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正農的結果 展開
- 成都大學教授
- 湖南大學教授
李正農
湖南大學教授
李正農,男,1962年11月出生於湖北武漢,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正農,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建築、水工結構及構築物抗震、抗風研究
(2)結構有限元分析及其工程應用研究
(3)結構可靠度分析及風險評估研究
(4)太陽能利用中的結構問題研究
1979年9月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系,1983年7月畢業,獲物理學專業理學學士學位。
1988年8月至1995年7月在武漢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先後獲結構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1995年8月-1997年11月在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獲副教授職稱。
1997年11月-1999年11月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11月起到溫州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工作,任副院長。2003年11月獲教授職稱。
2001年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002年8月~2003年1月聘任為香港城市大學副研究員、從事結構抗震抗風方面的科研工作。
2004年12月“高層建築、高聳與渡槽結構抗風設計理論與方法”獲得2004年教育部科技二等獎(自然科學類、排名第3)。
2004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2月開始在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任防災系主任、土木工程學院院務委員。
1、高層建築風致響應的原型實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248023,2003年),項目負責人。
2、多個城市的颱風風場和高層建築結構風致響應的同步實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578061,2006.1-2008.12),項目負責人。
3、颱風作用下低矮建築物風荷載的實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778072,2008.1-2010.12),項目負責人。
5、定日鏡結構風荷載和風致響應相關問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0978094,2010.1-2012.12),項目負責人。
6、南水北調工程若干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大流量預應力渡槽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B04A05,2007.1-2010.12)負責渡槽結構抗震的擬動力模型試驗及計算分析。
7、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高效運行關鍵技術研究:城市風環境模擬與工程抗風關鍵技術,(“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J03B04,2007.1-2010.12)負責高層建築風效應的現場實測與理論分析。
8、村鎮建築工程災害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沿海地區村鎮抗風技術研究與示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6BAJ06B05,2007.1-2010.12)負責低矮建築風效應的現場實測、理論分析及災害調查。
9、隨機結構時變可靠度分析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9478035,1995.1-1997.12)項目組主要成員。
10、結構與地基相互作用體系的振動台試驗與分析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9823002,1999.1-2002.12)項目組主要成員(排名第7)。
11、大型渡槽風致毀損機理與抗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879015,1999.1 -2001.12)項目組主要成員(排名第2)。
12、升船結構頂部廠房地震反應智能混合控制的研究與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978037, 2000.1-2002.12),項目組主要成員(排名第2)。
13、三峽工程廠房壩段動力可靠度研究(三峽工程重大項目1993-1995年),項目組主要成員,負責有限元計算、可靠度分析及研究報告的編寫。
15、定日鏡風洞試驗及有限元分析研究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2005.1-2006.12),項目負責人。
16、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渡槽結構的地震動力反應分析及減震、隔震措施研究(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重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大型渡槽結構優化設計及動力分析》專題二: JGZXJJ2005-30, 2006.3-2007.3)項目負責人。
18、張家界體育中心體育館、體育場風洞試驗(吉好地諮詢(北京)有限公司長沙分公司,2009-2010),項目負責人。
結構抗震設計(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
可靠度理論及其工程應用(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生);
結構可靠度(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生);
結構動力試驗(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生)。
《自然災害學報》副主編(2004年-);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編委(2004年-)。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及結構工程分會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2005年10月-);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測控專委會委員(2006年5月-);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風工程與工業空氣動力學專委會委員(2006年8月-)。
已在國內外發表一百二十餘篇論文,其中30餘篇文章被SCI、EI收錄。出版專著一部。主要論著有:
2、結構震害預測的灰色貝葉斯方法,自然災害學報,No.4,1995。
3、Dynamic Analysis for Power House Section of Three Gorges Dam , 11WCEE No.870, Acapulco ,MEXICO ,June 23 - 28 ,1996 。
4、Dynamic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Power House Section of Three Gorges Dam , 11WCEE No.1022, Acapulco ,MEXICO ,June 23 - 28 ,1996。
5、基於灰色系統理論的結構時變可靠度分析,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No.6,1996 。
6、三峽大壩廠房壩段地震動應力組合方法的比較研究,武漢工業大學學報。No.4 ,1996 .
7、截尾分佈條件下的結構可靠度分析方法,武漢工業大學學報,No.4 ,1996 .12 。
8、三峽工程廠房壩段抗震試驗、計算、可靠度分析,現代力學與科技進步(中國力學學會成立40周年大會論文集),北京 1997.8。
9、凝土重力壩單、雙孔口方案動力有限元分析與比較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No.2 1998。
13、渡槽槽體結構風載體形係數的風洞試驗研究,水利學報 No.9 2000,
14、名河渡槽抗震可靠度分析,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No.11,2000。
15、累積法在確定建築結構自振周期中的應用,武漢工業大學學報 No.4,2000。
16、確定單樁承載力的模糊隨機雙曲線方法,武漢工業大學學報 No.5 2000。
17、累積法在確定水工結構物自振周期中的應用,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No.2 2001.
18、多槽體渡槽自振特性分析,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No.4, 2001。
19、U形渡槽槽體結構風載體形係數的風洞試驗研究, 空氣動力學學報,No.2,2002。
20、渡槽結構抗風可靠度分析方法,武漢工業大學學報,No.9,2002。
21、渡槽結構地震反應的時程分析,中國農村水利水電,No.5,2002。
22、應用光纖陀螺儀進行振動測量的數值模擬研究,武漢工業大學學報 No.11 2002。
23、高層建築動力反應實測中測點的優化布置方法的研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No.4,2003。
24、排架支承式渡槽結構自振特性的分析,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No.5,2003。
25、Optimal sensor locations for structural vibration measurements,Applied Acoustics 65 (2004) 。
26、排架支撐式渡槽結構風致反應的動力有限元計算和分析,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No.1,2004。
27、流場狀態對於渡槽槽體結構風載體形係數的影響,自然災害學報,No.3,2004。
28、渡槽結構地震反應分析,水利發電學報,No.5,2004。
29、高聳結構實測測點布置方法的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No.4,2005。
30、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eismic investigations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Engineering Structures, v 27, n 4, March, 2005。
31、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the lateral boundary 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homogeneous soil foundation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v20, n4, July 2005。
33、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extreme wind speed and its occurrence interval,Engineering Structures 28 (2006) 。
34、Wind tunnel and full-scale study of wind effects on China’s tallest build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 28 (2006)。
36、定日鏡風壓分佈與脈動特徵,自然災害學報, No.6,2007。
37、框架與框架填充牆結構的統計損傷診斷,湖南大學學報, No.10,2007。
38、南水北調工程名河渡槽耦合動力分析,湖南大學學報, No.12,2007。
39、低矮建築物抗風研究現狀,自然災害學報,No.6,2007。
40、定日鏡的風壓分佈與脈動特性,自然災害學報,No.6, 2007。
41、低矮房屋屋面風壓特性的實測研究,土木工程學報,No.6: 2008。
42、定日鏡結構風振響應的時域分析,振動工程學報,No.5,2008。
43、太陽能定日鏡結構風載體型係數風洞試驗研究,湖南大學學報, No.9, 2008。
45、Application of Surfer in Predicting Wind Field on Structure,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 17-18 October 2008 Wuhan , China:。
46、Wind Pressure and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Heliostat, 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s,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2008。
47、POD法在定日鏡風振響應計算中的應用,振動與衝擊,No.12, 2008。
48、大型渡槽支座隔震研究,振動工程學報,No.2, 2009。
49、地鐵臨近既有基礎施工研究綜述,自然災害學報,No.3,2009。
50、結構試驗測點的二維優化布置,工程力學,No.5,2009。
51、低矮房屋的風載特性-近地風剖面變化規律的研究,土木工程學報,No.3,2009。
52、定日鏡反射板基於薄板彎曲理論的撓度分析,太陽能學報,No.7,2009。
53、定日鏡表面風壓的重構與預測,空氣動力學學報,No.9,2009。
54、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gap effect on wind load on heliostat. Renewable Energy 35 (2010)。
55、風對定日鏡影響的計算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自然災害學報,No.1,2010。
56、渡槽結構抗風抗震計算與分析(專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