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醉太平

正宮·醉太平

作品註釋①堂堂:偉大,強大。 ①醉太平:正宮調曲牌,又名“凌波曲”。 “葫蘆提倒穩”一語雙關。

作品信息


品稱:宮·醉
品:氏
朝:元

作品原文


堂堂大元①,奸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②,惹紅巾萬千③。官方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④,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作品註釋


①堂堂:偉大,強大。大元:元朝的尊稱。這裡都是反語。《輟耕錄》云:“《醉太平》一闋,不知誰所造。自京師以至江南,人人能道之。以其有關於世教也。”
②開河: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為了把江南的糧食運到北京,徵發民夫十五萬,戍軍二萬,派賈魯主持開掘河道。掘出韓山童等預先埋下的石人,上有謠云:“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於是韓山童、劉福通等就策動起義。變鈔:指元代統治者濫發楮幣,楮幣經常貶值,兌換新幣時,還要補收工本費。
③惹紅巾萬千:紅巾指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這支部隊開始推舉韓山童為小明王,才三千人。起義失敗后,劉福通又在他的家鄉潁州重新組織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十餘萬眾。
④人吃人:《草木子·克謹篇》:“元京飢窮,人相食。”

【正宮·醉太平】無題


【原文】:
【正宮·醉太平】無題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入麥糊盆②,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③,門庭改做迷魂陣④,清廉貶入睡餛飩。胡蘆提⑤倒穩。
【註釋】:
①醉太平:正宮調曲牌,又名“凌波曲”。句式:四四七四、七七七四。
②麥糊盆:比喻污濁的官場環境。
③囤:用葦篾編織的盛糧食的器具,這裡指盛錢的用具。
④迷魂陣:指妓院。這裡泛指坑害人的場所。
⑤胡蘆提:猶言稀里糊塗。
【翻譯】:
世人都嫌命運困迫,有誰見錢不親?圓滑得就像那水晶丸,進入麥糊盆,才沾得邊緣就滾。文章可以糊成盛錢的囤,宅院可以改成害人的迷魂陣。清廉人被貶成糊塗睡餛飩,還不如胡蘆提安穩。
【賞析】:
此曲辛辣嘲諷元朝末年世風混濁、官場黑暗,可謂入木三分。作者揭露金錢在主宰著人,鏽蝕著人的良心,世道像一盆麵糊,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即便純潔的人掉進這盆里也必然同流合污。作文章的不過為了謀取錢財,有錢財的人並不把文章放眼裡;守規矩的人家為了掙錢,竟讓女兒賣身;清廉的官吏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們只得裝糊塗,因為在官場上越是糊塗越能坐穩自己的交椅。作者一會兒巧用比喻,一會兒直面抨擊,或冷嘲,或熱諷,就像針灸的高手,針針扎到元王朝吏治昏黑、社會良心泯滅、公道無存的要害上。這說明身處下僚的張可久對社會弊端持有清醒的認識,對現實強烈不滿。
元散曲中的憤世、警世之作,白眼向人,不僅感情激切犀利,在語言上也往往表現出冷峻、峭嚴的傾向。本篇就是具有這種語言風格的名作。
前兩句屬同一個意思,即是說世風嫌貧愛富。一個意思分作兩句說,與其說是強調,毋寧說是宣洩。詩體也有嘲罵之作,卻難以脫開“溫柔敦厚”的傳統影響。而元曲顯然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在發泄感情上自有無形的優勢。
三、四兩句是對“見錢親”的財迷心竅者貪婪攫財的形象描繪。這裡的“水晶環”並不表示環質的清白純凈,而是取“環”之圓、取“水晶”之滑,而滿足“才沾黏便滾”的條件。“才”字、“便”字,說明了貪取的急不可耐;而“沾黏”與“滾”,又生動地表現了多多益善的聚斂形象。元雜劇中有常見的上場詩:“縣官清如水,令史白如面。水面打一和,糊塗成一片。”也是在不動聲色的前提下轉出意想不到的結果。兩者均從“麵糊”生髮,足見元人趣語的生活化特色。
“文章”等三句鼎足對,圍繞社會的拜金主義,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與發揮。“文章”句是說文章本身不值錢,至多只能用來糊糊錢囤子,即只配作為金錢的仆妾。古人有“文章覆瓿”的成語,出自劉歆揚雄太玄》的評價:“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意謂被後人僅僅用來覆蓋醬罐。作者這裡許是受了“覆瓿”的啟發,但“糊了盛錢囤”的含義更覺豐富。“門庭”句是說為了金錢可以不惜自敗家聲,甚而改門庭為妓院也在所不辭,一個“改”字,含有人心不古的感慨。而“清廉”句則針對官場而發,清廉本當是為官的本分,可當今的官場不僅不需要它充作幌子,而且索性將它塞到錢褡子里去了。這三句將物慾橫流、寡廉鮮恥的社會腐敗情狀描繪得入木三分,是對起首兩句斷語的生動詮釋。
“葫蘆提倒穩”一語雙關。“葫蘆提”是元人指稱糊塗的習語,如馬致遠《夜行船·秋思》:“葫蘆提一向裝呆。”“語譯”即作此解。而它在此處又似可解作提著酒葫蘆,與作者在《齊天樂過紅衫兒·道情》中的“酒葫蘆,醉模糊,也有安排我處”同意。詩人挽瀾無方,回天乏術,只能借酒圖醉裝呆,反倒覺得穩便。這是激憤的反語,卻也加重了全曲峻冷的韻味。
這支小令用了多組比喻,而比喻全取市井化的俗語,尖新嚴冷,帶有一種散曲特有的“蒜酪味”。作者向以清詞雅語為宗,本曲卻一反故常,反映了散曲風格為內容服務的創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