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型校園

兩型校園

1、兩型校園建設是黨和政府對高校發展的戰略要求。 2、兩型校園建設是高校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其次,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是和諧校園構建的要求。

詳細介紹


一、兩型校園建設是我校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1、兩型校園建設是黨和政府對高校發展的戰略要求。
建設兩型校園絕不是追趕時髦的口號,而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6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通知》(教發〔2006〕3號),要求“各地各學校要把建設節約型學校作為學校發展戰略列入到‘十一五’ 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對節約型學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2007年,教育部下發了 《關於開展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通知》(教發〔2007〕19號),強調學校要強化師生員工的節能環保意識,從學校發展、建設及日常運行管理的全局出發,對節能、節水、環保工作進行統籌規劃。
2008年,教育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聯合下發了《關於推進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 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節能節水工作的意見》(建科[2008]90號),提出“節能節水工作是節約型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節能節水工作,將有效地促進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全面開展” 。
2009年4月28日,湖北省建設廳和湖北省教育廳聯合召開了湖北省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會,進一步明確了加快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具體要求。
2、兩型校園建設是高校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
為貫徹落實國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型社會建設及教育部關於節約型校園建設的有關要求,全國各高校紛紛提出了兩型校園建設的規劃和目標任務,個別省及所屬高校甚至提出了“三型”校園(“節約型校園、關愛型校園、文化型校園”)的建設目標,並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行動落實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我校在兩型校園建設方面儘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與我們的目標還有明顯差距。如果不引起重視,採取積極行動,不僅學校制定的兩型校園建設的規劃難以實現,學校的發展也必將受到影響。因此,我們想藉此次會議,大力提倡和呼籲全校積極行動起來,在兩型校園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速度。
二、兩型校園建設“節約”是關鍵
在兩型校園建設中,節約型校園建設是基礎、是關鍵。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節約型校園建設的主要內涵包括:1、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大力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2、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建立有利於節約的制度和激勵機制。要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統籌整合校內資源,努力降低辦學成本,在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行政辦公、公共服務、基建、科研和後勤等各個方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深入推進改革,要建立有利於節約的制約和激勵機制,建立以嚴格、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為基礎的各項管理制度,把節約指標列入校內各部門實績考核評價體系之中。3、加強學校日常工作中的節約管理,全面節約。學校各項辦學活動都要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堅決反對追求不必要的高標準,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要大力加強對水、電、氣和教室、實驗室、學生食堂、宿舍等公共場所的使用和管理,挖掘各種資源的使用潛力,不斷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4、要加強師生員工節約資源的宣傳教育,強化全員節約意識。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學校領導者、各級管理人員、教師、員工和廣大學生的節約意識,尤其是節水節電、節約糧食和節約教學資源的意識。5、採取有效的節能節水措施。加強節能節水運行監管、新建建築嚴格執行節能節水強制性標準、開展低成本節能節水改造、積極推進新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等。
開展節約型校園建設,全國各高校已有許多積極的行動和成功的經驗。主要做法歸納起來有:
1、強化觀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節約提高到關係全校師生素質、學校管理水平、學校發展質量的高度,加強組織保證和責任分擔,形成領導主抓、分級負責、全員參與的責任體系。
2、加強制度建設,把節能節水落到實處。浪費的行為往往源於制度的缺失。多數高校建立了強有力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包括節能降耗指標體系、監管體系、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等,推行“水電承包,計量收費”、“定額使用、超額自理、誰使用誰付費,收支兩條線”等管理機制,把水電使用置於制度管理之下。
3、加強整體規劃和建設,改造和完善節能減排設施。一是把節能減排工作納入新建工程項目的規劃和設計體系。新落成的建築在供電、供暖、上下水系統等方面均選擇了低耗、低排、高效節能設備和器具;二是加強科技改造,減少資源浪費和污染排放。
4、強化精確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嚴格按定額配置資源,倡導節約,杜絕人為浪費行為。後勤管理部門加強維修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現象,減少資源浪費。有的高校還建立了校園電能計量管理系統、校園給水管網監測系統、網路預付費水電管理系統、校園路燈智能管理系統、校園關鍵設備監控系統等水電管理系統,實現了校園數字化水電管理。
我校自2006年以來,在節能減排方面也採取了一些積極的行動。學校成立了節能管理委員會和節能管理辦公室,辦公室掛靠後勤水電管理科。節能節水設備改造方面,近3年先後投入資金近500萬元,實施了節能型變壓器改造、校園公共場所節水器具改造、公共樓道燈及路燈光聲控節能改造等項目;對部分教學樓等公共場所進行了節能燈具改造;對家屬區老化供電線路進行了改造;對家屬區IC卡電力計量系統及水表計量進行了升級改造;對部分二級供電節點安裝了遠程監控系統。
管理方面,在完善水電管理制度的同時,採取積極的行動,強調水電管理的精細化。如,加大水電設施維修力度,減少設施故障損耗;聘請專業測漏公司對我校地下供水管網進行長期監測,治理地下管網的暗漏現象;加強水電計量巡查,堵住非正常用水用電漏洞;引進社會資金120餘萬元對我校西區、北區的浴室和開水房進行節能環保改造,減少學校燃煤支出;對蒸汽鍋爐房實行統一管理,推行節煤節油行動,強化蒸汽使用計量收費;停用北區鍋爐,改為電加熱蒸飯車,既清潔環保又節約能源;各類非公共用電用水計量回收進一步強化,等等。
經過以上努力,近幾年我校的水電燃料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在學校事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水電燃料凈支出卻逐年下降,由最多時的2700多萬元,到2008年的2200萬元以內。2007年學校還被評為武漢市節水先進單位。但是,我校在節能節水方面無論是與兄弟高校相比,還是離國家的要求都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觀念上,部分師生節約意識和主動行動不夠,與我校“艱苦樸素”的校風不符。由於水電作為公共資源使用,沒有進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評估,全員節約的意識還有待宣傳強化。
2、管理方式上,公共用水用電管理僅有一級計量,二級、三級計量基本沒有。對用水用電單位沒有約束機制,人為浪費現象仍存在。隨著學校事業的發展和水電需求不斷增加,如此下去,學校將不堪重負。按財務報告,我校“十一五”期間還將投資設備2億多元,基建9.2億元,後期的水電消耗及後勤服務成本也不是小數目。
3、基礎設施上,水電管網系統及供水供電設施老化,水電損耗嚴重;水電計量裝置和節能設施配置不到位,節能新技術、新材料運用不夠;一些建築物及高能耗設備管理不嚴或者制度不健全,水電消耗超標,加重了學校的水電支出負擔。
三、 “環境友好”是兩型校園建設的更高目標
參照專家學者關於兩型社會的定義,環境友好型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全社會都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係;二是指良好的環境也會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是我校建設高水平大學、保持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首先,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體現了學校科學發展的要求。學校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和良性的發展態勢。在這個環境中,全校師生員工與環境良性互動,共榮共生。每個個體和組織都能在這個環境中尋求合理定位和滿足,個體和組織的發展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空間,並支撐和帶動學校的整體發展。這樣環境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規則,有一套制度和機制,特別是需要科學規劃,全面統籌。如何處理好發展與公共資源合理有效利用、處理好學校生產及生活服務中的污染排放、清潔生產、綠色科技等問題,都應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解決。
其次,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是和諧校園構建的要求。環境友好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倡導好的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提倡重視環境要素,反對鋪張浪費和生態破壞,這些理念也是和諧校園建設追求的目標。
再則,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是關注民生的要求。環境友好型校園建設,不僅在觀念層面、文化層面體現環境友好,更重要的是生態層面,學校建設和發展能呈現新的面貌,校園環境得到改善和維護,廣大師生員工得到更多實惠。
從後勤保障的角度來看,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支撐學校又好又快發展的資源保障問題;二是與師生員工生活密切相關的後勤服務問題。
在資源保障方面,一個環境友好型的校園應該是學校的各種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學校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又有充足的供給和保障。這一點上,我校還有“瓶頸”。其中公共房產資源緊缺就是一個重要“瓶頸”。目前我校公共房產資源的現狀,一方面由於歷史和發展變遷的原因,學校在整體用房分配上計劃性延續性不強,導致公用房實際佔有不均衡,用房供需矛盾較為突出;二是管理和使用分離,導致學校對公共房產的調配和監管力度較弱,房產資源的動態管理體系沒有建立,房產資源整體利用率不高;三是規劃和建設嚴重滯後於學校的發展需要,總是處於應急狀態。
在後勤服務方面,校園環境、大家的吃、住、行等民生方面也還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如校園環境建設規劃不夠,園林建設和維護費用投入明顯不足;校園環境園林化程度不夠,特色景觀不多;道路、室外場所和公共設施需要修繕。學生食堂、教職工食堂急需投入資金進行改造和提升服務水準。學生住宿條件和教職工住房改革依然存在較多問題。
以教職工住房問題為例,這是制約學校和諧發展的又一“瓶頸”。學校現有教職工家屬樓38棟,成套房屋1512套,其中已按房改房售出1129套,餘下383套中,未參加房改的老住戶55戶,45套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用房,283套用作周轉房;另有青年單身宿舍7棟,單間房368間,其中老住戶147間,安排離婚、大齡青年等住戶50間,實際可用171間。教職工住房實行屬地管理和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后,學校只能對教職工提供周轉房。2000年——2008年底,我校新調入職工742人,周轉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此外,已售出成套房有的破損嚴重,急需全面維修,部分職工意見較大。還有職工的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及教職工二期住房開發進展等問題,也深受廣大教職工關注。
四、為學校兩型校園建設肩負起歷史的責任
兩型校園建設是學校“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中長期建設和發展的戰略任務。後勤保障處作為學校後勤保障服務的職能部門之一,深感後勤工作與兩型校園建設關係密切,應率先轉變觀念和付諸行動,為兩型校園建設盡一份責任。
(一)2008年後勤保障體制改革取得實效,有力地推動了我校兩型校園建設。
過去的2008年,後勤保障處職能有較大調整,其職責涵蓋了學校部分公共保障資源管理(如房產、水電、維修管理)、學校託管的大物業服務(如公寓管理、大樓管理、校園管理、郵政、通訊、市場管理、實踐教學基地後勤服務等)、保障性經營服務(如餐飲、商貿、接待、運輸等)等三大內容。新的後勤保障處工作的基本目標是構建保障服務型後勤,不斷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在這樣一個“大後勤”格局下,2008年的後勤運行,成效是鼓舞人心的。
1、我們較為順利地完成後勤保障體制和內部運行機制的調整,初步構建了後勤保障處新的內部運行機制框架,整體運行狀況良好。
2、積極理順各種內部關係,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核算、資產運營、人事分配等30多項內部運行制度,確保各項後勤保障任務有序開展。
3、加強內部管理和服務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和效益。2008年後勤保障處上繳學校各類收入共計470多萬元。
4、強化公共資源管理,不斷完善房屋資產管理和水電節能管理制度體系,提高校內維修服務效率,整體提升後勤保障功能和實效。
一年的努力,後勤保障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以實際行動推動了兩型校園建設。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兩型校園建設為基礎,合理有效利用後勤資源,為學校發展提供後勤保障。
目前,改革后的後勤保障處有後勤機關5個科室和5個保障服務實體(含勞動服務公司),共有學校事業編製職工330人,其中有208人由後勤實體自己全額自籌工資和津貼,預計每年人員經費支出1000多萬元。同時,各實體在只能保本或微利經營的前提下還要向學校上繳資產佔有費用,要自籌資金改善保障服務條件。可見,後勤面臨的壓力也是很大的。首要任務是養人問題;其次是滿足保障服務需求問題;再則是滿足職工的利益訴求問題;最後是後勤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幾方面的問題都要處理好,任何一方面處理不好,後勤就搞不好。
後勤保障作為學校的公共服務體系,急需學校更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今年上半年,學校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我們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提供了機會。我們計劃今年在做好日常飲食、物業、接待等保障服務工作的基礎上,特別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1、加強公共房產資源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建議學校成立校園房產管理委員會,負責校園房產的配置論證、使用效率評估檢查、使用許可權管理等,建立統一的校園房產管理和調配機制。建立健全不同類型房產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公用房學校、學院(研究基地)二級管理體制,積極探索和推進公用房定額核算及超額有償使用制度。
2、繼續實施全校水電計量安裝工程,促進水電管理向精確量化邁進。實行量化管理,爭取做到有水電使用的單位和居處,要有相應的表計記錄用量。積極論證和推動水電分級核算和有償使用制度。實施我校水電管網數字地圖建設項目,提高水電管網管理的精確化程度和維護效率。同時實施兩個節電改造項目:一是對我校西區、北區的路燈控制系統改造,預計改造后每年可節約電費支出2.5萬元;二是對北區圖書館照明燈具進行節電改造試點,預計改造后每年可節約電費約4萬餘元。
3、積極配合學校基建處、財務處做好全校鍋爐煤改氣修繕專項的建設工作,對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更換、改造。同時,做好長遠規劃,確保滿足今後保障服務的需要。
4、加強校園園林中長期規劃,增加特色景觀和植被面積,美化校園環境。做好東區和北區的校園環境整治工作,對全校公共區域防護欄進行全面清理整修,保持校園整潔。
5、籌集資金,實施東區生活服務中心和北區生活服務中心的改造擴建工程,改善北區學生購物環境,對東區菜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清理整治,為師生員工生活提供方便。
6、配合學生園區建設,在54棟進行學生公寓門禁系統試點;推進新峰公寓學生宿舍熱水、開水供應系統項目的實施。
7、逐步改造食堂設施設備,對部分學生食堂就餐環境進行改造,改善學生食堂就餐環境及生活服務質量。做好東區教工食堂的搬遷改造工作,改善教職工就餐環境。
8、以分校區建設模式對周口店、秭歸實習基地進行規劃和後勤管理。利用學校專項維修資金對周口店實習站過渡用房及廁所、大門等進行修建改造;對秭歸實習基地基本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給予必要的維修和保養,改善實習基地後勤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
9、積極推動職工住房改革政策的落實,緩解職工住房問題的矛盾。首先,關於周轉房,學校已同意對超期佔用住房甚至轉租的住房取消學校優惠價,實行加倍調價,遏制周轉房轉租現象;第二,進一步推進住房公積金和貨幣化補貼工作。截止2008年12月底,我校已兌付教職工住房貨幣化補貼人數為1907人,共兌付金額為9000多萬元。今年,學校已啟動集體所有制職工及學校人事代理B類職工的公積金補貼;國撥公積金和職工住房貨幣化補貼將全面啟動。如果二期教職工住房開發選房順利,我們爭取在選房后立即全面核算和兌付職工住房貨幣化補貼;第三,進一步配合學校相關單位做好教職工住房二期開發的代售房工作,一旦新的房型設計和房價確定下來,我們將儘快按學校政策啟動選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