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生的救贖

一個醫生的救贖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曉軍,《一個醫生的救贖》是中國一名普通醫生陳曉蘭與醫療腐敗作鬥爭和自我犧牲的真相實錄。書中寫到,陳曉蘭在虹口區廣中地段醫院理療科擔任醫生時,發現醫院使用的“光量子氧透射液體治療儀”是有問題的器械,於是她堅持不懈地通過各種方式反映問題,設法終止這種治療儀的使用。告狀的過程是艱難曲折的,在講述這一過程時,作者不僅充分展現了陳曉蘭的勇氣和正氣,也講述了幾個受害者的受害狀況以及他們參與告狀的經歷。

正文


一個醫生的救贖
一個醫生的救贖
一個醫生的救贖---------------與醫療腐敗黑幕的鬥爭
基本信息
作 者:朱曉軍 著
出 版 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 數: 333000
版 次: 1
頁 數: 405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 : 9787020068210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學 >>紀實文學
定價:¥35.00
編輯推薦
陳曉蘭,2007年度CCTV感動中國人物,柏揚先生生前譽之為“有尊嚴的中國人”,于丹教授鄭重推薦!
一位勇敢的女性,率先躍出醬缸,與發黑的醫療腐敗現象搏鬥!
她秉持的良心與責任心,義無反顧以匡正這個沒有是非、沒有標準的一團爛泥為目標,幾度讓自己深陷危機,她仍然挺直腰桿,不屈不撓第面對挑戰!
看到這個故事,讓我很驚訝這樣的醫療腐敗現象,但我沒有這種勇氣……她做到了,以自己的職業為榮,為腐敗現象注入一股清流,也讓這本書,留下一道尊嚴的表率!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有尊嚴的中國人》
她冒著生命危險揭露行業潛規則,她代表了這個社會核心價值的方向。
——于丹
朱曉軍是一位愛國愛民因而憂國憂民的作家。他飽含忠誠職守的良心與良知,以其敏銳又深邃的眼光,直面當今,痛陳時弊,嚴正揭露物慾的醜惡,熱烈頌揚人性的美好。他把堅持與腐敗“作戰”的陳曉蘭奉為“天使”,為她的無私無畏有勇有謀譜寫了警世勵人的篇章,情深意切,感動中國。
——崔道怡
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作為一位醫生,她治療的不僅是身體的疾病,也讓這個環境的機體更純潔。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陳曉蘭的頒獎詞

內容簡介


《一個醫生的救贖》是中國一名普通醫生陳曉蘭與醫療腐敗作鬥爭和自我犧牲的真相實錄。近兩年,陳曉蘭的事迹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她本人也被評為200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這是個一位勇敢的女性躍出醬缸,與發黑的醫療腐敗現象搏鬥的故事。主人公陳曉蘭秉持的良心與責任心,做了大多數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她悲壯地以匡正沒有是非、沒有標準的一團爛泥的醫療秩序為目標。她常常深陷危機,但總是挺直腰桿;她不斷面臨內心焦慮和生命的危險,但她代表了這個社會的價值方向,從而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支持……

作者簡介


朱曉軍,男,瀋陽人,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機械專業,先後當過汽車修理工、助理工程師、期刊編審,現任教於浙江理工大學。發表作品三百餘萬字,出版有報告文學《大荒羈旅》、《來自魔鬼峽谷的報告》、《世紀末的情慾》、《天使在作戰》等五部,曾榮獲“新世紀第三屆北京文學獎”、“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榮譽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優秀報告文學獎”等獎項。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理事。

書摘插圖


第一章
2
2006年初,陳曉蘭已將醫療服務打假的主戰場從醫療器械轉移到莆田人辦的民營醫院上來。
三十年前,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的東庄還是一處窮鄉僻壤,其有一別稱――“界外地”,意思是其邊緣得不在官方統計之內。東庄不僅小,而且人多地少,耕地鹽鹼化,一窮二白。20世紀90年代,東庄的村民竟在日漸泛濫的性病上發現了商機,紛紛進城行醫――在犄角旮旯開設非法性病診所。中國出現一種專業職稱序列之外的醫療“界外地”--游醫。游醫讓城市感染“牛皮癬”--廁所、角落、電線桿和小區樓道貼滿“專治性病”的小廣告。
“據圈內人透露,這些診所在短短几年內就完成了約有七八十億規模的原始資本積累”。游醫有錢之後就不再偷偷摸摸地看性病了,而成為民營醫院的投資人和國有、集體醫院的承管者。英雄不問出身,游醫若能守法行醫,懸壺濟世自然是好事,遺憾是他們的廣告從廁所移到報刊電視、網路戶外,本質卻沒發生轉變。游醫集中在“下三路”--即性病、皮膚病和不孕不育症,想坑你騙你宰你,還讓你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他們“端坐大城市,面對大農村,吹起大牛皮,舉起大砍刀”,還將游醫騙術寫進《醫院電話接診技巧》、《醫生銷售技巧10法》等讀本,用以培訓他們的員工。他們或以高額提成利誘,或以下崗脅迫,要醫生將沒病的病人說成有病,將小病說成大病,將一個療程可治癒的病拖到十個療程,把十幾元一瓶的葯賣到幾百元……
上個世紀末,國家衛生部糾風辦公室專門為莆田游醫現象下發文件:“福建省莆田市農民游醫詹國團、陳金秀詐騙團伙在全國各地以金錢鋪路,承包經營國有、集體醫療衛生機構開辦的性病、泌尿專科門診,甚至承包整個醫院或皮膚病、性病研究所,大肆進行詐騙錢財、坑害患者的非法活動,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嚴重損害了國有、集體醫療衛生機構的聲譽。”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莆田秀嶼區的游醫在全國各地擁有醫療機構有1萬家(東庄佔93%),資產總數為360億元,年營業額為3050億元,員工總數為63萬;另外,他們還擁有醫藥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00多家(東庄鎮佔80%),資產總數為25億元,年營業額50億元,員工總數5萬人。莆田秀嶼區游醫的年產值已超過中國中西部個別省的生產總值。據權威人士說,全國註冊的醫院1萬家左右,莆田人投資或參與投資的佔1/5;全國2000家上規模的民營醫院,莆田人佔了85%。他進一步解釋道,“這裡說的莆田人,基本就是東庄人了。”
這是個可怕的數字,意味著中國的民營醫院較為普遍地感染或攜帶一種病毒――游醫意識。
陳曉蘭對莆田人開辦的民營醫院的關注起始於兩位女性的懷孕。在上海這座容納1700多萬人口的城市,平均每天有近千位女性妊娠,340名女人分娩,按理說兩位女性的懷孕是不會引人注意的。這兩個女人懷孕很不容易,是在婆家和娘家的焦盼目光下,在一次又一次求醫問葯后才懷上孕。這本是件可喜之事,可是不知是久不懷孕缺少了自信,還是對身體的變化沒有察覺,她們還在為自己的不孕症而四處求醫。
2005年5月,懷孕的四川省合江縣民工唐利梅到上海長江醫院就診,竟然被醫生診斷為原發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症和宮頸炎。診斷一位育齡婦女是否懷孕早已不是什麼醫學難題,鄉鎮衛生院即可準確無誤地作出診斷,唐利梅的主治醫師既不缺乏醫學知識,也不缺少臨床經驗,缺的是醫生應有的醫德和良知。她已經診斷出唐利梅懷孕了,卻採取了世界上最為荒唐的“療法”,一面給唐利梅“治療”不孕症,一面讓她服用保胎葯。對醫療來說是荒唐,對那位醫生來說絕對不荒唐,假若她告訴病人其已懷孕,病人還會在她那兒治療所謂的原發性不孕症免和疫性不孕症嗎?醫院和醫生還能賺到黑心錢么?正因為她診斷唐利梅患有那些疾病,唐利梅才在長江醫院接受治療,才在3天之內把丈夫打工一年的血汗錢——一萬多交給他們。
二十多天後,這家醫院又將懷孕的安徽阜陽市潁上縣的民工葉雨林診斷為原發性不孕症,同時將她的丈夫葉浩魁診斷為男性不育症。讓他們在醫院做了第一個療程的恆頻磁共振等治療。他們夫婦像倒拎著錢袋,錢流水似的花了出去。5天他們花了35805元。他們僅有1.9萬元的積蓄,為了治好不孕症,能生個孩子,咬牙借了1.6萬元的高利貸。醫生說,還要進行兩個療程,這意味著他們要花十多萬元。
這家有著“送子醫院”的醫院似乎有一個統一的看病模式,不論男女病人先來一個超千元錢的大檢查,有的是十幾個項目,有的是二十幾個項目,然後確診出輸卵管不通、精子存活率過低等毛病。他們的效率很高,就診的病人差不多都能查出點兒病來。接著就是一套治療套餐,恆頻磁共振幾次,體外短波治療幾次,治療費很高,一次600元、800元或900元。
江蘇泰州有位姓王的農民也到這家醫院看過病。他婚後多年沒有生育,父母就他這麼一個兒子,傳宗接代的歷史使命責無旁貸地落在他的肩上。在中國農村,絕後不僅凄涼,而且沒有面子。為保住面子,他在江蘇幾家醫院扔進兩萬多元錢后,又慕名趕到上海長江醫院。這家醫院確實與眾不同,不僅服務態度好,熱情周到,還有笑盈盈的導醫小姐陪診,醫生的醫術也不同尋常,不僅查出他老婆的病,還查出了他的病――精子存活率過低。這位姓王的農民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可是,這位農民心底的歡喜很快就被沖得寡淡,這家醫院的收費實在是太高了,導醫小姐不斷地提醒他錢快用完了,趕快給家裡打電話往銀行卡上充值。那張卡就像一張篩網似的,隨充隨沒。第一次,他們看完病回家時,兩萬元錢只剩14元。醫生還叮囑他和妻子每個月都要去複診,他們陸續複診三次,每次都扔進許多錢。在最後一次,他告訴醫生,他的岳母已被確診為癌症,家已債台高築,再也沒錢來複診了。醫生對他的老婆說,你的病已經治好百分之七八十了,再來複診一次就有希望治好了。他們表示放棄,不是不想治了,是發現自己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