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6條詞條名為劉峰的結果 展開

劉峰

空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少將

空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1963年12月出生,山東省陽谷縣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工學博士學位。

 劉峰同志多年從事航空救生專業科研工作,組織、參加並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為我國航空救生裝備技術的發展發揮了作用;其研究成果在我國軍用飛機上推廣應用數千架次。多次參加重大飛行事故的檢查,發現了重大故障隱患,為保障飛行安全做出了貢獻;創造性地完成了航空救生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建設,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領銜國家重點專項“國家空中緊急運輸服務基地”建設工程。

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軍隊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國家發明專利多項。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共十六大代表和中國科協七大代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獲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發明創業獎、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

個人概況


2011年晉陞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2011年晉陞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劉峰同志多年從事航空救生專業科研工作。主要貢獻:一是組織、參加並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國家發明專利多項,為我國航空救生裝備的技術的發展發揮了作用;二是其研究成果在我國軍用飛機上推廣應用數千架次,裝備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成功營救數十名飛行員,取得了重大軍事和經濟效益,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做出了貢獻;三是多次參加重大飛行事故的檢查,發現了重大故障隱患,為保障飛行安全做出了貢獻;四是在中美撞機事件中飛行員王偉彈射跳傘犧牲后,他提出了建立我國航空救生體系的建議,並研究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被納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該工程是我國首次對航空救生體系進行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建設,劉峰同志為我國航空救生體系的建立和建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五是領銜國家重點專項“國家空中緊急運輸服務基地”建設工程。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共十六大代表和中國科協七大代表。
獲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發明創業獎、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空軍工程大學碩士/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獎勵武器裝備評審委員會評委、全軍武器裝備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評委、空軍飛行安全技術顧問。

參加院士遴選


2003年劉峰在中央台《百家講壇》
2003年劉峰在中央台《百家講壇》
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遴選工作於4月25日結束。經形式審查和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有效候選人共560人,劉峰在列。
2007年獲何梁何利獎
2007年獲何梁何利獎
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各學部經過候選人材料審閱、專業組評審、全學部評審和投票等程序,從560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173位,劉峰在列。

研究項目


研製救生系統

”零速度-零高度“火箭彈射救生試驗
”零速度-零高度“火箭彈射救生試驗
楊振寧先生給劉峰頒授求是獎
楊振寧先生給劉峰頒授求是獎
航空救生技術是飛機上最為複雜的協同體系之一,世界航空大國對發展航空救生技術高度重視。美國1983年將飛行器的乘員安全救生技術確定為對未來軍用飛機產生重大影響的17項關鍵技術之一。我國也將防護救生系統列為重點軍用航空機載設備發展項目之一。
攻克了多項火箭彈射救生關鍵技術,解決了危及飛行安全的重大問題。研究“0—0”火箭彈射救生系統,即飛機在零高度、零速度狀態下的救生系統。在該狀態下實現安全彈射救生,要求艙蓋拋離彈射通道時間短,座椅啟動快,彈射軌跡高,彈射中姿態良好,穩定傘、救生傘、人椅不能發生纏繞,人椅分離和救生傘完全充氣等,技術難度非常大。經過100多次綜合試驗,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其火箭彈射座椅的“0—0”性能、防掉蓋技術、拋離機體形式、余度可靠性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製高原救生裝備

在青藏高原組織火箭彈射救生試驗
在青藏高原組織火箭彈射救生試驗
高原救生技術是比較複雜的。高海拔區的地理、氣象環境不僅對遇險飛行員的生存有著獨特的影響,而且高原空氣稀薄,飛行員如果乘平原傘降落到高原的時候,降落速度就會超出人體耐受極限每秒6米,很容易受傷。拉薩機場的海拔高度是3580米,在這個高度用平原傘進行救生,飛行員肯定要受傷。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擴大降落傘的傘衣面積,但擴大傘衣面積后帶來另一個問題,在高速條件下救生,開傘瞬間,開傘動載會使飛行員脊柱受傷。
在青藏高原組織高原火箭彈射救生試驗
在青藏高原組織高原火箭彈射救生試驗
航空救生系統包括彈射座椅、傘系統、個體防護裝備、供氧系統和救生物品等。它不僅要滿足現代飛機日益提高的戰術技術性能要求,而且還必須符合人體生理和耐限的規定,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典型的人-機-環系統工程。
高級工程師劉峰完成的“某型飛機高原救生裝備”課題,成功解決了長期制約我空軍某型飛機高原作戰、訓練的主要難題。

創建航空救生體系

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面對國際、國內軍事發展實力,劉峰敏銳地認識到: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飛行員面臨的不僅是怎樣安全地離開失事飛機,關鍵是跳傘后如何在複雜條件下生存、求救;而地面部隊亟待解決的是如何快捷安全地確定飛行員的準確位置、實施營救。劉峰提出建立我軍航空救生體系的建議及設計方案,經正式立項后,他帶領科研團隊經過6年多的刻苦攻關,創造性地完成了航空救生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建設,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2002年當選中共十六大代表
2002年當選中共十六大代表
該工程系統研究了我國航空救生組織體系建設方案,組建了航空搜救部隊,解決了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救生組織體系的空白;研製了固定翼搜索引導飛機、搜救直升機、指揮救援車等大型搜救裝備,填補了我國航空搜救裝備的空白,構成了我國的搜索營救裝備體系;對數千架戰鬥機救生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實現了技術跨越,使我國數千架飛機彈射救生裝備性能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現役救生裝備水平;研製了多項飛行員防護裝具,總體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建設航空救援體系

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
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
我國是一個面積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也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多、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除自然災害外,我國的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亦時有發生。這些時間和地域上離散分佈的災難給應急救援帶來了很大困難,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大制約因素。航空應急救援在處置各種突發事件過程中,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間限制較少等優勢,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手段。
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國慶招待會
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國慶招待會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航空救援建設。美國在1956年就頒布《全國搜索救援計劃》,將軍、地雙方的搜救工作聯繫起來。我國也越來越重視航空救生的發展,國家已立項開展專項研究。
航空應急救援主要擔負八類任務:空中偵查探測、空中指揮調度、空中消防滅火、空中緊急輸送、空中搜尋救助、空中特殊吊載、空中應急通訊以及國際救援。
領銜國家重大專項“國家空中緊急運輸服務基地”建設工程,研製了搜救直升機、指揮救援車等大型搜救裝備,構成了我國的搜索營救裝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