為“蓖麻之鄉”;全旗牲畜存欄在200萬頭(只、口),以養殖科爾沁黃牛為主的畜牧業,被譽為“黃牛之鄉”,已列為全國商品牛基地和秸稈養牛示範旗。草原白鵝年飼養量500萬隻,被譽為“草原白鵝之鄉”。全旗草牧場面積54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