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偉生
岑偉生
岑偉生,湖北省漢川市白魚鄉西灣村人,1892年出生。 ”岑偉生直赴津京地區,聯絡革命黨人策劃起義。岑偉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曲折的一生、不屈不撓的一生。
他知道梁鍾漢是留日學生,是革命黨、是為革命而被捕的,對梁鍾漢十分尊敬和佩服,經常去獄中聽梁鍾漢講囯家形勢、講內憂外患,講中國必須革命實現共和才能圖存的道理。從梁鍾漢這裡他開始接觸革命刊物《民報》,並拿回學校在同學之間散發。在梁鍾漢的啟蒙下,岑偉生暗下決心:要獻身於革命事業。
年僅17歲的岑偉生就走上革命道路實在難能可貴,通過和獄中革命黨人的接觸,他知道幹革命的艱辛,一旦被抓輕者坐牢、受酷刑;重者將要失去自己和親人的生命,通過梁鍾漢的介紹,他又認識了關押在武昌監獄的胡瑛及漢陽監獄的李亞東。
他經常去監獄聽他們談論國家形勢、世界形勢,講清廷的腐敗、民眾的苦難,說到內憂外患,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圖謀瓜分中囯,黨人常失聲痛哭。“人在獄中坐,心懷天下事”革命黨人無私無畏的精神深深地激發了岑偉生的革命熱情。
1910年岑偉生先後考入武昌第二文普通中學和法官第三養成所學習,有更多的時間和胡瑛接觸,胡瑛讓他多結納同志,介紹他加入了文學社。
1911年8月,武昌起義已蓄勢待發、箭在弦上,清王朝湖北當局已嗅到了起義的氣息,偵知駐武漢三鎮新軍中有許多革命黨人,他們多次密謀,決定實行分化瓦解的辦法,將不可靠的新軍分調各處,一可以分散革命黨的力量,二可以鎮壓地方性暴動。此時,四川保路風潮逐漸擴大,湖北當局對新軍頻繁調動。黨人知道再不起義,革命力量就會完全分散。
偉生在三茅閣橋《民生報》 館見到了宋教仁,宋向岑偉生介紹了陳其美、潭人鳳等同志。武漢革命同志來到上海,宋教仁等很高興,在四馬路“一枝春”番菜館宴請居正、楊玉如、岑偉生,有譚人鳳、陳其美、章梓作陪,點了一盤當時最名貴的菜“龍蝦”。
宴畢,一行人在《民生報》社宋教仁卧室開了會,宋說,三月二十九(陽曆4月27日)廣州起義矢敗,犧牲了不少同志,克強在香港來信,希望湖北有所動作,若湖北無成果,其它省市難度更大。宋接著說,當前的革命形勢不容樂觀。趁著酒興,在岑偉生的白扇上提筆揮毫“家國茫何在,乾坤渺一身”。
居正介紹了武昌一觸即發的形勢和湖北黨人邀宋、譚赴湖北指揮起義的要求。起義成功有多大勝算大家還拿不準,陳其美則信心十足,認為事在人為,只要有機會。宋教仁決定,派呂志伊赴香港摧徒黃興來滬,購置手槍由陳其美負責,不等黃興來滬,自己和潭人鳳赴鄂,指揮起義。
就寢前,偉生拿出胡瑛給宋教仁的密信,信中談到武昌形勢非常嚴崚,不可冒昧。宋教仁看信后猶豫起來,又改變了赴漢的計劃。
9月24日南湖炮隊發生事變,士兵和排長發生衝突,革命士兵拖出大炮填入實彈,準備暴動,現場沒有黨人指揮,所以沒人附會。士兵只好逃走。同一天,文學社和共進會在武昌胭脂巷十一號開大會,確定人事草案和計劃,起義日期定為八月十五日。會議以後,革命黨中秋節起義的消息傳遍了武漢三鎮,一些小報刊還登載出來,引起武昌清方的關注。
由於這兩件事,湖北當局命令軍隊提前過中秋節,並且節日不放假,所有子彈、槍炮栓一律收繳,並派軍官監守,排長以上軍官不得擅離職守,士兵不在營歇宿,革職拿辦。武漢三鎮的軍、巡、警頻繁出動盤査,氣氛聚然變得十分緊張。
武昌獄中的胡瑛迅速派岑偉生再赴上海,阻宋、譚前來,岑偉生到達上海的第三天,武昌起義爆發,宋教仁對岑偉生說:“成敗與否,不是你我所能預料的,你要用全部身心,促成革命的全盤勝利,你不必回湖北,到天津、北京和同志策劃響應武昌起義。”岑偉生直赴津京地區,聯絡革命黨人策劃起義。
南北議和后,宋教仁任農林總長,住在西直門外萬牲園,岑偉生在北京《囯風日報》任編輯。兩位革命同志經常見面,暢談國家形勢,展望中華民族美好未來,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宋教仁建議岑偉生赴日本深造,並寫了介紹信贈送了旅費。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刺身亡,岑偉生在東京得到這個消息,異常震驚,非常悲痛,多方查訪宋教仁被刺的原因。痛作悼詞一篇寄回國內,發表在《囯風日報》上,寄託哀思,懷念這位最親密的同志加朋友。
1913年7月,岑偉生毅然回囯參加討袁戰爭,在上海討袁軍中作宣傳聯絡工作,吳淞囗失守后,趕赴南京,在討袁軍第一師負責宣傳聯絡,參加過戰鬥,南京失守后,只得流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