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愷

陳志愷

陳志愷(1926.11.28-2013.10.19)水文水資源、水利規劃專家。上海市人,195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小流域暴雨洪水、水資源評價、四水轉化模式、水資源規劃等方面均有開創性研究。其主持的《我國水資源初步評價》填補了國內關於水資源評價理論和實踐的空白。

簡介


陳志愷
陳志愷
陳志愷
陳志愷
陳志愷(1926.11.28-2013.10.19)水利規劃水文水資源專家。上海市人。195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工學士學位。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現任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工作分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主要從事工程水文、暴雨洪水方面的研究。改革開放后,致力於水資源評價、水資源規劃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在水文科研方面,主要完成了“中國暴雨洪水頻率計算方法”,“設計洪水和設計暴雨的計算方法”,為《設計洪水計算規範》的制訂提供了科學依據。主持並完成了“中國暴雨參數圖集”和“中國水文圖集”編製工作,後者曾獲得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自然科學獎。1963年和1975年兩次參加了海河“63.8”和淮河上游“75.8”特大暴雨的現場調查、報告編寫和全國特大暴雨普查的工作,1975-1978年參加了全國可能最大暴雨的計算方法和“全國可能最大點暴雨等值線圖”的編製工作,以及設計“洪水標準”和“設計洪水計算規範”的修訂工作。1979年以後,主要對全國區域水資源問題進行研究。1981年配合全國農業區劃工作方案,主持完成了“中國水資源初步評價”工作,為我國水資源評價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試點經驗。該項研究198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0年後,華北京津冀魯等地區持續乾旱出現了水資源危機,國家從1985年開始,將“華北地區的水資源問題”列為“六五”、“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作為項目和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完成了“華北地區水資源數量、質量及其可選用量的研究”,並通過大量試驗研究,提出了“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轉化的關係模式,為統一各部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評價成果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此該課題1991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5-1990年主持完成的“華北和膠東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供需平衡分析”項目,獲得水利部科技一等獎。1991年獲得由國家科委、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榮譽證書。作為“八五”和“九五”黃河西北水資源攻關項目顧問,倡導將水資源與區域宏觀經濟、生態環境聯繫起來研究,具體指導了20多個專題研究。在此期間,參加了三峽論證、南水北調論證等工作和一系列水資源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參加了中國工程院主持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和“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有關的專題研究。
2000年,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10月19日上午10點09分,著名的水文水資源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愷先生因病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辭世,享年87歲。

工作年曆


工作簡歷

1950.6 - 1953.3 華東水利部 技術員、工程師
陳志愷
陳志愷
1953.4 - 1955.9 水利部設計局 工程師
1955.10 - 1969.12 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文所 工程師
1970.1 - 1976.5 水電六局設計隊 下放鍛煉
1976.5 - 1992.3 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 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2.3 - 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技術諮詢

主要兼職

國際水資源協會 中國地區委員會司庫委員
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 委員

主要貢獻


陳志愷
陳志愷
1969年以前,陳志愷主持了《中國暴雨參數圖集》、《中國水文圖集》等重大基礎性研究,填補了水利研究史上的空白。其《中國水文圖集》,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自然科學獎。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持完成了全國首次水資源評價,獲國家科技進步應用二等獎。並編寫了《中國水資源初步評價》。在國家“六五”攻關第38項目中,領導完成了華北水資源量及其時空分佈的研究。作為國家“七五”攻關第57項的項目技術負責人,與他人共同提出了華北水資源的四水轉化模式。華北地區地表水、地下水資源數量、質量及可利用量研究,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應用三等獎。作為國家“八五”攻關黃河項目(85-906)的顧問,倡導將區域宏觀經濟和水資源聯繫起來進行研究,並具體指導了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研究。在國家“九五”攻關西北水資源項目(96-912)中任專家組副組長,提出將經濟、生態和水資源聯繫起來進行研究。參加了三峽論證、南水北調論證等工作和一系列水資源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其中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發展綜合研究,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應用二等獎。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榮譽證書,表揚他在“七五”攻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主要著作


專著

陳志愷 《設計點暴雨的計算方法》 水利出版社 1958年
陳志愷 《應用數理統計法推算設計暴雨及最大流量的方法》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58年
陳志愷 《中國暴雨參數圖集》 水利出版社 1959年
陳志愷 《中國水文圖集》 科學出版社 1963年
陳志愷 《中國水資源初步評價》 水利部水資源研究及區劃辦公室 1981年
陳志愷 《UNDP:中國北方水資源進化》 華北水資源研究中心 1994年

論文

陳志愷 21世紀中國水資源持續開發利用問題 中國工程科學 2000年 Vol.2 No.3
陳志愷 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中國水利 2000年 No.8
陳志愷 黃河下游斷流對策探討 人民黃河 1997年 No.10
陳志愷 張光斗 中國水資源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水利學報 1991年 No.4
陳志愷 許新宜 張澤禎 機會與挑戰-21世紀中國水資源的開發問題 第七屆水資源大會論文集 1991年
陳志愷 潘家錚 中國的水資源 地理學報 1990年
陳志愷 中國水資源及應用 Geojournal 1985年 Vol.10, No.2
陳志愷 論皮爾遜Ⅲ型及克里茨-明克里曲線對設計洪水的適用性 水科院《科學論文論文集》 1963年 第二集

論點摘要


解決深圳缺水問題任重道遠

對深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以下對策:加大節水和污水資源化力度。
節水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污水資源化。2001年中國城市和工業用水已超過1430億立方米;扣除電力工業用水,按70%計算,廢污水排放量已達到626億噸,即每天進入河道的廢污水已接近1.7億噸。這些污水如加以處理,達到環境允許的排放標準或污水灌溉的標準,使污水資源化,既可增加水源解決農業缺水問題,又可起到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合理安排生態環境用水
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往往是城市和工業用水擠占農業用水,農業用水又擠占生態用水,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對濕潤多水地區,應結合魚類和其它水生物繁殖,生物多樣性,濕地保護等方面的要求進行研究。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水資源的開發必須根據人口——經濟——水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在區域上進行合理配置,實現國土經濟的均衡發展。在缺水地區,應限制耗水量大的產業發展,並進行必要的產業結構調整,以減緩水資源短缺狀況。加大投資力度,加快供水工程的建設新水源工程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緩解北京水資源緊缺矛盾的主要對策

按照規劃:在“九五”期間實現中線南水北調工程,2000年後北京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從實際進展的情況來看,中線南水北調工程已不可能在2000年以前完成。因為中線南水北調,引水線路長,工程艱巨複雜,投資大、成本高,對很多技術經濟問題有爭議,尚處在論證階段,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因此,在中線南水北調工程引水進入北京以前,北京市水的供需矛盾將進一步激化,水資源將面臨十分緊缺的嚴重局面。面對這一形勢,在考慮“九五”計劃時,應遵照江澤民總書記的指示:“得認真研究一下水的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應該未雨綢繆。”陳雲同志曾批示。“要從戰略高度來熟悉水的問題的嚴重性,各級領導部門,尤其是經濟、科技領導部門,應該把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治理污水和開發新水源放在不次於糧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並列入長遠規劃,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加以實施,以逐步扭轉目前水資源危機的嚴重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