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國王府遺址

廣西貴港桂平市地標之一

位於現桂平市城區西山鎮中心小學內,是清咸豐年間,金田起義北上以後,由陳開、陳文茂領導的大成軍建立的農民政權機構所在地遺址。

建設背景


起義建國

1851年金田起義后,各地人民紛紛響應。1854年6月,廣東鶴山縣船民陳開在佛山領導武裝起義,會合粵劇藝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與梁培友伍百、吳縣,佔據大湟江口,圍攻潯州府城(桂平縣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潯州,活捉潯州知府劉體舒桂平知縣李慶福等。在潯州建立大成國年號洪德,以舊潯州府衙門為大成國王府(桂平鎮中心校),改潯州為秀京、桂平縣為永秀縣。陳開稱鎮南王后改稱平潯王,又稱洪德王,梁培友稱平東王,區潤稱平西王,梁大昌稱定北王,姚新昌為北路大元帥。實行新的財政經濟措施,征賦稅、鑄錢向“洪德通寶”和“平靖勝寶”。
大成國王府遺址 2張
大成國王府遺址
大成國建立后,大成軍乘勝出擊,陳開、梁培友率師數萬會合貴縣(今貴港市)農民首領黃全義、黃鼎鳳等攻佔貴縣改貴縣為懷城縣,封黃全義為威國公、黃鼎鳳為將軍,後晉升為降國公。
1855年9月李文茂率領戰船數百艘東下平南,1856年8月2日與梁培友攻克平南,改為武城縣壯族農民首領李文彩橫縣到桂平與陳開會合后,封為定國公。他和梁大昌率部於1856年收復橫州(橫縣),改橫州為槎州。1857年1月攻克永淳縣,改為巒城。5月5日攻克南寧,改南寧府為南安府,宣化縣為永寧縣。閏5月14日克武緣縣(武鳴)。6月進軍百色隆安。11月13日李文茂、梁大昌率軍攻克廣東靈山,改為南賓縣。1856年12月陳開遣使封農民起義首領范亞音為榮國公。翌年2月7日范亞音率部克北流縣城,改為陵城縣。1857年陳開率領義軍多次攻打梧州府城後於8月10日攻克,改梧州府為秀江府,蒼梧縣為秀平縣,並派官員羅華觀駐守。李文茂攻佔武宣象州之後,於1857年1月攻克柳州,12月攻克永福,1858年2月攻克臨桂蘇橋,陳開沿桂江攻克昭平永安州蒙山),進軍桂林,大成國革命發展到了高潮。

大成國失陷

但由於清王朝的瘋狂鎮壓,大成國農民起義於1858年後連續失利,1861年陳開從秀京撤至貴縣被團練頭陳瓊、賴聯桂、陳乃機誘殺,英勇犧牲。7月16日秀京失陷。1866年3月姚新昌最後在大容山被俘犧牲,大成國失敗告終。

歷史沿革


大成國秀京王府,原有正殿,正面向東有長100米、寬2米的通道,通道上分級設文武百官朝拜台,並有石級雲梯和府門左右安放兩大石獅等。除府城修築加固外,還在黔、郁兩江岸邊修築炮台,安置數門大型鐵炮,江上停泊數百艘戰船。還改舊城隍廟石柱對聯為“都因有廟司陰陽之變理赫濯聲靈,城復於隍鑒善惡以分明昭彰報應”。這些鐵炮和對聯等文物一直保留到1958年大鍊鋼鐵和1966年“文化革命”時先後被毀。

歷史意義

大成國農民起義自1854年6月至1866年3月,歷期12年,革命勢力範圍東至肇慶梧州,西達南寧、隆安,南及北流、岑溪,北抵羅城三江,西南到靈山,西北至臨桂蘇橋。以秀京為國都,四齣打擊,所佔州縣殺盡含官污吏,易名改制,設置官職,建立政權,徵稅鑄錢,實行新的經濟措施和政策,得到人民的擁護,在農民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機構設置


大成國王府遺址 2張
大成國王府遺址
歷史上有三個大成國:
一、東漢初年的大成國
公元25年4月,公孫述正式在成都稱帝,國號“成家”,並改年號為“龍興”。
成家立國之初(公元24年)僅佔有西漢所置益州的蜀、巴、廣漢三郡,後來成家積極向外擴張。公元25年成家佔領犍為越嶲兩郡,公元26年又佔領漢中武都兩郡。公元30年,佔有的隴西、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郡的隗囂歸附成家。公元33年,成家又佔領南郡,使成家疆域疆域達到頂峰。
頂峰時期的成家疆域相當於現今中國四川省、重慶市的大部分地區;陝西省、甘肅省南部,貴州省北部和湖北省西部部分地區。若記入藩屬於成家的隗囂佔據的地區,則還包括現今甘肅省的東部地區。
二、十六國時期的大成國
西晉末年,秦、雍二州連年荒旱,略陽天水等六郡賨人和漢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區就食。他們入蜀后,由於地方官吏的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還鄉,流民領袖、略陽賨人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於301年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北)聚眾起義。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後,特子李雄繼領部眾,攻下成都,據有益州。304年李雄稱成都王,306年改稱皇帝,國號大成,都成都。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繼位。同年雄子李期殺班自立。338年特弟李驤之子李壽殺期自立,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343年壽死,子李勢繼位。347年東晉桓溫伐蜀,李勢兵敗出降,成漢亡。
三、清代的大成國
即是目前遺址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