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8年

公元998年

公元9徠98年,戊戌年(狗年);於闐天興十三年;契丹統和十六年;北宋咸平元年;越南應天五年;日本長德四年。

大事年表


公元998年,匈牙利立國。
公元998年,大年三十,王禹僻拜受了貶任黃州的詔令。
公元998年,日本長德四年,22歲的紫式部與父母具在並有家世子女比自己年長20多歲的藤原宣孝結婚,在長保元年(999年)時得一女兒藤原賢子。婚後3年藤原宣孝去世。
公元998年,長德4年藤原道長因大病嚴重,而向天皇請願出家。
公元998年,宋真宗繼位,李繼遷派遣使者求和。呂蒙正被任命為左僕射。
公元998年,懷特島成為丹麥強盜的大本營。
公元998年,阿里繼位,對和田進行“聖戰”,並在英吉沙爾的一次戰鬥中死去。
公元998年,馬哈茂德 27歲時承襲父位,集軍政和司法大權於一身,實行君主專制統治,繼續向外征討,將伽色尼王朝發展成為一個封建帝國。
公元998年,咸平元年釋贊寧被提升為汴京(今河南開封)右街僧錄,主管教門公事。

歷史紀事


宋除諸路遭欠
太宗朝對於各路拖欠的錢財時有赦免,但地方官府往往不能秉承朝旨,仍令百姓交納。咸平元年(998)四月,真宗採納判理欠司王欽若的建議,派遣使者乘郵傳通知各路轉運使、州軍長官,將文籍上登記的百姓拖欠數額。全部免除。結果共免放欠款一千餘萬,同時還釋放囚徒三千餘人。
宋三司經度茶、鹽、酒稅
咸平元年(998)八月,真宗詔令三司度量茶、鹽,酒三項稅額,以之作為歲用。並責令不得加重百姓的賦稅負擔,各項開支宜加節約。
宋綾錦院改織絹
綾錦院是少府監所屬機構,掌織紝錦繡,以供皇帝服飾。咸平元年(998)九月,綾錦院已有錦綺機四百餘台,真宗認為錦綺不屬軍需國用,下令全改為織絹。從此,綾錦院開始以新織絹進貢皇室。
宋置估馬司
為估算少數民族等進貢馬匹的價值,咸平元年(998)十一月,宋始置估馬司。在河東府州(今陝西府谷)、岢嵐軍(今山西岢嵐),陝西秦(今甘肅天水)、渭(今甘肅平涼)、涇(今甘肅涇川)、原(今甘肅鎮原)等十餘州軍,川峽益(今四川成都市)、黎(今四川漢源)等八州軍,都建有市馬務,遣派官員主持。當時宋一般年計進馬五千餘匹,用布帛、茶葉之類的物品償付馬值。估馬司設勾當官三人,以內侍押班、諸司使、諸司副使充任。後來,估馬司隸屬群牧司下。
遼冊封高麗王誦
遼統和十五年(997)十一月,高麗(今朝鮮半島)國王王治卒,其侄王誦遣使告於遼。遼聖宗遣使致祭,詔命王誦權知國事。次年冬十一月,遼遣使冊封王誦為王。

人物生卒


1.曾公亮出生
曾公亮(998年-1078年),字明仲,號樂正,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出身於名宦世家,宋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當過會稽縣令(今浙江紹興),引鑒湖水入曹娥江,解除民邊水患。官至端明殿學士、吏部侍郎等,支持過王安石變法。元豐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宋神宗贈其太師、中書令,謚“宣靖”。曾公亮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八千鄉親店村,墓碑為宋神宗親筆:“兩朝顧命定策亞勛之碑”。曾公亮父親是曾會,當過刑部郎中,自己的兒子曾孝寬又當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懷、曾從龍等人位極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狀元,人稱“曾半朝”或“一門四相”。曾公亮的歷史巨著《武經總要》是一部國防軍事的百科全書,裡面記載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藥火箭”。
2.宋祁出生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安陸(今屬湖北)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中國北宋文學家、史學家。與其兄宋庠詩文齊名,時呼“小宋”、“大宋”,合稱“二宋”。著有《宋景文公集》。曾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新唐書》大部份為宋祁所作,前後長達十餘年。宋祁文簡古艱澀,亦不乏暢達之作,而因其詞《玉樓春》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人稱紅杏尚書。他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詞多抒寫個人生活情懷,未擺脫晚唐五代艷麗舊習。但構思新穎,語言流麗,描寫生動,一些佳句流傳甚廣。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輯有《宋景文集》;近人輯有《宋景文公集》;趙萬里輯有《宋景文公長短句》。《東軒筆錄》說宋祁“博學能文,天資蘊籍”。
統和十六年(998)十二月初一,遼國王耶律休哥病卒。他曾任邊塞重任,有謀略。每次取勝,都讓功諸將,所以士卒都樂於受其指揮。遼宋高梁河戰役(979)后,連年的戰爭導致燕民生活困苦。為此,耶律休哥減省賦稅,撫恤孤寡,告誡守邊士兵勿南犯宋境,對散失入遼境的宋方馬牛,也全部歸還。

文化紀事


宋修《太宗實錄》
至道三年(997)十一月,真宗詔令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錢若水監修《太宗實錄》。參加修纂的有柴成務、宋度、吳淑、楊億等。咸平元年(998)八月,修成《太宗實錄》八十卷,其中五十六卷為楊億獨修。此書起太平興國元年(976)十二月,迄至至道三年三月。大中祥符九年(1016),又命趙安仁、晃迥等增續《太宗實錄》,逾年書成,卷帙如舊。

雜譚逸事


游龍缽獻馬於宋
咸平元年(998)十一月初一,河西軍(即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右廂副使、歸德將軍折逋游龍缽到宋廷朝貢,獻馬二干余匹,被宋加封為安遠大將軍。游龍缽,吐蕃人,四代都被宋廷命為酋長,此前不曾親至宋進貢方物。

文物遺址


安徽無為縣城東北5公里的鳳凰山上,西河之畔,為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共9層,層層仿木斗拱,鴛鴦交手,結構牢固,逐層內收,造型挺拔,歷經千年,巍然屹立。塔內設折式台階,可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不同方向的塔門,以便人們極目遠望。根據文獻記載和古建築學家的勘察鑒定,黃金塔建於宋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為安徽省現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築。北宋早期,無為縣境內佛教興盛,僧侶眾多,遂在汰水邊(現西河)闢地建寺,稱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黃金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群,但由於時代變遷,戰爭毀壞,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到衰,后只剩下一個古塔,據文獻記載,明清以來,曾先後於洪武、隆慶、萬曆、康熙、乾隆等年間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無恙,清末至建國以後,由於年久失修,塔體下層磚石剝落,塔頂損毀開裂,草木叢生,“文革”期間,幸得當地群眾保護,才免遭劫難。1981年,省政府公布黃金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巨款對該塔進行全面的測繪、整修,現黃金塔已燃然一新,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遊景觀。
2.阿里·阿爾斯蘭汗麻札
中國新疆地區伊斯蘭教麻札名。為喀喇汗王朝可汗阿里·阿爾斯蘭汗的陵墓。在新疆喀什市東南郊。始建於公元998年。據成書於14世紀初的《蘇拉赫辭典補編》記載:阿爾斯蘭汗歿於伊斯蘭教曆388年穆哈蘭月(998年1月),葬於喀什噶爾穆斯林可汗墓地。民間傳說埋葬的只是其頭顱,無首屍體葬於殉教地英吉莎。麻札在一高台地上。墓室系由磚與土坯混建,底部方形,頂作穹窿式,高約15米。室內有一座伊斯蘭式墳頭,通體以白底藍花瓷磚貼面。屬阿拉伯式建築。現存墓室是葉爾羌汗國時期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