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義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資深教授
尚德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32年生於瀋陽,50年代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吉林藝術學院教授,1998年任教於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長期從事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教學工作至今,培養了為數眾多的作曲人才。除創作有部分器樂、鋼琴作品外,主要致力於藝術歌曲、花腔藝術歌曲及合唱歌曲創作等。
1982年曾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火把節的歡樂——尚德義花腔歌曲8首》;1998年由該社分社華樂出版社出版《尚德義獨唱歌曲選集》(1999年再版),收入作品30餘首,2008年還將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以《尚德義藝術歌曲選》再版,作品增至38首,包括《千年的鐵樹開了花》、《科學的春天來到了》、《春風圓舞曲》、《冰上女神》、《你的歌聲》、《都怪那後生》、《神舟飛歌》、《小鳥飛來了》(蒙族風)、《火把節的歡樂》(彝族風)、《七月的草原》(哈薩克風)、《牧笛》(維吾爾風)、《今年梅花開》(東北風)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種風格的花腔藝術歌曲,以及《祖國永在我心中》、《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從小我就是盲童娃娃》、《大西北之戀》、《喀喇崑崙》、《老師,我總是想起你》等藝術歌曲;還曾於2004年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尚德義合唱作品選》,收入《大漠之夜》、《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嚮往西藏》、《牧場情歌》等合唱作品16首。
以上各類諸多作品已在國內廣泛流傳,被選入了多種版本的聲樂教材和“中國聲樂教學曲庫”,許多作品被選入國內各類聲樂、合唱大賽的規定曲目,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割不斷的蘭州情緣
“皎膠天邊月,熠熠掌上珠”,音樂就像一顆明珠掛在天上,我們每個人都想把它摘下來,不惜花費一生的代價,但是我們即使付出了一生的時間和努力也永遠不可能摘下來。聆聽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時我們陶醉了,循著美妙得旋律。7月,一個悶熱的下午,我們慕名來到了這首歌曲的曲作者尚德義教授家。按響門鈴,一聲“來了”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們在教授夫婦靜水深流的交談中,聆聽他難以割捨的西北情結和音樂人生。
尚德義告訴我們,那時候,由於交通不便,火車只通到西安,從西安到蘭州,我們騎毛驢,坐馬車,跋山涉水、歷盡艱難走了半個月。美好的童年是在蘭州度過的。中學是在蘭州的志國中學上的,也就是現在的蘭州二中。文廟、孔廟,環境好,古樹參天,亭台樓閣,這段生活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說,解放前的蘭州是西北的中心,也是抗日戰爭的大後方,聚集著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人才,一些國內知名音樂家都在蘭州舉辦過音樂會,如:吳越音、管俞毓、朗毓秀、任光地、於一軒等等。文化藝術氣息濃厚,古老的黃河文化、多民族的交融更是滋養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對其青少年時期藝術氣質的養成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我是唱著王洛賓的歌長大的。小時候我常去黃河邊玩,在那聽花兒,坐羊皮筏子。筏子客一邊划船,一邊唱花兒,還不時唱出各少數民族的民歌,藏族、維族民歌都很好聽。中學的音樂老師也非常好,課堂上唱的是西部民歌,黃自的《抗敵歌》,賀綠汀的,藝術性很高。可以說,對音樂的熱愛,跟蘭州這片沃土給我的熏陶有很大關係。”尚德義思索著繼續說。
談話中,我們了解到, 1950年,他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后,尚德義先後在東北師範大學、吉林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教,擔任過系主任等各種工作。在近四十年時間裡,他一邊從事教學,一邊從事音樂創作。繁忙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忘卻心底那份永久的記憶,他懷念兒時的樂土,他的第二故鄉———蘭州。他和我省著名詞作家邵永強一起,共同創作了二三十首反映西部的作品。其中合唱曲《大漠之夜》在 2001年榮獲了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第一名,這是當今我國最權威的專業綜合專家大獎。這首歌曲的創作可謂“十年磨一劍”,尚德義教授前後進行過多次修改,和其他當紅走俏的歌曲不同,這首鮮為人知的《大漠之夜》最終以完美的藝術性、剔透的審美價值、濃郁的藝術風格、新穎的時代風貌奪得金獎第一名,獲得了業內專家和評委們的高度評價。
再就是享譽音樂界讚美敦煌的合唱曲《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首歌在 2002年榮獲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這兩首合唱作品作為第四屆和第六屆國際合唱比賽的規定曲目、以及我國各類合唱比賽的規定曲目。不僅唱響了全國,也唱到了海外, 2004年在義大利舉行的國際合唱比賽中,《大漠之夜》讓所有的國際評委們聽后感動得熱淚盈眶。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這兩首合唱曲多次被華人合唱團演唱,贏得了經久不息熱烈的掌聲。
義無反顧回到蘭州
多年來,尚德義教授在西部採風、講學和創作過程中,深深地感到由於大西北經濟發展滯后,人才外流嚴重,比起東部、南部發達地區更缺教師,需要有人來為西北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他和夫人元柏萱,為了他們眷戀的這塊西北熱土,決定用他們的餘生做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於是,他們留在蘭州,為西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培養作曲雙專業和聲樂人才。尚德義教授的夫人,和他青梅竹馬的元柏萱教授——他音樂事業的追隨者、支持者,生活中的賢內助。當回憶起少年時他們共同度過的時光,幸福的漣漪蕩漾在她的臉上。
坐在尚教授旁一直無語的元柏萱馬上來了精神,她說,我也上的志國中學,抗戰時隨母親從西安到蘭州。高中時認識了尚德義,我們是同班同學。音樂老師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一同參加合唱團。我們唱的抗戰歌曲,《黃水謠》、《懇春泥》、《旗正飄飄》、《玫瑰三願》,還有五四以來的藝術歌曲。我喜歡音樂,他也喜歡音樂,能畫,能寫曲子,多才多藝。解放后我上音樂學院,他上北師大。他給予我的不僅是幫助,他的激情點燃了我的音樂人生。
真情來自感動。這些年來,南方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藝術院校、師範院校不斷用高薪聘請他們夫婦,都被兩位老人婉言謝絕了。吉林藝術學院的領導、同事、朋友、學生們,他們的子女,沒有人理解他們老兩口,兩位老人年事已高,本該是貽養天年、桃李滿天下的時候,為什麼要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待遇,在身邊沒人照顧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留在蘭州教學。對此,元柏萱教授也曾抱怨過。元柏萱告訴記者,我抱怨過,兒女也抱怨過,但是他說他的使命還沒完成,要把餘輝放在故鄉最需要的地方。給他一張桌子,一個線譜,一架鋼琴,生活上無所謂,吃飽就行。音樂對於他來說,就是生命,就是一切。貧苦的生活沒有阻礙他對音樂的追求。那首《千年的鐵樹開了花》就是在廚房裡寫出來的。
有德有義名如其人
尚德義夫婦
甘肅省著名作曲家、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彭根發曾經在他的文章中寫到“尚德義的作品風格多樣,題材豐富,數量最多,流傳最廣,貢獻最突出,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音樂創作歷史上佔有應有的位置。”西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院長、省廣播電視合唱團團長李槐梓稱尚德義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傳世作品最多的作曲家……
對西北這片沃土賦予深深地烙印和感情的,是他最初的情結形成。精神矍鑠、慈祥和善,沒有人會懷疑,在他心中奔涌的是馳盪千里的激情,而這種激情來自於一種人生的追求,一段歲月的沉澱。這就是尚德義教授。現在西北已經成了他的重要創作基地,他與西北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音樂家協會、甘肅省群藝館進行學術交流,和甘肅音樂界的朋友們一起研討,指導我省老年合唱團。
古稀之年的尚德義夫婦,用他們的靈魂,精神譜寫了一曲完美的人生樂章。當他坐在鋼琴前彈奏、夫人元柏萱試唱起他的新作品《七月的草原》時,誰會相信這是發自一對75歲高齡的夫妻呢?告別尚老時,天空的晚霞絢麗多姿,那正是尚老的人生。漫漫黃沙路,皚皚祁連雪,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歌曲選》目錄
1:千年的鐵樹開了花
2:春風圓舞曲
3:科學的春天來到了
4:祖國永在我心裡
5: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
6:海邊的歌
7:火把節的歡樂
8:小鳥飛來了
9:從小我就是一個盲童娃娃
10:老師,我總是想起你
11:大雁飛走了
12:牧笛
13:七月的草原
14:希望
15:老師,你可把我忘記
16:有位先生最會笑
17:牧場情歌
18:大漠之夜
19:大西北之戀
20:你的歌聲
21:今年梅花開
22:中華謠
23:送別之歌
24:我離開心愛的姑娘
25:笑一笑,十年少
26:走一走大西北
27:黃河小村莊
28:當我站在領獎台上
29:有一個姑娘像朵花
30:都怪那後生
31:冰上女神
32:嚮往西藏
33:把歷史的時鐘撞上
34:喀喇崑崙
35:陽關柳
36:“神舟”飛歌
37:去一個美麗的地方
38:遠方的老阿媽
39:祖國永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