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慶則

虞慶則

虞慶則(?~597年),本姓魚,字慶則,京兆櫟陽(今陝西省今西安市閻良區)人,北周隋朝時期名臣。

初仕北周,授起家中外府行參軍,跟隨權臣宇文護,襲封沁陽縣公,歷任儀同大將軍、并州長史、石州總管,政令嚴整。隋朝建立后,拜為大將軍、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營建新都,遷尚書右僕射。開皇二年(582年),抗擊突厥沙缽略可汗入侵,帶團出使突厥,分裂東西突厥,削弱突厥部落實力,為隋朝經略突厥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朝中“四貴”之一,遷上柱國、晉國公、右武候大將軍。

開皇十七年(597年),征討嶺南李賢叛亂時,為妻弟趙什柱所誣告,以謀反罪被殺。

人物生平


將門虎子

東漢末年,在黃巾農民大起義的沉重打擊之下,漢廷中央統治日益衰微,各地官吏和地主豪強勢力展開了割據和兼并混戰,邊地的各少數民族勢力亦乘機內犯,參與競爭,大有問鼎中原之雄心。一些民族或割據一方,或統一局部,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這其中,匈奴族的一個分支鐵弗部率先大量內遷,並在西北地區建立“大夏”政權——虞慶則的祖先正是因為侍奉鐵弗部赫連氏,舉家入籍靈武,其家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強。北周時,其父虞祥出任靈武(今寧夏吳忠境內)太守,后遷居京兆櫟縣(今陝西臨潼北)。
虞慶則生年不詳。他出身豪強,幼年便表現出英武剛毅,性情灑脫豪爽,身高八尺,膽識過人,能披重鎧,掛兩袋箭,在奔跑的馬上左右開弓,此外還精通鮮卑語,當地的豪傑對他是又敬又畏。

出仕北周

虞慶則起先以打獵為業,不久后樹立氣節而讀書,仰慕傅介子、班仲升的為人,從此文武雙全。不久,便在北周任中外府行參軍,慢慢升至外兵參軍事,襲封爵位沁陽縣公。
宣政元年(578年),被北周武帝授予儀同大將軍,出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總管長史。
宣政二年(579年),又被授予開府。當時,稽胡多次反叛,越王宇文盛、內史下大夫高熲討伐平定、準備撤軍之際,商議此地應由一位文武幹略兼備者鎮守,於是上表請求任用虞慶則。
由此,虞慶則被任命為石州總管。他在任上,威嚴而有惠政,境內清靜整齊,稽胡中仰慕他的義氣前來歸附者,超過八千戶,誠不負高熲付託之重。

創隋元功

暴虐的北周宣帝死後,其天元大皇后楊麗華之父楊堅,以外戚之勢奪權稱帝,是為隋文帝。楊堅即將稱帝前,虞慶則力勸楊堅將北周皇族宇文氏盡數消滅,高熲、楊惠也支持其看法。文帝於是採納他的意見,誅殺北周皇族。
等到北周禪位於隋的當天,虞慶則擔任司錄,並請求設祭壇於東邊的府第,全程參與禪位之禮。
開皇元年(581年),虞慶則被升為大將軍,並被任命為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並擔任營建新都的總監,一身而兼三要職,其見重之深,由此可知。

擊退突厥

隋初,突厥可汗沙缽略(名攝圖)早有南下野心,其妻即原北周的千金公主,亦對隋文帝楊堅以隋代周懷恨在心,故極力鼓動沙缽略對隋朝用兵。
開皇二年(582年),沙缽略率10多萬突厥大軍,分東西兩路齊頭並進,同時越過河南、河西地區,並從木峽吳(今寧夏固原西南)和石門關(今寧夏固原西北),向隋朝的京畿腹地進犯。一時間,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皆被襲掠,對剛剛建立不久的隋朝政權構成極大的威脅,虞慶則被任命為元帥之一,抗擊突厥。
朝廷命令右僕射虞慶則率軍駐防弘化(今甘肅慶陽境內),防備敵軍從靈州道、原州道內犯。當兩地失守后,隋文帝再命令虞慶則領兵出原州道,河間王楊弘領兵出靈州道,左僕射高領兵出寧州(今甘肅寧縣),各為元帥,分別迎擊來犯之敵。虞慶則的部將韓僧壽、楊洗等在雞頭山(今六盤山)和原州(今寧夏固原市)大敗來犯之敵。
但是,由於部署不當,士卒因為嚴寒被凍掉手指有一千多人之眾。其部偏將達奚長儒的騎兵兩千多人在側翼阻擊突厥被圍,形勢危急,虞慶則卻緊閉營門不救,致使達奚長儒重傷五處,其部下死者有百分之八九十,代價慘痛。然而,隋文帝卻並沒有責罰他,不久之後更是升任其為尚書右僕射,榮寵至極,在當時,與高熲、楊雄、蘇威並稱為“四貴”。

出使突厥

南犯失敗后,突厥內部出現分裂,達頭可汗等稱雄於西部,稱西突厥,並經常對攝圖所據東方的東突厥進行侵犯。東突厥國主攝圖見隋朝政局漸趨安定國力漸長,欲借隋朝之力對抗西突厥而想要歸附隋朝。於是,請求朝廷派一名重臣前往談判。開皇四年(584年),虞慶則出使突厥。
虞慶則到達突厥後,攝圖依仗自己強大,開始想與隋朝分庭抗禮。虞慶則以過去的事責問他,攝圖不服,虞慶則的隨使長孫晟最終說服突厥國主。攝圖及其弟葉護於是拜受詔命,稱臣朝貢,願永為藩附,並對虞慶則贈馬千匹,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以結盟好,並於次年率部眾內遷,寄居到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白道溪一帶),對隋朝進貢不絕,使得北方擺脫了戰亂,廣大邊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養生息。
虞慶則使突厥時,隋文帝曾對他說:“我要存立突厥,他們要送馬給你,你可以接受五三匹.”然而,虞慶則在這次出使勸降中違背隋文帝楊堅的旨意,其所接受的馬匹超過隋文帝所限的兩百倍;而且他同時接受攝圖可汗嫁女,雖然可視為是攝圖對隋文帝稱臣之意,亦難免在隋文帝心中,留下虞慶則擅做威福的陰影。但是,隋文帝以其勞苦功高,未加深究,反而拜授他為上柱國,晉爵魯國公,食邑任城縣一千戶,並詔令將彭城公授予他的次子虞義。

同僚傾軋

開皇四年(584年),檢校潭州總管桂州人李世賢作亂,時任右武侯大將軍的的虞慶則與行軍總管權武率軍平叛。
開皇九年(587年),隋文帝平陳之後,到晉王府設酒宴招待群臣。高熲等大臣為楊堅舉杯祝酒,楊堅說:“高熲平定江南,虞慶則降服突厥,功勞都非常大。”楊素說:“都是因為皇帝的威德所致的結果。”虞慶則說:“楊素前番出兵武牢、硤石,如果不是皇帝的威德,也沒有克敵的可能。”於是二人互相揭短。御史想要彈劾他們,隋文帝說:“今天以計議功勞為樂事,不宜彈劾。”等到觀看宴射時,虞慶則說:“臣子蒙皇帝賜酒食,令我們歡樂。但是御史在側,恐怕最後失態被彈劾。”楊堅於是賞賜御史酒食,讓他出去。虞慶則為皇帝祝酒,君主非常高興,對群臣說:“飲完此番酒,願我與諸公及其子孫像今天這樣,永享富貴。”於是,改封其為右衛大將軍,不久又改為右武侯大將軍。
開皇十二年(590年),虞慶則與蜀王楊秀,查辦尚書右僕射蘇威朋黨一案,致使蘇威被免職,至此,開皇之初的朝中“四貴”不存。

平叛枉死

開皇十七年(597年),嶺南南寧一帶的李賢,佔據本州舉兵反隋。隋文帝商議準備討伐,諸將多人請求前往,隋文帝皆不許,獨對虞慶則說:“官位是宰相,爵位是上公,國家有賊人作亂,卻沒有出行的打算,這是為什麼?”虞慶則惶恐請罪,於是隋文帝派他出征,任命他為桂州道行軍總管,率軍征討李賢。
虞慶則此番南征,以他的內弟趙什柱為隨軍長史。而趙什柱暗中與虞慶則的愛妾私通,他經常擔心事發,於是就散布流言說:“虞慶則不想出征。”流言很快被隋文帝獲悉。以前,朝臣大將出征,皇帝都要設宴送行,賞賜禮物而後出發。等到虞慶則南征向隋文帝辭行,隋文帝臉色不悅,虞慶則於是也怏怏不樂,頗不得志。等到李賢之叛被平后,虞慶則來到潭州臨桂鎮,觀察形勢眺覽山水后說:“此地確實險固,如果糧食充足,若有得力的人鎮守,一定攻不下來。”於是他命趙什柱赴京報告軍中事務,藉機觀察皇帝的態度。但是趙什柱到京后,卻誣告虞慶則謀反。隋文帝察驗之後,誅殺虞慶則,並拜趙什柱為柱國。

人物成就


北周時,虞慶則因高熲舉薦而擔任石州封疆大吏,政績卓越。后楊堅以隋代周時,其又有拱立開國之功。
開皇初,突厥南下頻繁,虞慶則抵禦北方邊患戰功卓著,並在此後,攜軍功之威出使突厥,徹底貫徹隋文帝分裂、削弱和招化突厥之政策,為隋朝開疆拓土重回當時東亞地緣政治的領導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史籍記載


1.《隋書·虞慶則傳》。
2.《北史·虞慶則傳》。
3.《資治通鑒》《陳紀九》 ,《陳紀十》 ,《隋紀一》 ,《隋紀二》。
4.《全隋文》:卷三之《敕虞慶則》 ,卷五之《宣敕齊王》 ,卷十三《受禪壇議》 ,卷三十一《上隋文帝表》。
5.《冊府元龜》:
卷四十一《帝王。寬恕》 ,卷七十二《帝王。命相第二》 ,卷一百三十四《帝王。念功》 ,卷一百五十七《帝王。誡勵第二》 ,卷三百五十六《將相。立功第九》。

親屬成員


配偶

1.趙氏。
2.阿史那氏:突厥攝圖可汗之女。

子女

1.長子:虞仁孝,自幼豪俠任氣,因為父親功勛,出仕即授儀同,領晉王親信,因父親冤案而被除名罷官。隋煬帝即位后,虞家平反,被重新授予後衛長史兼領金谷蘭,監禁苑。征遼時被授都水丞,主持後勤監運,頗有功勞。615年(大業十一年),被人檢舉圖謀不軌而處死。
2.次子:虞澄道,字義,東宮通事舍人,615年(大業十一年)受兄長事所牽連罷官。

人物評價


1.(隋)楊堅:“高熲平江南,虞慶則降突厥,可謂茂功矣。 ”
2.(唐)魏徵:王誼、元諧、王世積、虞慶則、元胄,或契闊艱厄,或綢繆恩舊,將安將樂,漸見遺忘,內懷怏怏,矜伐不已。雖時主之刻薄,亦言語以速禍乎?然高祖佐命元功,鮮有終其天命,配享清廟,寂寞無聞。斯蓋草創帝圖,事出權道,本異同心,故久而逾薄。其牽牛蹊田,雖則有罪,奪之非道,能無怨乎?皆深文巧詆,致之刑辟,高祖沉猜之心,固已甚矣。求其餘慶,不亦難哉!
3.(唐)李延壽:王誼、元諧、虞慶則、元胄,或契闊艱危,或綢繆恩舊,將安將樂,漸見遺忘,內懷怏怏,矜伐不已。雖時主之刻薄,亦言語以速禍乎!然隋文佐命元功,鮮有終其天命,配享清廟,寂爾無聞。斯蓋草創帝圖,事出權道,本異同心,故久而愈薄。其牽牛蹊田,雖則有罪,奪之非道,能無怨乎?皆深文巧詆,致之刑辟,帝沈猜之心,固已甚矣。求其餘慶,不亦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