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水蓼的結果 展開

水蓼

蓼科蓼屬植物

水蓼(學名是Polygonum hydropiper),別名為水蓼、辣蓼、薔、虞蓼、薔蓼、薔虞、澤蓼、辛菜、蓼芽菜,是一種蓼科蓼屬植物,也稱辣蓼。水蓼用於行滯化濕;散瘀止血;祛風止癢;解毒。主治濕滯內阻;脘悶腹痛;泄瀉;痢疾小兒疳積;崩漏;血滯經閉痛經;跌打損傷;風濕痹痛;便血;外傷出血;皮膚瘙癢;濕疹;風疹;足癬;癰腫;毒蛇咬傷。生濕地,水邊或水中。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形態特徵


水蓼
水蓼
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無毛,節部膨大。葉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0.5-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具緣毛,兩面無毛,被褐色小點,有時沿中脈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葉腋具閉花受精花;葉柄長4-8毫米;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長1-1.5厘米,疏生短硬伏毛,頂端截形,具短緣毛,通常托葉鞘內藏有花簇。
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3-8厘米,通常下垂,花稀疏,下部間斷;苞片漏斗狀,長2-3毫米,綠色,邊緣膜質,疏生短緣毛,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稀4裂,綠色,上部白色或淡紅色,被黃褐色透明腺點,花被片橢圓形,長3-3.5毫米;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長2-3毫米,雙凸鏡狀或具3棱,密被小點,黑褐色,無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地方名
水辣蓼、水胡椒、紅辣蓼、斑蕉草、蓼子草、白辣蓼、水公子、辣花子、小葉辣蓼、辣蒿、辣蓼子棵、打竹、辣草、水流仙、細辣蓼、柳蓼草、痛骨消、葯蓼、紅蓼子草、葯蓼誰幹的子草、辣子草、辣柳草。商品名:辣蓼草、辣蓼、蓼子草、紅辣蓼。
處方名
辣蓼、辣蓼草、紅辣蓼、蓼子草。文獻名:水蓼、辣蓼、薔、虞蓼、薔蓼、薔虞、澤蓼、辛菜、蓼芽菜、蓼子、卜蓄、苦蓼、竹葉菜、柳蓼、川蓼、胡椒蓼、胡辣蓼、辛蓼。

生長環境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省區。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歐洲及北美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50-3500米的河灘、水溝邊、山谷濕地。

分佈範圍


分佈於我國南北各省區。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歐洲及北美也有。

生長繁殖


苗床選擇:水蓼喜濕潤,也能適應乾燥的環境,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只需陽光充足、平整的田塊即可。
播種時間:播種期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最佳。
播種方法:由於水蓼種子小、頂土能力弱,播前將種子放在15-20℃的水中浸泡3-5天,苗床澆透水,蓋土要薄,採用直播更有利於出苗。
預備定植:為防止苗徒長,培育壯苗,本葉長到3片的時候進行預備定植。預備定植過的植株,經過蹲苗階段植株長勢強、分枝多,比未經定植的多5-7個分枝,產量也要高一些。密度10厘米×10厘米。定植選擇早晚涼爽時或陰天進行,移植前澆透水,以減少對水蓼根系的傷害,有利於植株存活。

栽培技術


水寥可用根莖段進行快速繁殖。
野外取材:選取洞庭湖濕地長勢良好的水寥,將地上莖桿收割后,用鑊頭等工具將地下0.1或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或9或10cm土層的根莖翻出,挑選顏色粉紅且健壯的一年生根莖,裝入編製袋中帶回。剩餘的根莖埋在原地,這些根莖仍能萌發植株,不會對取樣地造成破壞。
挑選根莖段:將從野外採回的根莖用水沖洗乾淨(2或3次)。用剪刀將長根莖剪成3或4或5cm長的根莖段,保證每個根莖段有一個完整的節間和一個腋芽,腋芽的外側留有1或1.5或2cm的根莖。
浸泡生根粉溶液:將剪好的根莖段投入2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時,取出備用。生根粉的主要成分為90%的萘乙酸原粉,有一定促進根莖段萌發和幼苗生根的作用。所述的生根粉溶液是將2g生根粉溶解於1L自來水中,即得到2g/L的生根粉溶液。
苗床播種:將等體積的細沙和泥炭土混勻配製成培養基質,這種基質透氣良好,有利於根莖芽的萌發和生根,並且在移栽時容易挖取植株。將配製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為9或10或11cm。將苗床用鏟子劃出約0.8-1.1cm深的播種溝,將選好的根莖段擺放在播種溝內,根莖段之間首尾相連,然後覆土,厚度約為0.5或0.6或0.7或0.8或0.9或1cm。
培養:播種后澆一次透水,此後每天澆一次水,澆水量以保持培養基質濕潤而不積水為宜。澆水時盡量採取噴灑或噴霧,以免造成基質的沖刷和根莖外露。苗床的溫度控制在20或22或24或26°C,如有條件可以將苗床建在溫室或大棚內。光照可採用自然光照條件。5天後芽體開始萌發,2周后萌發率可達90%。萌發后2周幼苗高度可達到10cm以上,產生6或或7或8片新葉。
移栽:3周后幼苗達到13公分以上,8或9或10片葉,根莖上長出新根,此時可將植株從基質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挖苗時可連同幼苗根部的基質一起挖出,使根部保持濕潤,並儘快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成活率達95%。
田間管理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水蓼
水蓼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后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後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后,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干水,葯后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后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
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學名:Polygonum Hydropiper.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
藥材採集:秋季開花時採收,曬乾。
本植物的根(水蓼根)、果實(寥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
水蓼圖冊
水蓼圖冊
特點:辛,平。
①《千金·食治》:"辛。"
②《日華子本草》:"味辛,冷,無毒。"
③《綱目》:"蓼葉,辛,溫,無毒。"
④《本草求原》:"苦濕,平。"
功效
水蓼的穗狀花
水蓼的穗狀花
功用主治:化濕,行滯,祛風,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泄瀉,痢疾,風濕,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
①《別錄):"寥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
②《唐本草》:"主被蛇傷,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
③《本草拾遺》:"蓼葉,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亂傳筋,多取煮湯及熱捋腳;葉搗敷狐刺瘡;亦主小兒頭瘡。"
④《綱目》:"殺蟲。"
⑤《本草求原》:"洗濕熱癍癩,擦癬。"
⑥《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損傷,通筋骨。"
⑦《嶺南採藥錄》:"敷跌打,洗瘡疥,止癢消腫。"
⑧《重慶草藥》:"治巴骨流痰,跌打損傷。"
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利濕消滯,殺蟲止癢。治菌痢,腸炎,風濕痛,皮膚濕疹。"
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解毒,利尿,行氣,止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50克(鮮品50~100克);或搗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搗敷。
宜忌
①《千金·食治》:"蓼食過多有毒,發心痛。和生魚食之,令人脫氣,陰核疼痛。婦人月事來,不用食蓼及蒜,喜為血淋帶下。"
②《藥性論》:"蓼葉與大麥面相宜。"
藥用部位:全草 
分 布:湖北、福建、河北
生 境:田野水邊或谷濕地
習 性:陽生
繁殖方式:種子
功 能:水腫、瘡癤
主 治:水腫、瘡癤
藥材形態
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
乾燥全草,莖紅褐色至紅紫色,有淺縱皺,節部膨大;質堅而脆,斷面稍呈纖維性,皮部菲薄,淺磚紅色,本部白色,中空。葉片乾枯,灰綠或黃棕色,多皺縮破碎;托葉鞘狀,棕黃色,常破裂。有時帶花序,花多數脫落,花蕾米粒狀。味辛辣。
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蓼的種類很多,古代作為調味食用的蓼,主要是水蓼。茲據《本草衍義》、《綱目》等,將《本經》的"蓼實"、《別錄》的"蓼葉"均作為水蓼的藥用部分,"蓼葉"見本條,"蓼實"另詳專條。
臨床應用
①治療細菌性痢疾、腸炎:用鮮全草加工成千浸膏粉,裝膠囊,每粒含量0.25克。成人0.5~0.75克,日服4次,小孩依年齡酌減。重症可用乾草2~3兩(鮮草加倍),煎分2次服,每日4次,總量4~6兩,直至癥狀消失盾再服1劑。治療菌痢、腸炎182例,有效率約95%。療程1~3天。有報道用30%水蓼煎劑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小兒酌減。治療菌痢108例,痊癒105例,3例配合其他藥物治癒。療程2~5天。水寥有止痛、止血、止瀉及制菌作用,無抗藥性。
②治療子宮出血:採用水蓼開花時的地上部分,切碎。取1公斤,置玻璃容器內,以30%酒精2000毫升浸沒,常溫靜置48小時(每天攪拌3次),然後過濾,得濾液約2000毫升,密閉貯存。每服20毫升,2小時1次。共治療子宮出血20例,療程1~4天,全部治癒。

研究價值

鑒別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長方形細胞,外被用質層。下皮層為2-3列厚角細胞。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中柱鞘纖維斷續排列成環,壁木化。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單個或數個相聚,呈放射狀排列。射線寬6-13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大,含草酸鈣簇晶及澱粉粒;中心部分常成空隙。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彎曲;上、下表皮均有多列性非腺毛、腺毛及氣孔,以下表皮為多。氣孔平軸式,少數不定式或不等式。多列性非腺毛大多稍彎曲,長184-797μm,基部直徑29-60μm,細胞壁稍厚,基部細胞具孔溝。腺毛頭部頂面觀類圓形或橢圓形,4-6(-8)細胞;柄2細胞並列。海綿組織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少方晶。

理化鑒別

(1)取該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迴流10min,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滴,水浴上加熱,顯櫻紅色。
(2)薄層色譜取粉末1g,加乙醇15ml,熱迴流2h,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狀,加乙醇0.5ml溶解供點樣。以槲皮素乙醇溶液為對照品。在聚醯膠薄層板(上海試劑四廠)用乙醇-水(7:3)展開,展距7.5cm,取出晾乾,噴5%三氯化鋁乙醇試液,於紫外分析儀(365nm)下觀察熒光斑點,供試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熒光。
化學成份
水蓼全草含水蓼二醛(Polygodial,tadeonal),異水蓼二醛(isotadeonal,isopolygodial),密葉辛木素(confertifo-lin),水蓼酮(Polygonone),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ether),水蓼素(persicar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黃甙(quercimeritrin),金絲桃甙(hyperosi-de),順/反阿魏酸(cis/trans-ferulic acid),順/反芥子酸(cis/trans-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順/反對香豆酸(cis/trans-P-coumaric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龍膽酸(gentisicacid),順/反咖啡酸(cis/trans-caffe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水楊酸(salicylic acid),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地上部分還含有甲酸(formic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纈草酸(valeric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及焦性沒食子酸(pyrogallic acid)和微量元素。其莖和葉中含有3,5,7,3′,4′-五羥基黃酮(3,5,7,3’,4-pentahy-droxyflavone)即是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7-O-葡萄糖甙(quercetin-7-O-glucoside),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及少量生物鹼和D-葡萄糖(D-glucose)。其葉中含異水蓼醇醛(isopolygonal),水蓼醛酸(polygonic acid),11-乙氧基桂皮內酯(11-ethoxycinnamolide),水蓼二醛縮二甲醇(polygodialacetal),水蓼酮,11-羥基密葉辛木素(valdiviolide),7,11-二羥基密葉辛木素(fuegin),八氫三甲基萘醇二醛(warburganal),八氫三甲基萘甲醇(drimenol),異十氫三甲基萘並呋喃醇(isodri-meninol)。Β-谷甾醇(β-要sitosterol)和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還含槲皮素-3-硫酸酯(quercetin-3-sulphate),異鼠李素-3,7-二硫酸酯(isorhamnetin-3,7-disulphate)及檉柳素-3-葡萄糖甙-7-硫酸酯(tamarixetin-3-glucoside-7-sulphate),7,4’-二甲基槲皮素(7,4’-dimethylquercetin),3’一甲基槲皮素(3’-methylquercetin)。

植物文化


出自
1.陶弘景:蓼,此類又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並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葉有圓者、尖者,以圓者為勝,所用即是此。
2.《唐本草》:水蓼葉大似馬蓼,生下濕水旁。
3.《本草拾遺》:諸蓼並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人為生菜,最能入腰腳也。
4.《本草衍義》:水蓼,今大率與水紅相似,但枝低爾。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假其辛味。
5.《綱目》:韓保升所說甚明,古人種蓼為蔬,收子入葯。故《禮記》烹雞豚魚鱉,皆實蓼於其腹中,而和羹膾,亦須切蓼也。後世飲食不用,人亦不復栽,惟造酒粬者用其汁耳。水蓼乃水際所生之蓼,葉長五、六寸,比水葒葉稍狹,比家蓼葉稍大,而功用彷彿,故寇氏謂蓼實即水蓼之子者,以此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