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舊址上修築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榆次老城佔地一百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六十萬平方米,景區建築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是一處優秀的以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其地理位置獨特,是晉商旅遊黃金線路的起點。

榆次縣衙、榆次城隍廟等八大主要景點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中國民間民俗藝術表演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50餘部影視劇的取景拍攝逐漸使其成為華北最大的影視城。

徜徉其間,古之思、民之魂、歷史的滄桑、民族的歸宿,各種情感油然而生。同時,晉中古樸的自然、歷史、人文、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置身其中有一種時光倒流之感。其宏偉的氣勢、精湛的藝術,完備的功能在全國罕見。

區域範圍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迹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地介紹了漢族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鐵梨花》《喬家大院》、《走西口》、《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太行山上》、《雙槍李向陽》、《關中男人》、《狼毒花》、《李大釗》等等的影視片。

文化活動


簡介

榆次老城作為三晉旅遊中的一站,作為大型影視城,晉商文化公園,藝術博物館,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全方位的。下面從幾方面概括:

歷史文化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榆次是山西古老的城市之一,是省城太原的南大門,素有並南重鎮之稱。早在戰國時期,史書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記載。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廣四丈、上廣兩丈、池闊與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紀40年代。
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新興的城市化建設中,榆次老城才逐漸消失了。21世紀初,開始修復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門瓮城,東至俞家街,南至清虛閣,北至小井巷。老城可謂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建築宏偉、功能齊全。南北大街市場繁榮,店鋪林立,是古城經濟中心。城隍廟、縣衙、鳳鳴書院等建築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體現了榆次老城歷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構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體系。
修復后榆次老城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古建築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東西花園、遺址花園、褚趺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迹和人文景觀,千年老城在綿延不斷的歷史長河中,記載著無數個守土衛鄉的忠臣英烈的豪傑壯舉,也演繹出了許多漢族民間傳說、故事。
“榆石亭”記載了2500多年關“美麗的石頭會說話的傳說”。“思鳳樓”講述了1700多年前“吉祥的鳳凰來集會”的故事。西門翁城和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密切相關,唐朝李世民收復榆次,宋太宗滅北漢遷州榆次,元大將木華黎攻佔榆次,明朝知縣李鵬抗擊瓦刺,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榆次直取京都。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爺是最受百姓敬仰的北宋宰相寇準。縣衙中“劇暑悲痛度,清秋喜卻回”的匾額是大清聖祖康熙親題。300多年前,在大乘寺顧炎武、傅山和王介石等人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反清活動。
榆次老城中的一樓、一閣、一磚、一瓦、一口枯井、一棵老樹,都折射出千年老城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在廣場旁建立起以榆次老城為中心的民俗博物館,深受遊客喜愛“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是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批准創辦的山西首家國家級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該館佔地面積3100多平方米。館內收集陳列有瓷器、錢幣、傢具、字畫、服飾、鼻煙壺、茶具、酒具、民間工藝品、石藝、根雕、石木磚三雕十一個文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數量近萬件,可謂琳琅滿目、異彩紛呈。它較好地展現了漢族文化藝術幾千年的發展軌跡。很多藏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代表著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特色,是研究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不可多得的基地。漢族傳統文化藝術在世界文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以其鮮明的個性和藝術特色洋溢著中華文明的民族特性,是中華文明的大旗。漢族傳統文化藝術浩如煙海,本館難窮其盡,但是每件藏品卻是不可多得的中國文化載體,它展示的不僅是中國的優秀文化,更多地折射出中國人堅忍不拔、勤奮敬業的精神實質。該館的創辦,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它的價值本身。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現已開館的主題展館有晉商博物館、民間藝術博物館、官制文化展館、老城出土文物展館、山西陳醋製作展館等。乘車:太原遊客可從火車站乘901公交車到榆次老城終點站下車即到。

大門建築文化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山西古建築是漢族古建築的一座寶庫,榆次老城便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集宋、元、明、清、民國各期的建築風格於一體,在晉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建築群。榆次老城的古建築,沿革有序,風格多樣、用材考究、做工精細,粗獷而不失細膩,工細而少近奢侈,歷久彌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榆次老城的建築以清代、民國時期建造的居多,而一些建築修建的年代更為久遠。文廟中的欞屋門修築於明代。這些建築歷經歲月的滄桑,向世人展示了歷史積澱的厚重美。從榆次老城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建築中,可以大致領略到中國古建築由粗簡到繁細,由保守到開放兩條線索交織發展的脈絡。榆次老城宋、元歷史時期的建築格調是粗獷而質樸的,明代的建築風格則相當成熟,樸實中洋溢著高雅的美。清虛閣和玄鑒樓是這一歷史時期的代表作。玄鑒樓被世界文化遺址基金會公布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100處建築之一。
榆次老城中的園林布局緊湊有序,手法靈活多變,亭、台、樓、閣、廊、軒、榭點綴其間,將北方建築的大氣與江南水鄉的靈韻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出了老城園林豪放與秀美的風韻。
榆次老城古建築中的磚雕、木雕、石雕、彩繪多以漢族民間歷史故事喜慶吉祥的圖案為表現內容,起嫻熟的工藝著力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藝術品位,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晉商文化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晉商是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晉商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經營管理,優秀的商業文化,廣闊的經營領域和活動範圍,山西票號匯通天下,跨國貿易雄視歐、亞,稱雄國內長達500百年之久。數百年來在國內久貿易舞台上,以“精神崇高以義致利,儒雅誠信儀征萬方”的商業文化思想,走出一條輝煌的晉商之路。
20世紀初,石太鐵路開通後晉商在鄉梓的商業活動中心逐漸移向榆次老城。在榆次老城,以南北大街為中心的商業街上。眾多的店鋪門面,懸掛著的楹聯匾額,均散發出濃厚的商業文化氣息。晉商以“溫恭朝夕”,敬業待人,教子傳世,不懈的追求“其寧唯永”的思想境界,南北大街分界處的市樓,是清中後期榆次老城市場繁華,商業鼎盛,金融發達的標誌性建築。市樓上“天下第一樓”的匾額有力地顯示了晉商第一街歷經的輝煌。北謙亨老店是譽亨三晉的名煙店,而瑞隆裕、德新成、祥記公司、吉生慶……眾多老店當時都與常家、王家、孔家、宋家等晉商大戶密切相關。老城街上那一塊塊厚重的條石,就像以財取天下為抱負的晉商厚實的性格,給人沉穩的感覺,顯示了一種力量。街兩旁林立的店鋪高雅氣派,顯示了晉商成功的經營之道和驕人的業績。長虹礪的金飾、廣雲集的顏料、達生春的草藥、大隆號的頭腦,無論哪一行,其成功秘廖都在於晉商深知生財大道,處世守中和的大義。晉商創造的輝煌業績雖然已成過去,但他們留下來的商業文化精神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永遠激勵著後人在變幻莫測的商海中把握航向。

市井文化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榆次古為京省和京陝交通要衝,境內有兩處古驛站。早在唐宋時期榆次老城就是有名的繁華富庶之地,有相當規模的商業街市。榆次縣衙記載:“向有糧集、年集、果木集”,“分單雙日舉行”,“萬商雲集,經日不散”。可見,到了明清時期老城街市已相當繁榮。街市中有店、鋪、館、行等商貿建置,貿易商品品種繁多,有糧食、鐵器、蔬菜、水果、布匹、皮革等,街中店鋪毗鄰,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穿過了漫漫的歷史時空之後,那種市井生活的溫暖與適意,仍浸染著每個人的身心。具有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如今的老城商業街仍不失當年“日中為市”的遺風,茶莊、飯店、藥店、糧店、煙店、店鋪林立,其中往來商貨,品種齊全,讓人目不暇接。逢年過節,古市樓下,高蹺、秧歌旱船、背棍等漢族傳統民俗表演精彩紛呈,夜晚,燈光映襯下的老城更顯絢麗壯觀。倘徉其中,感受有別於都市繁華的另一種氛圍。
榆次老城,又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因素。老城中酒吧、茶吧、中西餐廳、卡拉OK歌舞廳、桑棋牌館、休閑度假別墅、會議中心、康樂中心等各種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又會將你帶到自由、現代而人性化的境界中。尊崇歷史,享受文化,您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民俗文化

榆次老城民俗文化
榆次老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國人民世代相承的生活習慣的生活傳統的積澱。山西地處黃河流域腹地,是漢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其特有的地域環境的歷史環境,不僅孕育出特有的漢族民俗現象和地方語言,而且還形成獨具特色的山西省漢族民俗文化。榆次老城千年的歷史文化與山西的民俗文化熔於一爐,在進一步延續山西民俗文化和弘揚中國民俗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漢族民俗文化已逐漸成為榆次老城的旅遊資源。
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掛牌開館,以100萬平方米的老城為依託平台,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各展區展品豐富,內涵深厚,展示出中國文化多彩厚重的底色。在各景區內,以單元形式分別從歲時節日、人生禮儀、商貿飲食、服飾居住、社火小戲、祭祀信仰、社會生活等各個層面,形象具體地闡述出漢族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是維繫中華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情結。

官制文化

榆次縣衙
榆次縣衙
在榆次老城中,一所縣衙是封建時代基層官吏官職變遷的歷史見證。設在縣衙六房中的“宦海滄桑”更是官制文化的精鍊概括。“宦海滄桑”是設在榆次老城縣衙六房中的大型“清代官制文化展”的主標題。規模像這樣宏大,內容像這樣豐富,形象這樣精美的清代官制文化展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歷史的迷茫,令人長思而不解。歷史的教訓,促人知恥而後進。歷史的啟迪,使人溫故而知新。歷史的的經驗,教人鑒往而開來”。“清代官制是中國幾千年官場大戲中的最後一幕,它蘊含了厚厚的歷史沉積,其制度最完備,而弊病尤為凸現”。這是“宦海滄桑”文化展序言的兩句話。我想這也就是其意義所在。
清代官制文化展分五個單元展出各單元內容介紹如下:
第一單元:科舉選官(六房西展廳)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歷史演變。周秦時學在官府,世襲公卿;戰國重軍功;兩漢舉孝廉;魏晉定九品官人法。科舉選官,起始於隋唐,廢止於清末,歷時一千三百餘年,是封建社會中後期主要的選官制度。雖然仕宦途徑五花八門,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科舉考試始終被讀書人看作是謀取功名、入仕作官的正途。
在這一單元中,展出了《北京故宮》《廣州貢院》《清末私塾》等老照片和“清代科舉簡表、”“科舉”、“武舉”、“大舉”和“天國科舉”等內容。
第二單元;清代官制(六房西展廳)
中國古代官制歷史悠久,甲骨文、金文中已發現有“尹”、“吏”等官名。封建官製成於秦漢、大體上“行政、軍事、監察“三權分立,經過隋、唐、宋、明歷朝,日趨完備。
清沿明制,而有所變化,理藩院,內務部府俱為前代所無。地方督、撫、位高權重,邊區設置,迥異有別。大致“京官貴於外官,文官尊於武官,滿官重於漢官”。
在這單元中,展出了清代官制簡表和一至九品文、武官員被服等。
第三單元:官場百態(六房東展廳)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人的官癮實在深,漢重孝廉而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則’。總而言之:那魂靈就在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百態紛呈的清代官場景觀,是進一步了解探究清官制文化和社會生活史的重要內容。
這單元的內容很雜,從官箴,戒石銘,出行儀仗,到官場應酬等實是一幕官場百態圖。
第四單元:清官楷模(六房東展廳)
封建社會官吏貪污腐化、徇私枉法者不在少數,“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是此等官吏面目的真實寫照。然而,歷史上出污泥而不染,香清溢遠,流芳百世的清官廉吏也不乏其人。他們為官清廉正義,為民請命,為國家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品質,千百年來被人民傳頌。甚至今天,仍足為世人風範。
這單元介紹了孔奮、董宣、狄仁傑、包拯、海瑞、況鍾、徐九經、于成龍、彭鵬、劉璋十位歷史上的清官。
第五單元榆次縣令(六房東展廳)
榆次,古代亦名“魏榆”、“中都”、塗水“、南趙”。在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上,自春秋時期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知徐吾初為塗水邑大夫起,到清末為止,椐有關史料記載,有近三百位知縣曾在榆次就任過地方官。“民心如鏡,眾口為碑”,歷史會把公正的毀譽還原給這些為官者,而其千秋功罪後人自有評說。這一單元用列表的形式介紹了方誌中記載的榆次縣令並特別介紹了其中的賢令。

主要景觀


城隍廟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城隍廟是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廟內主殿建築結構精巧細緻。主殿前有玄鑒一座,高達25米,頗為壯觀,1999年世界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築之一,城隍廟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護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確反映。城隍廟前,有兩尊貔貅(pixiu)威武地橫在門前的廣場上。這種據說只有嘴沒有屁眼的獸寓意“只進不出”,是發財的瑞獸。在陽光下。鑄鐵的貔貅昂首挺胸,威風凜凜,像一對忠誠的衛士,日夜鎮守在古城。榆次老城歷史悠久,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城隍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西花園

西花園因位於城隍廟西側而得名。小巧玲瓏,布局得體,東有廳堂、西有游廊、北有假山瀑布、其中還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樓和石舟坊,亭榭結合,渾然一體。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疊石,精美的理水,洗鍊的建築,在北方園林中別具一格。

榆次縣衙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榆次縣衙,是我國保存較完整的縣級衙署,有“三晉第一署”之稱,位於東大街北側,佔地2萬平方米,始建於宋朝,5堂26個院落,整體布局、規模形制體現了明清時期的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後寢”的傳統禮教思想。內有思鳳樓、寅賓館、牢神廟、縣丞院,衙神廟,馬王殿等藝術品刻工精細、刀法嫻熟、生動古樸、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縣衙得以奇迹般地保存,成為封建社會縣級衙門珍貴的歷史活標本,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同時,它又是一座寶貴的文史資料庫,其中大量的楹聯,流連盛廣,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

榆次文廟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
榆次文廟,是榆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群之一,是榆次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
欞星門是文廟的大門,始建於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面闊三楹,山琉璃瓦頂,欞星門裡,是半月形水池叫泮池,上面的石橋叫做狀元橋,在橋北是大成門,通過大成門就是大成殿,“大成”之名來源於唐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文宣王詔書,大成殿外有28根蟠龍石柱和31根木柱圍繞,氣勢磅礴。進入大殿,中央是儒教創始人孔子,兩邊是“四哲”和“十二賢人”。在大成殿後是明倫堂,明倫堂面闊五間,取意於《孟子》:“學則三代共,皆所以明人倫也”,現闢為孔子生平展。文廟還有敬一亭、尊經閣、東西學宮等建築。

鳳鳴書院

鳳鳴書院是清代榆次縣學,是榆次的最高學府。鳳鳴老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稱鳳鳴書院,院名來源於西晉荀藐,任榆次知縣,卓有政績,有鳳集榆次之說,書院佔地2700平方米,書院呈園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間的湖名為硯水湖,佔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體為兩賢祠和講堂、還有六角亭、四角亭、綠花軒、祭壇等。

旅遊信息


門票

60元,優惠票30元。優惠票的使用範圍:1.2-1.4米的兒童,60-70歲的長者,在校學生要帶學生證。

美食

油糕,過油肉,榆次灌腸、莜面揪片、晉中風味小吃、榆次堡子酒、魚羊包、水煮串、特色烤麵筋。

交通

1、北京、天津(高速)—石家莊—太原(從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轉直走約2公里)—榆次老城。
2、山東(濟南上高速)—石家莊、太原(從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轉直走約2公里)—榆次老城。
3、內蒙(呼和浩特走201、101國道)—大同(上大運高速)—太原(從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轉直走約2公里)—榆次老城。
4、河南(上鄭焦高速)—晉城(走晉焦高速)—長治(上太長高速、在襄垣下高速、走208國道、約160公里)—東觀左轉(約11公里)—榆次老城。
5、鄭州(高速)—長治(到太原高速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轉直走約2公里)——榆次老城。
6、陝西(西安上高速)—運城、臨汾—平遙(約20公里處)—榆次老城。
7.背包游:乘飛機或火車至太原,然後乘901路公交車或的士直達榆次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