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納濱對蝦

甲殼綱十足目動物

凡納濱對蝦是一種動物。

簡介


凡納濱對蝦(Penaeus Vanmamei),又稱南美白對蝦(White prawn),別名白腳蝦、凡納對蝦,原產國家厄瓜多,原產地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生長氣候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海域,分佈於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灣中部,生命周期一年。
分類學上隸屬於節肢動物門(PhylumArthropoda)、亞門有鰓亞門(SubPhylumBranchiata)
、綱甲殼綱(ClassCrustacea)、亞綱軟甲亞綱(SubClassMalacostraca)、目十足目(OrderDecapoda)、亞目枝鰓亞目(SubOrderDendrobranchiata)、對蝦科(FamilyPenaeidae)、亞科(SubFamily)、對蝦屬(GenusPenaeus)、亞屬(SubGenus)。

形態特徵


外形與中國對蝦相似。體色為淡青藍色,甲殼較薄,全身不具斑紋。額角尖端的長度不超出第一觸角柄的第2節,齒式為5~9/2~4,側溝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頭胸甲較短,與腹部的比例為1:3,具肝刺及觸角刺,不具頰刺及鰓甲刺,肝脊明顯;心臟黑色,前足常呈白堊色;第1~3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4~5對步足無上肢;腹部第4~6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雌蝦不具納精囊,成熟個體第4~5對步足間的外骨骼呈“W”狀。雄蝦第一對腹肢的內肢特化為捲筒狀的交接器。

生活習性


凡納濱對蝦適應能力強自然棲息區為泥質海底,水深0~72m,能在鹽度0.5~35‰的水域中生長,2~7cm的幼蝦,其鹽度允許範圍為2~78‰。能在水溫為6~40°C的水域中生存,生長水溫為15~38°C,最適生長水溫為22~35°C。對高溫忍受極限43.5°C(漸變幅度),對低溫適應能力較差,水溫低於18°C,其攝食活動受到影響,9°C以下時側卧水底。要求水質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能忍受的最低溶氧量為1.2mg/L。離水存活時間長,可以長途運輸。適應的pH為7.0~8.5,要求氨氮含量較低。可生活在海水、鹹淡水和淡水中。剛孵出的浮遊幼體和幼蝦在餌料生物豐富的河口附近海區和海岸瀉湖軟泥底質的淺海中的低鹽水域(4~30%)覓食生長,體長平均達到12cm時開始向近海回遊,大量回遊是在一個月的最低潮時,與滿月和新月的時間相同。養殖條件下,白天一般都靜伏池底,入暮后則活動頻繁。
凡納濱對蝦食性為雜食性。幼體以浮遊動物的無節幼體為食;幼蝦除攝食浮遊動物外,也攝食底棲動物生物幼體;成蝦則以活的或死的動植物及有機碎屑為食,如蠕蟲、各種水生昆蟲及其幼體、小型軟體動物和甲殼類、藻類等。在人工飼料條件下,對飼料的營養需求低,飼料的粗蛋白含量25~30%就可滿足其營養需求。該蝦具有相互殘食的習性,而且隨著生長這種習性表現更為明顯。

內部構造


分為頭胸甲和腹部兩部分,蝦體表面大透明的幾丁質甲殼形成外骨胳,常呈淺青色,無斑紋
肌肉系統
凡納濱對蝦肌肉發達,多為橫紋肌,分佈於頭胸部和腹部,腹部肌肉最為發達。
消化系統
凡納濱對蝦的消化系統由口、食道、胃、腸、肛門以及一個大的消化腺組成。食物由口器切碎送入口中,經食道進入胃中,在胃中,形成食糜進入幽門胃。食糜經與消化液混合后,向後進入腸進行消化、吸收,未被吸收的食糜由中腸向後輸送,經直腸由肛門排出體外。
循環系統
凡納濱對蝦的循環系統由血液、心臟、動脈血管及血竇組成,為開放式系統。南美白對蝦的血液無色透明,攜帶氧氣的血藍素存在於血漿中。循環的過程為:心臟跳動使血液從心臟流出,沿動脈及分枝血管流向各器官組織,由器官、組織而來的血液經組織間隙和小血竇集中胸血竇、然後進入鰓中進行氣體交換,再由鰓中流出,經圍心竇流回心臟參加下次循環。
呼吸系統
凡納濱對蝦是通過鰓進行呼吸,完成氣體交換的,為枝狀鰓,位於頭胸甲側甲及胸部體壁構成的鰓腔中,由第二小顎外肢的擺動使水流經鰓腔,在鰓絲上進行氣體交換,完成呼吸作用。
凡納濱對蝦的神經系統由腦及腹神經索組成,腦由前腦、中腦、後腦三部分組成,位於兩眼基部後方,腹神經索由胸部向後延伸,在每一體節形成一神經節
生殖系統
凡納濱對蝦的雄性生殖系統包括多葉的精巢、輸精管及貯精囊等,位於頭胸部後部。雌性生殖系統主要包括卵巢及輸卵管等,位於身體背面、頭胸部後部。
排泄系統
凡納濱對蝦的排泄系統由位於第二觸角基部的觸角腺組成,排泄物多呈綠色。
內分泌系統
凡納濱對蝦內分泌系統由神經內分泌系統和非神經系統組成,重要的神經內分泌器官之一是X-器官,位於蝦眼柄中,主要功能是調節蝦蛻皮活動及性腺成熟等生理活動。
產卵習性
凡納濱對蝦為開放型納精囊類型。其生殖習性與中國對蝦不同。雌雄蝦性腺完全成熟后,才進行交配。交配時,雄蝦排出精莢粘附在雌蝦胸部第3―4對步足之間(納精囊位置)交配后數小時,雌蝦開始產卵,精莢同時釋放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