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棗

雙子葉植物綱鼠李目植物

綿棗俗名地棗、粘棗,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木。地下球形鱗莖,葉狹線形,秋季開淡紫紅色小花。

基本介紹


大部分山坡均有生長,球形鱗莖可食,每年3至5月採挖。味甜美,老少皆宜,綿棗風味獨特,能補養身體,久儲不壞,有健身防病功能
食用方法:將鮮綿棗洗凈、去雜。
一:裝入缸內,加水和少量名貴中藥黃精(俗稱雞頭根),用小火熬煮,至湯濃、色醬紅、綿棗熟爛停火。
綿棗
綿棗
二:裝入鍋內,加水和少量丹參茅草根或竹葉,用文火煮24小時即可
嵩山綿棗
嵩山綿棗
中州土特名產,新鄭市特有果品,俗名地棗、粘棗,屬百合科,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磷莖、葉片線性、從生於地面,象韭菜。7—8月間葉叢中生出直立的花梗,花梗頂端開出粉紅色小花。每年4月,綿棗發芽長葉后,農民遍山找尋,將磷莖挖出,洗凈泥土,經過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點紅糖,則更甜美。綿棗屬熱性補品,營養價值高,其性粘。綿棗風味獨特,能補養身體,久儲

藥用價值


綿棗嵩山綿棗石棗兒(《救荒本草》),天蒜(《生草藥性備要》),地蘭(《嶺南採藥錄》),山大蒜(《江蘇植葯志》),鮮白頭(《江蘇藥材志》),地棗、獨葉芹、催生草、葯狗蒜(《東北葯植志》),老鴉蔥(《浙江中藥資源名錄》),獨葉一枝槍(蘇醫《中草藥手冊》)。
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治乳擁,腸癰,跌打損傷,腰腿痛。
①《嶺南採藥錄》:"取頭搗爛,能敷治乳瘡、毒瘡。"
②《東北葯植志》:"葉及根莖的酒精提取液,有強心利尿作用。全草煎服作止痛藥,用於牙疼、筋骨疼、腰腿疼及槍打、碰破等;亦有催生之效。"
③《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縮腳腸癰,肺癰吐血。"
④蘇醫《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解毒,止痛。治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筋骨痛;鮮鱗莖搗爛外敷治癰疽,乳腺炎。"

棉棗


也稱綿棗,棉棗主產贛州地區贛縣湖江鄉。有300年以上栽培史,是加工製作蜜棗的優良品種。歷年贛州地區都有大宗蜜棗,暢銷國內外,深受讚譽。贛縣蜜餞廠的金絲蜜棗獲江西省人民政府優質產品證書。棉棗屬大果類,果大較小,單果重約14克,大約有25克,果皮黃白色,呈長園形,果實當陽面棕紅色,皮脆薄,不易剝離,可連皮食;果肉白色、略呈淡綠、質地鬆軟、酷似棉絮、故有“棉棗”之稱,汁液較少、甘甜適口、品質佳、最適宜複製蜜棗。每100克果肉含維生素350毫克以上,還有蛋白質、糖類、脂肪及無機酸、鐵、磷、鈣等。並含胡蘿蔔素和硫胺素等特殊物質,有增加血清蛋白及白蛋白的作用。具有補中益肝、治失眠、堅筋骨、健腦益思體虛泄汗等功效。除加工蜜棗外,亦可製成棗干、棗醬、棗餅、或干后磨粉沏水代茶飲,頗有益於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