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區

雲南省玉溪市轄區

紅塔區,隸屬雲南省玉溪市。地處滇中腹地,位於北緯24°08′30″-24°32′18″、東經102°17′32″-102°41′37"區間,東與江川區相連,東南與通海縣毗鄰,西南與峨山彝族自治縣交界,北與昆明市晉寧區接壤。距省會昆明市86公里,區內交通便利,213國道和1993年建成的與全國聯網的昆玉鐵路縱貫南北,形成雲南省南北交通樞紐。在歷史上,玉溪市紅塔區被稱為“省會屏藩”,是通往滇南和東南亞鄰國的重要通道。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9月,被授予雲南省“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2020年紅塔區地方生產總值890.16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12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525.91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344.14億元,增長4.2%。

歷史沿革


紅塔區街景
紅塔區街景
紅塔區歷史悠久,開發較早。先秦時屬古滇國地。漢武帝元豐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縣。
蜀漢時為建寧郡俞元縣地,兩晉時為晉寧郡俞元縣地。
隋時置寧州總管府西爨地。唐貞觀年間置求州。玄宗時,雲南為南詔控制。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詔以澄江為河陽郡,郡下轄溫富州。溫富州的設置,使玉溪市紅塔區在歷史上開始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單位。
宋代大理國時為河陽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設新興州,隸屬澄江府,明清沿襲。
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國元年)國民政府撤銷了府、州兩級建制,由省直接管轄縣,新興州的建制被撤銷,改為新興縣,管轄範圍與原來的新興州相同。
民國2年(公元1913年),因新興縣與廣東肇慶的新興縣同名,又改名為玉溪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於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縣人民政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1983年9月9日玉溪縣改為玉溪市(縣級)。
1997年12月13日改為玉溪市紅塔區(縣級)。
1998年3月15日,撤銷玉溪地區和縣級玉溪市,設立地級玉溪市和紅塔區,以原縣級玉溪市的行政區域為紅塔區的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位置

紅塔區位於雲南省中部,玉溪市西北部,位於東經102°17′32″~102°41′37″,北緯24°08′30″~24°32′18″區間,東與江川縣相連,東南與通海縣毗鄰,西南與峨山縣交界,北與晉寧縣接壤。距省會昆明88千米。區內交通便利,213國道、昆磨高級公路和昆玉鐵路、玉蒙鐵路縱貫南北,形成雲南省南北交通樞紐,是泛亞鐵路東線、中線和昆曼、昆河高速公路等區域性國際大通道的交匯區域。
紅塔區
紅塔區

地貌

紅塔區境四面環山,東有龍馬山屏障,南有鳳凰山拱衛,西有高魯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橫亘。市區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內最高點(高魯山)海拔2614米,最低點(玉溪與通海交界處的曲江河灘)海拔1502米。

氣候

紅塔區為中亞熱帶半濕潤冷冬高原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主要氣象災害有旱災、大風、冰雹等。

自然資源


紅塔區平面形態呈北寬南窄不規則三角形狀,區境四面環山。市區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內最高點(高魯山)海拔2614米,最低點(玉溪與通海交界處的曲江河灘)海拔1502米。幅員周邊長161千米,土地面積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60.49%。土壤酸鹼性適中,有機質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種性廣。境內地層褶皺、斷裂構造複雜,水系比較發育,玉溪大河橫貫其間,河流的主幹和支幹流總長350餘千米,河網密度0.35,水資源年均總量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佔29%。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動物、植物1500多種。礦藏有鐵礦、硅礦、煤等16個礦種,有大、中、小礦床28個,礦點11個。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紅塔區下轄9個街道、2個彝族鄉,村(社區居)委會104個,其中:社區94個,村委會10個;村(居)民小組1106個,其中:社區居民小組1035個,村民小組71個;自然村436個。
下轄區劃
街道玉興街道玉帶街道鳳凰街道
北城街道大營街街道研和街道
李棋街道春和街道高倉街道
彝族鄉洛河鄉小石橋鄉

人口民族


2010年末,紅塔區總人口495129人人。其中,漢族人口為415147人,佔總人口的83.8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9982人,佔總人口的16.15%。其中,彝族人口為49419人,佔總人口的9.98%;回族人口為11096人,佔總人口的2.24%;哈尼族人口為7486人,佔總人口的1.51%;傣族人口為2652人,佔總人口的0.54%;白族人口為4144人,佔總人口的0.84%;苗族人口為928人,佔總人口的0.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62140人,增長17.60%;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3945人,增長42.73%。
2013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為50.3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2‰,比上年降低0.26個千分點。年末,全區城鎮人口32.0萬人,鄉村人口18.3萬人。
2017年末,據公安部門登記的全區總戶數180884戶、全區總戶籍人口449185人。其中,鄉村人口194947人,城鎮人口254238人;少數民族人口為73285人,佔總人口的16.3%,有30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漢、彝、回、白、哈尼5個。人口密度447人/平方千米。年內出生人口6963人,出生率15.61‰,死亡人口3304人,死亡率7.41‰,凈增人口365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20‰。
2019年末,紅塔區公安部門登記的全區總戶數186170戶、總戶籍人口459234人。其中,鄉村人口186201人,城鎮人口273033人;少數民族人口為76840人,佔總人口的16.7%,有30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漢、彝、回、白、哈尼5個。人口密度457人/平方千米。年內出生人口5441人,出生率11.91‰,死亡人口2508人,死亡率5.49‰,凈增人口293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42‰。
2021年5月28日,玉溪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發布,紅塔區常住人口為588738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國際經濟發展錯綜複雜,國內經濟處於轉型期,經濟發展壓力大。紅塔區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保生態、惠民生、防風險等,克服宏觀經濟下行、市場需求不振、煙草經濟低迷等困難,推進全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壯大綜合經濟實力,促進全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現價)635.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5.4%。人均生產總值實現生產總值124080元,同比增5.4%。在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農業)增加值15.0億元,同比增5.5%;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增加值430.55億元,同比增3.3%;第三產業(除一、二產業外)增加值189.53億元,同比增10.7%。三次產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2.4%、67.8%、29.8%。區屬生產總值286.5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農業)增加值為15.0億元,同比增5.5%;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增加值91.9億元,同比增17.3%;第三產業(除一、二產業外的行業)增加值179.63億元,同比增10.8%。不含紅塔集團的三次產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5.2%、32.1%、62.7%。
2020年紅塔區地方生產總值890.16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12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525.91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344.14億元,增長4.2%。

第一產業

2013年,紅塔區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26.09億元,同比(可比價,下同)增長7.5%。其中:種植業產值10.8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1.7%,同比增長7.8%;畜牧業產值14.7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6.7%,同比增長7.4%;其他產值0.43億元,同比持平。全年農業增加值完成13.03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種植業6.97億元,同比增長7.6%;畜牧業5.77億元,同比增長6.9%;其他0.29億元,同比增長3.6%。
2013年末,紅塔區常用耕地面積為142018畝;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40002畝,比2012年增加5454畝,增1.6%;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27857畝,比2012年增168畝。其中:大春糧食播種面積為93685畝,同比增加588畝;小春糧食播種面積34172畝,同比減少420畝。全年糧食單產490公斤,比2012年持平;糧食總產量6264.94萬公斤,比2012年增7.21萬公斤,增0.1%。

第二產業

2013年,紅塔區工業總產值(現價,下同)完成919.40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3.0%,其中: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879.54億元,同比增長2.6%。區屬工業總產值完成457.71億元,同比增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17.84億元,同比增長3.6%。
2013年,紅塔區捲煙產量為373.2萬箱,同比減1.9%;水泥產量總計為159.13萬噸,同比減19.0%。鋼鐵行業的生鐵產量總計537.84萬噸,同比增長8.3%;粗鋼產量為535.82萬噸,比2012年同期增長18.6%;鋼材產量總計為552.61萬噸,比2012年同期增長31.8%。塑料製品產量為5.50萬噸,同比增長18.0%。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10327台,同比增16.6%。

第三產業

2013年,紅塔區共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95億元,同比增長14.1%。城市消費品零售額為104.68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16.6%;農村零售額為4.27億元,同比減少24.5%。從分銷售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97.75億元,同比增長14.4%,佔全區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7%;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1.20億元,同比增長11.8%。從經濟成份看,公有經濟完成零售額39.63億元,佔零售總額的36.4%,同比增長25.9%;非公有經濟完成零售額69.32億元,佔零售總額的63.6%,同比增長8.4%。

農業

2017年,紅塔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培植農業新增長點,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年,紅塔區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29.02億元,同比(可比價,下同)增長5.5%。其中:種植業產值12.6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3.6%,同比增長9.0%;畜牧業產值15.7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4.4%,同比增長3.1%;其他產值0.59億元,同比增長3.0%。全年農業增加值完成15.13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種植業8.74億元,同比增長5.5%;畜牧業6.01億元,同比增長5.2%;其他0.38億元,同比增長10.7%。
年內,全區鄉村從業人員18.54萬人,比上年增2115人。其中:男勞動力9.50萬人;女勞動力9.03萬人。在農村從業人員中:從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6.59萬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35.5%,比重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從事二產業的從業人員有6.46萬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34.8%,比重上升1個百分點,從事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有5.49萬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29.7%,比重上升了2.3個百分點。

種植業

2017年,紅塔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高原特色產業;培育農村產業融合主體,拓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鬱金香展、農事體驗、水果採摘等休閑農業發展快速,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紅塔區全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為15180.67公頃,比上年增加265.47公頃,增長1.8%。烤煙播種植面積2441.6公頃,比上年增加121.53公頃,增5.2%;烤煙總產量487.23萬千克,比上年增加13.39萬千克,增2.8%;油料種植面積3691.2公頃,比上年減8.2%,產量968.18萬千克,比上年減9.0%。全年蔬菜種植面積6725.87公頃,比上年增加806.93公頃,增長13.6%;蔬菜總產量為14576萬千克,比上年增加1527萬千克,增長11.7%;花卉種植面積688.80公頃,比上年減70.47公頃,減9.3%。全年糧經作物種植比例由上年的32.48∶67.52,調整為32.07∶67.93,經濟作物比重比上年上升0.41個百分點。

畜牧業

2017年,紅塔區推廣良種畜禽,引導養殖戶調整品種、結構,改善設施,推動品種改良和自動化設施應用,加強動物疫病防控,以生豬和家禽為主的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年未,生豬存欄21.78萬頭,同比減8.5%,其中:存欄能繁母豬1.48萬頭,減7.1%。全年生豬出欄54.90萬頭,增6.4%;出欄肉牛9800頭,增0.7%;出欄家禽886.09萬隻,增1.4%。全區肉蛋奶總產量9886.5萬千克,同比增3.5%;豬、牛、羊肉總產量5164.4萬千克,同比增6.2%,其中豬肉產量4919.1萬千克,同比增6.5%;禽蛋產量2652.5萬千克,同比減2.9%。

林業

2017年,紅塔區開展綠化造林,村莊綠化、珠江防護林等。綠化造林286.33公頃。其中:珠江防護林工程192.40公頃,異地造林76.67公頃、義務植樹基地造林17.27公頃,義務植樹72.64萬株。實行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324個,組建區、鄉街道共管的210人專業撲火隊,巡山護林、瞭望監測及堵卡人員590人。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2萬元維護防火通道156.68千米,投入資金12萬元修復防火隔離帶15千米;新建森林防火水窖128口,火情視頻監控4套,改造森林防火無線數字通訊系統建設;在洛河高魯山建瞭望台1座。常年聘請巡山護林人員200名,防火戒嚴期新增巡山護林人員300名,對境內森林資源進行管護。年內,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為2313.33公頃,發生率3.9%,成災率3.15‰;採取人工清理蠹害木、噴粉和噴煙的方法防治,防治面積2306.67公頃,防治率99.7%,無公害防治面積2220公頃,無公害防治率96.2%。

農業基礎設施

2017年,紅塔區實施油菜、水稻、玉米三種農作物種植業保險7866.67公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540萬元。完成中央購機補貼資金149.94萬元,農機總動力達18萬千瓦。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普惠制項目16個,投資1303.91萬元。完成小石橋鄉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選取2個村委會(社區)、4個村(居)民小組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全區土地流轉面積4140公頃,佔全區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51.58%。建成100噸組裝式冷藏庫22座。完成節柴改灶600眼,建成1000立方大型沼氣池1個。興修農田水利設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平方千米;黃草壩村山區“小水網”項目改革試點,對13座病險小壩塘進行加固處理,提高壩塘安全度,增加防洪庫容。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5件,改善522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村委會1個,貧困自然村2個,貧困戶156戶,貧困人口577人。

工業

2017年,紅塔區煙草行業持續低迷,採取“煙草下滑非煙補”,培育新興產業,促進非煙工業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台穩增長政策和實施振興實體經濟行動計劃30餘個,建立工業項目投資優化獎補機制,落實企業擴銷促產、化解過剩產能、破解融資用地瓶頸等措施。玉昆、匯溪、福玉等三家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形成玉昆基地、匯溪基地年產鋼鐵600萬噸以上的生產能力,成為省內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2017年,紅塔區工業總產值(現價,下同)完成892.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其中: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852.50億元,同比增長10.8%。區屬工業總產值完成407.52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區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67.14億元,同比增長28.6%。
在區屬工業中,鋼鐵產業、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保持正增長,捲煙配套產業產值同比增幅為負。鋼鐵產業實現總產值166.75億元,同比增43.7%,占區屬工業總產值的40.9%;捲煙配套產業實現總產值33.37億元,同比減1.6%,占區屬工業總產值的8.2%;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20.05億元,同比增59.9%,占區屬工業總產值的4.9%;農產品加工業產值53.42億元,同比增15.8%,占區屬工業總產值的13.1%;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5.29億元,同比增長28.6%,占區屬工業總產值的6.2%。
工業企業效益呈現增長的趨勢。2017年,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0.1億元,同比增長28.0%;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累計33.7億元,同比增長59.3%;其中:利潤總額23.7億元,同比增長68.9%。虧損企業27戶(虧損面23.1%),比上年減少2戶;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2億元,同比下降22.3%。涉及的24個行業中,印刷業、煙草製品業、金屬製品業等6個行業利稅總額為負增長,其他行業保持較快發展。煙草製品業實現利稅總額0.65億元,同比減少45.5%;印刷業實現利稅總額1.73億元,同比減少28.0%;金屬製品業實現利稅總額0.32億元,同比減少23.1%。黑色金屬冶鍊業實現利稅總額9.30億元,同比增長1013.7%;醫藥製造業實現利稅2.94億元,同比增長70.9%;電力供應業實現利稅2.01億元,同比增長40.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利稅2.10億元,同比增長112.3%;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業實現利稅總額1.46億元,同比增長10.0%;食品製造業實現利稅5.75億元,同比30.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略有增長。水泥產量總計為203.5萬噸,同比增6.8%。鋼鐵行業的生鐵產量總計408.68萬噸,同比增2.0%;粗鋼產量425.8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4.2%;鋼材產量總計427.1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0.6%。塑料製品產量8.4萬噸,同比增長10.5%。

文化


地方特產

	水晶蜜餞
水晶蜜餞
烤煙品質優良,被譽為“雲煙之鄉”。上千畝的酸角基地建設,被稱為酸角之鄉。冬、早蔬菜蒜台、洋蔥、花菜、蕃茄等運銷全國。產抗浪魚大頭魚、金線魚、荷元鯉魚等珍稀魚種。土特產有油鹵腐冬瓜蜜餞芝麻片。玉溪水晶冬瓜蜜餞:為一種帶汁蜜餞,外觀晶瑩透明,故名。若淋棄糖液,裹干白砂糖,則稱冬瓜蜜餞。成品色澤潔白晶瑩,通明透亮,入口脆嫩,咀嚼無渣,滿口蜜汁,清涼爽口,甘甜芳香。若以紅糖製作,則色呈琥珀,紅潤透明。已有200年生產歷史。玉溪酒鹵腐:成品外觀鮮紅油潤,內呈杏黃色,入口細膩柔糯,咸辣適口,油味芳香。遠在明清之際,玉溪、通海一帶居民即善制鹵腐,但皆為酒腌;30年代始以油代酒,食後有蛋黃香的回味。州城鎮:油鹵腐、冬瓜蜜餞。北城鎮大營村:牛角小刀。北城鎮梅園村:八角。春和鎮水槽村:竹、木器具。大營街鎮:青松、烤鴨、芝麻片。小石橋彝族鄉:黃梨。研和鎮:紅薯、炒板栗、楊梅、紅提
玉溪煙葉
玉溪煙葉
玉溪煙葉
玉溪煙葉,雲南省玉溪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玉溪煙葉種植歷史悠久,在明代就已有煙草種植,早於哥倫布發現美洲煙草已有500多年歷史。玉溪煙葉主栽品種為K326紅花大金元。玉溪煙葉色澤橙黃、富油潤、味醇和。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玉溪煙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交通


2005年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82.6千米,其中:國道46千米,省道55千米,縣道143.1千米,鄉村道路1112.5千米,專用道26千米。公路密度為138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區及各鄉鎮道路全部實現了柏油(水泥)路面,全區442個自然村,已有440個通公路,兩個通水路。
2013年末,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80.8公里。其中:國道91.1公里,省道22.2公里,縣道162.7公里,鄉村道路1104.8公里。公路網密度137.5公里/百平方公里。
紅塔區交通便利,213國道、昆磨高級公路和昆玉鐵路、玉蒙鐵路縱貫南北,形成雲南省南北交通樞紐,是泛亞鐵路東線、中線和昆曼、昆河高速公路等區域性國際大通道的交匯區域。

社會


科技事業

2017年,紅塔區著眼於“科教創新城”核心區建設目標。年內,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省級科技特派員5人,紅塔區科技眾創空間通過省級認定。專利申請861,授權651件,全區擁有有效專利476件;玉溪市專利獎勵57項,已獲批准市級專利獎勵57項,獎勵資金12.6萬元。對獲上年度紅塔區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和專利獎勵及“新興英才”的55家單位及個人表彰獎勵,發放獎金244.8萬元。推進“雙創”孵化基地建設,申報雲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教育事業

2017年,紅塔區境內有學校(幼兒園)172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3所,普通中學25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所、職業高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小學69所,幼兒園70所。在校學生102712人,比上年減0.39%。其中:小學在校學生33729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9416人(初中18499人,高中10917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8072人;普通中專在校學生10509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469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20517人。全區有專任教師6041人。
2017年,紅塔區打造“科教創新城”,推進教育現代化。11個教育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經費264萬元,調整全面薄改規劃項目申報備案項目112個,玉溪一小、玉溪四中等13所學校納入玉溪市海綿城市試點區項目;研和中心幼兒園、北城大營社區幼兒園項目建設完工,9月招生辦學;擴大高中教育資源,投資6.4億元的雲南玉溪衡水實驗中學建成招生辦學。開展課程遊戲化建設,特色品牌活動,滿足幼兒自主遊戲需求;校園足球活動發展,被認定為國家、省級、市級體育特色學校(含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0所,特色學校項目44項。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繼續實施中國寮國合作項目,為寮國培養中等職業技術人才。“三免一補”資助政策和寄宿生生活補助,免費發放教科書6.76萬套,文具費補助下撥105.8萬元,寄宿生生活補助下撥370.4萬元,小學跨村就讀交通費受助學生385人。率先成為全省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和雲南省第二輪唯一的教育先進縣(區)。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有區級“平安校園”27所、市級13所、省級9所。

文化事業

2017年末,全區有文藝表演團體5個,群眾藝術館13個,博物館5個,文物管理所5個,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72萬冊。其中:市圖書館藏書49.8萬冊;區圖書館藏書22.2萬冊。全年博物館、紀念館活動參觀人數97.67萬人次。
年內,紅塔區完成玉興、北城街道文化站,桃源社區文化廣場建設;設立牟溪書院,打造以姜氏宗祠、文明寺、文化廣場、文化長廊為核心的文化陣地,促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兩館一站”免費對外開放每周56小時;完成64個農家書屋的圖書配送,新增圖書1.01萬冊,總藏書量達25.77萬冊;閱讀推廣48次,各種公益培訓、輔導、展覽88期。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裙兒擺擺秧籮情》結題驗收;出版季刊《九龍池》4期,刊登作品176件;攝影作品《點·線·面》《穿越》入選玉溪市第二屆“碧玉清溪是我家”攝影作品展覽,《出水口》《山娃》入選紅塔區迎元旦攝影藝術作品展覽;油畫作品《翠華-毛澤東故居》《足跡》入選雲南省重走長征路-紅色寫生美術作品展。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繁榮農村、社區和廣場文化,開展元旦、春節、米線節、六一兒童節、火把節節等全國性、區域性、民族性的傳統節日及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四進社區”等專題活動,舉辦“四季風”文藝演出17場次、周末傳統花燈劇目展演44場次、喜迎十九大文藝匯演15場次、文化惠民送戲下鄉24場,參加全區各類公益演出83場次,觀眾達32萬多人次,豐富人民群眾的文藝需求。利用網際網路+,開辦“紅塔文學藝術”微信平台。文化遺產保護,鄭氏舊居委託管理,玉溪窯址、玉溪聶耳故居接待參觀人數5.39萬人,制訂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城李家大院9號院瓦屋面揭漏搶救性修繕方案,玉溪陶瓷文化旅遊產業創意園玉溪青花一條街修建性規劃通過市級規劃。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9月,被授予雲南省“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5月10日,入選雲南省第一批學校體育綜合改革試點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