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禪琴譜
枯木禪琴譜
《枯木禪琴譜》清釋空塵著,共八卷。該書前兩卷為琴論及指法,余卷收古琴譜三十二曲。
《枯木禪琴譜》清釋空塵著,刊刻於清光緒十風大哥九年(一八九三),共八卷。該書前兩卷為琴論及指法,余卷收古琴譜三十二曲。作者在撰著此琴譜時,[考訂多年,集名家秘本匯選,因譜派互異,名目紛更,此以《五知齊》《自遠堂》二譜為宗,既參入管見較正,以績廣陵之大概。]由可知,《枯木禪琴譜》當屬廣陵派一脈。
《枯木禪琴譜》卷八中的曲目為《獨鶴與飛》、《雲水曲》、《懷古曲》、《那羅法曲》、《枯木吟》、《思賢操》、《蓮社引》。鑒於古琴曲在歷代的流傳情況比較複雜,同名異曲和同曲異名的問題大量存在,在《存見古琴曲譜輯覽》中查看卷八中各曲在各個譜集和譜本的收錄情況,結果如下:《獨鶴與飛》、《雲水吟》、《那羅法曲》、《枯木吟》、《蓮社引》五曲只收錄於《枯木禪琴譜》中,而且從曲名看皆為表現與佛教內容有直接關聯的題材,因此以釋空塵的僧人身份創作這些琴曲是毫無疑問的。《蓮社引》、《懷古曲》和《思賢操》三曲的情況有些特殊,它們都附有歌詞,並且用曲前詞后的方式記寫的。
從廣陵琴派的傳承沿革來看,自徐常遇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著《澄鑒堂琴譜》開始到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廣陵琴派共傳十代,有弟子一百四十餘人;著有琴譜二十四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澄鑒堂琴譜》、《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蕉庵琴譜》、《枯木禪琴譜》這五部琴譜。
廣陵琴派是著名的琴派。其創始人是清初著名琴家徐常遇。徐常遇字二勛,號五山老人,其古琴演奏風格崇尚“淳古淡泊”,取音柔和,善用偏鋒,節奏也比較自由而不拘。徐常遇之所以能成為一派之宗,主要原因是他受當時浪漫主義和感傷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指法探微淺奧,積古人之未盡”,與早半個世紀形成的著名琴派“虞山派”的“輕、微、淡、遠”琴風相近而有所發展,因而博人喜愛。
釋空塵,法號雲閑,吳縣人,曾在虎丘出家。他自幼酷愛琴藝,引《枯木禪琴譜》“自序”中說,“余幼耽操縵”,曾“遍訪明師”。他的老師不簡單,竟包括了儒、釋、道三家,其中有啟蒙老師菩提院的牧村長老,有道士趙逸峰,還有被他稱為“夫子”的蕪城丁綏安和淮山喬子衡。他跟這幾位老師學琴三十多年,只學熟了幾首曲子。老師們相繼去世后,他“於是攜琴訪道,歷燕、齊、楚、越,凡善琴者必謁之”。在遊學中他對所有琴家所奏皆“一一聆納,遞加審按”。多年的參訪后,他終於開悟,明了音樂和禪一樣,如“庄生所詔,意之所隨,不可以言傳。蓋節奏板拍可以傳授,取音用意,各隨人心” 。
他在家鄉學琴三十餘年,離鄉遊學行腳二十餘年,再次回鄉時,已經大約五、六十歲了。此時,他已卓然成家,禪琴同入化境。佛門內外,同仰其尊,緇素皆以“公”稱之。竹禪法師說他:“雲閑上人,深悟琴學三昧,其住世行道,得教外別傳之旨。”並題字“以琴說法”贈之。德輝法師說他“知公操縵卅年,合琴與禪為一致,則所發之音,所定之曲必有超出聲塵之外者矣”。他的同鄉朱兆蓉有詩曰:
瓶缽生涯三十年,
故鄉舊雨尚依然。
落葉長安賈浪仙。
道悟法雷冬自響,
禪參智月晦尤圓。
平生雅趣饒泉石,
松下橫琴一拂弦。
釋空塵不但自己是琴僧,而且也在琴譜中盡量鉤沉昔日琴僧的資料。他說:“繼梵僧居月善琴,繼以穎師、聰師、維公、義公,咸以琴理喻禪,見於舊簡者不可以數計。”在他輯錄的《歷代聖賢名錄》中,作為佛教徒的琴家和其所作琴曲計有:
蘇東坡:作《四樂吟》、《思君操》
僧義海(蘇東坡后):作《瑤天笙鶴》、《雙清吟》
僧省涓:作《石上流泉》、《白雲操》
第二卷有“制琴曲要略”、“歷代聖賢著曲名錄”、“左右手指法”、“倖存琴譜”。
從第三卷到第八卷,均為釋空塵所謂“所操廿余曲及自著數曲”,他“省題析義,去雜除繁,體會吟猱,注意指法”,列為卷三“宮音”五曲,卷四“商角音”七曲,卷五“徵羽音”六曲,卷七“外調”三曲,均以宮調分卷。而卷八中的七曲無分調別,當為空塵和尚所創作。卷八中曲目為《獨鶴與飛》、《雲水曲》、《懷古曲》、《那羅法曲》、《枯木吟》、《思賢操》、《蓮社引》。僅從曲名看,就可知其中尚有佛家內容者,如《蓮社引》即為吟詠凈土大師之曲。
《自遠堂琴譜》:清廣陵派琴家吳虹傳譜。共十一卷,收九十三曲,末卷三十曲附有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