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邢佩旭1951年成立的公司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簡稱水規院)成立於1951年,是新中國組建的第一個水運建設行業規劃、設計勘察機構,持有國家頒發的“設計綜合甲級資質”、“水運工程設計”、“軍工行業工程設計”、“建築工程設計”、“工程勘察”、“工程總承包”、“工程監理”、“工程諮詢”、“工程造價諮詢”、等甲級資質證書和“海外工程業務經營資格”。現隸屬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水規院多次入選“ENR/建築時報“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排名不斷提升,最新的2013年度榜單中列第28位。
歷史沿革
水規院歷史1949~1958
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凱歌聲中,天津和上海等地的軍事管制委員會,先後接管了塘沽新港工程局、海河工程局和上海溪浦局。1949年11月,這些部門相繼改由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領導,並成立了“航道工程局”。1950年至1952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恢復時期,國民經濟開始向前發展。交通建設在這段時間也不斷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1951年交通部組建了航務工程總局勘察設計大隊。至此,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隊伍己基本形成。
1953年1月,交通部航務工程總局改稱航務工程局,下設築港工程、設計、疏浚和打撈等四個公司,初步形成了全國的水運工程系統。同年8月,築港工程公司和設計公司改為局建制,成為事業單位。
1956年9月,在航務工程總局設計局、內河規劃委員會和灌運總局設計科的基礎上組建了交通部水運設計院,下設規劃、港工、船舶分院和勘察總隊(含3個勘察隊和1個土工試驗室)。至1957年底,全國勘察設計人員將近1500人,其中港工、規劃分院和勘察總隊合計1069人。
“一五”建設時期,不僅擴大了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隊伍,同時,技術力量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1958年,為貫徹黨的八大二次會議精神和社會主義總路線,遵照交通部“地、群、普”的交通建設方針,發揮各省、市地方交通部門的積極性,交通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精簡機構,下放人員”的指示精神,於1958年6月做出了《關於交通事業、企業管理體制下放的決定》。於同年8月,撤銷水運設計院。港工、規劃分院和勘察總隊的大部分人員被下放。雖然收到了“母雞下蛋”的效果,但是卻削弱了總體規劃和設計管理。為此,交通部於當年9月又組建了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河北、湖北、廣東和上海等省市的航務(築港)工程局則分別以接收的勘察設計人員為主體,成立了設計處(室),開始獨立承擔工程設計。其他各省的交通廳也相繼以下放人員為骨幹組建了設計院。這就是天津的一航院、武漢二航院、上海三航院、廣州四航院的由來。
水規院具有建設部頒發的國家工程設計最高資質------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同時擁有工程總承包甲級、水運監理和公路監理甲級、岩土工程甲級、建築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一級、電子工程專業甲級級、安防工程一級資質、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二級等50多項業務資質,在水運設計行業中最早具有獨立對外經營權。是交通行業內唯一由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同時認定的代部項目審查機構,是國家科技部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共同認定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百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59年來經歷合併、重建、分設、政企分開等變革與發展階段,現為國有全資設計諮詢企業,現隸屬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和原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2005年12月合併重組而成)。
59年來,水規院幾代人勵精圖治、拼搏奉獻、自強奮進,凝聚了一千二百多名員工的智慧、心血與汗水,已發展成為具有水運工程規劃設計甲級、諮詢甲級、建築工程設計甲級、智能工程設計甲級、工程總承包甲級、水運、建築、公路監理甲級、岩土工程甲級、工程測量甲級等多項業務範圍,水運行業最早具有獨立的對外經營權,業務以水運工程為主,現已延伸到建築、計算機信息技術、公路、鐵路、水利、海洋工程、橋樑等方面,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綜合性國家規劃設計院,形成了"水規院"品牌。
59年的歷程,水規院人的足跡遍及祖國三江兩河和一萬八千公裏海岸線,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承擔了國家各個時期水運發展的戰略研究、全面建設布局規劃、區域、流域規劃及港航等樞紐工程主體規劃,完成410多項代部審查與技術管理工作,主編與參編了60多本國家工程技術規範,主辦交通部的《水運工程》和科技信息網等刊物。
水規院設計了中國第一座海港、第一座內河港、第一座船廠和第一個全集裝箱港區——上海港外高橋港區,第一家開赴深圳規劃設計蛇口工業區;第一家對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系統規劃、持續設計與建設;第一家對海南經濟特區港口建設全面規劃;第一家交通行業的工程總承包試點單位,並第一家持有國家工程總承包資質;第一家在交通行業中擁有對外經營權的設計諮詢單位;第一家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單位;走出了第一位水運行業的院士。
半個多世紀以來,水規院人的足跡遍及祖國三江兩河和一萬八千公裏海岸線,搜集和掌握了水運行業最為詳實的技術基礎資料,積累了豐富的規劃設計經驗,承擔了國家各個時期水運發展的戰略研究、全面建設布局規劃、區域和流域規劃及港航等樞紐工程主體規劃,完成近500項代部審查與技術管理工作,主編與參編80多本國家工程技術規範,主辦交通部的《水運工程》和《科技信息網網訊》等刊物。完成了沿海港口、三江兩河等3000多項港、航、廠、站、通訊、安監、建築、計算機等不同範圍、不同階段的設計項目,包括大型集裝箱、大型干散(礦石、煤、糧食),大型液散(原油、天然氣、化工等)、散雜通用碼頭、各類專業碼頭及多項航道與樞紐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水規院在“九五”和“十五”期間,人才隊伍、技術實力不斷增強,企業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設計了代表世紀之交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100多個大型與超大型集裝箱碼頭,礦石、煤、糧、油等干散與液散碼頭,在主要貨種碼頭的設計水平處於行業領先。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磨練,水規院在管理、規劃與設計的相互融合與促進中,形成了獨特優勢,成為最具競爭實力的綜合性國家級規劃設計大院。
水規院近60年悠久的歷史,行業內特殊的地位以及實施人才興院戰略造就了院獨特的人才優勢,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廣泛行業影響力的專家和管理人才。現有員工1000人,博士、碩士、重點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90%以上,有院士2名、國家設計大師3名,國家“百千萬人才”2名,享受國家政府津貼的國家級專家52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1名,高級工程師350名。
水規院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7項,詹天佑大獎5項,魯班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銀、獎銅獎14項,國家優質工程獎2項,國家優秀諮詢成果獎6項,全國工程設計計算機優秀軟體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諮詢成果獎與優秀設計獎達120餘項。
為了進一步提升水規院的綜合實力,水規院牢固樹立學習是根、創新是魂、人才與技術是本、質量與誠信是企業生命的理念,堅持四大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培育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積極推進與國際知名的諮詢顧問公司戰略夥伴關係,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水平。水規院以建設數字水規院、效益水規院、和諧水規院、卓越水規院為目標,正在向經營方式國際化、業務範圍多元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項目管理科學化的國際諮詢工程公司努力邁進。
信息中心
2006年4月中國交通信息中心經中交集團批准正式加盟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
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是北京市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北京科技研究開發機構》。具有建設部頒發的《建築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一級》、《電子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證書;北京市安局技防辦頒發的《北京市安全技術防範工程(設計、施工)三級》資質證書;交通部頒發的《信息系統規劃設計(乙級)專項工程設計證書》;美國Microchip授權的《MCU應用設計中心》和北京市建設委員會頒發的《安全生產許可證》;具有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信息中心成立近30年來,一直承擔著交通部機關及交通行業的信息化規劃、設計、開發、運營管理等任務。主持完成了交通部(機關)信息系統建設、CTInet網管中心建設、EDI推廣應用、路費與監控系統、計算機系統集成、數字監控保安系統、智能建築網路化系統、智能小區系統集成等工程項目;自行研製開發了“PSTN網路通信控制系統”、“直讀式遠程抄表系統”、“數字錄像監控系統”、“環保監控儀”、“交通流調查檢測儀”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開發了部長專用辦系統、OA系統、執法人員管理、交通行業統計、人事管理、檔案管理、運輸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港口裝卸調度管理、路庫、港口庫、船舶庫、車輛庫、法規庫、物業管理、停車場管理等100多項計算機軟體工程項目。
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是水規院又一個響亮的品牌,已形成了一支規模化、專用化、業務完整、資質齊全的信息產業高科技隊伍,先後完成了500多項交通等行業重大信息化工程,成為水規院大鵬展翅格局的又一重要支撐。
作為全國水上安全信息系統一、二、三期工程的總體設計單位和交通部首家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EPC)試點單位,承擔了海事應急輔助指揮系統工程、船舶監管和船員管理等系統設計,初步建立了全國海事電子政務框架體系,為實現現代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奠定了基礎。
2008年10月在北京創建的“中交鐵道勘察設計院”,是根據世界市值最大的建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的發展戰略與要求,由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在廣泛吸納、整合集團內外優秀鐵路管理及技術人才的基礎上發起設立,承接國內外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勘察設計及技術諮詢等綜合業務。
中交鐵道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將在中交股份的正確領導、關心與重點扶持下,依託中交股份的品牌、資源優勢和自身的管理、技術優勢,審慎決策、科學管理,深研究市場需求,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導向,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與市場影響力,迅速成長為國內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勘察設計領域的一支新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