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乃寬
袁世凱親信、管家
袁乃寬(1868—1946)原名克寬,字紹明,河南正陽縣真陽鎮人,袁世凱的親信、管家。
父袁有智為清同治年間陳州營千總,參加鎮壓太平軍和捻軍,戰死於陳州。時,乃寬9歲,隨母張氏扶柩歸籍,家始破落。乃寬幼讀私塾,后考取庠生。因其父與項城袁世凱結有聯宗,袁世凱出任清政府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之全權代表后,乃寬於光緒十九年(1893)投袁世凱,以叔侄相稱,赴朝鮮效力。倍受袁世凱寵信,初管理文書檔案。光緒二十一年(1895),隨袁世凱歸國,到天津小站練兵,被任命為新建陸軍糧餉局會計員。後任糧餉局提調幫辦、財政總匯處軍政股長、武衛軍營務處會辦等職。民國元年(1912),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提任乃寬為拱衛軍軍需總長,補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1910年起歷任天津知縣、拱衛軍軍需總長、鑲紅旗蒙古副督統、籌辦煤油礦坐辦。1915年積極為袁世凱稱帝進行活動。袁世凱死後乃寬閑居。1923年任高凌蔚內閣農商總長,1924年去職來天津作寓公。海河東岸有一座造型典雅別緻的小洋樓,人們稱它“小怪樓”。該樓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其管家袁乃寬以廉價在奧租界金湯二馬路(今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海河之濱買到地基一塊,佔地5.714畝(3109.35平方米),委託英、德工程師設計,為一座歐洲古典式建築,共54間。主要入口從凹角處進入,門廊是由方柱與圓柱相結合成的。底層有大客廳、餐廳、書房等。二層為卧室,再由小轉樓梯上三層。二說該樓建於1917年(民國六年)。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袁克定以嫡長子身份主持家政。負責這項工程的是袁氏管家袁乃寬。三說是袁世凱族侄袁乃寬1918年建。袁世凱的後裔袁家賓著文,並曾說:“‘袁公館’的房產系袁世凱族侄袁乃寬個人所置。外傳袁世凱本人或姨太太所住,均屬謬訛。”該樓在1976年地震時輕度損壞,二樓平台花架已拆除,紅陶掛瓦改為瓦壟鐵頂。現為公產,由市民住用。後花園已建樓房,由河北區慶安街小學和調料公司使用。
民國2年(1913)授陸軍中將,後任拱衛軍糧餉局督辦。民國3年後,袁世凱醉心復辟帝制,袁乃寬夥同袁世凱其他親信,密謀策劃,積極從事復辟帝制活動。民國4年(1915)9月,“大典籌備處”成立,袁乃寬任庶務主任,具體負責帝制籌備工作。袁世凱登基用的價值80萬元的龍袍、12萬元的玉璽、5顆共60萬元的金印及御座、御冠、祀天儀式等,費用達2000萬元,均由他一人操辦。他還同朱啟鈐等10人聯名以“全國請願聯合會”名義,密電各省分會,指令用他們擬好的請願書內容,以公民名義,向參政院上請願書,擁護袁世凱稱帝。他到上海接辦《神州日報》、組織所謂“清閑會”,侈談帝制,為復辟大造輿論。他奉袁世凱令,以恩威並用手段,迫使清帝溥儀廢除帝號,交出玉璽,發表贊同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的咨文。1915年12月3日“大典籌備處”發出通告,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袁乃寬因從事復辟帝制有功,特授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和二等文虎章各1枚。
帝制活動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蔡鍔等革命黨人發出討袁檄文,將袁乃寬列為禍首之一,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將楊度等6人(時稱六君子)、袁乃寬等7人(時稱七凶,與六君子合稱十三太保)“明正典刑,以謝天下”。民國5年(1916)春,革命黨人再次通電彈劾袁世凱退位,要求“誅帝制禍首楊度、袁乃寬等人,以謝天下”。並要求抄他們的家,賠償大典籌備及軍費6000萬元。袁乃寬與袁世凱一樣,遭到萬人唾罵,眾叛親離,連他兒子袁英也公開反對帝制,聲稱“不甘為其子”,並在新華門埋炸彈,企圖炸死袁世凱(未遂)。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代行職權,隆重安葬袁世凱,指令袁乃寬主辦喪事。黎元洪當大總統后,袁乃寬仍逍遙法外。不久,他又暗助張勳發動政變,妄圖恢復清室。復辟失敗后,段祺瑞再次當權。袁乃寬逃到丰台,被抓回后,段祺瑞借口“時事多艱,人才難得”將其特赦。民國6年(1917)6月22日,李經義內閣提名,任袁乃寬為內務總長。民國9年(1920),授秉威將軍。民國12年(1923),曹錕賄選總統,袁乃寬極力為賄選奔走,受到曹的重用。9月14日由曹錕操縱的攝政內閣,提名任命袁乃寬為農商總長。民國13年(1924)10月,馮玉祥進兵北京,發動政變,趕曹錕下台。至此,袁乃寬方退出政界。袁乃寬退出政界后,一直閑居北京。民國35年(1946)病死。
子女
袁英(1890~1943),名家駒,字仲德,號英,河南正陽縣人。
早年留學日本,贊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后加入中國國民黨,反對袁世凱賣國稱帝。1915年1月18日,他同陳伯平、趙鑄等合謀,暗殺袁世凱未遂,逃至天津。又親致書痛斥袁世凱,被捕入獄。后獲釋。1917年6月他回正陽縣“集兵護法”。縣知事劉肇煌先抗后懼,旋邀紳士劉得貴等和解后,袁英離開正陽。此後,袁英率小股部隊,穿梭於大股軍閥之間,到處收編人馬、擴充軍隊,希圖自成一派勢力。1925年1月率部回正陽縣,將縣“五區團及各店支團共700餘人槍”全部收編,改名為“河南新編第一混成旅”。1926年秋,國民革命軍北閥到武漢。袁英率武裝萬餘人,聲稱響應南軍,攻破項城、新蔡、正陽。年底,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二軍,駐信陽柳林。
袁徠部被收編后,大肆擴充。因其部成份複雜,治軍不嚴,擾民太甚,國民革命軍總部將其遣散。不久,殘部被蔣介石收編為暫編十二師。袁英投靠蔣介石后,同王浩英、趙倜等,“掘斷鐵路、圍攻信陽、搗毀黨部、阻礙北伐”。1929年10月又接受蔣介石命令,到信陽組織“豫南剿匪司令部”,為蔣介石進攻鄂豫皖蘇區效力。1930年5月,袁又回正陽擴軍。次年春,袁英率部南下,其收編的一部土匪隊伍被信羅交界處的一帶群眾包圍繳械。袁英聯合國民黨十四、十七兩師,屠殺該地2000餘人,燒村莊40多里。
袁部中有200餘人原來參加過白狗廟革命暴動。1930年9月,這200餘人與紅軍裡應外合,殺國民黨團長王子仁后,歸屬紅軍。從此袁部成團成團地投入到紅軍方面。蔣介石視袁部成份複雜,無戰鬥力,逐漸冷遇袁英。不久,採取明升暗降手法,將袁英調離軍職。1932年4月29日任袁為軍事參議院參議。1936年1月授予袁英少將軍銜。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蔣介石免去袁英的軍事參議院參議職務。后袁英欲謀刺殺蔣介石,被蔣秘密逮捕。1943年被殺於貴州。
清朝末年,正陽縣呂河鄉大楊庄老袁寨人袁乃寬,因和袁世凱攀宗聯譜,十分得寵,扶搖直上。在袁世凱當中華民國大總統期間,袁乃寬總攬全國財政大權。民國元年,他依仗權勢把縣城東北的張崗寨霸佔,更名袁寨,投下巨款,買土地1300多畝,挖河築寨,大興土木,營造宅院。袁寨建築據說是依照北京宮殿樣式,分外寨和里寨兩大部分,外寨為商業區,里寨為住宅區。遺憾的是,袁家大院在文革時期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