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
中文姓氏之一
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韓國約佔總人口的9%,為韓國大姓之一。在普通話里讀音為piáo,英文翻譯為Park,該姓在大陸東北三省分佈較多。
![朴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2/m125e7d04e25755c9d024de8e05771439.jpg)
朴姓
在古代,所有情況下“朴”的發音都是“普角切”。唯一的例外是作為姓氏。
第一支源出南蠻。《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有“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帥種落,共舉巴郡,以奉王職”。《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有“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舉巴夷來附”。東漢時巴郡蠻,即板循蠻,其酋有七姓:羅、朴、昝、鄂、度、夕、龔。
第二支源出五代十國時期高麗和元朝屬地高麗,在五代十國時期時遼東地區高麗人姓。古代時鄉人以一種植物瓠的古代發音和朴相近。《元史卷208高麗傳》:至元二十年(1283年)中國元朝正式在高麗設置征東等處行中書省,以高麗王與元軍將領阿塔海共領行省事。直至元末,高麗的內政與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高麗人大致為今朝鮮族之先民,今北方尤其是大陸東北三省的朝鮮族朴姓基本都出自這支。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記載此朴姓,凡五派,出清朝屬國朝鮮易州、平壤、開城府、平安道、蜀州。
《三國史記》:“高墟村長蘇伐公望楊山麓蘿井傍林間,只有大卵,剖之,有嬰兒出焉,則收而養之。及年十餘歲,歧嶷然夙成。辰人謂瓠為朴,以初大卵如瓠,故以朴為姓。”
《三國遺事》亦載:“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會於閼川岸上,議曰:“我輩上無君主臨理蒸民,民皆放逸,自從所欲,盍覓有德人為之君主,立邦設都乎?”於是乘高南望,楊山下蘿井傍,尋撿之,有一紫卵(一雲青大卵),位號曰居瑟邯(或作居西干)。……男以卵生,卵如瓠,鄉人以瓠為朴,故因姓。……國號徐羅伐,又徐伐,或雲斯羅,又斯盧。”根據朝鮮半島新羅朴赫居世的傳說,相傳赫居世是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瓠,而朝鮮語“瓠”的固有詞音“박”,與漢字“朴”同音,所以取姓為“朴”。
第三支源出北狄和滿族等,據清朝《欽定八旗通志》記載滿族八旗有朴佳氏,世居瀋陽,清朝中葉后改為朴姓。
《集韻》注云:“披尤切。夷姓也。”可見在當時作為姓氏,“朴”的發音與一般情況下不同。但是當時的朴姓與後來新羅的朴姓未必同源,因此現在朝鮮族的“朴”姓,現在漢語普通話發音為“piao”,可能後世語音的地方化和嬗變,另一說法則認為是朝鮮語固有詞“박”的意譯“瓠”。
朴槿惠(大韓民國首位女總統,朴正熙之女)
朴鳳柱
朴不花,元朝征東等處行中書省人氏,累官中國元朝中央政府榮祿大夫。資政院使等
朴赫居世 (新羅國的太祖,到了七代逸聖王時期分派系。傳說新羅始祖是從一顆南瓜般大的蛋里生出來的,從天緩緩而降。)
1.中國朴姓最早起源於東漢時益州(今大致為四川)巴郡。據 《三國志·魏志》記載:“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舉巴夷來附。”
2.如今吉林朝鮮族此姓甚多,這是朴姓的另一個來源。
朴姓在朝鮮半島上的分佈
朴 氏有 70餘本
本貫 始 祖 由 來
密陽 朴赫居世 新羅國的太祖,到了七代逸聖王時期分派系。有傳說。
朴彥深 新羅54代景明王第一王子密陽太君。
潘南 朴應州 高麗叫期潘南縣護長。
竹山 朴基伍 分為督聖伯派、文光公派。
咸安 朴 善 高麗王朝的禮部尚書
順天 朴永奎 開國功臣,江南大君。
高靈 朴彥聖 高陽大君的后孫。分三派。
務安 朴振勝 朝鮮宣朝時期任慶尚左道兵馬節度使。
忠州 朴 英 沙伐大君的九代孫。
尚州 朴 麗 沙伐大君的12代孫。
陰城 朴鉉桂 李王朝的開國功臣,上將軍。
寧海 朴濟尚 高麗人士。
靈岩 朴聖濟 高麗時期的侍衛大將。
蔚山 朴允雄 高麗國開國功臣。
固城 朴 彬 高麗文下侍從,封固城伯
珠原 朴振文 高麗大將軍,又稱龜山朴氏。
雲峰 朴仲夏 朴赫居世的40代孫,封為雲峰君。
春州 朴 恆 高麗高宗叫期的文官。
比安 朴宗珠 新羅朴元生的20代孫。
江隆 朴 淳 高麗明宗時期的兵部尚書兼大將軍
慶州 朴 輝 高麗月城大君的後裔。
泰山 朴彥尚 中始祖是朴鉉孫。
沔川 朴述熙 高麗開國功臣。
漢族朴姓有四種讀法:一讀「瓢」(piáo),分佈在陝西省、安徽省、天津市寶坻區大口屯鎮朴庄村、山東省、遼寧省沉陽市;
二讀「卜」(bŭ),分佈在江蘇省南通市;
三讀「標」(biāo),分佈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
四讀「朴」(pŭ),分佈在山西省、北京市丰台區、大興區。
滿族的朴姓有「瓢」(piáo)、「頗」(pō)兩種讀法,前者分佈在遼寧省瀋陽市、吉林省,後者分佈在河北省廊坊市、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