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塞鴻秋的結果 展開
- 塞鴻秋
- 正宮·塞鴻秋·代人作
塞鴻秋
塞鴻秋
塞鴻秋是首詠情曲,立意新穎、風格詼諧。奇絕妙絕的比喻使作品機趣橫生,而全曲盡量以“月”押韻,富於變化而又不覺勉強。這更使得此麴生動有加。
[正宮]塞鴻秋
作者: 無名氏
主題詞或關鍵詞: 元曲
欄目關鍵詞: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
七句,句式為七七七七五五七。押六個仄聲韻。押韻之句末三字為“平平仄”。第五、六句須用對仗。
-- 張可久
塞鴻秋·愛他時似愛初生月
[正宮]塞鴻秋
無名氏
愛他時似愛初生月,喜他時似喜看梅梢月。
想他時道幾首西江月①,盼他時似盼辰鉤月②。
當初意兒別③,今日相拋撇,要相逢似水底撈明月。
[註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此句是說填詞寄託思念之情。
③別:特別。意兒別:情意濃的意思。
張可久《塞鴻秋》(黃仲金 書)
傷情燕足留紅殘,惱人鸞影閑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
一行寫入相思傳。
塞鴻秋 潯陽即景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作者】周德清
”散曲現存小令1首、套數三套。
【註釋】
鑒賞
傍晚時分,秋風徐徐地吹來,令人感覺全身透涼,舒服又愜意。周德清剛吃完晚飯,肚子飽得難受,他就想去散散步以促進消化。
於是,德清來到潯陽江旁,就在那附近逛了一圈。他放眼看去,只能看到幾尺之內的事物,總覺沒法盡興。他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何不登上潯陽城樓,縱目遠眺萬里長江呢?黃昏景總是美麗動人的,得趕快登高臨望抓住一景一物,飽覽祖國河山啊。”於是德清就向潯陽城樓走去。
特點解析
特點:一句一景,千姿百態,各放異彩。
這是作者傍晚登潯陽城樓的寫景即興之作。潯陽江,即長江流經江西九江的那段。作者把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雲、新月、鴻雁七種景物,用生動、貼切的比喻,描寫七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又組成了一幅秀美河山的秋光圖。
開篇伊始,氣勢不凡:縱目遠眺萬里長江,一條白色如練;放眼遙望淮上遠山,無數清色似染。作者從大處著眼,從遠處落筆,勾畫山水全貌,雄偉壯麗。這兩句寫的是遠景。三、四兩句移近了視界。江上輕帆數片,乘風順流,疾飛如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瀉而下,奔如流電。這兩句以工整的對偶敘出,帶著分明的動感,說明這是一組近景。一、二句是靜態畫面,三、四句是動態鏡頭,動靜變換,錯落有致。
五、六句寫天空浮雲和月亮的變化,構成整個畫面的背景。傍晚,天空的雲氣慢慢變成露氣,籠罩在江面上空,初月冉冉升起,就像一把半圓形的團扇。一個“學”字,使月亮變得富有人情,頓覺搖曳生姿。和前四句相比,這兩句筆勢由急漸緩,由剛轉柔,顯示出一種朦朧和凄迷的意境。最後一句寫北塞鴻雁南歸,成一字形掠過煙波浩渺的江天。不僅點明秋季時令,而且又為這無聲詩的畫面上留下了“陣雁驚寒”的音響,令人產生無窮的遐想。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卻尺幅萬里。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七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合則構成潯陽江山的立體面,好似一部名勝風景影片。
詩人簡介
原文
作者貫雲石
註釋
④霜毫:白兔毛做的、色白如霜的毛筆。
⑤一掃無瑕疵(xiá cī):一揮而就,沒有毛病。瑕疵:玉上的斑點。引申為缺點或毛病。
譯文
迎著西風疏疏落落飛來北雁幾隻,引起我回想起南朝興亡的千古傷心事。輔開華美的信紙,要寫幾句知心的話語,白白地讓我停住筆半天也沒有才思。往日興緻高時,一揮而就毫無瑕疵,今天卻精神萎蘼不振,只寫下“相思”兩個字。
簡析
這是支傷物懷古的抒情小曲。鴻雁南飛與詩人流寓南方相似。“戰”字總領全篇,加強了感傷氛圍。傷心千古的南朝事,引起“寫幾句知心話”的慾望。秋風蕭瑟,鴻雁南飛,物候感人,詩人縱目於南朝傷心古事,而將焦點凝聚於元代現實社會,百感交集,終於只寫下“相思”二字。“相思”既是詩人情感高度凝聚的產物,又是對歷史對現實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