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哭秦庭

春秋創作的歷史典故

《申包胥哭秦庭》是一篇春秋時候的典故,出自《春秋左傳》。

內容簡介


《通志·氏族略》記載,包氏源出於羋姓,是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據《元和姓纂》一書的考證,申包胥是春秋後期楚國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後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義,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當年伍子胥因父遭讒被害而出逃至吳國,並於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計助吳攻破楚國。申包胥赴秦國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還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終被其誠意感動而出兵救楚。楚復國后,要重獎申包胥,但他卻拒不受賞,躲到山裡隱居起來了。後來他的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包”為姓,稱為包氏。

作品原文


初,伍員與申包胥友⑴。其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⑵。”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⑶;申包胥如秦乞師⑷,曰:“吳為封豕長蛇⑤,以薦食上國⑹,虐始於邊楚⑺。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⑻,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⑼,若鄰於君⑽,疆埸之患也⑾。逮吳之未定⑿,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⒀下臣何敢即安⒁?”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⒂。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註釋譯文


詞句譯文

⑴申包胥:楚國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
⑵復:同“覆”,顛覆。
⑶昭王:楚平王的兒子,名壬。隨:諸侯國名。
⑷如:去到,往。
⑸封:大。豕:野豬。
⑹薦:多次。食:侵食。
⑺虐:侵害,殘害。
⑻越,流亡.
⑼:指吳國。德:這裡指貪心。厭:滿足。
⑽鄰;接鄰。
⑾疆場:邊界。
⑿逮:及,趁。
⒀所伏:藏身之地,安身之地。
⒁即安:到適當的地方去,指“就館”。
⒂《無衣》:《詩·秦風》中的篇名。
申包胥哭秦庭
“是第七天了”秦哀公坐在上朝的轎子里,掐著指頭算了一下,“也不知怎樣了……”秦王登上龍庭,見申包胥仍然趴在地上哭泣,只是聲音已經很微弱了。他努力地用兩手支撐地面,慢慢抬起頭來,蓬亂的花白鬚髮,黃中泛黑的一張瘦長臉,已經沒有淚水,兩眼裡滴出的分明是點點鮮血,原來睿智明亮的眼神已黯淡了許多,但仍閃爍著執著哀求的光。他沙啞著乾澀的嗓子,有氣無力地繼續哭訴:“伍員啊,伍員,當初平王枉殺了你的父兄,我幫你隻身逃走。臨別你憤憤地說,一定要回來滅掉楚國,我當即立誓,你能滅掉楚國,我一定能復興楚國,否則斷不苟活於世。可是,現在……”接著一句話一滴血,斷斷續續地說。“我,既然不能……求得秦王的…….援助,不能兌現誓言……還有何面目,活著。”於是一頭撞在石板地上昏死過去。秦王趕緊叫人抬下去交給御醫診治。
哀公也回房休息,但他坐不住了,申包胥求情的事又一一浮現在眼前。那天,早朝剛過,一個衣衫破舊滿身風塵的漢子不顧侍衛阻擋闖進大殿,撲通跪倒,拜了又拜,語氣急切地說:“在下是楚國大夫申包胥,因伍子胥帶領吳國大軍攻破了郢都,昭王逃難到隨國,我請准王命,趕來貴國向大王求援。當今能救楚國的,只有大王了,懇求大王速速發兵,救楚於危難,大恩必當厚報。”哀公肚裡一輪,暗想,吳若滅楚,必不能獨吞,秦國正好藉機東擴,當即以北方邊境危機,抽不出兵來為由拒絕援救。不料申包胥一聽絕望地大哭起來。那撕心列肺的痛哭聲,至悲至哀,震顫了大殿,群臣聞之,無不黯然神傷。哀公卻不為所動,心想看他能哭到幾時。沒想到從巳時哭到申時仍不罷休。衣衫已經濕透,地上的淚水流成了小河。大殿里已空無一人,他還在伏地痛哭。第二天,還是不吃不喝,時而哀號,時而悲泣,苦苦懇求秦王出兵,第三天依然如此。擾亂了朝事,攪亂了人心,哀公十分氣惱,勸他,不聽,拉他,不走。說是大王不答應出兵,就哭死在大堂上。真想命人拖出去砍了,又怕落下濫殺來使的惡名,只好隨他去,自己哭死餓死算完。後來一連三天還是如此,不過哭訴的內容有些變化,斷斷續續聽到的有這麼幾段:“伍子胥啊,伍子胥,你報父兄之仇,也該適可而止,千不該,萬不該,把平王的的屍體挖出來,又鞭打三百下。上天會懲罰你的。”“郢都的子民們呀,你們遭大難了。大水灌城之後,又遭兵匪洗劫,我一心想救你們,可是……唉!”“國君啊,您顛沛流離,寄居他鄉,指望我搬來援兵,您望眼欲穿,臣肝腸寸斷。太叫您失望了。”說著朝東磕了三個響頭。哀公越想心裡越亂,慢慢地有些同情他了。今天,申包胥那泣血的哭訴及徹底失望之後的撞地,深深感動了他那顆不易感動的心。
第二天一早,秦哀公登上朝堂,向群臣宣布:“楚王昏庸無道,本不該救,但有申包胥這樣的忠義之臣,楚不該亡。決定發戰車500輛,前往救楚。”
已恢復了幾分氣力的申包胥,帶領秦軍殺奔回來,流散的楚軍迅速集合在昭王手下,秦楚聯合,擊潰了吳軍,恢復了楚國。楚昭王上朝,表彰了申包胥並問他想要什麼樣的獎勵,一定應允。申包胥誠懇地說:“包胥在秦庭哭訴七日,全是為了救國救民。若要獎勵,只有一條:國事已定,我亦年老,恭請大王恩准,讓我返歸山林,靜養天年。”昭王本來就擔心申包胥功高蓋主,於是虛意挽留一番之後,就順水推舟,答應下來。從此,申包胥帶領家人躬耕田畝,褐衣粗食,最後安然壽終。

白話譯文

當初,伍員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員出逃吳國的時候,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申包胥說:“努力吧!您能顛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復興。”到了楚昭王在隨國避難的時候,申包胥到秦國去請求出兵,他說:“吳國是頭大野豬,是條長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國,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國。我們國君守不住自己的國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來告急求救說:‘吳國人的貪心是無法滿足的,要是吳國成為您的鄰國,那就會對您的邊界造成危害。趁吳國人還沒有把楚國平定,您還是去奪取一部分楚國的土地吧。如果楚國就此滅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憑藉君王的威靈來安撫楚國,楚國將世世代代侍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謝絕說:“我聽說了你們的請求。您暫且住進客館休息,我們考慮好了再告訴您。”申包胥回答說:“我們國君還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沒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裡敢就這樣去客館休息呢?”申包胥站起來,靠著院牆痛哭,哭聲日夜不停,連續七天沒有喝一口水。秦哀公為申包胥作了《無衣》這首詩。申包胥連著叩了九個頭,然後才坐下。於是。秦國出兵了。

作品出處


《申包胥哭秦庭》選自《春秋左傳》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敘事敢於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善於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歷代註釋《左傳》的著作頗多,西晉大學者杜預撰《春秋經傳集解》,把《春秋》與《左傳》合為一編。唐孔穎達遵循杜預注而為疏,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註釋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撰《春秋左傳舊註疏證》、今人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都是比較重要的注本。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駰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

人物簡介


申包胥(生卒年不詳)申氏,姓不詳,名包胥,因封於申邑,故稱申包胥,又稱王孫包胥、申鮑胥,華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后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退入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申包胥哭秦庭
申包胥哭秦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