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華中科技大學的一級學科
原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和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已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原電子科學與技術系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和“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化學”、“集成電路工程”和“半導體系統晶元設計與工藝”研究生專業。已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屬我校“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全國最早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之一,並以一級學科設博士后流動站,形成了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教育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18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23人、博士后6人。正在攻讀學位的博士生101人、碩士生348人、本科生1216人。“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學科於1998年被確定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擁有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武漢市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以及8個研究所和1個實驗教學中心。
本學科是我國重要的現代微電子學、固體電子學與系統集成及其應用技術研究基地之一。本學科已擁有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電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國防重點實驗室、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北京生物晶元國家工程中心(與清華大學等共建)、教育部財政部“面向群體人才創新互動式培養實驗區及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光電信息存貯研究部等人才培養基地。
本學科建立以來,緊密聯繫學科前沿研究熱點,以及國內外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始終堅持“理工結合”、“產學研結合”“多學科交叉結合”,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材料為基礎,器件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為核心,系統應用為方向,以國防和軍工強勢特色帶動工程應用研究的高度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優勢。
在近50年的學科發展歷程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項目等,直接服務國家、國防和區域經濟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科技成果產業化相關產值超過9億元,已獲得很好的社會、經濟效果。集成電路領域的科研成果、科研實力和規模化的人才培養能力將對中芯國際12 inch/90 nm半導體製造項目、Foxcom公司以及其它著名的國際半導體與IT產業在武漢地區的群集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堅持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有效地開闊科學研究的視野,推動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每年選派2-3名中青年教師赴國際著名大學和企業進行合作研究,互動學習,造就一支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隊伍。
2002年至2007年,承擔科學研究項目326項,研究經費達1.2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29項;973、863計劃項目11項;縱向國防科研項目47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026篇,其中SCI收錄219篇,EI收錄298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7項,已授權專利30項。
在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鏈中,進一步拓寬學科研究領域,發展新方向。強化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意識,建立學位論文資格“中期進展評審制度”,選拔優秀的碩士生提前攻讀博士學位;注重博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制訂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措施,如彈性學制,學術講座制,鼓勵博士生參加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建立並推進博士生培養 的“?5”質量計劃,即“5P5I”計劃——“Project & Interactive, Patent & Inventive,Paper & Impact,Proposal & Initial,Prize & Integrated”。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的和諧發展;將本科教學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教學和科研的互動,不斷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強調與業界知名大企業的聯繫,合作辦學;將學生進校到畢業的各個環節,包括課外科技活動、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注重本科生的長線培養;以研究所為基礎,以課題為載體,不斷加強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2005年,本科生創新實踐活動再創佳績,繼2004年獲全校唯一的1項一等獎后,再次榮獲湖北省2005年度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第九屆“挑戰杯”全國一等獎1項,第七屆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省級一等獎1項,省級二等獎7項,本科生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在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篇。
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離不開高水平的科研,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在科研方面成績顯著,科研項目主要來源於國家“973”攀登計劃、“863”高技術、國家科技攻關、國防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部委下達的研究與開發項目,以及與企業界、大學、研究院所之間的合作項目,僅2005年一年,科研經費達1820萬元,人均科研經費在全校排名第三。
本專業以材料為基礎,器件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和製造為核心,以系統應用為方向。堅持理工結合,重視基礎理論,強調寬口徑培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適應21世紀電子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在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貯,以及信息顯示等專業領域中的一個或兩個方向具有特色,能在相關領域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程設計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固體電子學基礎、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微電子工藝學、集成電路設計基礎、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電子材料物理、量子力學、光電子器件導論、計算機網路、電磁場與電磁波、CMOS模擬集成電路、數字集成電路設計、VLSI電路的分析和設計、硬體描述語言與數字系統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感測器原理與設計基礎、電子封裝與組裝技術、信息存貯技術基礎、納米材料與技術、MEMS系統與設計、半導體物理、計算材料學。
進入21世紀,信息材料、器件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的研製和製造已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心臟"和支柱產業,對電子科學與技術的人才需求劇增,也為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的發展開拓了光明前景。畢業生可從事先進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電子器件、光子器件、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光通信理論與技術、微電子技術以及相關的整機及系統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設計製造、運行與管理工作。
我系的畢業生素以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和後勁足而著稱。無論出國留學和考研深造,還是進入研究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學生都受到普遍歡迎,聲譽良好。免試和考取研究生的錄取率接近50%,僅2005年,考取北大、清華、復旦和中科院研究生的人數就達22人。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是研究所、高等院校、合資企業和獨資企業,包括:高盛、AMD、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網易、凹凸、中興、中芯、威盛、大唐、摩托羅拉等國內外知名公司。
現有教授19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16人,副教授19人。擁有一支層次較高、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40人擁有博士學位,24人擁有國外學習研究經歷,通過科技合作、資料交流、互派學者、接收留學生等活動,我系與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科研機構保持著廣泛的合作關係。教師中有國家級專家、湖北省級專家和跨世紀創新人才,已構成一支學術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有廣泛國際合作聯繫,知識專業面寬的學術隊伍。
鄒雪城教授,博導,系主任。現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武漢)基地主任,武漢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首席專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近300篇,獲得部級科研成果獎2項。
呂文中教授,博導,副系主任。中國儀器儀錶學會感測器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壓敏分會委員,《無機材料學報》雜誌編委。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共五項,獲發明專利4項,出版《電子材料物理》教材一部。發表文章60餘篇,SCI收錄19篇,EI收錄32篇。
楊曉非教授,博導,副系主任,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材料專委會委員。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1年獲湖北省第三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7篇,被EI收錄22篇。
江建軍教授,博導,副系主任,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中國稀土學會固體科學與新材料分會委員,《功能材料》雜誌通訊編委,編著出版《LabVIEW程序設計教程》。教學成果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07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第二屆“教學名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