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裕陵
景觀景點
英宗登極,年方9歲。由於太皇太后賢明,注意約束內官,委政三楊老臣,開始幾年還能一遵仁、宣舊制,政事猶蔚然可觀。
英宗睿皇帝
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病故,楊士奇也於次年病死,王振更加肆無忌憚,遂把持了朝廷大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的瓦剌部誘脅其他部落大舉南犯。瓦剌太師也先親自率兵攻打大同,緊急的邊報紛紛飛到紫禁城。王振企圖僥倖成功,勸英宗御駕親征。兵部尚書鄺埜、侍郎于謙等人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也率百官諫止,都不被採納。
裕陵舊照
裕陵舊照
也先原想以英宗為奇物,要挾明廷賠款,見明朝又立了新皇帝,便在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將英宗放回。
英宗回到北京后,雖然名義上還是太上皇帝,實際上卻被幽居南宮,時時都在被監視之中,根本不能預政。景泰帝還廢太子朱見深為沂王,立己子見濟為皇太子。不久,見濟夭亡。景泰帝也在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得了重病。武清侯石亨見景泰帝病危,就與都督張車兀、左都御史楊善、太監曹吉祥、太常卿許彬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密謀迎立英宗。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邊關有警報,他們以增加皇城守備為名,帶領家兵混同守御官軍來到皇城。正巧第二天景泰帝也要臨朝,大門開得很早,於是,他們順利地進入皇城。黎明,到達了英宗所居的南宮。南宮門禁錮,打不開。徐有貞忙命眾人手舉大木猛撞宮門,又命勇士翻牆而入,與外面的人一起拆毀宮牆。牆壞門開,徐有貞等人扶英宗上輦,匆匆奔往皇宮。東華門的守衛攔阻,英宗說:“我太上皇帝也”,遂奪門而入。進入奉天殿後,眾人將御座居中放置,英宗登上御座,鳴鐘擊鼓,召見百官。大臣們正在奉天殿前等待景泰帝升朝,聽到殿內一片喧嘩,徐有貞突然走出殿外,對大臣們高聲喊道:“太上皇帝複位矣”,催百官入賀。英宗再次登上皇帝的寶座,史稱這次宮變為“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后,改景 泰八年為天順元年(1457年)。廢景泰帝為郕王,遷居西內。殺害抗擊瓦剌有功的于謙。又用香木刻王振像,招魂以葬。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謚“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臨終遺詔止殉,結束了宮人殉葬的殘酷制度。五月,陵寢玄宮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明孝庄睿皇后錢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揮僉事(后封安昌伯)錢貴女。正統七年(1442年)立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宮中的全部貲財輸出,每天悲哀地呼天號地,祈求神靈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傷殘了一條腿。終日哭泣,又哭瞎了一隻眼睛。
孝肅後周氏,憲宗生母,昌平州文寧里柳林村(今屬北京市海淀區)人,錦衣衛千戶追封慶雲侯贈寧國公周能的女兒。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憲宗皇帝,天順元年(1457年)冊封為貴妃。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號“聖慈仁壽”。孝宗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謚“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蒯祥和陸祥是明代初年兩位技藝高超的匠師。
蒯祥,江蘇吳縣人,原為香山木工,后授職營繕所丞,官至工部左侍郎。他技藝超群,能主大營繕,“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中上意者。能以雙手握筆畫雙龍,合之如一。每修繕持尺準度若不經意,既造成,不失厘毫。憲宗時,年八十餘,猶執技供奉,上每以‘蒯魯班’呼之”,正統年間曾主持重建皇宮三大殿的工程。
陸祥,江蘇元錫人,洪武初,朝廷鼎建宮殿,與兄陸賢應召入都。陸賢授官營繕所丞,陸祥授鄭王府工副。鄭王就藩后隸工部,以石工絕技升工部營繕所丞,擢工部主事進郎中,后官至侍郎。他“有巧思,嘗用石方寸許,刻鏤為方池以獻,凡水中所有魚龍荇藻之類皆備,曲盡其巧。”
在這些朝廷大員的督理下,裕陵工程進展很快,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地下玄官建成了。天順八年五月八日,奉英宗皇帝梓宮人葬;六月二十日,陵寢工程全部告竣。
《明憲宗實錄》記載當時裕陵的規製為:“金井寶山城池一座,照壁一座,明樓、花門樓各一座,俱三間,香殿一座五間,雲龍五彩貼金朱紅油石碑一,祭台一,燒紙爐二,神廚正房五,左右廂房六,宰牲亭一,牆門一,奉祀房三,門房三,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神宮監前堂五間、穿堂三間、後堂五間、左右廂房四座二十間、周圍歇房並廚房八十六、門樓一、門房一、大小牆門二十五、小房八、井一,神馬房馬房二十、磚石橋二、周圍包砌河岸溝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樹二千六百八十四株”。
陵園從營建到完成,僅用了近四個月的時間。
裕陵的建築曾於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繕,情況同獻陵。
民國年間,祾恩殿在戰亂中被拆毀,祾恩門則於民國六年(1917年)被焚。現該陵殿門均成遺址,其餘建築保存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