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1924年成立的民間文教機構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是20世紀20年代用美國 退還的“庚子賠償”建立起來的一個民間文教機構。基金會董事會的中方成員大都是中國 科教界的傑出人物,他們利用穩定的基金來源,投資發展中國的科教事業,加快了中國科教現代化的進程。 1924年9月18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在北京 外交大樓召開成立大會,推范源濂 為會長,孟祿為副會長。該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保管、分配、使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英語: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原名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為中基會)成立於1924年,是以促進中華教育與文化事業為宗旨的財團法人。
國立京師圖書館開幕
庚子賠款之後,美國出於"對華門戶開放政策"考慮,先後兩次退款於中國政府,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便是當時美國退款的歷史產物,並設立專門機構管理退款.1925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與中國教育部協商訂約,決定合辦"國立京師圖書館"。之後依教育部令,京師圖書館改為國立京師圖書館。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科教現代化 庚子賠款 民間機構 中國 董事會 職能 投資 圖書館 科學家。
北京政府批准設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1924年5月21日,美國總統柯立芝批准交還中國庚子賠款餘額議案,並由美國國務卿休斯照會中國駐華盛頓公使施肇基,將悉數退還庚子賠款餘額,並說明庚子賠款作為發展中國教育文化事業。
1924年6月24日,北京8校教職員、中華教育改進社1924年、北京教育基金委員會聯席會議發表宣言,聲明:庚款清償債務之後,全部用於教育,退還庚款的管理及分配使用,必須以教育界有資望、經驗,並為公眾所信仰者擔任。1924年7月24日,全國教育聯合會退還庚款委員會通電主張庚款應全部用於擴充教育及文化事業,堅決反對以其他理由"垂涎攫取"。在全國教育人士的強烈呼聲下,於1924年9月17日,北京政府批准設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
1924年,在亨利‧卡波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孟祿(Paul Monroe)、韋棣華(Mary Elizabeth Wood)等人推動下,時任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決定第二次退還總計約1250萬美元的庚子賠款,並成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以管理此款項。成立之初董事會由十名中華民國籍董事與五名美國籍董事組成。
1924年至1949年間,中基會共計補助了中國大專院校233次、研究機構139次、教育文化事業團體147次,其中包括幫助國立北京大學解決財務問題、建立國立北平圖書館等。
1950中基會遷往台灣,此後至1970年為止共投入100餘萬美元推動教育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