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
漢語漢字
克,漢語常用字,讀音 kè,最早見於甲骨文。基本含義為戰勝;引申含義為能力超強,勝任,完成等。
異性字:𠅏、𠅔、𠅡、𠧹、𠧻、𡱀、𡱠、𣳂、剋、尅、𠧳![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1/m019fa2e87a07a7dbd274fd8c8f9eb288.jpg)
![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1/m019fa2e87a07a7dbd274fd8c8f9eb288.jpg)
克
![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1/m3174b314e00e6a9a54c44628538f3f7c.jpg)
克
![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1/mb1ef69786e3c0d1a3e1496751fd39850.jpg)
克
◎ 贛語:kek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陸腔] kiet7 [梅縣腔] ket7 [台灣四縣腔] kiet7 [客語拼音字彙] ked5 [東莞腔] ket7 [寶安腔] ket7 [陸豐腔] ket7
◎ 粵語:haak1 hak1
◎ 潮州話:kiog4(khiok) kag4(khak)
克,會意字。甲骨文作“圖1”,金文作“圖3”,像甲胄(兜鍪、頭盔)之形。在古代“胄”往往是戰利品,金文(圖21)簋有“俘戎兵、盾、矛、戈、弓、箙、矢、裨胄”等語(《集成》8.4322),有時“胄”還可以作為首級的替代品。所以就以此表示“戰勝”之義。這就是“克”字的本義。何尊:“唯武王既克大邑商。”(《集成》11.6014)春秋金文或作“圖9”,與秦漢文字較為接近。古代作戰都需要強大的武力,故也以“克”字指稱能力超強。甲骨文就是用的“能夠”之義:“癸卯卜,其克,捷周。”(《合集》20508)《說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從克。圖16,古文克。圖15,亦古文克。”所從字形雖有訛變,但其義訓可從。徐鍇系傳:“肩者,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與人肩膊之‘肩’義通。故此字亦微象‘肩’字之上也。能勝此物謂之克,故亦象刻木也。”“刻”亦為溪紐、職部字,與“克”聲音相同,故《說文》用為聲訓。在金文中“克”多用為“勝任”、“能夠”之義。?鍾:“克明厥心。”(《集成》1.247)又引申為“完成”之義。《春秋·宣公八年》:“日中而克葬。”杜預註:“克,成也。”也引申為“克服”、“克制”之義。《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用為“剋期”、“克日”等“約定”義的“克”實際上是“刻”字的假借。
![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2/m125d2927931b0d5a9e34a5d62c9e6897.jpg)
克
1. 能夠:~勤~儉。
2. 戰勝,攻下:攻~。~復(戰勝敵人並收回失地)。
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剛。
4. 嚴格限定:~日。~期。~扣。
5. 消化:~食。
6. 公制重量單位或質量單位:一克等於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語 | 例句 | 例詞 |
kè | 動詞 | 勝任 | be competent | 克,肩也。——《說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於肩,故從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時仔肩。——《詩·周頌·敬之》。傳:“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傳·隱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傳·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詩·豳風·伐柯》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書·大禹謨》 | 克當;克堪;克家;克祚;克家子;克明 |
能夠 | can;be able to | 克,能也。——《爾雅》 匪斧不克。——《詩·齊風·南山》 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書·洪範》。鄭註:“能也。”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資治通鑒》 | 克化;克盡;克協;克長;克果;克承;克荷;克臬;克能 | ||
攻下;戰勝;打敗 | defeat;overcome;capture |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傳·僖公四年》 鄭伯克段於鄢。——《左傳·隱公元年》 克,勝也。——《玉篇》 飲酒溫克。——《詩·小雅·小宛》 如雲不克。——《詩·大雅·桑柔》 執輕如不克。——《禮記·曲禮下》 | 克伏;克伐;迭克名城;克平;克勝 | ||
克制;制服 | restrain;forbear | 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書·洪範》 克己奉公。——《後漢書·祭遵傳》 | 克心;克治 | ||
迷信說法。認為人生下來有屬相相剋,有五行相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損傷 | damage | 克皮;克賊 | |||
殺 | kill | 克奔;克殄;克翦 | |||
剋扣 |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 | 克落;克除 | |||
完成 |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春秋·宣公八年》 杜預註:克,成也 | ||||
能耐 | 中行繆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蓋力優而克不能及也。——《淮南子·繆稱訓》 克不能及,當為克不及。克,能也。言搏虎之力雖優,而服虎之能則不及也。——王念孫《讀書雜誌·淮南十》 | ||||
好勝;忌刻 | 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今言多忌克,難哉。——《左傳·僖公九年》 京(蔡京)褊忮貪克,峻條令,為炮熏刳斫法,下愁毒,為軍中所逐。——《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 | ||||
猶訓斥,教訓 | 昨天,他們三個還聯合起來克了四敏一頓呢!——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八章 | ||||
消化 | |||||
猶如 | 且兵兇器,雖克所願,動亦秏病。——《史記·律書》 此克字,猶雲如也。——劉淇《助字辨略》卷五釋雲 | ||||
猶及 | 原野厭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文選·班固〈東都賦〉》 李周翰註:比於秦末項羽之災,猶未及此之半。 (晁次膺)效樂府體屬詞以進,名《並蒂芙蓉》。上覽之稱善,除大晟府協律郎,不克受而卒。——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一》 | ||||
通“刻”。銘記;雕刻,刻薄 | 后稷不克。——《詩·大雅·雲漢》 鄭玄箋:克,當作刻。刻,識也。 | ||||
名詞 | 古代灼龜甲卜吉凶,其裂紋相交錯者謂之克 | 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書·洪範》 | |||
限定;約定 | 義宣因此發怒,密治舟甲,克孝建元年秋冬舉兵。——《宋書·南郡王義宣傳》 | ||||
古國名 | 觀克鍾克鼎出土之地並克鼎中錫土之事,克之疆域蓋遠矣。克器出於寶雞縣南之渭水南岸,殆克之所都。——王國維《觀堂集林·克鍾克鼎跋》 | ||||
通“核” | 其罪惟均,其審克之。——《書·呂刑》 引作“其審核之”。——《漢書·刑法志》 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奸不為止。——《管子·七臣七主》 | ||||
量詞 | 質量或重量的單位,等於千分之一公斤;舊稱公分 | gram | 克分子;克當量 | ||
藏語的容量單位 | |||||
藏語的土地面積單位,一克地就是可以播種一克種子的土地,約合一市畝 |
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從克。?,古文克。
說文解字注
肩也。
《周頌》傳曰:“仔肩,克也。”人部曰:“仔,克也。”此曰:“克,肩也。”然則《周頌》“仔肩”,絫言之。毛謂二字皆訓克也。肩謂任,任事以肩,故任謂之肩,亦謂之克。《釋詁》云:“肩,克也。”又曰:“肩,勝也。”鄭箋云:“仔肩,任也”。許云:“勝,任也。任,保也。保,當也。”凡物壓於上謂之克。今蘇常俗語如是。《釋言》曰:“克,能也。”其引伸之義。《左傳》曰:“凡師得儁曰克”,於“鄭伯克段於鄢”曰:“如二君,故曰克。”卽得儁之說也。穀梁曰:“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此《釋言》之說也。《公羊》曰。克之者何。殺之也。此以相勝為義。《大雅》毛傳云:“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俗作剋。象屋下刻木之形。上象屋,下象刻木彔彔形。木堅而安居屋下栔刻之,能事之意也,相勝之意也。苦得切,一部。刻、克曡韻。凡克之屬皆從克。
古文:?????
《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於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誥》:克明峻德。
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復禮為仁。
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於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庄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剋。
克服、一克、千克、坦克、剋制、剋星、克拉、克己、茄克、夾克
克勤克儉、以柔克剛、氣克鬥牛、克敵制勝、柔能克剛
字形 | 韻書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反切 | 擬音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
克 | 廣韻 | 入聲 | 德 | 溪 | 苦得切 | kʰək | 刻 | 溪 | 德開 | |
集韻 | 入聲 | 德 | 乞得切 | kʰək | ||||||
韻略 | 入聲 | 德 | 乞得切 | |||||||
增韻 | 入聲 | 德 | 苦得切 | |||||||
中州 | 入作上聲 | 齊微 | 康黑切 | |||||||
洪武 | 入聲 | 七陌 | 溪 | 乞格切 | k‘ək | 客 | 庚 | |||
蒙古字韻 | 入聲 | 乞格切 | kʼəj | 庚 | ||||||
分韻撮要 | 陰入 | 克 | 曉 | 德 | 第十五登等凳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