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葉港
千葉港
東京灣的千葉港岸線總長133公里,港區面積24800公頃,是日本主要港口之一,貨物吞吐量常居日本前一、二位。千葉港共有11個港區,分為四大塊:
第一塊是鋼鐵加工、配套基地及油品灌裝設施聚集區。碼頭處理的貨物主要是當地企業的鋼鐵和石油製品等。這裡瀕臨廣闊的三番瀨淺海濕地.是公共碼頭的中心,有5個水深10米的泊位。其中一個泊位將浚深至12米。
第三塊為千葉港的中央區.有3個水深12米的公共泊位,其中一個泊位是外貿集裝箱貨物和進口整車的專用泊位。
第四塊是千葉中心工業區。
千葉港
該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鳳,冬季盛行西北風。最高氣溫達38.3℃,最低氣溫為一6℃。5~8月為多霧月份。全年平均降雨量約1500mm,屬半日潮港,大潮升2m,小潮升1.5m。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43個,岸線長達8852m,最大水深為18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集裝箱吊、浮吊、輸送機、鏟車及拖船等,其中浮吊的最大起重能力達600噸,拖船功率為2869kW,還有152.4~406. 4mm的輸油管供裝卸原油使用。港區最大可靠泊25萬載重噸的大型油船。裝卸速率:原油每小時8000噸,燃油每小時3000噸,潤滑油每小時500噸,石腦油每小時1500噸。本港第一個外貿集裝箱碼頭已於1994年6月開始營運,岸線長為240m,水深達12m,可靠泊3萬載重噸的集裝箱船。年貨物吞吐能力約1.4億噸。主要進口貨物為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木材和食用農產品等,出口貨物以汽車為主,還有鋼鐵和化工產品等,其中汽車占輸出額約50%。本港可承接船舶的各種修理,擁有較大的干船塢,可容納50萬噸級的船舶。
千葉港
千葉港位於本州南部東京灣東北岸,南至木更津港和西至東京港均為9海里,西南至橫濱港23海里,至東京港口32海里。港口以千葉市為中心,西北至船橋江戶川,西南至市原神浦鎮,伸展130多公里,水域面積約25平方公里,用分千葉和船橋兩個主要港區。千葉港區北起千葉市,主要有中央公共碼頭、丸善石油化工碼頭、宇部興戶碼頭、川崎鋼鐵碼頭、三井船廠碼頭、市原公共碼頭。極東石油碼頭、出光興戶碼頭、富士石油碼頭、南至神浦發電廠碼頭等,共計20多座,60多個泊位。碼頭線總長13多公里,其中深水泊位50多個,最大能停靠25萬噸級船。船橋港區在千葉和東京之間,港市之南,船舶由南入港,主要碼頭有日本通運碼頭、日新運輸碼頭、京葉加美碼頭、船橋東碼頭、日出碼頭、共同石油碼頭和中央碼頭等10多座近40個泊位,碼頭線總長5.6公里,最大能停靠3.7萬載重噸。
千葉港
千葉港
①指向海上距離最短的位置;
②指向建港投資最小的地點;
③指向連接腹地運輸的廉價地點。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種理論並不能很好地解釋千葉港的形成。
為此,提出以下新興港口發展模型。千葉港開港之後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其原因除了朝鮮戰爭的時機和日本產業政策的扶持之外,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聚集經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產業集群理論認為,產業組織、企業間的合作與競爭、創新及信息和知識的擴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產業的聚集達到一定程度后,會產生較強的規模經濟,從而提高區域內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千葉港
當然,必須注意到,聚集不經濟是在聚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會出現,它與規模經濟不是同步產生的。
新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函數為:Y=F(A,K,L) 這裡的Y為實際產出,A為技術知識,K為資本,L為勞動力。經濟增長是技術進步推動的,沒有技術進步就不會有長期的增長。技術進步可以通過產生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新原料等新生產技術,或者改變勞動者素質和管理技術等多個途徑來推動經濟的進步。對於如何推動技術進步,一般理論認為主要是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和政府推動。除此之外,從微觀層面看,就創新環境而言,總結技術創新的典型範例——矽谷的經驗可以發現:完整的產業鏈條、大量小企業的存在、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流入都是技術創新必不可少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正是千葉港所缺乏的。
對於千葉港技術創新環境的缺乏情況,尚不能找出確信的依據,但可以通過與同是日本重化工業基地的名古屋市的比較中窺見一斑。雖然受日本整體大環境的影響,日本的各主要城市近些年都沒有表現出較好的增長趨勢,因此並沒有充足的理由說名古屋市的經濟發展優於千葉市,但是從重化工業來看,可以說名古屋市具有千葉市所沒有的優勢。表1給出了2003年千葉市和名古屋市與重化工相關的各行業的比較情況。從比較中可以發現,名古屋市企業數量遠遠超過了千葉市,其中名古屋的化工和鋼鐵行業的企業數量分別是千葉市的近8倍和7倍,而其他相關行業的差距多數達到了10倍,甚至近20倍,這表明千葉港的產業鏈條還不夠豐滿。在中小企業方面,名古屋市擁有29人以下中小企業11339家,而千葉市只有735家,可見千葉市缺少大量的中小企業。另外,一個地方能否吸引並保有大量高素質人才,最終取決於當地的工資水平,而工資水平的高低又決定了人均收入的高低。從千葉市的人均收入水平與其他城市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千葉市的年人均收入水平略低於周邊城市(東京市)和產業相類似城市(名古屋市),這無疑降低了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
千葉港
千葉港是日本戰後伴隨著工業騰飛而發展起來的新興港口的典型代表,在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的新興港口發展的經濟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據此,中國新興港口的發展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加快臨港產業發展,培育產業集聚點。產業聚集的形成,關鍵在於其誕生、雛形階段。當某地因某種因素使得同類或相關的幾家企業在一個地方出現,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就意味著形成了某產業聚集的雛形,產業聚集的雛形一旦形成,便能夠進入了內部強化的良性循環過程,即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與單位向該集群聚集。在產業聚集的誕生、雛形階段,政府應該發揮主要作用,制定產業聚集吸引政策,如土地管理與規劃、行業專門人才培養、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服務理念等。另外,規劃產業集聚點時,要注意發展臨港特色工業園區,推進園區的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增強園區吸引力。
長遠發展中要注意產業鏈發展的完整性,儘早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現代產業理論認為,產業的運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隨著分工的不斷演進,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分工鏈條不斷加長,只有深化分工、相互協調才能帶來最終產品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及市場交易的增加。也就是說,聚集經濟只有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才能出現,這就意味著,新興港口的經濟要想保持長久的增長和競爭力,必須延伸產業鏈條,細化產業分工。
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避免聚集不經濟的制約瓶頸。新興港口必須以循環經濟為發展目標,從一開始就應規劃建立完整的生態工業鏈網,使區域內各企業的產品和副產品在系統內有效流動,使上游企業的產品和“廢料”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通過區域內企業間副產品和廢物交換、能量和水的梯級利用、基礎設施和其他設施的共享來實現整體的經濟發展。
加強技術創新環境的培養。
1.
加快臨港產業發展,培育產業
2.
長遠發展中要注意產業鏈發展的完整性,儘早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
3.
以
4.
加強
5.
首先,要注意培育和引進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從港口規劃開始,就確立技術創新的導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