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鶴科

鷺鶴科

鷺鶴科(學名:Rhynochetidae)為單型科,科下僅一種即鷺鶴。體型粗短,長約55厘米。大體呈灰色。頭頂具羽冠。喙、腿和眼橙紅色。鼻孔覆有骨板。蓬鬆的翼羽上有黑、白和赤褐色的隱紋。鷺鶴的圓翅在外形上雖不像其他走禽那般退化,但缺乏足夠的肌肉組織,故難以飛行;雙翅只是用來示愛及協助奔跑,也可用於滑翔。鷺鶴血液中的紅血球只有與其他鳥類的三分之一,而紅血球內的血紅素卻有三倍之多。

鷺鶴是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的一種鳥類,棲息在山區密林中。常於夜間發出響亮而尖銳的“咯咯”聲。主要在地面(通常在落葉層里)捕食倍足綱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蠕蟲、昆蟲和小晰蜴。它們覓食時會仔細觀察和傾聽獵物的動靜,然後頭迅速一探將獵物捕獲;或者,它們有時會將落葉撥開,用喙掘進土壤中。每逢繁殖季節,它們會張開翅膀,展現上面的色彩,跳起優美的舞蹈。

鷺鶴已處於瀕危狀態。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貓狗的引入、伐木和狩獵等活動給鷺鶴的生存帶來了嚴重影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瀕危物種,在新喀里多尼亞受到全面的保護。

形態特徵


鷺鶴
鷺鶴
成鳥羽色為明亮的灰白色(森林走禽一般顏色偏暗)。羽冠長而蓬鬆,炫耀或抖落粉塵時可以豎立。喙、腿桔紅色,眼深桔紅色。翅上覆羽和尾部羽色較深,呈灰藍色。下體大致白色,僅喉和胸部雜有少量淺灰羽毛。翅形大,展開時可見初級飛羽上有明顯的黑、白交錯斑紋。喙基部有保護鼻孔的胼胝狀組織覆蓋(該特徵任何其他鳥類都不具備),周圍散布幾縷嘴須。
雌鳥類似雄鳥,但稍有異形,主要差別在初級飛羽的斑紋上。
成鳥長約55厘米,重700~1000克。翼展77.5厘米。
幼鳥類似成鳥,但羽毛具更多細小的棕色條紋。漸變為成鳥羽毛約需2~3年。

棲息環境


棲息於從潮濕林到灌木林等的各種森林類型。分佈海拔0~1400米。在分佈海拔的中段,尤喜林下植被開闊的潮濕森林;在海拔低段,也會選擇較乾燥的森林地帶。

生活習性


鷺鶴是完全肉食性的,吃多種的動物,包括環節動物蝸牛蜥蜴。它們也會吃幼蟲、蜘蛛蜈蚣及昆蟲,如草蜢甲蟲。它們大部份的食物都是來自葉堆或土壤,其它的則來自植物、舊樹木及岩石。鷺鶴有時也會到淺水區覓食。它們會在地上靜默不動監視獵物。

繁殖方式


鷺鶴是一夫一妻制的,且是地盤性的,占約10~28公頃。它們的巢很簡單,只是一堆葉子,有時甚至只在地上生蛋。它們並不會收藏鳥巢,但會選擇在近樹榦或植物的位置築巢。它們每次會生一隻蛋,蛋呈灰色及重60~75克。父母會一同孵蛋,每24小時及約於中午時段換手。它們孵蛋時會坐著不動,只會間中快速的覓食及呼叫伴侶換手時才會離開。孵化期為33~37天,以蛋的大小來算是較長的時間。年長的幼鳥會幫助餵養雛鳥。

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瀕危物種(EN),2012年評估。

生物分類


鷺鶴
鷺鶴
鷺鶴的分類有很多爭議,很多時與鶴形目連上。它們最初因其粉羽毛、形態及DNA-DNA雜交數據而被分類在鷺科中。
一般認為鷺鶴是與紐西蘭已滅絕的adzebill及南美洲日鳽是近親。研究發現日鳽是鷺鶴的姊妹分類,但這項研究的分類沒有用上傳統的鶴形目,而是使用了一個包括麝雉鳩鴿科夜鷹目火烈鳥、鸏屬、雨燕目沙雞科及鷿鷈科的新分支。所以這個分支只是一個集大成的分支,其內部關係並沒有明確解釋。不論怎樣,鷺鶴及日鳽組成了一個岡瓦那大陸的鳥類分支。

種群現狀


野生的鷺鶴。鷺鶴的保育要到1948年才受到關注。由於新喀里多尼亞在人類到來前島內只有甚少哺乳動物,故它們特別受到入侵的野貓、豬及狗的威脅。大家鼠是雛鳥死亡的主因,其中佔了55%。它們衰落的起頭是因不斷的獵殺及捕獲作為寵物。它們也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影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瀕危物種,在新喀里多尼亞受到全面的保護。
鷺鶴是新喀里多尼亞的特有象徵。其獨特的歌聲每晚也會在電視上播放。它們的生存對當地的經濟及形象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