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平

俞兆平

俞兆平,男,1945年農曆7 月初7生,福建省福清市人。198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在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文藝學專業畢業時,師從鄭朝宗許懷中兩位教授。現為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學專業中國現代文論研究方向)。

任職情況


1982年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文藝學專業畢業,文學碩士,師從鄭朝宗、許懷中兩位教授,后留校任教、任職,從事美學、文藝理論、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兼任《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福建省文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會長、福建省高校學報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聞一多學術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等。曾當選廈門市(1996--1998年度)勞動模範。
在校擔任《文學概論》、《馬列文論》、《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研究》、《聞一多美學研究》、《西方古典美學》、《藝術美概論》、《新詩美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所主持工作的《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首批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為11家名刊之一。

已出版學術專著


致力於中國現代文學與美學、新詩美學和台港文學等方向的學術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八部,合著二部:
《浪漫主義在中國的四種範式——魯迅、沈從文郭沫若林語堂》(廣西師大出版社2010),
主編一部《現代性與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與楊春時合編)(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
《現代性與五四文學思潮》(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聞一多美學思想論稿》(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參與撰寫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編寫的《美學百科全書》中“文藝美學”部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年版),
《詩美解悟》(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
《中國解放區文學史·詩歌卷》(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
《批評的縱橫》(鷺江出版社1996),
合著二部:《文學概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中國現代作家論科學與人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參與撰寫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編寫的《美學百科全書》中“文藝美學”部分。
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學術月刊》、台灣《聯合文學》、香港《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等海內外文藝刊物上發表近200篇學術論文,(其中權威性刊物《文學評論》佔10篇)多次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所轉載。

學術論文目錄


(1997—2010)
1997年
1、《馬克思的實踐觀點有別於康德的實踐理性》《文學評論》1997年3期
2、《二元構合中的詩心與詩藝》 《文學評論》1997年4期
3、《一道深潛的美學思維軌跡》 《廈門大學學報》1997年3期
4、《台灣詩學中“意象”概念的追尋》 《台灣研究集刊》1997年4期
5、《詩的道路是輻射形展開的》 《廈門文學》1997年1期
6、《評〈孫紹振如是說〉》 《福建日報·讀書版 》1997年10月10日
1998年
7、《超越與整合》 《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4期
8、《為何喪失了對話與溝通的可能?》 《文藝報》 1998年2月17日
9、《靈魂的漂泊與嘆息》 《小說評論》1998年4期
10、《魅力、困惑與深層解讀》 《廈門大學學報》1998年3期
11、《“文學概論”的四重斷裂與調整重構》
《漳州師院學報》1998年1期
12、《新詩失卻了審美標準》 《詩刊》1998年4期
13、《意象的探索》 《台灣詩學季刊》1998年夏季號
1999年
14、《中國現代文學中浪漫主義的歷史反思》 《文學評論》1999年4期
《新華文摘》1999·10論點摘編
15、《“科玄論爭”與浪漫主義的中國化》 《文藝報》 1999年4月8日
16、《成仿吾的“客觀”與創造社的“自我”》
《文藝報》1999年7月6日
17、《科學主義與文學的寫實主義》 《文藝報》 1999年8月19日
18、《歷史在生命中的迴響》 《文藝報》 1999年10月7日
19、《科學主義與郭沫若的文學選擇》 《廈門大學學報》1999年3期
20、《馬克思主義美學講授的幾個要點》 《廈門大學學報·增刊》1999年
2000年
21、《重寫文學史的困境與突圍》 《南方文壇》2000·4
22、《創造社與馬克思主義美學》 《廈門大學學報》2000·4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1全文轉摘
23、《歷史的定格 紀實的審美》 《福建日報》 2000年3月8日
24、《“大明宮詞”在影視美學上的突破》
廈門日報》20000年4月22日
2001年
25、《思辨邏輯與史實語境》 《文學評論》2001·2
26、《創造社與康德美學》 《廈門大學學報》2001·4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1論點摘編
27、《以生命叩擊歷史》 《文藝報》2001·6·30
28、《說出一點別人沒有見到的東西來》 《廈門晚報》2001·12·1
2002年
29、《文學研究中的思維邏輯誤區》 《文學評論》2002·2
30、《美學推進與哲學語境的轉換》 上海《學術月刊》2002·9
31、《規範學術的要則》 《學術界》2002·3
32、《科學主義潮中的學衡派》 《吉首大學學報》2002·2
33、《文學:面對現實的思考》 《東南學術》2002·1
34、《世紀之交的美學審視》 《廈門日報》2002·2·27
2003年
35、《科學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研究的拓展》 《文藝報》2003·1·4
36、《新人文主義與中國格律詩派的 緣起》 《文史哲》2003·3
37、《科學主義與中國文學的寫實主義》
《現代中國文學傳統》 南京大學中文系編
38、《科學與人文:魯迅早期的價值取向》 《廈門大學學報》2003·2
39、《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視野》 《文藝爭鳴》2003·3
40、《論藝術的抽象》 《海南師院學報》2003·4
41、《魯迅與梁實秋論戰的另一起因》 《粵海風》2003·5
42、《純凈的詩歌之愛》 《廈門日報》2003·11·15
43、《從體制中突圍》(5人座談紀要) 《社會科學報》2003·12·4
2004年
44、《美學的浪漫主義與政治學的浪漫主義》 上海《學術月刊》2004·4
《新華文摘》2004年13期 全文轉摘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4期全文轉摘
45、《再論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2004·3
46、《科學主義與茅盾早期文學選擇》 《廈門大學學報》2004·4
47、《對繆斯女神的愛》 《廈門文學》2004·1
48、《“半邊魚”序》 《半邊魚》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版
49、《詩的審美構成》
《潮聲――廈門大學人文講演錄》黃山書社2004年版
50、《中國現代文學中古典主義的歷史定位》 《文藝研究》2004·6
《新華文摘》2005、5論點摘編
《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2005、1全文轉載
2005年
51、《新人文主義與聞一多》 《江南大學學報》2005、1
52、《徐志摩論科學與人文》 《福建論壇》2005、4
53、《人文精神與社會進步――王蒙訪談錄》 《廈門文學》2005、1
54、《徐志摩後期美學思想中的古典主義傾向》《廈門大學學報》2005、5
2006年
55、《梁實秋古典主義文學理論》 《廈門大學學報》2006、4
56、《科學認知與人文理解交錯中的中國文學寫實主義》
上海《學術月刊》2006、4
57、《新青年中科學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吉首大學學報》2006、2
58、《高雲覽文學批評簡論》 《廈門文學》2006、6
2007年
59、《論魯迅前期的浪漫主義美學觀念》 《廈門大學學報》2007、3
《新華文摘》2007、16論點摘編
《人大複印-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11全文轉摘
60、《古典主義文學思潮與梁實秋》
《梁實秋與中國文化》中華書局2007版
2008年
61、《現代性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美學》 《天津社會科學》2008、2
《人大複印-美學》2008、6全文轉摘
62、《文學生態的概念提出與內涵界定》 《南方文壇》2008、3
63、《命題預設與史實語境》 《學術月刊》2008、6
《新華文摘》2008、17論點摘編
64、《林語堂與梁實秋美學觀念之辨異》 《福建論壇》2008、3
65、《博士論文的抄襲現象應引起重視》 《學術界》2008、4
國內各大網站均加轉摘
2009年
66、《現代性視野中“創世紀詩刊”的詩學觀》 《廈門大學學報》2009、1
67、《越界的庸眾與阿Q的悲劇——“阿Q正傳”新論》《文藝研究》2009、8
《新華文摘》2010、3
《人大複印-現當代文學》2010、1
《高校學術文摘》2009、6 均“全文轉摘”
68、《論林庚的詩化語言策略》 《東南學術》2009、6
69、《錢鍾書論黑格爾》 《錢鍾書和他的時代》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2010年
69、《論林語堂浪漫美學思想傾向》 《天津社會科學》2010、1
70、《文化守成主義與聞一多中期美學思想傾向》 《江漢論壇》2010、2
71、《國學思潮是現代性推進的合力之一》 《東南學術》2010、2
72、《傳記文學與創作主體的自由》 《廈門文學》2010、3
73、《古典主義思潮的排斥與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欠缺》 《文藝爭鳴》2010、7
74、《作為文學批評家的高雲覽》 《廈門文學》2010、7
75、《沈從文的生命沉思與抽象追求》 《廈門大學學報》2010、6
76、《浪漫主義在中國的四種範式》 《天津社會科學》2010、6
2011年
77、《盧梭美學視點中的沈從文》 《學術月刊》2011、1

學術評價


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台灣《聯合文學》、香港《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等海內外文藝刊物上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權威性刊物《文學評論》佔10篇)多次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所轉載。像論文《美學的浪漫主義與政治學的浪漫主義》,就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所同時全文轉載。
主持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01BZW03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5JA750、11-44027),及多項省級課題項目。獲福建省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獲廈門市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專著《聞一多美學思想論稿》出版后,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與好評,《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叢書》等都發表專論文章,評介它的首創性與拓展性,該書獲“全國首屆聞一多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一名)。
專著《詩美解悟》在新詩美學理論的概念界定方面有所突破,著者被選入由上海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等組織編纂的《詩學大辭典》中“當代詩論家之列”。
1999年以來,從現代性視角,及現代性的構成要質――科學主義視角出發,重新審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中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古典主義三大思潮,重新論析、界定中國現代文學理論概念範疇、生成語境及思潮演變等,提出了一些創新的觀點,獲得了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如,在國內學界首次提出“政治學的浪漫主義”的概念,並對浪漫主義概念及思潮進行了溯源和重新界定,探討了它在中國接受語境中發生的變異,梳理出浪漫主義在中國的四種範式等,從而引發了一場學術論爭,在《文學評論》上展開商榷與討論,在國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由此,也引起日本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的關注,曾應日本九州大學言語文化研究院的邀清,以訪問教授的身份到該院作《創造社是浪漫主義的文學社團嗎?》等課題的學術演講。
2009年,在《文藝研究》第8期發表《“阿Q正傳”新論——越界的庸眾與阿Q的悲劇》,首次在國內外學界中提出下述觀點:魯迅對於阿Q不是“怒其不爭”,而是“懼怕其爭”。魯迅對於以權力、金錢、女人和“蔭福後代”為革命目的的“阿Q似的革命黨”,對於革命中的民粹主義傾向,是十分謹慎而冷靜的,是持批判態度的。魯迅著作所內含的強大的歷史穿透力,以及他那尖銳的現實批判性,對於今天的國人來說,仍然有著巨大的價值與意義。此文為《新華文摘》、《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高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全文轉摘,
學術活動:
曾應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院、台灣《聯合報》系、香港嶺南大學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的邀請,到日本、台灣、香港當訪問教授,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