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

祖父的親兄弟

1.“從祖”作為親屬關係稱謂詞,是從祖祖父、從祖王父的簡稱,指的是祖父的親兄弟。若從祖年長於祖父則稱為伯祖父,簡稱為伯祖;若從祖年幼於祖父則稱為叔祖父,簡稱為叔祖。

2.“從祖”作為親屬關係前綴語素,類似於“從父”的用法,“從祖+詞根”,成為某些複合親屬關係稱謂詞,如從祖祖父、從祖父、從祖兄弟、從祖子。

親屬稱謂詞


含義

“從祖”作為親屬關係稱謂詞時,是從祖祖父、從祖王父的簡稱。
祖宗十八代的稱呼
祖宗十八代的稱呼
從祖祖父,上古漢語也稱為從祖王父,中古漢語簡稱為從祖,指的是祖父的親兄弟,即父親的伯父或叔父。
祖父之兄,中古漢語稱為伯祖父,簡稱為伯祖;祖父之弟,中古漢語稱為叔祖父,簡稱為叔祖。
從祖祖父,現在稱為伯祖父或叔祖父。
祖父和從祖的父親都是曾祖父。
親屬關係在五服之內,從祖死後的喪服為小功。
祖父親兄弟的幾種稱謂中,中古漢語以後最普遍頻繁的稱謂是“從祖”,因此,“從祖”在古籍裡面往往是“從祖祖父”、“從祖王父”靈活習慣的用法。

示例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列傳第三十·王奐傳》:王奐,字彥孫,琅邪臨沂人也。祖僧朗【王僧朗】,宋左光祿、儀同。父粹【王粹】,黃門郎。奐出繼從祖中書令球【王球】,故字彥孫。
琅邪臨沂王氏世系表
王劭王穆王僧朗王粹王份
王奐
王謐王球無子
析:王僧朗與王球是從父兄弟不是親兄弟,因此,王球是王奐的族祖不是從祖。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二十五·司馬楚之傳》:“司馬楚之(390—464),字德秀,晉宣帝【司馬懿】弟太常馗【司馬馗】之八世孫。父榮期【司馬榮期】,晉益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楚之時年十七(司馬榮期403年10月死,司馬楚之14歲),送父喪還丹陽。值劉裕誅夷司馬戚屬,叔父宣期【司馬宣期】、兄貞之【司馬貞之】並為所殺。楚之乃亡匿諸沙門中濟江。自歷陽西入義陽、竟陵蠻中。及從祖荊州刺史休之【司馬休之】為裕所敗,乃亡於汝潁之間。”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六十·李叔虎傳》:“李叔虎,渤海蓚人也。從祖金【李金】,世祖【拓跋燾】神麚中(428—431)與高允俱被征,位至征南從事中郎。叔虎好學博聞,有識度,為鄉閭所稱。太和中(477—499),拜中書博士,與清河崔光、河間邢巒並相親友。轉議郎。”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六十五·辛雄傳》:“雄【辛雄】從祖曇護【辛曇護】,以謹厚見稱。卒於并州州都。”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七下·景穆十二王》:“高祖【元宏】餞楨【元楨】於華林都亭。詔曰:“從祖南安【南安王】,既之蕃任,將曠違千里,豫懷惘戀。然今者之集,雖曰分歧,實為曲宴,並可賦詩申意。射者可以觀德,不能賦詩者,可聽射也。當使武士彎弓,文人下筆。”高祖【元宏】送楨於階下,流涕而別。”
鮮(xiān)卑拓跋氏(即元氏)世系表
拓跋晃拓跋楨(元楨)拓跋彬(元彬) 
拓跋浚拓跋弘拓跋宏(元宏)
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凡宗親世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
《顏氏家訓·風操》注表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祖父(即族祖)族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祖父(即從祖)從祖父(即從父)從祖兄弟
祖父伯父、叔父從父兄弟
兄弟
自己
唐·房玄齡等《晉書·列傳第五十六·張祚傳》:“(張祚)加文武爵各一級,追崇曾祖軌【張軌】為武王,祖寔【張寔】為昭王,從祖茂【張茂】為成王,父駿【張駿】為文王,弟重華【張重華】為明王。立妻辛氏為皇后。”
安定烏氏縣張氏世系表
張軌張寔張駿張祚
張重華張耀靈
張玄靚
張天錫 
張茂無子
唐·房玄齡等《晉書·列傳第三十三·段匹磾傳》:“經年,國中謀推(段)匹磾為主,事露,被害。文鴦【段文鴦】亦遇鴆而死,惟末波【段末波】存焉。及死,弟牙【段牙】立。牙死,其後(段匹磾)從祖就陸眷【段就陸眷】之孫遼【段遼】立。”
鮮(xiān)卑段氏世系表
不詳段就陸眷不詳段遼
不詳段末波
段牙
段乞珍(即段階)段務勿塵段疾陸眷
段匹磾
段文鴦
段涉復辰
唐·房玄齡等《晉書·列傳第四十二·葛洪傳》:“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祖系【葛系】,吳大鴻臚。父悌【葛悌】,吳平后入晉,為邵陵太守。洪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性寡慾,無所愛玩,不知棋局幾道,摴蒱齒名。為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遊。於餘杭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擊而已,各無所言。時或尋書問義,不遠數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得,遂究覽典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從祖玄【葛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練丹秘術授弟子鄭隱。”
唐·房玄齡等《晉書·載記第一·劉元海載記》:“惠帝司馬衷】失馭,寇盜蜂起,(劉)元海【劉淵】從祖故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竊議曰:‘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亡以來,魏晉代興,我單於雖有虛號,無復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左賢王元海【劉淵】姿器絕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單於,終不虛生此人也。’”
匈奴攣鞮(dī)氏(即劉氏)世系表
攣鞮羌渠攣鞮於扶羅攣鞮豹(劉豹) 劉淵
攣鞮呼廚泉
攣鞮宣(劉宣)
唐·房玄齡等《晉書·載記第十三·苻堅載記》:“(苻堅)追謚父雄【苻雄】為文桓皇帝,尊母苟氏為皇太后,妻苟氏為皇后,子宏【苻宏】為皇太子。兄法【苻法】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從祖侯【苻侯】為太尉,從兄柳【苻柳】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封弟融【苻融】為陽平公,雙【苻雙】河南公,子丕【苻丕】長樂公,暉【苻暉】平原公,熙【苻熙】廣平公,睿【苻睿】鉅鹿公。”
氐(dī)族蒲氏(即苻(pú)氏)世系表
蒲懷歸苻洪(蒲洪)苻健(蒲健)苻柳(蒲柳)
苻雄(蒲雄)苻法(蒲法)
苻堅苻丕
苻暉
苻熙
苻睿
苻融
苻安(蒲安)苻定(蒲定)
苻鑒(蒲鑒)
苻侯(蒲侯)
唐·李延壽《南史·卷十九·謝裕傳》:謝裕字景仁,朗【謝朗】弟允【謝允】之子、而晦【謝晦】從父也。名與宋武帝【劉裕】諱同,故以字行。允字令度,位宣城內史。景仁【謝裕】幼為從祖安【謝安】所知,始為前軍行參軍,會稽王世子元顯【司馬元顯】嬖人張法順權傾一時,內外無不造門,唯景仁【謝裕】不至,年三十而方為著作佐郎。
陳郡陽夏謝氏世系表
謝裒謝據謝朗謝重謝瞻
謝晦
謝允謝裕
謝安謝瑤謝澹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列傳第三十·薛憕傳》:孝昌(525—528)中,(薛憕)杖策還洛陽。先是,憕【薛憕】從祖真度【薛真度】與族祖安都【薛安都】擁徐、兗歸魏,其子懷雋【薛懷雋】見憕,甚相親善。
河東汾陰薛氏世系表
不詳薛廣薛安都薛道標
不詳薛弘敞不詳不詳 薛憕
薛真度薛懷雋薛湛儒
註:薛廣和薛弘敞的父親都不詳。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列傳第三十四·柳霞傳》:霞【柳霞】乃辭詧【蕭詧】曰:“陛下中興鼎運,龍飛舊楚。臣昔因幸會,早奉名節,理當以身許國,期之始終。自晉氏南遷,臣宗族蓋寡。從祖【柳元景】太尉、世父【柳慶遠】儀同、從父【柳世隆】司空,並以位望隆重,遂家於金陵。……”
河東解(xiè)縣柳氏世系表
柳卓柳恬柳憑柳元景柳慶宗
柳嗣宗柳纂
柳成宗
柳秀宗
柳承宗
柳叔珍柳慶遠柳津
柳季遠柳霞柳靖
柳庄
柳叔仁
柳僧珍
柳叔宗柳世隆柳悅
不詳柳先宗
不詳不詳柳光世柳欣慰
不詳 不詳 柳元怙
附:柳卓,晉汝南太守。柳恬,晉西河太守。柳憑,晉馮翊太守。柳元景,南朝宋追贈使持節、都督南豫、江二州諸軍事、太尉、侍中、刺史、國公。柳慶遠,南朝梁追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謚忠惠。柳世隆,南朝齊追贈司空,班劍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謚忠武公。柳叔珍,南朝宋員外散騎常侍、義陽內史。柳季遠,南朝梁臨川王諮議參軍、司徒從事中郎、宜都太守。柳叔仁,車騎司馬,梁州刺史,黃門郎,宜陽侯。柳僧珍,衛軍諮議參軍。
註:柳元怙,柳元景從兄,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大明(457—464)末年,代柳叔仁為梁州刺史。柳元怙祖父和父親的名字都不祥。
南宋·魏了翁《儀禮要義,卷三十三·喪服經傳六》:“雲族曾祖父母者,己之曾祖親兄弟也。雲族祖父母者,己之祖父從父昆弟也。雲族父母者,己之父從祖昆弟也。雲族昆弟者,己之三從兄弟。皆名為族族屬也。骨肉相連屬以其親,盡恐相䟽,故以族言之耳。雲祖父之從父昆弟之親者,欲推出髙祖有服之意也,以己之祖父與族祖父相與為從昆弟,族祖父與己之祖俱是髙祖之孫,此四緦麻。又與己同出髙祖已上,至髙祖為四世旁,亦四世旁四世既有服於髙祖,有服明矣。”
陳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測》:“又考北史壹佰序傳載李抗(即李暠曾孫韶【李韶】之從祖)<圓括弧內文是陳寅恪加的>自涼州渡江,仕宋歷任三郡太守,其子思穆【李思穆】於魏太和十七年(493)北歸,位至營州刺史。然則西涼同族固有支孫由北奔南,又由南返北之一段故實。”

親屬稱謂語素


含義

“從祖”作為親屬關係前綴語素時,首先,表示雙方具有同一曾祖父的親屬關係,其次,通過在“從祖”後面加“祖父”、“父”、“兄弟”等表示親屬關係的詞根,來描述雙方的親屬關係。
“從祖”類似於“從父”的用法。

示例

從祖
從祖
根據輩分高低(即親疏遠近)的差異,大體分為從祖祖父和從祖祖姑、從祖父和從祖姑、從祖兄弟和從祖姐妹、叢祖子和從祖女四種(稱謂)關係。
1.從祖︱祖父
祖父的親兄弟,上古漢語稱為從祖祖父、從祖王父,“從祖”+“祖父”的意思,中古漢語簡稱為從祖。
祖父之兄,中古漢語及其以後稱為伯祖父,簡稱為伯祖;
祖父之弟,中古漢語及其以後稱為叔祖父,簡稱為叔祖。
從祖祖父大自己兩輩。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為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為從祖祖母。”
從祖祖父的對稱稱謂,上古漢語稱為從孫,中古漢語及其以後稱為侄孫。
2.1.從祖︱父
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即父親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上古漢語稱為從祖父,“從祖”+“父”的意思,中古漢語簡稱為從父。
父親之堂兄(即從父兄),上古漢語稱為從祖父、從祖伯父(簡稱為從祖伯),中古漢語簡稱為從父、從伯父(簡稱為從伯),唐代開始稱為堂伯父(簡稱為堂伯),現在稱為堂伯父(簡稱為堂伯);
父親之堂弟(即從父弟),上古漢語稱為從祖父、從祖叔父(簡稱為從祖叔),中古漢語簡稱為從父、從叔父(簡稱為從叔),唐代開始稱為堂叔父(簡稱為堂叔),現在稱為堂叔父(簡稱為堂叔)。
從祖父大自己一輩。
從祖父的對稱稱謂,上古漢語稱為從子(即從父子),中古漢語稱為從侄,唐代開始稱為堂侄。
2.2.從祖︱姑
祖父的親兄弟的女兒,即父親的堂姐妹(即從父姐妹),上古漢語稱為從祖姑,“從祖”+“姑”的意思,中古漢語簡稱為從姑,唐代開始稱為堂姑,近代漢語稱為堂姑母,現在稱為堂姑母。
從祖姑大自己一輩。
《爾雅·釋親》:“父之從父姊妹為從祖姑。”
從祖姑的對稱稱謂,上古漢語稱為從<女至>,中古漢語稱為從侄,唐代開始稱為堂侄。
3.1.從祖︱兄弟
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子,上古漢語稱為從祖晜(同“昆”)弟,後來稱為從祖兄弟,“從祖”+“兄弟”的意思,可以分為從祖兄和從祖弟,中古漢語簡稱為從兄弟,也稱為再從兄弟,唐代開始稱為從堂兄弟,現在稱為從兄弟,可以分為從兄和從弟。
從祖兄弟和自己同輩。
從祖兄弟的對稱稱謂也是從祖兄弟,屬於互稱類稱謂詞。
3.2.從祖︱姐妹
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女,上古漢語稱為從祖姊妹,中古漢語簡稱為從姊妹,也稱為再從姊妹,唐代開始稱為從祖姐妹,“從祖”+“姐妹”的意思,可以分為從祖姐和從祖妹,也稱為從堂姐妹,現在稱為從姐妹,可以分為從姐和從妹。
從祖姐妹和自己同輩。
從祖姐妹的對稱稱謂也是從祖姐妹,屬於互稱類稱謂詞。
4.從祖︱子
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即自己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上古漢語稱為族子,中古漢語稱為從祖子,“從祖”+“子”的意思,簡稱為從子,也稱為再從子,又稱為再從侄,唐代開始稱為從堂侄,現在稱為從侄。
從祖子小自己一輩。
從祖子的對稱稱謂,上古漢語稱為族父,後來可以分為族伯父與族叔父,中古漢語稱為再從父,也稱為再從伯父或再從叔父,簡稱為再從伯或再從叔,唐代開始稱為從堂伯父或從堂叔父,簡稱為從堂伯或從堂叔,現在稱為從伯父或從叔父,簡稱為從伯或從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