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經濟合作區
2013年提出建設的合作區
2013年9月,廣東、福建兩省政府在第九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共同商定,擬建立閩粵經濟合作區。閩粵經濟合作區位於廣東潮州饒平、福建漳州詔安兩縣交界區域。合作區將分為概念區、核心區和啟動區,概念區涵蓋饒平縣及詔安縣全域;核心區范規劃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以上;在核心區內設置了6個啟動區,總面積約為34.5平方公里。其中,饒平片區約17.25平方公里,詔安片區約17.26平方公里。
2013年9月第九屆泛珠大會召開期間簽署《會晤紀要》。閩粵雙方商定,在漳州市詔安縣與潮州市饒平縣交界地帶規劃建設閩粵經濟合作區。合作區的建立具體由福建、廣東兩省發展改革委和漳州、潮州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014年1月初,福建省發改委與廣東省發改委牽頭進行前期調研準備,並圍繞領導機構的設置、合作區的範圍劃定、發展定位、建設時序、規劃編製、政策設計、方案制訂、合作機制與運作模式以及責任分工進行了專項磋商,形成初步意見。
2014年3月,合作區已進入選址論證階段,為了推進合作區規劃建設,漳州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漳州市市長檀雲坤任組長。同時,詔安縣與饒平縣加強匯通協商,分別深入雙方協作區域進行調研,洽談相關事宜。
2014年12月23日,潮州市委書記李水華帶領市黨政代表團赴漳州市考察學習。雙方表示將緊抓發展機遇,深化溝通合作,完善發展規劃,積極探索創新,從融入國家戰略出發,全面謀划、加快推進閩粵經濟合作區建設,實現更高水平的合作發展。
2015年1月6日,閩粵經濟合作區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會在潮州市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對中咨海外諮詢公司編製的《閩粵經濟合作區發展規劃(2014年-2030年)》進行了認真的評審,並一致同意《規劃》通過評審。標誌著閩粵經濟合作區規劃建設邁向了實質性實施階段。
潮州市爭取《規劃》能在2015年春節前通過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及時上報到國家層面。
閩粵經濟合作區
概念區涵蓋饒平縣及詔安縣全域,詔安和饒平都是原中央蘇區縣,均為經濟欠發達地區,都是歷史上出海貿易的重要節點和東南沿海對台前沿。合作區以饒平縣和詔安縣縣域交界為中軸,將充分利用雙方得天獨厚的港口、海洋、生態和文化等資源,深化粵閩合作和對台合作開發機制,著力打造臨港工業集聚發展片區、海洋生物創新示範片區、傳統產業整合提升片區、高鐵經濟聯動發展片區和低碳產業綠色發展片區等功能區。
核心區範圍包括饒平縣9個鎮和詔安縣6個鎮,共15個鎮,規劃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以上。詔安是福建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饒平沿海地區是未來潮州市重點發展區。兩縣縣域開發強度只有6.8%左右,核心區範圍內可開發建設用地佔核心區總面積的59%,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
啟動區則按照沿海、沿路、沿高鐵布局,在核心區內設置了6個啟動區,分別位於兩縣省際交界地區以及潮州港經濟區、饒平樟溪低碳工業園和詔安梅嶺臨港工業園、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詔安高鐵站前片區等,總面積約為34.5平方公里。其中,饒平片區約17.25平方公里,詔安片區約17.26平方公里。
閩粵經濟合作區是繼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后,廣東省第二個跨省區域經濟合作區。粵閩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習俗相融,潮州和漳州同屬海洋經濟試驗區、海峽西岸經濟區,饒平縣和詔安縣同為“原中央蘇區縣”,對於建立經濟合作區、加快經濟發展,兩地的願望同樣強烈。相關人士認為,作為海西地區乃至東部沿海第一個跨省合作的經濟合作區,閩粵經濟合作區的加速推進對推動東部地區轉型合作、推進閩粵經濟一體化、打造海西重要經濟增長極、加快漳州南部和粵東經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規劃》通過專家組的評審標誌著閩粵經濟合作區規劃建設邁向了實質性實施階段。共同推進閩粵經濟合作區規劃建設,有望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作出新貢獻,
閩粵合作區是一種更為平等的共建和融合。這不僅僅是泛珠合作的升級要求,更是東南沿海地區率先發展戰略需要。潮州、漳州兩市處在廣東、福建兩省自由貿易區之間,位於廈門和汕頭兩個特區之間,連接珠三角與海西兩大經濟區,在促進兩省跨區域合作、自貿試驗區合作等方面有著不可複製和替代的地緣區位優勢。通過跨省區域合作,把東部沿海的這一片經濟窪地建設成為經濟高地。
廣東而言,閩粵經濟合作區是僅次於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合作平台。潮州、漳州兩地處於最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地帶,將在經濟發達區域的夾縫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可以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港口、高鐵、高速公路網等交通優勢,在產業、生態、交通設施等方面全面對外開放。這需要兩地政府將好的政策進行疊加,在領導體制、利益分配上創新協作。
閩粵經濟區的建設和開放將為廣東梅州、江西贛州等原中央蘇區內陸市縣打通出海通道,融入海絲“一帶一路”發展倡議中。