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樂器
竹制樂器
從古到今,由於竹的結構加之生長的普遍,與我國文化藝術——尤以美術,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用竹製成的樂器非常之多,如“笛”、“簫”、“笙”、“箏”、“竽”等等,不勝枚舉。
簫 是最為熟知的竹制樂器。相傳自古代西域羌族傳來。笛是橫吹的,與它相似而直吹的便是“簫”。相傳,簫為舜所造。當時簫的名稱叫“參差”,就是“參差不齊”的意思。這是因為古簫是多管排列(即“排簫”),為了使音高低不同,管的長短也就不相同,故名“參差”,古簫有封底和無底的兩種,前者叫“底簫”,後者為“洞簫”。
箏 現在仍經常用於演奏的中國古絲弦樂器。關於它有兩種美妙的傳說:其一,“秦有綩無義者”。由於二人相爭得名。其二,“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李斯於公元前237年上書秦王政時就提過箏,故又名“秦箏”,古箏有十三弦,現代的箏有二十一根弦。
笙 我國重要的簧管樂器
篳篥 又名“茄管”,或稱“管子”,簧管樂器,以竹為管,上開八空(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蘆制的哨子。據考,篳篥起源於漢代西域龜茲城國(今新疆庫車一帶),後來成為隋唐燕樂及唐宋教坊音樂的重要樂器,它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