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腫瘤
眼瞼腫瘤
大部分(百分之八十)的眼瞼瘤是良性的,如:痣、黃斑瘤、囊腫、肉芽腫、血管瘤等。小部分(百分之二十)是惡性瘤,如:基底細胞癌、皮脂腺癌、惡性黑素瘤、轉移性腫瘤等。眼瞼惡性瘤的成因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種叫“基底細胞癌”的惡性瘤,是與長期曝晒日光有關的。年紀大的人,罹患惡性瘤的機會也較大。
皮脂腺囊腫 sebaceous cyst
好發部位為眉部眼瞼,尤其內眥部,系皮脂腺或毛囊腺的瀦留囊腫。其表面光滑,是一個呈球形的皮下良性腫瘤,和皮膚粘連,腫瘤的頂部有皮脂腺開口,此處常有蠟樣栓。囊腫的內容物有上皮細胞、角質素(角蛋白)、脂肪顆粒、膽固醇結晶等,囊腫本身被厚的上皮層包繞與周圍組織相隔。可長期無任何癥狀,有時可發育很大,如受外傷可引起炎症性變化。個別的可能鈣化或惡性變。
治療:手術摘除。
皮樣囊腫 dermoi dcyst
為先天性皮樣新生物,由於胚胎期發育異常,外胚葉部分斷裂被埋於皮下或結膜組織下而成。易發生於眼瞼之內或外側部,發生部位與眶骨縫有關,常起源於這類骨縫。也可以發生於眉弓、眶及結膜。形狀為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一,一般不超過核桃大,質軟,囊之張力大時,硬度增加如腫瘤樣。囊腫之周圍有結締組織包膜,表面光滑,境界清楚,略有彈性,一般不與皮膚粘連,但與骨膜常常粘連,因系先天性者故易早期發現。有時合併有眼瞼缺損、畸形等先天異常。
組織學上,典型者囊腫外包一層結締組織囊膜,表皮組織面向囊腔,二者之間含有發育不全的皮膚附屬器如毛囊、法腺、皮脂腺、血管等,有時混有軟骨、肌肉、神經。囊腔內有皮脂腺樣物質、角化物質、膽固醇、毛髮、壞死細胞等,可有鈣化。臨床上和表皮樣囊腫不易區別。但在病理組織上二者截然不同,表皮樣囊腫的囊壁沒有皮膚附件,其囊腔內僅有角化物質及脂肪物質,不含毛髮。
手術摘除,囊腫較深者有時與腦膜粘連,因而手術剪除時,應小心謹慎勿傷及腦膜。
驗方偏方:
驗方:
療效:按本方治療多例,療效顯著,1例服藥2.5個月治癒。
②蟾酥軟膏:蟾酥10g,溶於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軟膏40g,配成20%蟾酥軟膏外敷,一般用藥3天,癌組織開始脫落,約18天基本癒合。
療效:某醫院用此方治癒皮膚癌13例。
偏方
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製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1次。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是皮膚癌中較多見的一種,發病率占眼瞼惡性腫瘤的50%,多見於老年人,病變由眼瞼皮膚表面的基底細胞開始,也可從皮膚的附件如毛囊發生。多在下瞼內眥部瞼緣移行部,即皮膚與粘膜交界處。早期典型者呈半透明珍珠樣小節結狀隆起,中央有小窩,一般呈肉紅色,有者含色素近似黑痣。質地較硬,周圍可有曲張的血管圍繞,頗似乳頭狀癌及疣。一般生長級慢、不痛、漸向四周擴展,經數周或數月後中央破潰形成淺在性潰瘍,潰瘍邊緣不整齊如蠶蝕狀,故又叫蠶蝕性潰瘍(ulcus rodens)。潰瘍的特點是邊緣高起,質硬,且向內卷(潛行期),這是由於潰瘍邊緣部分的皮膚鱗狀上皮向下增生之故。潰瘍常附有痂皮,取之易出血,潰瘍一般向平面發展,但也可向深部侵蝕,晚期病例可破壞眼瞼、鼻背,面部、眼眶及眼球等組織而喪失視力。基底細胞癌一般不引起遠處轉移,但如處理不當,可以迅速發展增大。臨床易被誤診為鱗狀細胞癌或惡性黑色素瘤。
治療:
手術療法:早期者可手術徹底切除之。
放射療法: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可用於距瞼緣較遠的和面積小的腫瘤,或是二種療法結合使用。
冷凍療法:用於腫瘤面積較小者。
血卟啉衍生物-激光光動力療法:效果良好。
免疫療法:細胞因子、TIL、LAK細胞局部注射治療,效果良好。腫瘤較大,可先手術切除,同時給於本法局部治療。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是皮膚表皮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約為眼瞼惡性腫瘤的8%。多見於50歲上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眼瞼皮膚結膜交界處的皮膚棘細胞層。開始呈結節狀,與基底細胞癌很相似,但角質豐富,隨腫瘤之發展,可出現疼痛,特別是當腫瘤侵及眶上、下神經時。
鱗狀細胞癌臨床上可分為二種類型:
潰瘍型:潰瘍底部堅硬、充血、潰瘍較深,高低不平,邊緣高起,甚至外翻,有時呈火山口狀。菜花狀或乳頭狀:腫瘤向表面發展,可以很大,表面呈菜花狀或乳頭狀,表面有破潰感染則有腥臭味。
鱗狀細胞癌惡性程度較基底細胞癌大,生長快,破壞範圍廣,可以破壞眼瞼、眼球、眼眶、鼻竇及面部等。一般易沿淋巴組織轉移到附近組織,如耳前及頜下淋巴結甚至全身。這是它與基底細胞癌的不同點。
治療:
手術療法:廣泛、徹底切除。
放射療法:不象基底細胞癌那樣對放射治療敏感,一般手術切除后結合放射治療,如腫瘤面積過大,可先作放射治療,使腫瘤組織縮小,便於手術切除。
化學療法:常用爭光黴素,也可與手術療法放射療法並用。
徠血卟啉衍生物-激光光動力療法,效果良好。
免疫療法:同基底細胞癌。
冷凍療法:用液氮冷凍,其範圍應越過腫瘤邊緣4~5毫米以上,每次2~5分鐘,每2~3日一次。
瞼板腺癌(sebaceotis gland carcinoma)在我國占眼瞼惡性腫瘤的第2位。好發於中老年婦女。最常起源於瞼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上瞼約佔2/3病例。
臨床表現:初起時為眼瞼內堅韌的小結節,與霰粒腫相似,以後逐漸增大,瞼板呈彌散性斑塊狀增厚,瞼結膜面相對處呈黃色隆起,表現為菜花樣團塊,可很快形成潰瘍。如起自皮脂腺,則在瞼緣呈黃色小結節。瞼板腺癌的表面皮膚常是正常的。臨床上,初起病變常被誤診為霰粒腫,而按霰粒腫處理,因而易複發。本病惡性程度較高,耳前淋巴結可有轉移。
治療:為手術切除,應查清切除邊緣是否已無腫瘤,以免複發。死亡率約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