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奧里亞

伊斯蘭教蘇菲派傳教師

沙·奧里亞(Shah Awliya) 伊斯蘭教蘇菲派傳教師,或音譯為夏·奧里亞,是伊斯蘭教第二個千年復興家——伊瑪目·冉巴尼賢哲的第四輩世孫,其血統可追溯至尊貴使者——穆罕默德聖人(願主福安之)。由尊貴的伊瑪目·冉巴尼賢哲所創立的希爾信迪學派及其千年復興學,於1750年前後由道祖夏·奧里亞傳入新疆莎車縣,並以葉爾羌為中心建立了道堂

夏·奧里亞,是中國蘇非派四大門宦溯源地——葉爾羌道堂的始祖,並於1750年建立了馳名中外的葉爾羌道堂。其父為伊瑪目·冉巴尼賢哲的後代夏·尼費木同拉(阿富汗國的國王),生於巴達克山(今屬阿富汗)。

夏·奧里亞道祖曾預言: “在我的第七輩中將出現一個太陽,他是我們的繼承人,他將加倍開創我們的正道,點燃即將熄滅的明燈。他將重新弘揚尊貴的伊瑪目·冉巴尼賢哲的正道——千年復興學。”

現任葉爾羌道堂第七輩導師——毛倆納·夏·華者·阿布都勒艾則孜汗·牙熱乾地(即:阿布都勒艾則孜汗·霍加目,穆罕默德汗·霍加目之子),是穆聖*第三十四輩後裔,是第二個千年復興者——伊瑪目·冉巴尼賢哲的第十輩世孫,即是夏·奧里亞道祖的預言的第七輩傳人。1953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正在為葉爾羌道堂教乘學、道乘學的進一步發展而努力。

葉爾羌道堂作為四大門宦的總道堂,始終堅持教乘功乾和道乘功修,豐富了功干、功修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顯示了自己的活力。經過300年風霜雪雨的洗禮,葉爾羌道堂已然成為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的四大門宦的傳播地。

傳教


夏·奧里亞道祖從18世紀后中葉至19世紀初,3次從巴達克山到新疆,在葉爾羌建立罕尼卡(Khaniga,即葉爾羌道堂道 堂),並先後在和田地區伊犁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地奔忙傳教。暮年以104歲高齡返回故土巴達克山。他稱其所傳為“納格什班迪·穆加達得” (Naqshibandi Mujaddad,即復興的納格什班迪)。夏 ·奧里亞賢哲道祖在當地向弟子、教眾們傳授教義、教法和各種功修的方式方法,在道堂傳教,使教乘、道乘功修更加完善,得到了各地的認可,信教民眾迅速增加。向人們公開傳授表義學和隱 義學,宣講教乘、道乘功修,使人們了解了蘇非真諦。和田地區許多宗教學者都歸信了賢哲,並傳播了蘇非真諦,使其發揚光大,為蘇非之道做出了許多貢獻。
莎車縣自古就是“絲綢之路”,是我國境內的南道要衝、東西方陸路交通樞紐。這裡土地肥沃、地產豐富、人丁興旺、商業貿易發達,是四方商人云集之地,也是伊斯蘭教蘇非學派的傳播地。
蘇非學派中乃格式班迪耶、庫布熱維耶、嘎迪仁耶、契斯丁耶門宦是包括我國西北等省區在內中亞地區的四大門宦。“門宦”一詞是中國穆斯林對蘇非學派所屬各派的統稱。亞非和中亞地區學者分別稱之為“托勒格”或“蘇魯克”,西方學者稱之為教團。
乃格式班迪耶,源於蘇非派乃格式班迪耶教團的創始人——穆罕默德·伊本·白哈文迪尼·布哈里(1314——1389),因其信眾在舉行宗教儀式、默誦《古蘭》時在胸前以手指畫線,以示排除雜念,凈化心靈,故白哈文迪尼以“乃格式班迪耶”著稱。
賢哲白哈文迪尼堅持遜尼派教義,主張遵行教法。認為安拉是獨一無二的,宇宙萬物由安拉創造,認為蘇非們要達到認主、近主的道路,必須履行法定的宗教功修、凈化心靈,內心與造物主——安拉聯繫,外在與安拉被造物(即自然,社會生活)聯繫,才能求得兩世幸福。
賢哲白哈文迪尼在世時,以布哈拉道堂為中心,培養了大批弟子,對中亞突厥語系各族穆斯林產生了重大影響。乃格式班迪耶誦念孜克爾分低念(虎夫耶)和高念哲合忍耶)兩種。
虎夫耶,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隱藏的”,因主張低聲誦念讚詞(孜克爾——記主)而得名。在教義上屬遜尼派,教法學上屬遜尼派的哈乃裴學派。其主要教義和禮儀以《古蘭》、《聖訓》為根本依據,遵行五功、重視隱修和默念孜克爾,但所屬支系因其傳授者不同,誦念的方式、方法亦各有異。
哲合忍耶,阿拉伯語音譯,意為“公開的”、“高聲的”,其教義、教法與虎夫耶一致,主張“敬主贊聖、遵經從訓”,認為沒有教乘做基礎,道乘也不復存在。
庫布熱維耶,源於十三世紀波斯蘇非派哲學家納吉穆丁·庫布拉維所創的庫布拉維教團,屬遜尼派哈乃裴學派,其教義和禮儀主要以《古蘭》、《聖訓》為信仰之本,遵行五功和靜修、參悟修持、默念孜克爾。
嘎迪仁耶,源於其創始人阿布都勒·卡德爾·吉拉尼姓名中“卡德爾”一詞,創傳於十二世紀。該門宦在教義上屬遜尼派,在教法上屬遜尼派哈乃裴學派。在尊奉《古蘭》、《聖訓》的同時還主張必須靜修參悟,否則不能達到認主、近主的目的。
契斯丁耶,由穆哈印迪尼·契斯丁耶(1142——1236)所傳。以《古蘭》、《聖訓》為基礎,念大讚,並集體誦念孜克爾。誦念時身體左右搖擺,並伴以樂器。
綜上所述,四大門宦在對認主(敬主、認主獨一)、近主、畏主、會主(人主合一即陶醉、消失自我)的解釋和認識,以及孜克爾教程、贊念孜克爾的聲調(有高念、低念和默念之分)、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雖然有所不同,但在教義、教法上是一致的。在禮拜、贊主、贊聖、誦讀《古蘭》、祈禱、接嘟哇、講卧爾茲(勸善、忠告)等方面基本是相同的。
葉爾羌道堂作為上述四大門宦的總道堂,始終堅持教乘功乾和道乘功修,豐富了功干、功修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顯示了自己的活力。

承傳譜系


正道的指引者、先覺者伊瑪目·冉巴尼——公元1563年生於印度希爾信迪城(位於新德里市與拉哈爾城之間),1626年在希爾信迪城歸真,享年63歲。
夏·買蘇木·外力拉(伊瑪目·冉巴尼賢哲的三子)閣下——公元1615年生於印度希爾信迪城,1705年在希爾信迪城歸真,享年90歲。
先覺者、仁慈者夏·尼費木童拉(夏·買蘇木·外力拉之子)——1670年生於印度希爾信迪城,1757年在阿富汗喀布爾歸真,享年87歲。
海孜熱提·夏·奧里亞——(夏·尼費木童拉之子)1733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1837年在阿富汗巴達赫尚(阿富汗東北部一個省的首府所在地)歸真,享年104歲。
海孜熱提·夏·米爾·穆罕默德·謝里夫——(即夏·奧里亞賢哲的四子:米爾扎·夏賢哲)1776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莎車縣),1860年在葉爾羌歸真,享年84歲。
海孜熱提·烏拉木·買爾蘇木汗·霍加目——(米爾扎·夏賢哲之子)1836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1913年在葉爾羌歸真,享年77歲。
海孜熱提·努榮·穆罕默德汗·霍加目——(烏拉木·買爾蘇木汗霍加目之子)1868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1936年在葉爾羌歸真,享年68歲。
海孜熱提·歐麥爾汗·霍加目——(努榮·穆罕默德汗·霍加目之子)1896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1959年在葉爾羌歸真,享年63歲。
海孜熱提·穆罕默德汗·霍加目——(歐麥爾汗·霍加目之子)1913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1990年在莎車歸真,享年77歲。
現任葉爾羌道堂第七輩導師——
毛倆納·夏·華者·阿布都勒艾則孜汗·牙熱乾地(即:阿布都勒艾則孜汗·霍加目,穆罕默德汗·霍加目之子)1953年生於中國新疆葉爾羌,正在為葉爾羌道堂教乘學、道乘學的進一步發展而努力。

選派情況


1、哈吉·熱黑木依禪去澤普
2、夏赫·買合蘇木依禪去納曼干
3、穆罕買提·阿里依禪去阿克蘇
4、艾則孜·穆罕默德去皮山;
5、謝赫·穆海依丁去喀布爾
6、謝赫·阿布都勒去于田
7、謝赫·古斯塔·尕達依去伊犁;
8、謝赫·薩里瑪去和田
9、哈古·帕夏·巴達赫尚去阿富汗;
10、謝赫·伊布拉西買·哈吉去關內;
11、馬葆真(應沙海目在)去北庄;
12、穆罕默德·侯賽尼(苟太爺)去昌吉
13、穆罕默德·阿里木(大通老人家)去迪化(今烏魯木齊及周邊城市);
14、罕木則·買迪德耶依禪去關內;
15、伊得力斯·努爾丁去四川;
16、穆罕默德·謝赫去四川;
17、穆罕默德·優素福去吐魯番;
18、謝赫·魯克瑪(路古瑪乃)去陝西;
19、穆罕默德·司瑪義(伊斯瑪儀,即張金友)去內地;(以上二人去后不久又返回烏魯木齊)
20、穆罕默德·達吾德·海孜熱提(即妥明)去烏魯木齊;
21、阿布都勒·卡德爾·撒拉(穆薩阿爺,撒拉族)去撒拉族地區;
22、賽力瑪去阜康
23、艾布·伯克爾(即馬貴)去吐魯番,1929年歸真。他的繼承人有馬永禎、麻生金(即麻哈比)等海里發。
上述海里發譜係為道祖夏·奧里亞時期至賢哲烏拉木·買爾蘇木汗·霍加目時期派往各地的部分海里發名單。這些海里發不斷培養繼承人,代代相傳,始終遵照道祖夏·奧里亞的遺訓,至今仍同葉爾羌道堂保持著緊密聯繫。

分支概述


葉爾羌道堂對回、東鄉撒拉等民族,特別是回族有關門宦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葉爾羌道堂的歷任穆勒師德所培養的海里發、弟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回族。夏· 奧里亞的諸弟子和再傳弟子散佈於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形成大大小小的門宦和分支。有道統表可考,系沙·奧里亞所傳的門宦和分支,在維吾爾族中有伊犁 和吐魯番的納格什班迪耶教團分支,在回族中有吐魯番東道堂、烏魯木齊蘆草溝虎非耶門宦、甘肅臨夏的北庄門宦崖頭門宦等。
這些海里發的資料都被詳實地載入葉爾羌道堂的歷史及海里發譜系中,自道祖夏·奧里亞及輩輩賢哲所培養的海里發中,產生較大影響的有馬明心、妥明、魯克瑪、馬葆真、苟太爺、穆薩阿爺(阿布都勒·卡德爾·撒拉)等。
一、葉爾羌道堂夏·奧里亞道祖培養的第一批海里發有:薩迪克伊禪、哈罕提海里發、易布拉欣(馬明心)等人。這三位海里發中兩名是維吾爾族(一位是吐魯番人,一 位是拜城人),另一名是甘肅人,馬明心,經名易布拉欣,尊號維尕耶圖拉·穆罕默德·召非,回族,祖籍甘肅階州(今甘肅武都)。
二、妥明,又名妥德林,經名達烏德·穆罕默德,甘肅河州人(今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人們尊稱他為“妥老太爺”。妥明最早拜伊禪·艾米爾海里發為師,學習經 文知識,后被派往葉爾羌道堂,在葉爾羌道堂第二輩導師穆罕默德·謝里夫·霍加目(即米爾扎·夏賢哲)門下學習教乘、道乘學及功修。
三、謝赫·魯克瑪,又譯路古瑪乃,姓馬,回族,新疆奇台人,所以人稱“奇台馬”。曾赴葉爾羌道堂(年代不詳)在道祖夏·奧里亞的四子米爾扎·夏賢哲門下學習乃 格式班迪耶道統的教理和功修,學成后領取了傳教憑證,返回烏魯木齊后同妥明海里發一起,創建蘆草溝乃格式班迪耶虎夫耶學派。因為他們有葉爾羌道堂這一共同 淵源,所以關係密切。後來,妥明所傳一支分出后,奇台馬所傳一支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蘆草溝分支。
該分支同葉爾羌道堂始終保持著從屬關係,每一代海里發在正式傳教前,都會不辭千里專程到葉爾羌道堂接受總導師的調養,領取傳教憑證、印章等。返回后,才真 正具備了傳教的資格。該分支自創立之日起,每一代海里發的經文名在葉爾羌道堂都記錄在案。(詳情,請參看中國蘇菲派溯源地——《九品承傳》一書中有關“葉爾羌道堂派往迪化地區海里發承傳譜 系”部分)。
四、馬葆真,經名應沙海目在,甘肅東鄉人,東鄉族。清嘉慶年間(1812年)前後來新疆,在葉爾羌道堂道祖夏·奧里亞門下求學。學成后,被道祖確定為海里發,返回家鄉,創立北庄門宦。
該門宦同葉爾羌道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遵照道祖遺訓:每一輩海里發在掌教之前,都必須去葉爾羌道堂求學,經導師調養,審核批准后被確立為海里發,並頒發傳 教憑證,再返回故鄉主持教務。馬葆真在新疆期間,曾與妥明有過接觸。該門宦所說的口外(指新疆)妥太爺,就是指妥明。
五、苟太爺,經名穆罕默德·侯賽尼,回族,甘肅河州人(即現在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早年曾在家鄉執教,為了追求道乘學和教乘學真諦,已年過半百的他毅然放棄執 教生涯,於清道光年間,隻身離家來到新疆,在迪化巴里坤清真寺求學。他專心研究道乘學多年,又在葉爾羌道堂第二輩導師米爾扎·夏賢哲(道祖夏·奧里亞的四 子)門下鑽研學習道乘學數年,領取傳教憑證后,前往麥加朝覲,並周遊各地長達三年,成為一名蘇非學派大師。
六、馬宗富,經名穆罕默德·阿里木,回族,清時青海大通人(今屬門源回族自治縣),被稱為“大通老人家”又名“魏家寶”。清道光年間在原芨寺坊執教,后專門修持庫布熱維耶門宦的道乘功修。其父是肅州韓(人名)在青海的再傳弟子。
咸豐年間,為弘揚正道,領悟真諦,馬宗富同其弟馬宗貴攜帶家小,歷時9個月抵達迪化,在北梁寺奇台周處(大通老人家同奇台周是師兄弟)攻讀經卷,修持道 乘。奇台周歸真后,他來到葉爾羌道堂,在葉爾羌道堂第三輩導師烏拉木·買爾蘇木汗賢哲門下學習伊斯蘭教學術論著和道乘學。
在葉爾羌道堂求學期間,他勤奮好學、博採眾長,系統地學習了四大門宦的源遠、教義教規、禮儀,全面學習研究了各種經典著作和有關教程,得到了道堂導師的好評,並領取了傳教憑證。
他在新疆傳教長達十三年之久,德高望眾,深受各地穆斯林的擁戴,尊稱他為“大通老人家”。後於1885年歸真,享年70餘歲。按他生前遺言,葬於烏魯木齊大灣墳園。
七、阿布都勒·卡德爾·撒拉(穆薩阿爺),青海循化人(今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撒拉族。
1850年前後,正是葉爾羌道堂第二輩導師米爾扎·夏賢哲執掌教權期間。當時來了一位名叫阿布都勒·撒拉的小夥子,起初他在道堂內干一些雜活,在此期間接 受了賢哲的許多教誨。經過導師的調養,阿布都勒·撒拉成為葉爾羌道堂的海里發之一。後來,導師,將他派往烏魯木齊。他以蘆草溝為中心,向米泉、昌吉、倉房溝、南山和烏魯木齊市內的教眾教授贊念孜克爾的方式方法和儀式,於每個主麻日一起贊念孜克爾,從未中斷。
葉爾羌道堂的每一輩導師親自培養和輸送的海里發,在當時都積極弘揚和傳播了蘇非教理,使許多人走向了安拉受喜的高貴之地。

遺訓


夏·奧里亞對總道堂接班人及其後裔的遺訓
一、凡是我們的繼承人,要成為道堂的總導師,必須在表義學和隱義學方面有全面的造詣;
二、在道堂內最少工作十年;
三、要學完孜克爾的高念和低念(默念)全部韻調和教程;
四、要品學兼優、堅守道乘、謙虛謹慎、不謀私利、簡單樸素、尊老愛幼;
五、處理任何教務都不能自行其事,要審時度勢,在表義學、隱義學方面要與老海里發、大學者探討商議;
六、要鼓勵自己的子女求知上進,在顯跡學方面要多向大學者求教,隱義學方面要多學習道乘經書,使其成為我們的繼承人,決不允許其脫離葉爾羌道堂,另立教派,各行其道;
七、我的後裔中可以成為當地海里發或擔當葉爾羌道堂總導師的,應教導他們學習教乘、道乘學知識和功修,使其真正成為道堂的接班人或海里發,並堅持和發揚伊瑪目·冉巴尼的千年復興學;
八、對於葉爾羌道堂的所有支出,除道堂內日常生活費用外,其餘部分應用於舉行爾麥里、救濟老弱貧困和幫助經文學堂有困難的滿拉等方面,決不可作為遺產留給自己的後代。
道祖夏·奧里亞關於委派各地海里發的遺訓
一、夏·奧里亞道祖教導海里發:
首先通過穆勒師德的調養和提拔,完成坐靜、參悟等功修,直至內心達到認知安拉。在做任何功修之前必須舉意想往安拉,愛安拉,內在條件成熟時,才能認知安 拉。無論任何事必須遵循舍熱爾提教法教規。只要生命存在,無論任何光陰,都要把生命舉成古熱巴(獻牲)出散在妥熱蓋提中。把命和蓋裡布緊緊捆綁在一起的人 啊,麥爾熱凡提(超乘)成了你的路,此時,你才真正達到目標。為此,他特吟詩一首,
詩曰:
事事遵行教乘,畢生堅守道乘。
專心致志修真乘,最終完美在超乘。
二、夏·奧里亞道祖說:
我的門徒弟子,你們必須做到時刻贊念、銘記安拉,不可分心。雖然身在異鄉,但心繫安拉;雖然身在民眾中,但不能暴露內心的隱情。行為要正,走路不可“左顧 右盼”,即:記主於心,贊念於舌,干功於時,修道於眾,守道於貧,救人於難,施捨於窮,巡遊於世,誤慎於行,歸命於主,享樂於天。
必須做到發自內心地喜愛安拉,無論身處何地,必須時時牽掛安拉。讓心中愛安拉之火越來越強烈,只要有一口氣存在,絕不忘記安拉。你所走的每一步路、每一個 腳印必須沿著總穆勒師德的路行走,否則你已踏入無底深淵!無論何時何地,將你的功修暗藏,做到外部同人,內部同安拉。不準將自己的機密泄露,也不準與任何 人談論他人的機密,時刻準備歸於安拉。
三、夏·奧里亞道祖命令:
舍熱爾提必須執行大伊瑪目的路道;
妥熱蓋提必須執行伊瑪目·冉巴尼老人家的路道;
葉爾羌道堂每一輩跟隨者以及他的後代,必須經常往來於葉爾羌道堂。
由現任葉爾羌道堂穆勒師德委派的各地海里發,必須遵從穆勒師德口喚,在任何重大事宜上,必須請示總道堂。道堂穆勒師德指定的海里發,被委任之前,必須經過葉爾羌道堂穆勒師德調養和進修一至三年,成熟之後才能予以委任海里發。
距總道堂近的海里發,必須每周一次來道堂探望穆勒師德,參加爾麥里;遠處的海里發,至少一年一次來道堂探望穆勒師德,參加爾麥里。各地海里發、門徒、弟子 們要潔身自好,潛心學習,領悟尊貴的伊瑪目·冉巴尼老人家的遺作《艾勒拉隱義釋解》和《菲勒拉精選》,要尊重有真才實學的學者,禮儀全美。
海里發必須經常向穆勒師德彙報門徒弟子的人數和功修等情況,祈求道堂穆勒師德的嘟哇和幫助。各地海里發要完滿履行各自的功干,堅持各自的功修之道,對自己 的門徒、弟子、信眾不可放任自流,要堅持向他們傳授隱秘學詩詞及各種孜克爾的念法,要時時考察欠缺之處,給予指導,及時糾正。要為年輕的信徒開辦學堂,提 高學識,發展穆熱德數量,積極上進。同時,為了防止海里發之間出現誤會、分歧,要經常聚會,交流看法,增進共識。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哪一輩穆勒師德指定的海里發,都必須無條件服從現任穆勒師德。各地的海里發要經常邀請穆勒師德到自己的所在地,召集信眾或者將要成為信 眾的人聚會,向所有弟子門徒介紹穆勒師德。但是,絕不能以自己是前輩穆勒師德的海里發自居,而要讓自己以及所有的弟子門徒歸順於現任穆勒師德。如果道堂穆 勒師德未能前往,可按道堂教義自行辦理。關於門徒弟子之間的內部事務,由海里發自行處理。
四、夏·奧里亞道祖規定:
現任或即將接任的海里發,將得到穆勒師德頒發的傳教憑證,但該憑證只歸自己所有,絕不能轉讓。海里發在歸真之前,無權將海里發的權利安排給任何人,必須交 回葉爾羌道堂,由穆勒師德重新委任海里發。海里發歸真后,必須將穆勒師德頒發的傳教憑證、印章等物隨屍骨一起帶入拉哈提(墳墓)。
海里發要親自培養繼承人,儘可能在世時指定候選人。候選人必須帶上加蓋印章的介紹信,在兩位證人的陪同下前往葉爾羌道堂,方可得到穆勒師德的認可和蓋章。若沒有合適的候選人,可以從你們的穆熱德當中推舉一名有知識、謙虛忠誠的人,帶上海里發的介紹信,前往葉爾羌道堂,經過穆勒師德的調養和培訓,合格后可接 任海里發一職。
五、夏·奧里亞道祖規定:
海里發的指定、認可或委派權歸葉爾羌道堂所有。無論任何一位海里發及其後代,如果同葉爾羌道堂斷絕關係自封海里發,那麼依據《聖訓》和伊瑪目·冉巴尼賢哲 的遺囑,他們都是無效的。葉爾羌道堂穆勒師德是穆聖*的後裔,跟葉爾羌道堂斷絕關係之人,就是斷絕兩世關係之人。關於這一點,請參看有關伊瑪目·冉巴尼老 人家的遺訓。
六、夏·奧里亞道祖要求:
成為海里發之人,不得給子嗣留遺產,海里發的繼承絕對不能父傳子受。如果門徒弟子中挑選不出具有才能和知識之人,海里發才可以從自己的子孫中挑選,但必須到葉爾羌道堂接受調養和培訓,具備資格之後,由葉爾羌道堂穆勒師德派一至二人陪同前往當地,宣布就任海里發。
七、夏·奧里亞道祖規定:
無論任何一名海里發與葉爾羌道堂斷絕關係、自立門戶,跟隨他的信眾必須與其斷絕關係,並請求葉爾羌道堂穆勒師德委派一名能堅持伊瑪目·冉巴尼賢哲遺訓、忠於葉爾羌道堂和維護葉爾羌道堂統一性的人為海里發。
並強調:作為葉爾羌道堂委任的海里發,無論穆勒師德在場與否,都必須遵從伊瑪目·冉巴尼賢哲所立的“關於穆熱德對穆勒師德的各項禮貌禮儀的規定”,以示敬畏和謙下,這樣才能達到人性的完美,才能使自己成為門徒的鏡子,使門徒更加完美。
八、夏·奧里亞道祖說:
葉爾羌道堂的存在,就是各地海里發的存在。我繼承人的終斷,就是各地海里發的終斷。因此,各地海里發應為葉爾羌道堂的發展,儘力培育繼承人。總道堂委任的 各地海里發,在為葉爾羌道堂眾先賢舉辦祭日、紀念日或為某位爾領(學者)人士的歸真舉辦爾麥里時,必須邀請葉爾羌道堂穆勒師德,祈求他的嘟哇。
作為葉爾羌道堂委任的海里發,要為解除葉爾羌道堂的困難全力以赴給予各方面的幫助。
九、夏·奧里亞道祖說:
我的後輩中,繼承我的人會一直延續到給亞麥提(世盡)。為此,葉爾羌道堂的大門將永遠向外敞開,不論何時何地的海里發、門徒弟子、信眾何時前來,都可以接納。
十、夏·奧里亞道祖命令:
不論是我的後代或海里發,都要從過去的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絕不允許參與政事。
以上是道祖夏·奧里亞賢哲所立遺囑,自他的四子米爾扎·夏賢哲接替教務之後沿用至今。

文物


1、安拉的使者、至聖穆罕默德*的鬍鬚;
2、存放安拉使者至聖*鬍鬚的金箱子、銀箱子各一個;
3、印有至聖*手跡和足跡的印跡石兩塊(現存放於喀什地區博物館);
4、聖女——法蒂曼·宰赫拉太太的兩件長衫、紡線車,以及家庭用具、掃帚等若干件;
5、伊瑪目·哈桑和伊瑪目·胡塞尼襁褓布一件;
6、賢哲艾吾賽勒·艾則木·阿布都勒·卡德爾·吉拉尼閣下穿過的鞋一雙、手杖一把;
7、尊貴的賢哲伊瑪目·冉巴尼的依禪帽、大衣各一件;
8、道祖夏·奧里亞賢哲的戴斯塔爾帽楦一頂、大衣一件;
9、前輩導師的遺物:湯瓶壺、手杖、拜氈,以及道祖乘坐過的馬鞍;
10、從阿丹聖人到葉爾羌道堂現任導師的承傳家譜:此表長45米、寬60公分。
該譜系表中記述有:至聖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後裔分佈地;以及尊貴穆聖*父母的家譜、出生於何時何地、從事何種職業等歷史資料,其中包括他們所生活過的城市、鄉村的頭領為證明其真實性所蓋的印章和簽名;各位霍加目的後裔們出生后,為證明其真實性讓所在地的哈孜將其名字寫入家譜並加蓋印章的經過等;其中包括聖裔穆罕默德·色依提·哈吉閣下及其後代的承傳譜系。
11、各種文字的資料近150本,這些資料中按年月順序記載:前來道堂人員的姓名、籍貫、何時曾接受過葉爾羌道堂哪位導師的指導和親傳,被派往何地等內容。
關於上述印有安拉的使者、至聖穆罕默德*手跡和足跡的印跡石,是至聖穆罕默德*在伍侯德戰役中爬山時,尊貴穆聖*的手跡、足跡如按在麵糰上一樣清晰可見。後來被至聖*後裔伊瑪目·穆薩·卡孜木等人從山上掏挖出來,作為傳家寶世代相傳,保存至今。
另外,裝有安拉使者至聖*鬍鬚的金箱子,當每次將金箱子放在桌子上時,數十人或數百人圍在桌子四周誦讀《古蘭》祈禱,大家共同誦念懺悔詞、泣哭哀憐。這時鬍鬚就會自動跳出金箱子,周圍的人會按對至聖*的虔誠程度看到鬍鬚數量的多少。其中有些人能看見8-10根,有些人能看見3-4根,有些人只能看見一根或看不見,甚至有些人能看到紅、白、黑各種顏色的鬍鬚。
無論何時,當人們遇到困難時,將金箱子放在面前,坐靜、誦讀《古蘭》祈禱做嘟哇,困難便會迎刃而解。
上述文物中,大部分於1959年整風中被拿走,少部分於“文革”中被紅衛兵抄走。1988年改革開放后,歸還了一部分。
葉爾羌道堂現存文物有:裝有至聖穆罕默德*鬍鬚的金箱子、銀箱子;聖女法蒂曼太太的長衫兩件;伊瑪目·哈桑、伊瑪目·胡塞尼的襁褓布;賢哲艾吾賽勒·艾則木的手杖;伊瑪目·冉巴尼賢哲的依禪帽;道祖夏·奧里亞賢哲的大衣,以及其他導師的遺物等。

鄭重聲明


葉爾羌道堂所發的《尼斯百題》、傳承譜系及照片資料,任何人私自改動或印刷者,葉爾羌道堂無口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