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偉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

符偉國,男,1962年8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是一名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教授。

人物經歷


符偉國,1985年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1991年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畢業,獲博士學位。
2009年11月:作為國際主席團學術委員會成員出席在美國召開的VeithMeeting並發表學術講演。
2009年10月:作為國際專家出席第十屆亞洲血管外科學年會(ASVS2009)並發表學術講演。
2009年2月:在美國規模最大的血管腔內治療會議之一InternationalCongressⅩⅫEndovascularInterventions受邀做會議主持並做主題發言(唯一亞洲專家)。
2009年1月,出席在香港召開的LeipzigInterventionalCourse,是國際主席團成員中的中國專家,主持並做大會發言。
2008年1月,出席在德國萊比錫召開的歐洲最大規模的血管腔內治療會議LeipzigInterventionalCourse,是國際主席團成員中唯一的中國專家,主持並做大會發言。

擅長領域


主要從事血管外科方面的醫、教、研工作,在腔內微創術治療腹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頸動脈瘤、髂總動脈瘺和鎖骨下動脈瘤;胸腹主動脈瘤切除、內臟動脈重建、人造血管移植術治療胸腹主動脈瘤;原位大隱靜脈動脈旁路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跳躍式人造血管旁路術治療多發性大動脈炎胸腹主動脈狹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中、重度顱外頸動脈硬化性狹窄所致的短暫性腦缺血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治療慢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症;后腹膜腫瘤累及大血管行腫瘤和下腔靜脈或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一併切除人造血管移植術和點式大隱靜脈剝脫術治療下肢淺靜脈曲張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社會任職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老年學分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大血管介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理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亞洲血管學會會員、國際腔內血管外科學會會員。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外科雜誌、外科理論與實踐、內鏡雜誌、中國放射學雜誌、中國外科基礎與臨床雜誌等編委。

主要成就


針對中國人“主動脈夾層”發病率高於西方,病情兇險,傳統手術治療創傷大,死亡率、併發症率高的特點,1998年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腔內微創治療”,將手術死亡率從15-45%降至1.3%,截癱率由25%降至0.8%,顯著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創建了國內“腔內血管外科中心”,將該項新技術推廣至全國37座城市的81所三級甲等醫院,積極推動了主動脈腔內治療技術在國內的普及和發展。完成全球最大樣本(2751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全國最大樣本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1746例)。
先後多次承擔衛生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衛生局的科研課題,其“血管外科三項新技術”獲199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原位大隱靜脈動脈旁路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獲’99香港國際中西醫學術交流暨衛生教育新進展論壇大會組委會頒發的紫荊花醫學科研獎並獲優秀學術論文(1999-8-1)。近10年發表《胸腹主動脈瘤的外科治療》、《原位大隱靜脈動脈旁路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人造血管旁路術后移植物感染的外科治療》《腹主動脈瘤腔內人造血管內支撐術治療腹主動脈瘤》等學術論文35篇。參與撰寫《現代外科學》、《實用外科學》、《血管外科手術圖譜》等專著3冊。

獲得榮譽


曾於1995年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第五屆“銀蛇獎”、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5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主編的《國際傳記大詞典第23版》。1996年上海醫科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1997年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1998年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血管腔內人造血管移植術治療動脈瘤”獲’99上海市第三屆臨床醫療成果獎三等獎。
獲得過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等人才培養基金。2011年獲上海市領軍人才。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項。2012年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8年:卓越建樹、國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