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琴人傳
梅庵琴人傳
內容簡介
梅庵琴派是民國初年崛起的新的古琴流派,在琴壇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是一部紀傳體的梅庵琴史,以已故的王燕卿、徐立孫、邵大蘇、程午嘉、劉景韶、吳宗漢、陳心園、朱惜辰等四十位琴人的跌宕人生,描繪出百年來古琴藝術飄零傳續的縮影。同時以《待訪錄》提供未能入傳者的線索,以《梅庵琴派系年》補紀傳體之缺。本書之寫作,參考的文字資料不下二百餘種,包括書信、日記、檔案、未刊手稿、舊報刊、地方文獻及各類古琴資料,兼有口頭採訪,披露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並配有近兩百張的珍貴圖片,其中相當部分系首次面世。本書由九十年代《讀書》十大作者之一的辛豐年先生作序,著名古琴家丁承運先生題籤。中國琴會會長龔一先生推薦並盛讚:“作者做到了力求言必有據,公允平實,許多資料又鮮為人知且極其重要,沒有時下常見的浮誇、庸俗吹捧的風氣,寫法也頗值得稱道。”
《梅庵琴人傳》:推薦給當代琴人、古琴愛好者和有志於了解古琴藝術之現代命運的朋友們。
全書配有珍貴圖片近二百幅,皆為人物照片、歷史文獻、古琴實物等,大多數為第一次公佈於世。
四十位琴人的跌宕人生,百年來古琴藝術飄零傳續的縮影,著名古琴家、中國琴會會長龔一推薦!
《查阜西琴學文萃》與琴壇故老的回憶里都提到,梅庵琴人在上海晨風廬琴會上一鳴驚人,從此影響不斷擴展,聲名遠播海內外。以前看了,於不勝向望之餘,也有不可思議的感覺。如今細讀《梅庵琴人傳》,才明白這一派既有歷史的傳承,更有自家的創新,它的異軍突起,蔚為大國,不能說是偶然了。
——辛豐年
這本琴人傳記,作者做到了力求言必有據、公允平實,許多史料又鮮為人知且極其重要,沒有時下常見的浮誇、庸俗吹捧的風氣,寫法也頗值得稱道。
——龔一
嚴曉星,江蘇南通人。現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條暢小集》(將出版)、《金庸識小錄》(將出版)、《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將出版),編有《人書俱老》、《和而不同》、《孫子二十講》、《大家國學·金克木卷》、《高羅佩事輯》、《徐立孫先生琴學著作集》(將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將出版)等。
目錄
序/辛豐年
釋名
目錄
沈肇州(1859-1929)
王燕卿(1867-1921)
徐 昂(1877-1953)
石重光(1890-1933)
李湘僑(1894-1925)
鄧懷農(1894-1986)
劉天華(1895-1932)
孫宗彭(1895-1972)
徐立孫(1897-1969)
王個簃(1897-1988)
邵大蘇(1898-1938)
周筱齋(1899-1990)
張蓓衡(1899-1993)
馮 雄(1900-1968)
凌純聲(1901-1978)
夏沛霖(1901-1940)
程午嘉(1902-1985)
劉景韶(1903-1987)
吳宗漢、王憶慈(1904-1991,1915-1999)
王新令(1904-1965)
劉嵩樵(1904-1997)
黃稼承(1905-1924)
陳心園(1908-1994)
楊澤章(1908-1944)
史 白(1908-1946)
王旭初(1908-1988)
嚴敬子(1910-1949)
李寶麟(1911-2003)
朱匯森(1911-2006)
徐昌震(1912-1985)
黃耀曾(1912-2002)
呂德寬(1914-1952)
徐 遂(1916-1940)
范子文(1917-1996)
王建白(1919-2008)
邵元復(1923-1996)
朱惜辰(1924-1958)
徐 霖(1929-2009)
邵磐世(1930-1971)
待訪錄
梅庵琴派系年
主要徵引及參考文獻
跋
在這將近三年的時間裡,他整日在家,閉門讀書、彈琴。幾年前父親已經中風去世,一心想讀書的哥哥朱惟辰不得已當起了這個家,開始學做生意。手足情深,朱惟辰看他熱衷彈琴,便以幾百擔大米的代價易得元末朱致遠斫琴“一天秋”給他。他愛不釋手,經常從早到晚地彈。妹妹朱淑蘭注意到,即便在吃飯時,他的手指還在比劃個不停。
其間,朱惜辰還開始研究《莊子》,發展到開始閱讀佛經,一年後便逐漸確定了佛教信仰,並暗自立志,待約略涉獵人生數年(如結婚成家),至中年後當出家修行。因為陳心園兼業中醫,他在學習古琴之餘對中醫也有了興趣,常買些醫書自己研習。在家人、布店店員的眼裡,他難得與人交談,不苟言笑,偶爾出門到庭中,也總是踱著方步若有所思,半夜裡卻每每彈琴不休,是個與正常人不大一樣的怪人。
這樣“遊手好閒”終究是不成體統的。1947年2月,朱惟辰派他去上海,負責一個新添設的營業場所的記賬工作。這年年底,徐立孫遷居上海,次年二月出任東南中學教員。經過陳心園的書信引薦,朱惜辰得以直接從徐立孫學琴。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徐立孫的整理指導,琴藝大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