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村

雲南省昭通威信縣高田鄉鳳陽村民委員會

鳳陽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1.00公里,國土面積28.68平方公里,海拔1110.00米,年平均氣溫14.80℃,年降水量1166.4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薯類等農作物。有耕地5040.10畝,其中人均耕地0.00畝;有林地27046.90畝。全村轄2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63戶,有鄉村人口3734人,其中農業人口3723人,勞動力19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69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2.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32戶通自來水,有331戶飲用井水,有763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6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0年底,有74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040.10畝(其中:田0.00畝,地5040.10畝),人均耕地0.00畝,主要種植玉米薯類等作物;擁有林地27046.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3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2.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2.96萬元,畜牧業收入108.3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63頭,肉牛205頭,肉羊120頭);林業收入2.2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07萬元,工資性收入215.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0.00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5.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4人,在省內務工123人,到省外務工34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0.3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0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產業。鳳陽村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康厝畲族鄉,是寧德市畲族文化重點村。到目前為止,福安市被確定為寧德市畲族文化重點村的只有林嶺和鳳陽兩個村。鳳陽,又名“鳳翔崗”,因村落位於鳳翔山內而得名。鳳陽村位於康厝畲族鄉東北部,村落坐北朝南,海拔225米,下轄有牛石坂、半嶺、太陽山、占洋等4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93戶1319人。全村皆鍾姓,屬大林鐘,於清朝康熙年間由大潭遷入芹洋再遷入該村,至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民國36年建成鍾氏祠堂一座,寬13.4米,深25.84米,佔地面積346平方米。擁有茶果園800多畝。年輸出勞動力多達600多人,主要從事建築業技術工作。創立於1966年的康厝建築社工人幾乎全是鳳陽人。這裡還是種蔥專業村,所產蔥香味足,產量高。在上世紀80年代,往政和周寧等外地送蔥者,每天即達40多人,全年產蔥1萬多擔(每擔50公斤)。現在很多地方的蔥種皆是鳳陽村傳出去的。鳳陽村畲俗風情豐富,村民們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畲俗傳統習俗。村文化站前,“九九迎賓客,畲村揚歌言”10個大字引人注目。2006年金秋季節,福發市康厝鳳陽“重陽節畲族民歌賽會在這裡隆重舉行。來自福安市各地的畲族歌手們歡聚一堂,歌地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這個村還在1997年被福安市委宣傳部命名為“畲族文化之鄉”。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大型的畲族歌會,在這個村就舉行過6屆,屆屆皆隆重、有特色。而每年的正月十一,來自各地的畲族歌手總喜歡匯聚到這裡進行畲歌對唱——這裡幾乎成了畲歌的海洋。鳳陽畲族文化站早在1955年即成立,至今已有51年的歷史,屬於公辦文化站。由於經費缺乏,雖然借用群眾家裡建站,但卻是有模有樣。站內現有藏書600多冊,村民們可以隨時借閱、傳看,數種報紙有條不紊地夾在報夾上,為畲族村民們提供著豐富的精神食糧。站長鍾伏龍說這些報紙全是他自費訂閱的。他目前正忙著幫助提供、收集、整理和修改部分畲族文化資料,如衣、食、住、行以及婚、喪、喜、慶等習俗,在兩大本厚厚的畲族服裝方面的書籍資料里有文字、有照片、還有畲族服裝的製作尺寸和手繪的簡圖等,真是圖文並茂。近年來他參與了寧德市畲族文化搶救13卷書籍的資料收集、編輯等工作,承擔完成婚禮、喪禮、服裝、祭拜、建房、祠堂、畲族歌言等內容編寫修改工作。鳳陽村還是一個革命老區基點村,早在革命戰爭年代的1929年9月,鳳陽村就建立了福安市畲族村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產生閩東畲族第一代中共黨員,全村畲族群眾在他們的帶領下,為革命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鳳陽村人才輩出。在清光緒年間,曾出過武秀才鍾志善,相傳鍾秀才愛打抱不平,練武時,經常拿兩個石磨當鞋子,現石磨仍存。解放后,鳳陽村湧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其中鍾志金,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教授;鍾金聲為博士研究生。畲民尊師重教,培養出了大學生38個,中專生20多人。鳳陽村民風淳樸,畲民之間互敬互愛,尊老愛幼,一方有事,家家相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全村沒有出現過一個先天殘疾之人,也沒有出現過一例刑事犯罪行為,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精神文明建設效果特佳。鳳陽村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前沙帽,后屏方,蛇龜水尾,五馬扶朝江。”村中有水尾牛腳印、仙人茶筒、仙人床、仙人鼓、仙人抱仔、雙卵洞、石母洞、顯聖石、大老鷹下蛋等奇石。其中雙卵洞據傳可與穆雲桂林村的清泉洞相通,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石母洞則是一個回聲洞,在洞前大聲地叫一聲,會立即聽到迴音。顯聖石則頗具神奇,被畲民們稱為“氣象石”經常會閃光——長雨閃光即晴;長晴閃光即雨;長雨或長晴,該石就會靜靜地躺著,沒有任何的聲息。大老鷹下蛋則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大老鷹下了一個石蛋,圓圓的,非常美麗,很多人都專程趕往瞻仰。可後來村中出了一個娘娘之後,該蛋即發生崩裂,故留下現在之遺跡。還有三個紅軍洞則是葉飛等革命老前輩當年堅持革命鬥爭的地方。
編輯本段2、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鳳陽鄉鳳陽村
鳳陽村是鳳陽鄉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壽寧縣南部,距縣城65公里,在白雲山北麓1131米的鑼鼓山下,海拔652米,村落面積6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623人,588戶,轄鳳陽、半洋、東門裡、后壠、坑頭等5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
鳳陽村原名阜宅、棠洋,俗稱長洋頭,相傳村中有一池,鳳鳥沐浴其中,曾稱“鳳池”,又以山形如雙鳳飛翔,易名“鳳翔”,后取“雙鳳朝陽”之義,改名鳳洋,今名鳳陽。鳳陽村舊屬福安縣管轄,舊稱長洋頭,屬福安里五都一圖二甲;東門裡原名長洋東源底,屬福安里五都一圖八甲;后壠原名長洋后壟,屬福安里五都一圖十甲。鳳陽有村始至南宋中葉錄屬長溪縣,1245年福安建縣,屬福安縣,1455年壽寧建縣,屬壽寧縣,清代屬南鄉,民國時期,屬鳳陽鄉,1952年屬第七區,駐地鳳陽,1959年並歸第二區斜灘鎮,年底成立鳳陽人民公社后,屬鳳陽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仍屬鳳陽鄉。鳳陽村有耕地面積1493畝,茶葉面積1960畝。鳳陽村,清末時就有茶行2家,由劉桂弦(1829~1897年)、劉家貴(1861~1932年)父子開辦,主要產品為紅茶,年售干茶1000多擔,並不斷為坦洋功夫茶提供原材料,所以鳳陽也是“坦洋功夫茶”的發源地之一。現今茶葉已成為鳳陽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鳳陽村劉經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創辦了福寧茶葉精製廠,他所生產的玉記牌茉莉花茶曾在90年代獲全國金獎,該廠產品並於2006年全縣首家通過QS論證。經勘測,坑頭自然村的山場上貯藏有豐富的青色花崗岩石礦,其材質上乘,極富開採價值。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3戶,共鄉村人口3734人,其中男性2056人,女性1667人。其中農業人口3723人,勞動力194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040.1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54350個(勞均3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鳳陽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高田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0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63人,中學生24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3個,黨員總數60人,黨員中男黨員58人,女黨員2人。團員2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